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佛山一中三校2018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 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 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 涂的,答案无效。 第I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君子的意义 楼宇烈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 中的绅士 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 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 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 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就是 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 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 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 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 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 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 的差别。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 “士”,再一个是“圣人”。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 法而行,士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 和遵守这个“法”。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 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对天 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 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君子”“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 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 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 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
广东实验中学、广东广雅中学、佛山一中三校 2018 届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 题卷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 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 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组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 涂的,答案无效。 第 I 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君子的意义 楼宇烈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 中的绅士 Gentleman。研究表明,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 者,后世也有在这个意义上使用的,如“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我们都希望社会的管理者是像样的君子,因为中国历代文化都强调统治者作为一 个民族的表率,要通过教育来化导民众。君子既是一个统治者,同时在某种意义 上讲也是一个教育者。《礼记·学记》开篇就讲“建国君营,教学为先”,就是 说建立一个国家,君子来管理一个国家,要把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教育达到的 最后目标是“化民成俗”,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君子是一个在上位的 统治者或者管理者,但这主要是指社会地位、身份的不同,相对于小人、野人来 讲的。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 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 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 的差别。 当然中国文化中也不是仅有“君子”这一个词,与君子含义相近的,一个是 “士”,再一个是“圣人”。荀子给这三个概念做了相当明晰的解释,他说“好 法而行,士也”。遵循一定的规律办事,侧重于从现实的做人做事方面,来实现 和遵守这个“法”。荀子接着讲,“笃志而体,君子也”。是说君子既有远大的、 坚定的志向,又能够很实在地去实践。荀子又说“齐明而不竭,圣人也”。对天 地人之理都看得很清楚,而且没有停止,不断向上,不断探索,去认识世界,认 识人生,这就是圣人。荀子给“士”“君子”“圣人”做了相当清楚的定义,这 三个层次都是遵循一个做人的根本道理,遵循社会应该遵守的一个理法去做的, 而且要坚持不懈不断地提升。而君子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的道德楷模, 所以君子更现实、更实际,我们达不到做圣人,但是可以做一个君子。我们常用
“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这两个 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 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 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 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 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 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 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 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当一个 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 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 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 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 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 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年第6期,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一词出现在春秋之前,其含义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 Gentleman基本相同,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B.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品格上 的差别,而在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统治者 C.春秋以前,君子既是统治者,也是教育者。《礼记·学记》中的“建国君营, 教学为先”说的就是教育是管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D.君子与士的含义,有同也有不同,遵循一定的规律做人办事的可称为士,有 大坚定的志向并能身体力行的就是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阐释了“君子”的内涵,然后从“引领社会风气”和“文化传承”这 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了君子的作用。 B.“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中“君子”的内涵,与“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中“君子”的内涵并不相同的 C.君子、圣人都是德行上的楷模,君子与圣人的差别在于,圣人更理想化,从 道理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真正能够成为圣人的并不多 D.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我们用“博雅”来形容君 子,所以只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的人,就一定能成为君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载《正蒙》里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 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是引领社会的正能量。 B.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 是简单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比法律的管理更重要
“博雅”来形容君子,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这两个 字是君子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养。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就像草一样,风往哪儿 吹,草就往哪儿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宋代的张载在《正 蒙》里面也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民按照社 会的德行前进。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身教胜于言教”, 君子能够以身作则地身教,所以说“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不用出门就 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到教育,就因为他身体力行,作出榜样,以自己的行为教育 大家。引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种习俗。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非 常重要,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里面就讲到,“当一个 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是简单的”。什么都要用法律来管理,社会是管 不过来的,要靠大家道德的自觉,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习俗。 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传承文化。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治 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随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 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 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 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 (选自《道德与文明》2016 年第 6 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君子一词出现在春秋之前,其含义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 Gentleman 基本相同, 君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B.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变化,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品格上 的差别,而在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统治者。 C.春秋以前,君子既是统治者,也是教育者。《礼记·学记》中的“建国君营, 教学为先”说的就是教育是管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D.君子与士的含义,有同也有不同,遵循一定的规律做人办事的可称为士,有 远大坚定的志向并能身体力行的就是君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先阐释了“君子”的内涵,然后从“引领社会风气”和“文化传承”这 两个方面加以分析,阐明了君子的作用。 B.“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中“君子”的内涵,与“君子之德风, 小人之德草”中“君子”的内涵并不相同的。 C.君子、圣人都是德行上的楷模,君子与圣人的差别在于,圣人更理想化,从 道理上讲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但真正能够成为圣人的并不多。 D.所谓“博”就是学识丰富,“雅”就是品行端正,我们用“博雅”来形容君 子,所以只要学识丰富,品行端正的人,就一定能成为君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载《正蒙》里说,“君子于民,导始为德而禁其为非”,就是指君子引导 民按照社会的德行前进,是引领社会的正能量。 B.文中引用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当一个民族有良好风俗的时候,法律就 是简单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社会的良好习俗比法律的管理更重要
C.“身教胜于言教”,是指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 到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习俗。 D.社会需要有君子来专治于文化传承,时代的变化更要求君子不要拘泥于外在 的各种形式,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传承文化的根本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卖笑的人 (德)海因 里希·伯尔 每当人们问起我的职业,我总感到尴尬:我这个平素以自信著称的人会变得脸红, 言语支吾。我羡慕那些能直截了当地说“我是泥瓦匠”的人们,我也羡慕理发师、 会计和作家,因为他们可以简单明了地说出自己职业的名称而无需冗长的解释。 我,是一个卖笑的人。这一介绍必须附有说明,因为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您以 此为生吗?”对这一问题我也必须按照实际情况给予肯定的回答。 我确实是以我的笑来谋生的。我生活得并不坏,用商业用语说,因为我的笑销路 很好。我是一个经过训练的很不错的卖笑者。我笑起来和谁都不一样,谁也不具 备我这样的艺术色彩。为了避开令人烦恼的解释,长期以来我一直自称为演员。 然而怎奈我的表演和语言天才欠缺,使我感到这样称呼自己不符合真实情况。我 主张实事求是,而事实却是,我是一个卖笑的人。我既不是小丑,又不是滑稽演 员,我并不使人们活跃,而是通过我的笑声使场面活跃:我像一位古罗马的将军 一样地笑着,或者,像一位多愁善感的高中毕业生一样地笑着。无论是十七世纪 的笑还是十九世纪的笑,我都熟练自如。如果需要,我能把各个世纪的笑,一切 社会阶层的笑,各种不同年龄的笑统统表演出来。要问我怎么学的笑,其实这十 分简单,就像学习修鞋一样的简单。美洲人的笑蕴藏在我胸中,还有非洲人的笑, 白种人的笑,红种人的笑,黄种人的笑我都会。我按照导演的规定,发出报酬各 不相同的笑声。 我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我的笑灌入了唱片,录了音,而且广播剧的导演们 对我百般照顾。我心情沉重地、适度地,歇斯底里地笑着一一我像一名电车售票 员或者一位食品部的学徒工一样地笑着,我表演早晨的笑、晚间的笑、夜里的笑 以及黄昏时分的笑,一句话,不管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只要该笑了,我都能 笑 从事这样一种职业是相当吃力的,特别是因为我精通这种感染力强的笑的艺术 这是我的特长,但愿人们会相信我的话。就这样,对于三等、四等的滑稽演 员来说,我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演出 的滑稽效果。我几乎每天晚上以一个敏感的喝彩者的身分坐在剧场,以便在节目 效果差的时刻发出笑声去感染观众。这种笑要有分寸:我所发出的由衷的狂笑既 不可太早,又不可太晚,必须恰到火候一一到时候我按节目的要求爆发出笑声, 全体观众就跟我一起狂叫,就这样,挽救了节目的滑稽效果 而我呢?演出结束之后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回到衣帽间,披上大衣,庆幸我终于 下了班。而在家里,经常放着拍给我的电报,诸如“急需您的笑,星期二录音”。 于是,在几小时之后,我乘上一辆供暖过分的直达快车,坐在车上抱怨着我的命 运 人人都会理解,为什么我在下班之后或休假期间很少有兴趣一笑:挤奶工人,当 他可以忘记奶牛时,泥瓦匠,当他可以忘记泥浆时,该是何等轻松呀。木匠家里 的门常常开关不灵,或者抽屉得费牛劲才打得开。烤甜点心的工人爱吃酸黄瓜
C.“身教胜于言教”,是指君子身体力行,作出表率,就可以使国家的百姓受 到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自觉,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习俗。 D.社会需要有君子来专治于文化传承,时代的变化更要求君子不要拘泥于外在 的各种形式,否则就不能很好地传承文化的根本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卖笑的人 (德)海因 里希•伯尔 每当人们问起我的职业,我总感到尴尬:我这个平素以自信著称的人会变得脸红, 言语支吾。我羡慕那些能直截了当地说“我是泥瓦匠”的人们,我也羡慕理发师、 会计和作家,因为他们可以简单明了地说出自己职业的名称而无需冗长的解释。 我,是一个卖笑的人。这一介绍必须附有说明,因为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您以 此为生吗?”对这一问题我也必须按照实际情况给予肯定的回答。 我确实是以我的笑来谋生的。我生活得并不坏,用商业用语说,因为我的笑销路 很好。我是一个经过训练的很不错的卖笑者。我笑起来和谁都不一样,谁也不具 备我这样的艺术色彩。为了避开令人烦恼的解释,长期以来我一直自称为演员。 然而怎奈我的表演和语言天才欠缺,使我感到这样称呼自己不符合真实情况。我 主张实事求是,而事实却是,我是一个卖笑的人。我既不是小丑,又不是滑稽演 员,我并不使人们活跃,而是通过我的笑声使场面活跃:我像一位古罗马的将军 一样地笑着,或者,像一位多愁善感的高中毕业生一样地笑着。无论是十七世纪 的笑还是十九世纪的笑,我都熟练自如。如果需要,我能把各个世纪的笑,一切 社会阶层的笑,各种不同年龄的笑统统表演出来。要问我怎么学的笑,其实这十 分简单,就像学习修鞋一样的简单。美洲人的笑蕴藏在我胸中,还有非洲人的笑, 白种人的笑,红种人的笑,黄种人的笑我都会。我按照导演的规定,发出报酬各 不相同的笑声。 我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我的笑灌入了唱片,录了音,而且广播剧的导演们 对我百般照顾。我心情沉重地、适度地,歇斯底里地笑着——我像一名电车售票 员或者一位食品部的学徒工一样地笑着,我表演早晨的笑、晚间的笑、夜里的笑 以及黄昏时分的笑,一句话,不管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只要该笑了,我都能 笑。 从事这样一种职业是相当吃力的,特别是因为我精通这种感染力强的笑的艺术 ——这是我的特长,但愿人们会相信我的话。就这样,对于三等、四等的滑稽演 员来说,我也成为不可缺少的人物,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演出 的滑稽效果。我几乎每天晚上以一个敏感的喝彩者的身分坐在剧场,以便在节目 效果差的时刻发出笑声去感染观众。这种笑要有分寸:我所发出的由衷的狂笑既 不可太早,又不可太晚,必须恰到火候——到时候我按节目的要求爆发出笑声, 全体观众就跟我一起狂叫,就这样,挽救了节目的滑稽效果。 而我呢?演出结束之后拖着疲惫不堪的步子回到衣帽间,披上大衣,庆幸我终于 下了班。而在家里,经常放着拍给我的电报,诸如“急需您的笑,星期二录音”。 于是,在几小时之后,我乘上一辆供暖过分的直达快车,坐在车上抱怨着我的命 运。 人人都会理解,为什么我在下班之后或休假期间很少有兴趣一笑:挤奶工人,当 他可以忘记奶牛时,泥瓦匠,当他可以忘记泥浆时,该是何等轻松呀。木匠家里 的门常常开关不灵,或者抽屉得费牛劲才打得开。烤甜点心的工人爱吃酸黄瓜
卖肉的人喜欢吃杏仁糖,面包师不爱吃面包而爱吃香肠,斗牛者喜爱拨弄葡萄, 拳击家看见自己的孩子流鼻血就会吓得脸色苍白:这一切的一切我完全理解,因 为我下班以后从来不笑。我严肃得要命,有人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这也许是有 道理的 我们结婚以后的头几年,我的妻子常常对我说:“你倒是笑一笑呀!”但是后来 她清楚了,我不可能满足她的愿望。每当我有机会松弛一下我那紧张的面部肌肉 时,每当我可以用十分严肃的表情休息一下我那过度劳累的心绪时,我总感到幸 福。是的,在这时,连他人的笑都会使我变得神经质,因为只要是笑声就太容易 引起我想到自己的职业。就这样,我们过着安静而和平的夫妻生活,因为连我的 妻子也忘记怎么笑了。间或,我捉住她脸上的一丝微笑,这时我也报以微笑。我 们说话的声音很轻,因为我痛恨滑稽剧场的嘈杂,也痛恨录音室里可能发出的噪 音。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性格孤僻,也许我是性格孤僻,因为我只为卖笑而开 口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以麻木不仁的表情度过着我自己的一生。我只允许自己偶尔轻轻地微笑一下, 而且,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我究竟是否真的笑过。我认为我从来没有真的 笑过。我的兄弟姐妹们说得好:我向来是一个严肃的小伙子。 就这样,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着,却不了解我自己的笑。 (选自《视野》2003年第6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既交代“笑”是我维持生活的职业,也告诉读者“我”因“卖笑” 这个职业有别于他人而感到难堪 B.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便于进行心理描写,让读者了解卖笑的人的复杂 而扭曲的内心世界,增加小说内容的可信度。 C.文章前半部分介绍了“我”在笑这方面的职业优势,和后半部分写“我”对 卖笑”这个职业的厌倦形成反差,增加小说的波澜。 D.这篇小说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一位以“卖笑”为生的人,通过他的动作、语言、 神态的描写,写出了他内心的真切感受。 5.小说为什么要列举挤牛奶工人、泥瓦匠、烤甜点心工人等人的行为?说说作者 这样处理的好处。(5分) 6.小说结尾说“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却不了解我自己的笑”,结合作者的写 作意图,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赫尔曼·黑塞:人的使命就是回到自我 《德米安》讲述少年辛克莱追求自我的历程。乖小孩辛克莱生活在父母亲、圣诗、 爱和智慧的“明亮世界”中,却感觉到存在另一个充斥阴影与诱惑的“黑暗世 界”。他受控于不良少年克罗默,被迫偷窃和说谎。一个叫马克斯·德米安的神 秘少年将他从窘境中解救出来 辛克莱就是黑塞的镜中人。1877年7月2日,黑塞出生在德国南部小镇卡尔夫, 卡尔夫位于黑森林边缘,空气中充满干草气味和苹果芳香。童年的黑塞,和地上 的果园及水中的鱼群共处天地,爱吟咏自然之歌。成年的黑塞写了40多篇描绘 故乡的散文,对于年轻时就离开故乡的黑塞来说,少年时代具有决定意义
卖肉的人喜欢吃杏仁糖,面包师不爱吃面包而爱吃香肠,斗牛者喜爱拨弄葡萄, 拳击家看见自己的孩子流鼻血就会吓得脸色苍白:这一切的一切我完全理解,因 为我下班以后从来不笑。我严肃得要命,有人说我是个悲观主义者,这也许是有 道理的。 我们结婚以后的头几年,我的妻子常常对我说:“你倒是笑一笑呀!”但是后来 她清楚了,我不可能满足她的愿望。每当我有机会松弛一下我那紧张的面部肌肉 时,每当我可以用十分严肃的表情休息一下我那过度劳累的心绪时,我总感到幸 福。是的,在这时,连他人的笑都会使我变得神经质,因为只要是笑声就太容易 引起我想到自己的职业。就这样,我们过着安静而和平的夫妻生活,因为连我的 妻子也忘记怎么笑了。间或,我捉住她脸上的一丝微笑,这时我也报以微笑。我 们说话的声音很轻,因为我痛恨滑稽剧场的嘈杂,也痛恨录音室里可能发出的噪 音。不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性格孤僻,也许我是性格孤僻,因为我只为卖笑而开 口的次数实在太多了。 我以麻木不仁的表情度过着我自己的一生。我只允许自己偶尔轻轻地微笑一下, 而且,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问题:我究竟是否真的笑过。我认为我从来没有真的 笑过。我的兄弟姐妹们说得好:我向来是一个严肃的小伙子。 就这样,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着,却不了解我自己的笑。 (选自《视野》2003 年第 6 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既交代“笑”是我维持生活的职业,也告诉读者“我”因“卖笑” 这个职业有别于他人而感到难堪。 B. 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便于进行心理描写,让读者了解卖笑的人的复杂 而扭曲 的内心世界,增加小说内容的可信度。 C.文章前半部分介绍了“我”在笑这方面的职业优势,和后半部分写“我”对 “卖笑”这个职业的厌倦形成反差,增加小说的波澜。 D.这篇小说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一位以“卖笑”为生的人,通过他的动作、语言、 神态的描写,写出了他内心的真切感受。 5.小说为什么要列举挤牛奶工人、泥瓦匠、烤甜点心工人等人的行为?说说作者 这样处理的好处。(5 分) 6.小说结尾说“我以多种不同的方式笑,却不了解我自己的笑”,结合作者的写 作意图,谈 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赫尔曼·黑塞:人的使命就是回到自我 《德米安》讲述少年辛克莱追求自我的历程。乖小孩辛克莱生活在父母亲、圣诗、 爱和智慧的“明亮世界”中,却感觉到存在另一个充斥阴影与诱惑的“黑暗世 界”。他受控于不良少年克罗默,被迫偷窃和说谎。一个叫马克斯·德米安的神 秘少年将他从窘境中解救出来。 辛克莱就是黑塞的镜中人。1877 年 7 月 2 日,黑塞出生在德国南部小镇卡尔夫, 卡尔夫位于黑森林边缘,空气中充满干草气味和苹果芳香。童年的黑塞,和地上 的果园及水中的鱼群共处天地,爱吟咏自然之歌。成年的黑塞写了 40 多篇描绘 故乡的散文,对于年轻时就离开故乡的黑塞来说,少年时代具有决定意义
外祖父让黑塞迷上了东方文化。黑塞的童年记忆里,外祖父的屋子是他的天堂, 在自传式片段小说《魔术师的童年》里写:“人们在这屋里祈祷和读《圣经》, 研究和学习印度哲学,还演奏许多优美的音乐。这里有知道佛陀和老子的人,有 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客人” 黑塞喜欢这样的家庭,但他梦想的世界更缤纷。他希望成为一名魔术师,“让人 起死回生”、“让苹果在冬天长大”。他最渴望的魔法是隐形术,由此“逃避外 在世界,全心贯注于我自己”。这种耽于对世界幻想的浪漫气质,加之少年时代 汲取的精神养分,让黑塞如愿以偿一一他变成了语言的魔术师,一个诗人。 黑塞前40年的生命姿态是向外的一一逃学,远离家庭生活,走遍欧亚,他需要 挣脱。《德米安》里,亦善亦恶的马克斯对辛克莱说,“那只鸟在挣扎着要从蛋 壳中解脱出来。那个蛋就是这个世界。谁要想诞生,就一定首先要毁灭一个世 界 近不惑之年,黑塞却遭遇了惶惑。1914年一战爆发,德国狂热了,连知识分子 都在欢呼。黑塞发表评论《朋友啊,放弃那种笔调!》,批评弥漫欧洲的好战心 态。他的反战态度触怒了德国当局,成了“卖国贼”,亲友远离他。祸不单行, 1916年父亲病逝,幼子重病,妻子精神出了问题,得抑郁症的黑塞不得不中止 德国俘虏营的服务工作,在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学生约瑟夫·朗博士那里接 受了72次心理分析治疗。 历经两位心理学大师启发,黑塞逐渐得到疗愈。黑塞心灵解脱的直接产物,就是 1917年一气呵成的《德米安》。小说里辛克莱受到风琴手皮斯托里乌斯的影响, 他的原型就是朗博士。这部探索自我命运的作品,是黑塞接受心理治疗的诗意沉 淀。他清算过去的一切,接受意识里善与恶“混沌”的状态。这部小说对战败后 虚脱的德国青年产生了强烈心灵震颤,黑塞获得了首次重生。 40岁以后的黑塞,在公共和私人领域愈发听从自我的良知,但他这个从《德米 安》梦中的“蛋”里挣脱的“鸟”,在破壳而出的过程中,却经历着精神重估的 内心狂暴。他说《德米安》是“前往地狱之旅”,而最高潮则在小说《荒原狼》 完成。 从一战至1931年,黑塞深感市民社会秩序的崩塌,欧洲旧价值正在瓦解,他从 自我内部出发,试图找到生存价值。《荒原狼》表述了一代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 精神苦闷。“荒原狼”哈立被内在人性和狼性撕裂,作为旧欧洲的知识分子代表 哈立的绝望是一种时代病,面对现代性的逼近,他的病症惟有通过自我剖析来治 愈 至1930年探索灵肉调和主题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问世,黑塞结束了危机 期,开始探索精神上的理想世界。此刻黑塞在德国已是“不受欢迎的作家”,他 隐居在瑞土乡野,大清早就戴着草帽打扫庭院的枯枝败叶。虽然隐居,却非遁世 黑塞从不回避时代,法西斯在欧洲猖獗,黑塞试图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中看见世 界前景。 1962年8月9日,听完一首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黑塞与世长辞。《德米安》 的前言里,黑塞写道:“没有一个人曾经整个完全发挥他自己,可每一个人却都 努力要做到那个地步。”焦灼的荒原狼已新生为了真正的人,黑塞成为了他自己。 (原文有删减文/柏琳新京报记者) 【相关链接】
外祖父让黑塞迷上了东方文化。黑塞的童年记忆里,外祖父的屋子是他的天堂, 在自传式片段小说《魔术师的童年》里写:“人们在这屋里祈祷和读《圣经》, 研究和学习印度哲学,还演奏许多优美的音乐。这里有知道佛陀和老子的人,有 来自许多不同国度的客人”。 黑塞喜欢这样的家庭,但他梦想的世界更缤纷。他希望成为一名魔术师,“让人 起死回生”、“让苹果在冬天长大”。他最渴望的魔法是隐形术,由此“逃避外 在世界,全心贯注于我自己”。这种耽于对世界幻想的浪漫气质,加之少年时代 汲取的精神养分,让黑塞如愿以偿——他变成了语言的魔术师,一个诗人。 黑塞前 40 年的生命姿态是向外的——逃学,远离家庭生活,走遍欧亚,他需要 挣脱。《德米安》里,亦善亦恶的马克斯对辛克莱说,“那只鸟在挣扎着要从蛋 壳中解脱出来。那个蛋就是这个世界。谁要想诞生,就一定首先要毁灭一个世 界。” 近不惑之年,黑塞却遭遇了惶惑。1914 年一战爆发,德国狂热了,连知识分子 都在欢呼。黑塞发表评论《朋友啊,放弃那种笔调!》,批评弥漫欧洲的好战心 态。他的反战态度触怒了德国当局,成了“卖国贼”,亲友远离他。祸不单行, 1916 年父亲病逝,幼子重病,妻子精神出了问题,得抑郁症的黑塞不得不中止 德国俘虏营的服务工作,在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的学生约瑟夫·朗博士那里接 受了 72 次心理分析治疗。 历经两位心理学大师启发,黑塞逐渐得到疗愈。黑塞心灵解脱的直接产物,就是 1917 年一气呵成的《德米安》。小说里辛克莱受到风琴手皮斯托里乌斯的影响, 他的原型就是朗博士。这部探索自我命运的作品,是黑塞接受心理治疗的诗意沉 淀。他清算过去的一切,接受意识里善与恶“混沌”的状态。这部小说对战败后 虚脱的德国青年产生了强烈心灵震颤,黑塞获得了首次重生。 40 岁以后的黑塞,在公共和私人领域愈发听从自我的良知,但他这个从《德米 安》梦中的“蛋”里挣脱的“鸟”,在破壳而出的过程中,却经历着精神重估的 内心狂暴。他说《德米安》是“前往地狱之旅”,而最高潮则在小说《荒原狼》 完成。 从一战至 1931 年,黑塞深感市民社会秩序的崩塌,欧洲旧价值正在瓦解,他从 自我内部出发,试图找到生存价值。《荒原狼》表述了一代知识分子走投无路的 精神苦闷。“荒原狼”哈立被内在人性和狼性撕裂,作为旧欧洲的知识分子代表, 哈立的绝望是一种时代病,面对现代性的逼近,他的病症惟有通过自我剖析来治 愈。 至 1930 年探索灵肉调和主题的《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问世,黑塞结束了危机 期,开始探索精神上的理想世界。此刻黑塞在德国已是“不受欢迎的作家”,他 隐居在瑞士乡野,大清早就戴着草帽打扫庭院的枯枝败叶。虽然隐居,却非遁世。 黑塞从不回避时代,法西斯在欧洲猖獗,黑塞试图从东西方宗教和哲学中看见世 界前景。 1962 年 8 月 9 日,听完一首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后,黑塞与世长辞。《德米安》 的前言里,黑塞写道:“没有一个人曾经整个完全发挥他自己,可每一个人却都 努力要做到那个地步。”焦灼的荒原狼已新生为了真正的人,黑塞成为了他自己。 (原文有删减文/柏琳 新京报记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