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型饰变: 表型的差异只与环 境有关 特点:暂时性、不 可遗传性、表现为 全部个体的行为 遗传型变异(基因变异、基因突变): 遗传物质改变,导致表型改变 特点:遗传性、群体中极少数个体的行为(自发突变频 率通常为10-6-10-9)
表型饰变: 表型的差异只与环 境有关 特点:暂时性、不 可遗传性、表现为 全部个体的行为 遗传型变异(基因变异、基因突变): 遗传物质改变,导致表型改变 特点:遗传性、群体中极少数个体的行为(自发突变频 率通常为10-6-10-9)
二、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在生物体中是否存在着专门执行遗传变异功能的物 质问题,是生物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之一。 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了微生物的转化及其化学本 质、噬菌体的感染机制和植物病毒的拆开及重建实 验后,才以无可辨驳的事实确立了核酸,尤其是脱 氧核糖核酸(DNA)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 础这一科学的结论,同时也使生物学发展到分子生 物学的崭新阶段。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证明核酸是 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
二、核酸是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在生物体中是否存在着专门执行遗传变异功能的物 质问题,是生物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重大问题之一。 直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了微生物的转化及其化学本 质、噬菌体的感染机制和植物病毒的拆开及重建实 验后,才以无可辨驳的事实确立了核酸,尤其是脱 氧核糖核酸(DNA)是一切生物遗传变异的物质基 础这一科学的结论,同时也使生物学发展到分子生 物学的崭新阶段。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下证明核酸是 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三个经典实验
(一) 转化实验 转化现象是由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菲斯在1928 年首次发现的。肺炎球菌是一种病原菌,存在 着两种不同类型。 光滑型(Smooth)S型:SⅠ、Ⅱ、Ⅲ. (有荚膜、能使人和动物致病) 肺炎球菌 粗糙型(Rough) R型:RⅠ、Ⅱ、Ⅲ. (无荚膜、不使人和动物发病) 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
(一) 转化实验 转化现象是由英国的细菌学家格里菲斯在1928 年首次发现的。肺炎球菌是一种病原菌,存在 着两种不同类型。 光滑型(Smooth)S型:SⅠ、Ⅱ、Ⅲ. (有荚膜、能使人和动物致病) 肺炎球菌 粗糙型(Rough) R型:RⅠ、Ⅱ、Ⅲ. (无荚膜、不使人和动物发病) 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
离体条件下的实验: 加热杀死的 SⅢ——→不生长 ——→SⅢ ×——→SⅢ、RⅡ 各自保持着遗 传特性 ——→RⅡ RⅡ ——→ 长出RⅡ 在这里SⅢ菌已被加热杀死,当然不能死而复生。因此 所分离到的活的SⅢ菌只能是RⅡ的变异菌株,而这又 是在SⅢ型肺炎球菌的称为转化因子的物质的作用下发 生的。至于这种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化学成分的物质, 在当时格里菲斯并未做出回答
离体条件下的实验: 加热杀死的 SⅢ——→不生长 ——→SⅢ ×——→SⅢ、RⅡ 各自保持着遗 传特性 ——→RⅡ RⅡ ——→ 长出RⅡ 在这里SⅢ菌已被加热杀死,当然不能死而复生。因此 所分离到的活的SⅢ菌只能是RⅡ的变异菌株,而这又 是在SⅢ型肺炎球菌的称为转化因子的物质的作用下发 生的。至于这种转化因子到底是什么化学成分的物质, 在当时格里菲斯并未做出回答
❖①加S菌DNA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 外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活RⅡ菌 长出SⅢ菌 只有RⅡ菌 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 从热死的SⅢ型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 分,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只有SⅢ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Ⅱ型转 化为SⅢ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 明SⅢ型菌株转移给RⅡ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 实验证明,将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是DNA
❖①加S菌DNA ❖②加S菌DNA及DNA酶以 外的酶 ❖③加S菌的DNA和DNA酶 ❖④加S菌的RNA ❖⑤加S菌的蛋白质 ❖⑥加S菌的荚膜多糖 活RⅡ菌 长出SⅢ菌 只有RⅡ菌 1944年O.T.Avery、C.M.MacLeod和M。McCarty 从热死的SⅢ型中提纯了可能作为转化因子的各种成 分,在离体条件下进行了转化试验: 只有SⅢ型细菌的DNA才能将S. Pneumoniae的RⅡ型转 化为SⅢ型。且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说 明SⅢ型菌株转移给RⅡ型菌株的,是遗传因子。 实验证明,将R菌转化为S菌的转化因子是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