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一章望诊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全身望诊 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望色的原理、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 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3.熟悉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 教学重点五色主病 教学难点:各种色的临床辨识 复习内容: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资料、测知 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时的注意事项 望诊的主要内容 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章 望诊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二、望色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望色的原理、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 2.掌握常色、病色的特征及五色主病。 3.熟悉望色的注意事项和望形态的内容。 教学重点:五色主病 教学难点: 各种色的临床辨识 复习内容: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资料、测知 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 望诊时的注意事项。 望诊的主要内容。 得神、失神、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望色 由于面部血脉丰富,与内脏的关系密切,所以望色的重点是望面第一课时 45分钟 (-)望色诊病的原理 首先,了解色指皮肤的颜色,包括赤、黄、白、青、黑五种。色 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其次」 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来说明面 部与经脉气血的关系,从而明晰望面色的意义所在。再次,以面部分候 脏腑分属图来说明面部与内脏的关系 (二)面部的色、泽对判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归纳起来有:① 判断气血的盛衰。②辨别病邪的性质。③确定疾病的部位。④预测疾病 的轻重与转归。 (三)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常色包括主色和 客色两种,主色就是一生不变的肤色,客色则是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 生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主色:主色是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 正色。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终身基本不变。中国人属黄种人 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客色:是指因外界环境因素(季节、 昼夜、情绪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 色(特别是面色 病色:是以晦暗、暴露为特点。其中,虽有异常,但仍有光明润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二、望色 由于面部血脉丰富,与内脏的关系密切,所以望色的重点是望面 色。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首先,了解色指皮肤的颜色,包括赤、黄、白、青、黑五种。色 反映气血的盛衰和运行情况,以及疾病的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病证。其次, 以“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而走空窍”来说明面 部与经脉气血的关系,从而明晰望面色的意义所在。再次,以面部分候 脏腑分属图来说明面部与内脏的关系。 (二)面部的色、泽对判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归纳起来有:① 判断气血的盛衰。②辨别病邪的性质。③确定疾病的部位。④预测疾病 的轻重与转归。 (三)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常色:是指正常的面色,其特点是明润、含蓄。常色包括主色和 客色两种,主色就是一生不变的肤色,客色则是因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 生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主色:主色是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色泽,又称 正色。主色为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面色,终身基本不变。中国人属黄种人, 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客色:是指因外界环境因素(季节、 昼夜、情绪等)的不同,或生活条件的差别,而微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 色(特别是面色)。 病色:是以晦暗、暴露为特点。其中,虽有异常,但仍有光明润 第一课时: 45 分钟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的为善色,枯槁晦暗的为恶色。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 明润泽。提示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故称善色。 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提示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故称恶色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 基本内容 时间分配 (四)五色主病 第二课时 1.青色主寒证、疼痛、瘀血、惊风、肝病。面色淡青,多为虚讲授30分钟 寒证;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剧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憋 闷疼痛者,多属心阳虚衰兼心血瘀阻的胸痹;若心悸、胸痛反复发作, 突发剧烈胸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冷汘不止,肢凉脉微,属心阳暴 脱。小儿高热,若见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2.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满面通红者,多属实热证 两颧潮红者,多属阴虚阳亢的虛热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颧红如 妆,游移不定者,为戴阳证,多因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 浮越所致,属病危 3.黄色主脾虚、湿证。面色淡黄而晦暗不泽者,称为萎黄,多 属脾胃气虚;面色淡黄而兼虚浮者,称为黄胖,属脾气虚衰,湿邪内盛。 面目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疸,其中黄色鮮明如橘皮者,属阳黄,乃湿热 熏蒸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乃寒湿郁滞所致。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泽的为善色,枯槁晦暗的为恶色。善色:指病人面色虽有异常,但仍光 明润泽。提示病变尚轻,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故称善色。 恶色:指病人面色异常,且枯槁晦暗。提示病变深重,脏腑精气已衰, 胃气不能上荣于面,故称恶色。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四)五色主病 1.青色 主寒证、疼痛、瘀血、惊风、肝病。面色淡青,多为虚 寒证;面色青黑,多为实寒证、剧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伴心胸憋 闷疼痛者,多属心阳虚衰兼心血瘀阻的胸痹;若心悸、胸痛反复发作, 突发剧烈胸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冷汗不止,肢凉脉微,属心阳暴 脱。小儿高热,若见眉间、鼻柱、唇周色青者,多属惊风或惊风先兆。 2.赤色 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满面通红者,多属实热证。 两颧潮红者,多属阴虚阳亢的虚热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颧红如 妆,游移不定者,为戴阳证,多因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 浮越所致,属病危。 3.黄色 主脾虚、湿证。面色淡黄而晦暗不泽者,称为萎黄,多 属脾胃气虚;面色淡黄而兼虚浮者,称为黄胖,属脾气虚衰,湿邪内盛。 面目一身俱黄者,称为黄疸,其中黄色鲜明如橘皮者,属阳黄,乃湿热 熏蒸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乃寒湿郁滞所致。 第二课时: 讲授 30 分钟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白色主虚证(包括气虛、血虚、阳虚)寒证、失血。面色淡 白无华,多属气血不足。面色白(面白而虚浮)者,为阳虚或阳虚水 。面色苍白(白中透青)者,多属阳气暴脱之亡阳证,或阴寒凝滞、 血行不畅之实寒证,或大失血之人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眼眶框周围色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黑而晦暗),肌肤甲错者,多为瘀血久停所致。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知常达变,综合判断;整体为主,荣枯为要;排除干扰,辨别假望诊图谱及回顾 15分钟 教案末页 望色诊病的原理 面部的色、泽对判断疾病的重要意义 小结 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五色的主病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4.白色 主虚证(包括气虚、血虚、阳虚)寒证、失血。面色淡 白无华,多属气血不足。面色白光白(面白而虚浮)者,为阳虚或阳虚水 泛。面色苍白(白中透青)者,多属阳气暴脱之亡阳证,或阴寒凝滞、 血行不畅之实寒证,或大失血之人。 5.黑色 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面黑暗淡者,多属肾阳虚。 面黑干焦者,多属肾阴虚。眼眶周围色黑者,多属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面色黧黑(黑而晦暗),肌肤甲错者,多为瘀血久停所致。 (五)望色的注意事项。 知常达变,综合判断;整体为主,荣枯为要;排除干扰,辨别假 象。 望诊图谱及回顾 15 分钟 教 案 末 页 小 结 望色诊病的原理。 面部的色、泽对判断疾病的重要意义 常色与病色的概念和特点。 五色的主病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1.常色与病色的特征怎样?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2.五色的主病分别有哪些? 3.面青与面黑的主病有何异同?为什么? 下次教学预形体与五脏的关系;望形体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姿态与机体阴阳盛 习要点 衰和寒热虚实的关系。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中医学授课序次4授课类型理论 班级 授课日期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1. 常色与病色的特征怎样? 2. 五色的主病分别有哪些? 3.面青与面黑的主病有何异同?为什么? 下次教学预 习要点 形体与五脏的关系;望形体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姿态与机体阴阳盛 衰和寒热虚实的关系。 实施情况及 分析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4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