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七校联合体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语文 (宝安中学、潮阳一中、桂城中学、南海中学、普宁二中、中山一中、仲元中学)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 尹鸿 中国电影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中国市场也一跃成为世 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娱乐至死”却成为 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从所谓“屌丝”电影到所谓“毒舌”电影,从偶 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在近期一些较髙票房的电 影和较高收视率的电视剧中这种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 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30年前,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批判性地指出 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正在日渐娱乐化,甚至演化为“娱乐至死”。应该说,娱乐 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 其充分的合理性。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 到20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 要有度。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娱乐不是 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 电影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的充分 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就不仅仅是影视文化的自轻,更 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电影去争市场,无疑是“饮鸩止渴” 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而 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仅体 现为技术危机,而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 对于娱乐内容来说,遵守审美底线和伦理底线几乎是全球主流商业电影的共识。 对“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对涉及吸毒 盗抢以及其他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的“人格美化”,对违背社会普遍价值观的 行为缺乏必要的“善恶有报”的正义审判,对外表丑陋、行为丑恶的过度放大等 都触及电影的伦理和审美底线。这种底线,在欧美日韩等国家还可能通过“分 级”来限制,而在中国目前的审查体系中,审美和伦理问题处于灰色地带,缺乏 必要的行业监管和舆论监督。因此,我们希望电影从业者以自觉的底线意识来保 障电影文化上的无害,减少对青少年特别是低幼观众的不良影响。 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 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曾经指出,“软实力 体现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理应担起通过价值 观的“吸引力”来引人向善向上的责任。也许,有人怀疑电影“担当”与电影票 房之间会存在冲突,但如果我们就近看看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名单,就会发现, 这些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甚至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 自觉“担当”,它们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尊重。如果说人活着需要点精神,那么
广东省七校联合体 2016 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语文 (宝安中学、潮阳一中、桂城中学、南海中学、普宁二中、中山一中、仲元中学) 第 I 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绿色”票房与文化自觉 尹鸿 中国电影如今呈现出勃勃生机,不仅产量高居世界前列,中国市场也一跃成为世 界第二大电影市场。但由于电影市场、电影产业尚未成熟,“娱乐至死”却成为 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从所谓“屌丝”电影到所谓“毒舌”电影,从偶 像电影到“粉丝”电影,从喜剧电影到“恶搞”电影,在近期一些较高票房的电 影和较高收视率的电视剧中这种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随着媒介多样化对电影功能的分流,也随着全球电影观众越来越年轻化,电影呈 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30 年前,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批判性地指出 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正在日渐娱乐化,甚至演化为“娱乐至死”。应该说,娱乐 是人们释放心理能量、缓解精神压力的正当甚至必要的需求,电影追求娱乐性有 其充分的合理性。但是,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论述“宣泄”与“净化”的关系, 到 20 世纪弗洛伊德论述“欲望的升华”,人们普遍认为,娱乐虽然无罪但仍然 要有度。娱乐不仅是欲望的宣泄,也是释放内心压力之后的心灵净化;娱乐不是 对欲望的刺激和放大,而是对欲望的伦理驯服和社会化升华。 电影如果没有对人性、人道、人格足够的尊重,没有对公平、正义、善良的充分 敬意,没有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就不仅仅是影视文化的自轻,更 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如果我们用这样的电影去争市场,无疑是“饮鸩止渴”。 当票房与口水齐飞的时候,国产影片可能就谈不上对观众精神生活的引导了。而 当观众的审美能力、电影观赏需求越来越成熟,国产电影的危机可能就不仅仅体 现为技术危机,而是更严重的思想危机、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 对于娱乐内容来说,遵守审美底线和伦理底线几乎是全球主流商业电影的共识。 对“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赤裸裸的拜金主义,对涉及吸毒、 盗抢以及其他反社会行为、犯罪行为的“人格美化”,对违背社会普遍价值观的 行为缺乏必要的“善恶有报”的正义审判,对外表丑陋、行为丑恶的过度放大等, 都触及电影的伦理和审美底线。这种底线,在欧美日韩等国家还可能通过“分 级”来限制,而在中国目前的审查体系中,审美和伦理问题处于灰色地带,缺乏 必要的行业监管和舆论监督。因此,我们希望电影从业者以自觉的底线意识来保 障电影文化上的无害,减少对青少年特别是低幼观众的不良影响。 电影作为大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不仅应该提供娱乐,也应 该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新文明的担当。著名学者约瑟夫•奈曾经指出,“软实力” 体现了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影理应担起通过价值 观的“吸引力”来引人向善向上的责任。也许,有人怀疑电影“担当”与电影票 房之间会存在冲突,但如果我们就近看看获得奥斯卡提名的影片名单,就会发现, 这些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甚至体现了某种人道主义精神的 自觉“担当”,它们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尊重。如果说人活着需要点精神,那么
电影也不例外。如果说我们的价值观担当曾经制约了观众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也 是因为价值观没有得到充分有“吸引力”的传达 所以,对一些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伦理和美学虚无主义、审美粗鄙化、娱乐没有底 线等现象,仍然值得我们保持一种清醒而审慎的批评态度。国产电影需要份额和 票房,但更需要“绿色”的份额和票房:中国电影需要挣钱,但更需要的不是趴 着而是站着挣钱;电影是商品,但首先必须是一种有文化的商品。有观众说过, “我们爱电影,从来不是因为电影能赚钱,而是因为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感动” 也许这才是观众对中国电影最诚恳的期望。 在电影适应市场、满足观众、追求票房的同时,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票房与口碑 的差异、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的错位、电影商业价值最大化与文化伦理价值底线 的冲突,也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叫好”与“叫座”的落差,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不满足。特别是近年来,在电影市场规模快 速扩大之后,部分电影特别是部分高票房电影,盲目追求票房至上、娱乐至上 这种把票房作为价值评判唯一标准的“唯票房”趋势,需要我们反思。 (《人民 日报》2014年9月5日24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娱乐至死”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电 影产业尚未成熟 B.“娱乐至死”的追求使得如今的中国电影呈现勃勃生机,获得了较高票房和 较高收视率。 C.虽然“毒舌”电影、“粉丝”电影和“恶搞”电影取得了较高的票房,但这 些电影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D.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娱乐至死”化,虽然不断刺激放大着欲望,但不利于 心灵的净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是20世纪的弗洛伊德,都表明的对娱乐精神的 理解,认为娱乐无罪,强调了“欲望的宣泄,压力的释放”的合理性 B.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伦理错乱、美学虚无主义、审美粗鄙化、娱乐无底线等现 象,反映的可能不仅仅是影响文化的自轻自贱,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 C.电影要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文明的文化自觉,引人向善向上;电影从业者要 以自觉的底线意识来保障电影文化上的无害,减少对观众的不良影响。 D.国产电影要有份额和票房,但更要有对人性、人道、人格的足够尊重,对公 平、正义、善良的充分敬意及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媒介多样化以及全球电影观众年轻化,使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在这 样的背景下,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也出现了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电影商业价值最 大化与文化伦理价值底线的冲突。 B.如果一味地追求票房价值,忽视文化的基本伦理和审美底线,缺少对社会文 明进步的责任担当,国产电影的危机就可能不仅仅是技术危机,还是思想危机 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 C.奥斯卡提名的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甚至体现了某种人 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可以说价值观的“吸引力”造就了这些电影的成
电影也不例外。如果说我们的价值观担当曾经制约了观众的接受,很大程度上也 是因为价值观没有得到充分有“吸引力”的传达。 所以,对一些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伦理和美学虚无主义、审美粗鄙化、娱乐没有底 线等现象,仍然值得我们保持一种清醒而审慎的批评态度。国产电影需要份额和 票房,但更需要“绿色”的份额和票房;中国电影需要挣钱,但更需要的不是趴 着而是站着挣钱;电影是商品,但首先必须是一种有文化的商品。有观众说过, “我们爱电影,从来不是因为电影能赚钱,而是因为电影给我们带来了感动”。 也许这才是观众对中国电影最诚恳的期望。 在电影适应市场、满足观众、追求票房的同时,数量与质量的矛盾、票房与口碑 的差异、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的错位、电影商业价值最大化与文化伦理价值底线 的冲突,也一直伴随着中国电影的产业化进程。“叫好”与“叫座”的落差,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国产电影的不满足。特别是近年来,在电影市场规模快 速扩大之后,部分电影特别是部分高票房电影,盲目追求票房至上、娱乐至上。 这种把票房作为价值评判唯一标准的“唯票房”趋势,需要我们反思。 (《人民 日报》2014 年 9 月 5 日 24 版,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娱乐至死”成为部分影视作品引以为豪的追求,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电 影产业尚未成熟。 B.“娱乐至死”的追求使得如今的中国电影呈现勃勃生机,获得了较高票房和 较高收视率。 C.虽然“毒舌”电影、“粉丝”电影和“恶搞”电影取得了较高的票房,但这 些电影中的低俗化现象不断受到质疑。 D.消费社会的公众话语“娱乐至死”化,虽然不断刺激放大着欲望,但不利于 心灵的净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无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还是 20 世纪的弗洛伊德,都表明的对娱乐精神的 理解,认为娱乐无罪,强调了“欲望的宣泄,压力的释放”的合理性。 B.电影创作中出现的伦理错乱、美学虚无主义、审美粗鄙化、娱乐无底线等现 象,反映的可能不仅仅是影响文化的自轻自贱,更是对世道人心的亵渎。 C.电影要有建设新文化、塑造文明的文化自觉,引人向善向上;电影从业者要 以自觉的底线意识来保障电影文化上的无害,减少对观众的不良影响。 D.国产电影要有份额和票房,但更要有对人性、人道、人格的足够尊重,对公 平、正义、善良的充分敬意及对艺术规律、审美品格的诚恳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媒介多样化以及全球电影观众年轻化,使电影呈现出鲜明的娱乐倾向,在这 样的背景下,发展中的中国电影也出现了娱乐功能与审美功能、电影商业价值最 大化与文化伦理价值底线的冲突。 B.如果一味地追求票房价值,忽视文化的基本伦理和审美底线,缺少对社会文 明进步的责任担当,国产电影的危机就可能不仅仅是技术危机,还是思想危机、 文化危机,最终导向市场危机。 C.奥斯卡提名的影片都坚持了价值观上的普遍“正确性”,甚至体现了某种人 道主义精神的自觉“担当”,可以说价值观的“吸引力”造就了这些电影的成 功
D.如何给观众带来感动,这是中国电影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这种感动不 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不是刻意渲染对财富、地位、奢华生活的向往,不是不 加节制地刺激观众的欲望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 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 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 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 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 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 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 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 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 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以论 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 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 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 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 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 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 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 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 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注】 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句。②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博士:古代官名 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 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折:折磨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如何给观众带来感动,这是中国电影从业者应该考虑的问题,而这种感动不 是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不是刻意渲染对财富、地位、奢华生活的向往,不是不 加节制地刺激观众的欲望。 二、古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 属文,通步历。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 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 得免。补太学助教。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时帝 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 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 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非特匹夫,君 德亦然。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 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帝称善。除国 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堂①事,多从其说。以论 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 绢百匹。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帝幸太学观释菜②,命颖达讲经,毕,上《释 奠颂》,有诏褒美。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 数面折之。”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剀切愈至。后致仕,卒,陪葬昭 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 赞》,诏改为《正义》云。虽包贯异家为详博,然其中不能无谬冗,博士马嘉运 驳正其失,至相讥诋。有诏更令裁定,功未就。永徽二年,诏中书门下与国子三 馆博士、弘文馆学士考正之,于是尚书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 辅就加增损,书始布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注】 ①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举行大典的地方。《木兰诗》有“归来见天子,天 子坐明堂”句。 ②释菜:亦作“释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 例。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博士:古代官名 B.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 阴:暗中 C.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折:折磨 D.后致仕,卒,陪葬昭陵 致仕:辞官回家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 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 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 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 时机向皇帝及太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 散骑常侍、封为子爵,并且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 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 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9.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 这个句子是 。这其中包 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师说》中与其 观点相同的句子是“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对朋友的满怀思念,其中抒发思 念之情的句子是 乙选考题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 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 道/外若无 /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 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颖达勤奋聪颖,博学多才。八岁就从师学习,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 他最为突出,而且年龄最小。 B.孔颖达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虽然所治为古代典籍,但能借解释经义不失 时机向皇帝及太子进谏。 C.孔颖达辛勤撰述,成绩卓著。因为著书的功劳,皇帝对他加官进爵,提拔为 散骑常侍、封为子爵,并且赏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D.孔颖达著书虽丰,但不够谦虚坦荡。他与颜师古等人撰著《五经》义训的百 余篇文章,虽然包罗各家很是广博,但其中有谬误,博士马嘉运批驳指正他们的 失误,以至于互相讥讽诋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5 分) (2)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 题。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从苏州到秀州(今浙江嘉兴)的路上。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8.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9.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 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其中包 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师说》中与其 观点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对朋友的满怀思念,其中抒发思 念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 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10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 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 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 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 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 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 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 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 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 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 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 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 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 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 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前必须 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 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 分) 大漠里的旗帜 刘建超 她来看他,是为了离开他。 他不知道,兴奋紧张搓着一双皲裂粗壮的手,这么远,天啊,你怎么来了? 她看着他,看着相恋 10 年、那个曾经帅气、充满诗意的小哥,如今粗犷得 像工地上的装卸工。她还是没有忍住泪水,晶莹的泪珠在白嫩的脸颊冰冷地滑落。 她下了火车乘汽车,走了三天三夜,又搭乘过往的大货车颠簸了一天,才在 一望无际的荒漠中看到了他居住的那个小屋。西部边陲的一个养路站,只有一个 人的养路站,养护着近百公里的国道。 她和他在大学相识,他们都是学校野草诗社的。他俩相恋了,就因为都喜欢 泰戈尔的诗,生如夏花,死如秋叶,还在乎拥有什么?在校园的雁鸣湖边,他轻 轻地牵着她,说过不了几年,我将成为中国诗坛的一面旗帜。 浪漫似乎只在校园里才蓬勃疯狂地蔓延。当毕业走上社会,才知道校园的美 好都被现实的无情的铁锤砸得粉碎。为了寻找工作,他和她早把诗意冲进了马桶。 他的父亲是养路工,在西北。父亲生病期间,他去了父亲生活的城市照顾父 亲,父亲去世后,他竟然接过了父亲手中的工具成为了一名养路工。 大漠荒烟,千里戈壁,他给她写信,描绘着他眼前的风景,天空虽不曾留下 痕迹,但我已飞过。我真的感受到泰戈尔这句话的含义了。 她感受不到那些诗意,没有他在身边的日子寂寞无聊。家里人给她介绍男朋 友,她都拒绝了。可是,她也不确定自己究竟能等到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年一年的春花秋月,把他们推向了大龄的边缘。经不住妈妈的哭闹哀求, 她妥协了,去见了妈妈公司领导的儿子,小伙子很精干,谈吐也很睿智。她就模 棱两可地处着,心中还是牵挂着远方的他。 她要了断同他的情缘,这样下去对谁都不公平。 她给他带了大包的物品。他笑着说,我这啥都不缺,啥都不缺。 她环顾四周,煤气炉,木板床,米面油,咸菜。 他笑了,似乎恢复了校园里的神气,笑着说,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些我都具备了,就等着天降 大任了。 晚饭,稀饭,馒头,她带来的熟制品。 他居然端出了一盘鲜绿的青菜。在这一抹黄的沙丘,见到鲜绿的青菜,她都 舍不得动筷子。 你一个人不寂寞吗?她说。 不寂寞,白天养路,晚上看书,看你的信。我能背下来泰戈尔诗集,也能背 下来你写的每一封信。 夜晚,她躺在床上,他躺在地上。荒漠的风狼一样嚎。 第二天风和日丽,天蓝如洗。她搭上了一辆过路的货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