忠里文化忠 聘唐五代业 元的、深层次的发展过程中,开始了结构上的局部调整,经五代 的发展,为末代文化的再次高涨奠定了基础。 隋及唐初,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确立了以儒学为正宗、三教并 存的文化政策,在义学艺术领域里,鼓励创作道路的多样化,不 搞文化政策上的偏至主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附片五代时期的文化成就是多方面的,唐诗和佛学是其代表。 中国文学的首唱是诗,而诗的巅峰则在府代,唐诗无论从内容、风 格、形式、技巧诸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后世难 以企及的典范。隋唐时代向有佛学时代之称,佛教宗派纷纷创立, 竞标纷彩,佛教的国化是这一时期的巨大成果。书法艺术也达 到了-个高峰,楷书有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 (公权)四大家,草书有“颜张(旭)狂素(怀素),”行书有李邕、 篆法有李阳冰等,都成为后世学习的范本。绘画也处于极盛时期, “画圣”吴道子最为者名;雕塑方面,有以汝煌石窟、龙】石窟和 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艺术,还有以昭陵六骏、乾陵石狮、顺 陵独角兽为代表的墓葬雕塑,还出现了著名的雕塑家杨惠之,称 为“塑圣”。建筑方面,都市以长安、洛阳最著名,佛塔则有人雁 塔、大理崇圣寺塔等,李春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 音乐舞蹈方面,人才辈出,隋代有著名音乐家万宝常,唐代则有 祖孝孙、李龟年等,至于舞蹈则从域外和周边少数民族传来的“胡 舞”盛极时;宗教哲学方面,既有传统的佛、道一教,义有新 传来的景教、袄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的流传,儒学则在唐初融 合南北学的基础上,推出了孔颖达和颜师古的《五经正义》和 《五经定本》,唐后期则有郑覃土持的《开成石经》,啖、赵新经学 运动以及韩、李儒学复兴运动,为朱代理学的兴起开启了先声。史 学方面,确立.了官修史书利重臣监修制度,唐初有“六书“史”, 私家著述的重要著作则有刘几的《史通》和杜佑《通典》等。科 学技术力面,在继承和总结前代基础上又有重大发展,如雕版印 刷术的发明,十部算经的注释,了午线的实测、火药的发明等,著
名科学家则有李淳风、僧一行等:医药学方面,则由政府布了 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涌现出名医孙思邈,被称为“药 王”。综观隋唐五代文化史,成就卓著,名家辈出,堪称一代宗 师的文化名人纷纷涌现,创造出金碧挥煌、异彩纷呈的隋唐五代 文化。 本卷由王永平主编。绪言、第一、二、三、六、十三章和第 五章第三节由王永平撰写:第四、八,九章由王善撰写:第 七、十、二章以及第五章第二节和第十一章第二、三节由王振 芳撰写:第五章第一节、第卜一章第一节由马玉山撰写:第十一 章第四节由刘冬梅撰写。最后由E水平统稿润色并选配了全部插 图以及主要参考书目。许福谦先生参加了本卷的初期工作,谨致 谢忱! 本卷力求以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在尽可能详尽地古有文献 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既体现出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心得,也尽量 反映出当代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此,我们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 参考了海内外学术界大量的有关论著。由于我们的水平有限,书 中错误和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得到前辈及同行学者们的 批评指正!
精庸五代善 第一章 豪迈的时代与 灿烂的文化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隆盛时代。大一统的 隋唐封建帝国的相继再现,为中华文化进发出灿烂的光华,提 供了壮阔的历史舞台。这是一个豪迈有为的时代,处于上升阶 段的朝气蓬勃的世俗地主阶级积极进取,充满了文化创造的活 力。顺应这~时代趋势的发展,统治集团及时调整和实行了较 为开明的文化政策,为文化的发展充入了…种历史的活力。文 化的繁荣,固然得益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等诸方面因素的交 相推引,反过来它也对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变迁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第一节大一统新时代提供的沃土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汉之后的又一个人一统时 期。这一时期的封建国家政治开明,国力强盛,疆域扩大,社会 经济高度繁荣,从而为推出气度恢宏的隋唐五代文化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射一童 一、 壮阔的舞台 当世界文明演进的步伐迈 入6世纪末和?世纪初时,在东 亚大陆,相继升腾起杨隋和李 唐两条巨龙,将中华文化推向 空前隆盛的新时代。 这是一个令人艳羡的时 期,它为中华文化奏响高昂的 主旋律,提供了壮阔的历史舞 台。 晴文帝领 公元581年,出身于关陇 贵族军事集团、涌动着少数民 族血液的“胡化”汉人杨坚,代周建隋,号称隋文帝。他以雄 才大略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的气魄,首先降伏了强大的北邻突厥, 继而又于公元589年,以摧枯拉朽之势一举捣毁了偏安江南的 腐朽的陈王朝,统一了中国,从而结束了魏晋南北朝长达300 余年的分裂割据局面。他的继承者隋炀帝杨广继续开边拓土, 击败了雄居西藩的吐谷浑,进一步密切了与西域的关系,并派 人到台湾加强了与大陆的联系。建立起了东临日本海,西跨塔 里木盆地,北至蒙古高原,南到印度支那半岛北部,东西9300 里,南北14815里的隋帝国,国势号称极盛。 继之而起的唐王朝的骝域更加扩大,唐帝国不仅彻底打败 了北方和西北方的强邻突厥,有效地对西域和漠北实施了行政 权,而且和雄居雪域高原的吐蕃王朝结成甥舅之好,又与南 诏、回纥、渤海等少数民族政权保持了友好关系。其势力极盛 时,东朝鲜半岛,西至中形细亚,北至西伯利亚,南至印度 支那。“前王不辟之士,悉请衣冠;前史不载之乡,并为州
中蒙文优潭史 响德五代能 县”@。这种强盛的局而一直维持到安史之乱爆发以后。 统治者还以开明的胸怀和多样化的怀柔羁縻手段,造成多民 族的归附。唐犬子不仪是汉人的皇帝,而且被“诸蕃君长”尊为 “天可汗”,成为各民族的最高共主。从而形成各民族共同创造隋 唐文化的态势。 在如此辽阔的调域里和大-一统王朝的保障下,通往西域的 丝绸之路重新开通。隋唐王朝为了保障丝路的畅通,都曾经营 西域。隋炀帝打败吐谷浑后,在其故地设置了河源(青海湖 南)、州海(青海湖西)、都善(新弭罗布泊西南)、且末(今新 且未)四都,调发戍卒,大兴屯出,以捍卫到西域的商路;同 时,派裴矩驻于张掖,往来武威、张掖之间,以主管与西域的 联系及商业交通宜。大业中,西域地方“相率而来朝者四十余 国,帝因西戎校尉,以应接之”。②又命薛世雄筑伊吾城,捍卫 交通。西域和内地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在裴矩的 《西域图记》中,就详细记载了到达地中海东岸的三条大道。唐 王朝在打败西突厥后,先后设立安西四镇和安西、北庭两大都护 府,对西域各地实施了有效的统治,同时又在与吐蕃!东突欧争 夺对西域的统治权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到玄宗时,唐朝的势力 越过葱岭直达中亚细业。这样在唐前期一百多年的时期里,唐王 朝始终维持了丝路的畅通,“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 西”。®丝绸之路的重新开通,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孔道,玄 奘西行取经就是循丝路而往来的。 与前代相比,隋唐五代时期对外交流的重要孔道,还有“海 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当时的广州成为中国南方的国际大都会, 波斯、阿拉伯、南洋、东南亚以及欧洲、东非各国的商人,纷 ①《唐人哈令集》卷11《太宗遗诏》。 ②《北史·西域传序》。 ③张籍:《凉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