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首页 教师课程名称中医诊断学专业名称_中医学。授课序次_17授课类型_理论 级 授课日期 第四章切诊 授课题目(章,节) 第一节脉诊 、脉象形成的原理二、脉诊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脉要要素及平脉特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脉象形成的原理、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指法,平脉特征及意义。 2、熟悉脉诊注意事项。 3、了解脉诊发展简史、遍诊法、三部诊法。 教学重点: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指法,平脉特征及意义。 教学难点:无 复习内容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教 案 首 页 教师 课程名称 中医诊断学 专业名称 中医学 授课序次 17 授课类型 理论 班 级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章,节) 第四章 切诊 第一节 脉诊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二、脉诊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三、脉要要素及平脉特征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脉象形成的原理、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指法,平脉特征及意义。 2、熟悉脉诊注意事项。 3、了解脉诊发展简史、遍诊法、三部诊法。 教学重点: 寸口诊脉的部位、方法及指法,平脉特征及意义。 教学难点:无 复习内容: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一节脉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脉搏,以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脉 第一课时 象),从而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25分钟 脉象形成的原理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动力;脉为血府,血行脉中。 (二)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旺盛,充盈脉道;气能行血,血能载气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心主血脉、主神明,主宰脉象的形成 肺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肝主疏泄、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根,精血互化 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诊脉的部位 20分钟 1.寸口诊脉法 ①寸口(气口、脉口)的概念 寸口是指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手太阴肺经(桡动脉) 的搏动处。 高骨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共六 脉。寸、关、尺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故诊寸口脉又称三部九 候诊脉法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第一节 脉 诊 脉诊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脉搏,以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脉 象),从而了解病情、辨别病证的诊察方法。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是动力;脉为血府,血行脉中。 (二)气血运行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旺盛,充盈脉道;气能行血,血能载气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心主血脉、主神明,主宰脉象的形成 肺主气、朝百脉,助心行血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肝主疏泄、藏血,调节血量 肾藏精,为元阴、元阳之根,精血互化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诊脉的部位 1. 寸口诊脉法 ① 寸口(气口、脉口)的概念 寸口是指腕后高骨(桡骨茎突)内侧手太阴肺经(桡动脉) 的搏动处。 高骨内侧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两手各有寸、关、尺,共六 脉。寸、关、尺三部各有浮、中、沉三候,故诊寸口脉又称三部九 候诊脉法 第一课时 25 分钟 20 分钟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教案续页 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教 案 续 页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②诊寸口脉的原理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脉会太渊,脉气汇聚于此一 反映经脉气血的运行; 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全身脏腑精气汇聚于肺—一反 映全身脏腑精气的盛衰; 寸口脉位表浅,易于切按,位于手腕又便于检查 三部 关 尺 左手 心(小肠)肝(胆)肾 右手 肺(大肠)脾(胃 命门 2.全身遍诊法 切脉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共诊九处 3.仲景三部诊法 切寸口——诊手桡动脉——-候三阴经及十二经脉气 切趺阳——诊足背动脉——-候胃气 切人迎—诊颈总动脉—候三阳经脉气 (二)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诊脉的时间 以平旦为佳——患者形神相对平静、稳定—一排除非疾 病因素对脉象的干扰 教案续页 第页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第 页 ② 诊寸口脉的原理: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太渊穴,脉会太渊,脉气汇聚于此—— -反映经脉气血的运行; 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全身脏腑精气汇聚于肺——-反 映全身脏腑精气的盛衰; 寸口脉位表浅,易于切按,位于手腕又便于检查。 三部 寸 关 尺 左手 心(小肠) 肝(胆) 肾 右手 肺(大肠) 脾(胃) 命门 2. 全身遍诊法 切脉部位有头、手、足三部,每部又分天、地、人三候,共诊九处 脉。 3. 仲景三部诊法 切寸口——-诊手桡动脉——-候三阴经及十二经脉气 切趺阳——-诊足背动脉——-候胃气 切人迎——-诊颈总动脉——-候三阳经脉气 (二)诊脉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诊脉的时间 以平旦为佳——-患者形神相对平静、稳定——-排除非疾 病因素对脉象的干扰。 教 案 续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