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荐书目 (代序) 中 王余光 推挺 在我国,推荐书目应传统官学、家塾、书院与科举制 度的需要,很早就发展起来了。早在唐代,推荐书目就很 一 受青年士子们的欢迎。现在我们见到的最早推荐书目是被 种 后人称为“唐末士子读书目”(歌煌遗书伯217!号)。这个 目录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经、史何人修撰、制注?”收 书如下: 《史记》司马迁修 《三国志》陈寿修 《春秋》孔子修,杜预注 《老子》河上注 《三礼》孔子修,郑玄注 《周礼(易)》王弼注 《离骚经》屈原注〔著) 《流子》刘协注(著) 《尔雅》郭璞注 《文场秀》孟宪子作 《庄子》郭象注 《切韵》六(陆)法言作 《毛诗》、《孝经》、《论语》 孔子作,郑玄注 《急就章》中献(史游)撰 关于推荐书目 《文选》梁昭明太子召天下才子共相撰 《汉书》班固撰修 《典言》季德杜撰之
《尚书》孔安国注 《兔园策》杜嗣先撰之 中外 《开蒙要训》马仁寿撰之 《千字文》钟繇撰、李暹注,周兴嗣次韵 第二部分为“何名九经?”收《尚书》、《毛诗》、《周 国 易》、《礼记》、《周礼》、《仪礼》、《公羊》、《教梁》、《左传》。 弄 第三部分为“何名三史?”收《史记》、《前汉》、《东观汉 记》。这个书目基本上包指了九经三史及后来列入十三经 中的《孝经》、《论语》和《尔雅》,确是当时读书人的必 读图书。 到了元代初年,学者程端礼(1271~1345年)把朱熹 以来在书院、私塾教育中所!造的经验加以总结和发展, 写成《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三卷。读书据朱熹读书法, 即“居敬持志,循序潮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 察,著紧用力”六条,加以发挥,提出了具体的读书计划 2 和读书内容:书中详列应读书目和读书次序,读书内容侧 重在经、史和理学著作:元朝国子监曾将该书领布郡县官 学,成为学子读书的准绳,及至明清,该书目对书完及读 书人也有一定的影响。 明未陆世仪在他的《思辨录》中,曾为青少年开列了 一个阅读书目。他说:“书籍之多,千倍于古,学非博不 可,然汗牛充栋,将如之何?偶思得一读书法,欲将所读 关于推荐书目 之书,分为三节,自五岁至十五为一节,十年诵读;自十 五岁至二十五为一节,十年讲贯;自二十五至三十五为一 节,十年涉猎。使学有渐次,书分缓急,则庶几学者可由 此而程功,朝廷亦可因之而试士矣。所当读之书,约略开 列于后。” 以下是陆世仪分三个十年所开的书目。 女签
十年诵读 《小学》,文公《小学》(指朱熹所编《小学》)颇繁,愚欲另 中 编《节韵幼仪: 《四书》,先读正文,后读注; 推 《五经》,先读正文; 《周礼》,河尚迁者住; 《太极》: 一 种 《通书》: 《西铭》; 《纲目》,先读编。又有《历世通谱》、《秋榮录》等书,载古 今兴亡大概,俱编有歌括,宜先讲读; 古文,宜先读《左传》,其《国策》、《史》、《汉》、八大家 文理易晓,易于记诵,俟十五岁后可也。予近有 《书鉴》一编,专取古文中之有关于兴亡治乱者, 后各为论,使学者读之,可知古今,似可备览; 3 古诗,《离骚经》、陶诗,宜先读。予近有《诗鉴》一编,专 取汉唐以后诗之有合于观群怨老,后各为论, 似可备览; 各家歌诀,凡天地、地理、水利、算学诸家,政其切于日用 者,暇时记诵 十年记贯 《四书》,宜看《大全; 《五经》,宜看《大全》: 《周礼》,柯尚迁注,近有《集说》亦好; 关于推荐书目 《性理》,尚宜重辑。内如《洪范皇极》、《律吕新书》、《易学 启蒙》、《皇极经世》等书,俱宜各自为书,不 必入集; 海等麻,”摩好5w好管汽溪津袋潭
《纲目》,宜与《资治通鉴》、《纪事本末》二书同看,仍以 《纲目》为主; 中 本朝事实; 荐 本朝典礼; 本朝律令,三书最为知今之要; 《文献通考》,此书与《纲目》相表里,不可不讲; 一百 《大学衍义》、《衍义补》,理学、经济类书之简明者,不可不讲; 天文书,宜专学历数; 地理书,宜详险要; 水利、农田书,有新刻《水利全书》、《农政全书》: 兵法书,《孙子》、《吴子》、《司马法》、《武备志》、《纪效新 书》、《练兵实纪》,俱宜讲究; 按:以上四家,苟非全才,或专习一家亦可, 古文,《左》、《国》、《史》、《汉》、八大家: 古诗,李、杜宜全阅。 十年涉猎 《四书》; 《五经》; 《周礼》;以上参看注疏及诸家之说; 诸儒语录; 二十一史; 关于推荐 本朝实录及典礼、律令诸书; 诸家天文; 诸家地理,各省《舆地志》,或旁及堪與家; 书目 诸家水利农田书; 诸家兵法; 诸家古文;
诸家诗。 书目之后,编者又作了如下说明: 中 以上诸书,力能兼者兼之,力不能兼,则略其涉猎而专其讲 外 贯,又不然,则去其诗文。其于经济中或专习一家,其余 推 则断断在所必读,庶学者俱为有体有用之士, 陆世仪反对把精力全放在科举考试上,强调经世致用。 起 1940年,杨玉清在《读书通讯》创刊号上发表《论读书》 一百种 一文,对该目录作了如下评论:“这张书目拿到现在来, 自然有些不大适用。不过他所提示的三个大节,很可以作 我们现在读书的参考。现在学校教育,读书仅注重讲贯, 而忽视诵读,更忽视涉猎。我觉得我们现在读书,诵读、 讲贯、涉猎三者不可偏废,不过因年龄与程度的差别,可 以偏重。这就是说,小学时期可偏重诵读,中学时期可偏 重讲贯,大学时期可偏重涉猎。”这些话在60年后的今天, 仍具有意义。 5 清朝康熙年间,由李颗口授,门人李士瑸手录的《读 书次第》,是我国较竿的一部指导读书治学的书目:编者 强调读书次序,即先通小学,也就是先要明字音字义,故 《读书次第》先列小学图书,再依次列举经书、史书、文 学书,其中以经书为主,此后,龙启瑞于道光年间撰《经 籍举要》,为学子开列经史子集四部典籍要目,以程朱理 学为宗旨,推崇考据和桐城古文。光绪初年,张之洞因诸 生“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相问,根据当时情况,挑 选2200余种图书,编成《书官答问》一书,以指示诸生 关于推 治学门径。该书所收典籍注重经过整理、校注精善之本和 书 《四库全书》成书之后新出的学术著作。分经、史、子、 集、丛书五部,每部之下又分若干类,每类中的书籍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