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脏腑 (心与小肠辨 讲:杨小桥
第九章 脏腑辨证 (心与小肠辨证) 主讲:杨小桥
概述 脏腑辨证-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 变化为基础,根据四诊所收集的病理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 确定证候类型的一种方法。是中医临床辨 证论治的核心。 内容:五脏病辨证、六腑病辨证、脏 腑兼病辨证
概述 脏腑辨证---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 变化为基础,根据四诊所收集的病理资料 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 确定证候类型的一种方法。是中医临床辨 证论治的核心。 内容:五脏病辨证、六腑病辨证、脏 腑兼病辨证
第一节心与小肠病辨证 简述心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常见症状 小肠主受盛、化物,分别清浊。小肠病会出现二便 失常、腹胀、腹痛、疝气等。 心气虚证 概念:心气不足,心搏、血运无力,所表现的虚弱 证候 成因:久病体弱,年老脏气衰败,先天不足,或暴 病伤气。 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则加剧—心气虚 搏动无力 神疲之力,声低懒言,自汘,色淡,脉弱 或结代—气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胸闷,动则加剧,加上一般气虚 证的表现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简述心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及常见症状: 小肠主受盛、化物,分别清浊。小肠病会出现二便 失常、腹胀、腹痛、疝气等。 一、心气虚证 概念:心气不足,心搏、血运无力,所表现的虚弱 证候。 成因:久病体弱,年老脏气衰败,先天不足,或暴 病伤气。 表现: 心悸怔忡,胸闷气短,动则加剧——心气虚 搏动无力。 神疲乏力,声低懒言,自汗,色淡,脉弱 或结代——气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胸闷,动则加剧,加上一般气虚 证的表现
二、心阳虚证 概念:心阳虚衰,鼓动、行血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 证候。 成因;多由心气虚证逐渐发展而来,也可因寒邪直接损 伤心阳而发生。 表现: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心痛,面唇青紫——心气 虚鼓动、行血无力,心血瘀滞。 面色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 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结代一一阳虚内寒证。 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脉细一—气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胸闷,心痛,加上一般阳虚证
二、心阳虚证 概念:心阳虚衰,鼓动、行血无力,虚寒内生所表现的 证候。 成因:多由心气虚证逐渐发展而来,也可因寒邪直接损 伤心阳而发生。 表现: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心痛,面唇青紫——心气 虚鼓动、行血无力,心血瘀滞。 面色白,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 淡紫苔白滑,脉沉迟无力或结代——阳虚内寒证。 气短自汗,神疲乏力,脉细——气虚证。 辨证要点:心悸,胸闷,心痛,加上一般阳虚证
三、心阳虚脱证 概念: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重证 候。 成因:多由心阳虚证恶化而成,也有寒邪暴 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窍而致者。 表现:冷汘淋漓,呼吸微弱,神志模糊、杲滞 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阳 心痛剧烈,口唇青紫,四肢厥冷等 心阳虚证。 辨证要点:心阳虚证加上亡阳证
三、心阳虚脱证 概念: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危重证 候。 成因:多由心阳虚证恶化而成,也有寒邪暴 伤心阳或痰瘀阻塞心窍而致者。 表现 : 冷汗淋漓,呼吸微弱,神志模糊、呆滞 ,面色苍白,脉微欲绝——亡阳证。 心痛剧烈,口唇青紫,四肢厥冷等—— 心阳虚证。 辨证要点:心阳虚证加上亡阳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