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病 毒 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微生物学课程组
第四章 病 毒 山东教育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微生物学课程组
第四章 病 毒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研究病毒的意义、病 毒的种类和亚病毒因子; • 重点掌握病毒的概念、特 征、形态结构和病毒的增殖 过程; 一步生长曲线、温和噬菌 体和溶源性细菌为本章的 难点
第四章 病 毒 教学目标与要求: • 了解研究病毒的意义、病 毒的种类和亚病毒因子; • 重点掌握病毒的概念、特 征、形态结构和病毒的增殖 过程; 一步生长曲线、温和噬菌 体和溶源性细菌为本章的 难点
病毒是一类比细菌还小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它广泛地寄生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 它比一般微生物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借助 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所以又称超显微生物 或分子生物。 通常人们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 病毒称为微生物的五大类群。 在本章中,我们将了解微生物的第五大类群— —病毒
病毒是一类比细菌还小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它广泛地寄生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中。 它比一般微生物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必须借助 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所以又称超显微生物 或分子生物。 通常人们将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和 病毒称为微生物的五大类群。 在本章中,我们将了解微生物的第五大类群— —病毒
病毒学(virulogy)发展史 十九世纪末,动植物病毒性传染病致病因子的认识 1935年,Stanley分离提纯了TMV结晶(nobel prize) Bawden提示了TMV实质是核蛋白 1940年,Kausche用电镜看到了TMV的杆状外形 1952年Kershey 和Chase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 1955年,Franenkel-conrat 完成病毒拆开实验
病毒学(virulogy)发展史 十九世纪末,动植物病毒性传染病致病因子的认识 1935年,Stanley分离提纯了TMV结晶(nobel prize) Bawden提示了TMV实质是核蛋白 1940年,Kausche用电镜看到了TMV的杆状外形 1952年Kershey 和Chase噬菌体遗传物质是DNA 1955年,Franenkel-conrat 完成病毒拆开实验
1960年,Anderer弄清了TMV外壳蛋白亚基aa排序 1965年,Spiegelma首次在细胞外复制 E.coly噬菌体 1970年,Baltimore和 Temin发现反转录酶1 以后相继发现了亚病毒,朊病毒,拟病毒并相继测 出各类病毒核酸一级结构 病毒学(virulogy)发展史 完成了几种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并将完成所有病毒测序
1960年,Anderer弄清了TMV外壳蛋白亚基aa排序 1965年,Spiegelma首次在细胞外复制 E.coly噬菌体 1970年,Baltimore和 Temin发现反转录酶1 以后相继发现了亚病毒,朊病毒,拟病毒并相继测 出各类病毒核酸一级结构 病毒学(virulogy)发展史 完成了几种病毒基因组的测序并将完成所有病毒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