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教师 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_中医学授课序次_27授课类型理论 班级 授课日期 第七章气血津液辨证 授课题目(章节|第一节气病辨证 第二节血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熟悉气病证和血病证各证候的证候分析 3、了解气、血病辨证意义 教学重点:气病辨证、血病辨证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教学难点:气脱、血脱、亡阴亡阳的关系 复习内容: 1、湿淫证候的致病特点 2、疫疠病症的致病特点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27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节 气病辨证 第二节 血病辨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气血津液辨证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熟悉气病证和血病证各证候的证候分析 3、了解气、血病辨证意义 教学重点:气病辨证、血病辨证的基本概念、临床表现和辨证要点 教学难点:气脱、血脱、亡阴亡阳的关系 复习内容: 1、湿淫证候的致病特点 2、 疫疠病症的致病特点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七章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课时 概述 气血津液辨证:运用气血津液理论,对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 分析、判断,以确定病人气血、津液的具体病机的证型的一种辨证5分钟 方法 病因辨证重在确定疾病原因和邪气性质 气血津液辨证着眼于邪气所引起的生命物质的盈亏 第一节气病辨证 气虚证 1.概念:指元气不足导致气的基本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怔侯。 2.临床表现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白少华元气不足,气 虚不能上荣 40分钟 自汗、易感冒-卫气虚,不能固护肌表 劳累后加重--劳则气耗,加重气虚 舌淡嫩,脉虚弱-营气虚,血行无力 3.辨证要点:以神疲乏力、声低息弱、少气懒言动则加重为辨证 要点 气陷证 1、概念:指因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一课时 5 分钟 40 分钟 概述 气血津液辨证:运用气血津液理论,对收集到的病情资料进行 分析、判断,以确定病人气血、津液的具体病机的证型的一种辨证 方法 病因辨证重在确定疾病原因和邪气性质 气血津液辨证着眼于邪气所引起的生命物质的盈亏 第一节 气病辨证 一、气虚证 1.概念:指元气不足导致气的基本功能减退所表现的虚弱怔侯。 2.临床表现 神疲乏力、头晕目眩、面白少华---元气不足,气 虚不能上荣 自汗、易感冒---卫气虚,不能固护肌表 劳累后加重---劳则气耗,加重气虚 舌淡嫩,脉虚弱---营气虚,血行无力 3.辨证要点:以神疲乏力、声低息弱、少气懒言动则加重为辨证 要点 二、气陷证 1、概念:指因气虚升举无力,清阳下陷所表现的虚弱证候
2临床表现腰腹气坠、内脏下垂、久泻久痢、白浊带下等-气 虚升举无力,清阳下陷 一系列气虚表现--气虚是气陷的基础 3、辨证要点:以坠胀、内脏下垂、兼有气虚为辨证要点 4.气虚证与气陷证的鉴别要点 ①临床表现 提问:气的功能以及 气的分类
2.临床表现 腰腹气坠、内脏下垂、久泻久痢、白浊带下等---气 虚升举无力,清阳下陷 一系列气虚表现---气虚是气陷的基础 提问:气的功能以及 气的分类 3、辨证要点:以坠胀、内脏下垂、兼有气虚为辨证要点 4.气虚证与气陷证的鉴别要点 ①临床表现
教案续页 基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②病机气虛证:元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 气陷证:气虚不陷、升举无力 ③辨证要点 气虚不固证 1、含义:指因气虚导致对精、血、津液失其固摄功能所表现的虚 弱证候。 2.临床表现自汗不止,涕、泪、涎、唾量多清稀-气不摄津 各种出血-气不摄血 尿频、遗尿、二便失禁、带下、月经过多--肾气失 于固摄 3、辨证要点:气虚证的表现加上精、血、津液三者之一过度外泄 的症状 四、气脱证 1、含义:指元气衰极而气欲外脱的危急证候。 五、气滞证 1、含义:指人体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乃至停滞所表现的证候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②病机 气虚证:元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 气陷证:气虚不陷、升举无力 ③辨证要点 三、气虚不固证 1、含义:指因气虚导致对精、血、津液失其固摄功能所表现的虚 弱证候。 2.临床表现 自汗不止,涕、泪、涎、唾量多清稀---气不摄津 各种出血---气不摄血 尿频、遗尿、二便失禁、带下、月经过多---肾气失 于固摄 3、辨证要点:气虚证的表现加上精、血、津液三者之一过度外泄 的症状。 四、气脱证 1、含义:指元气衰极而气欲外脱的危急证候。 五、气滞证 1、含义:指人体局部或全身气机不畅乃至停滞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胀满、痞闷或胀痛为主症,随嗳气、太息、矢气可 缓解,当情忐不舒时发病或加剧 闷痛、鼻塞-气滞于头; 胸闷、善太息、咳喘-气滞于上 焦 胁胀、脘腹等处的胀痛、二便不 畅、疝气、痛经--气滞于中 下焦 气胂,经络循行处胀满、窜痛 气滞于经络或肌肤。 教案续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辨证要点①胀满、痞闷或胀痛、窜痛、攻痛,按之无形 ②随嗳气、太息、矢气可缓解 ③症状常随情绪波动而改变,症状时轻时重,时发 时止,部位固定 六、气逆证 1、含义:指体内气机应降反出或升发太过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咳喘、咯痿-肺气上逆的症状表现 呕恶,嗳气,呃逆,反胃-胃气上逆的症状表现 头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晕厥,出血--肝气上 逆的症状表现 奔豚气,倒经,妊娠恶阻--冲任脉气上逆
2、临床表现:胀满、痞闷或胀痛为主症,随嗳气、太息、矢气可 缓解,当情志不舒时发病或加剧 头闷痛、鼻塞---气滞于头; 胸闷、善太息、咳喘---气滞于上 焦; 胁胀、脘腹等处的胀痛、二便不 畅、疝气、痛经---气滞于中 下焦; 气肿,经络循行处胀满、窜痛--- 气滞于经络或肌肤。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3、辨证要点 ①胀满、痞闷或胀痛、窜痛、攻痛,按之无形 ②随嗳气、太息、矢气可缓解 ③症状常随情绪波动而改变,症状时轻时重,时发 时止,部位固定 六、气逆证 1、含义:指体内气机应降反出或升发太过所表现的证候。 2、临床表现 咳喘、咯痰---肺气上逆的症状表现 呕恶,嗳气,呃逆,反胃---胃气上逆的症状表现 头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晕厥,出血---肝气上 逆的症状表现 奔豚气,倒经,妊娠恶阻---冲任脉气上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