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 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 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 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 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 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 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 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恬于进取 恬:淡泊 B.章累上,不报 报:上报 C.落翰林学士 落:免除 D.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3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 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 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B①④ C.②③⑥ 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 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 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 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 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3分) (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4分) (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国之心?(3分)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 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 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 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 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 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 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 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恬于进取 恬:淡泊 B. 章累上,不报 报:上报 C. 落翰林学士 落:免除 D. 或劝公称疾杜门 杜:关闭 6.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3 分)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 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 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 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 ②④⑤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 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B. 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 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C. 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 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D. 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 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3 分) ▲ (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4 分) (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国之心?(3 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5.B(报:答复) 7.C(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 8.(1)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 【评分建议】3分。“独引大体”“略细故”各1分,句意通顺1分。 (2)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 故啊。 【评分建议】4分。“济”“所以”“贵”各1分,句意通顺1分。 3)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或:抛弃忧国之 心)? 【评分建议】3分。“乞身”“敢”各1分,句意通顺1分。 【译文一】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 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 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 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 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 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当时陈 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 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 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 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朝廷内外都 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 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 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 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 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 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 “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 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 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 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 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范公上疏说:“常平法,始 于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 法不能改变。而青苗法实行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做为效法的榜样。” 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范公上书对皇上说:“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 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让我退休。”五次上书,最后指出王安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 B (报:答复) 6. A 7. C (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 8.(1)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 【评分建议】3 分。“独引大体”“略细故”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2)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 故啊。 【评分建议】4 分。“济”“所以”“贵”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3)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或:抛弃忧国之 心)? 【评分建议】3 分。“乞身”“敢”各 1 分,句意通顺 1 分。 附: 【译文一】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 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 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 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 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 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当时陈 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 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 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 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朝廷内外都 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 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 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 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 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 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 “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 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 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 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 王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范公上疏说:“常平法,始 于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 法不能改变。而青苗法实行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做为效法的榜样。” 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范公上书对皇上说:“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 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让我退休。”五次上书,最后指出王安
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陛下有接纳劝谏的胸怀,大臣却进献 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政策。”王安 石大怒,亲自书写同意范公退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免去了范公翰林学 士之职,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 退休离开朝廷,但怎敢轻抛忧国忧民之心? 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有人 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 么样?”我正被问罪,下到御史台狱中,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 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公仍旧不断地上书救助我 卒于元祐三年十二月,终年八十一岁。 南通市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上谷郡君家传 程颐 先妣夫人姓候氏,太原盂县人,行第二。世河东大姓。祖暠,当五代之 乱,以武勇闻。父道济,始以儒学中科第,为润州丹徒县令,增尚书比部员外郎。 夫人幼而聪悟过人,女红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知古今。年十九,归于 我公。事姑舅以孝谨称。与先公相待如宾客。德客之盛,内外亲戚无不敬爱。先 公赖其内勘,礼敬尤至,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 从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不喜笞扑奴婢,视小臧 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道路遗弃小儿, 屡收养之。好为药饵,以济病者。 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主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常曰:“予之所 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夫人生子六人,所存惟二,其慈爱可谓至 矣。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 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 先公罢尉庐陵,赴调,寓居历阳。会叔父亦解椽,比陵,聚口甚众,储 备不足。夫人经营转易,得不困乏。夫人安于贫约,服用俭素。观亲族间纷华相 尚,如无所见。少女方数岁,忽失所在,乳姥辈悲泣叫号。夫人骂止之,曰:“在 当求得,苟亡失矣,汝如是,将何为?” 颐兄弟幼时,夫人勉之读书,因书线贴上,曰:“我惜勤读书儿。”又 并书二行,曰:“殿前及第程延寿。”先兄幼时名也。次曰:“处士。”及先兄 登第,颐以不才罢应举,方知夫人知之于童稚中矣。宝藏手泽,使后世子孙知夫 人之精鉴。 夫人自少多病,从先公官岭外,偶迎凉露寝,遂中瘴厉。及北归,道中 疾革。召医视脉,曰,可治。谓二子曰:“绐尔也。”未终前一日,命颐曰:“今 日百五,为我祀父母,明年不复祀矣。”壬辰二月二十八日终于江宁,享年四十 九。始封寿安县君,追封上谷郡君。 (选自《二程文选译》,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年十九,归于我公 归:归属 B.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 假:宽容 C.观亲族间纷华相尚 尚:推崇
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陛下有接纳劝谏的胸怀,大臣却进献 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政策。”王安 石大怒,亲自书写同意范公退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免去了范公翰林学 士之职,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 退休离开朝廷,但怎敢轻抛忧国忧民之心?” 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有人 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 么样?” 我正被问罪,下到御史台狱中,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 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公仍旧不断地上书救助我。 卒于元祐三年十二月,终年八十一岁。 南通市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 题。 上谷郡君家传 程颐 先妣夫人姓候氏,太原盂县人,行第二。世河东大姓。祖暠,当五代之 乱,以武勇闻。父道济,始以儒学中科第,为润州丹徒县令,增尚书比部员外郎。 夫人幼而聪悟过人,女红之事,无所不能,好读书史,博知古今。年十九,归于 我公。事姑舅以孝谨称。与先公相待如宾客。德客之盛,内外亲戚无不敬爱。先 公赖其内勘,礼敬尤至,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 从叔幼孤,夫人存视,常均己子。治家有法,不严而整。不喜笞扑奴婢,视小臧 获如儿女。诸子或加呵责,必戒之曰:“贵贱虽殊,人则一也。”道路遗弃小儿, 屡收养之。好为药饵,以济病者。 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主宽解。唯诸儿有过,则不掩也。常曰:“予之所 以不肖者,由母蔽其过而父不知也。”夫人生子六人,所存惟二,其慈爱可谓至 矣。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故颐兄弟平生于饮食衣服无所择,不能恶言骂人, 非性然也,教之使然也。 先公罢尉庐陵,赴调,寓居历阳。会叔父亦解椽,比陵,聚口甚众,储 备不足。夫人经营转易,得不困乏。夫人安于贫约,服用俭素。观亲族间纷华相 尚,如无所见。少女方数岁,忽失所在,乳姥辈悲泣叫号。夫人骂止之,曰:“在, 当求得,苟亡失矣,汝如是,将何为?” 颐兄弟幼时,夫人勉之读书,因书线贴上,曰:“我惜勤读书儿。”又 并书二行,曰:“殿前及第程延寿。”先兄幼时名也。次曰:“处士。”及先兄 登第,颐以不才罢应举,方知夫人知之于童稚中矣。宝藏手泽.使后世子孙知夫 人之精鉴。 夫人自少多病,从先公官岭外,偶迎凉露寝,遂中瘴厉。及北归,道中 疾革。召医视脉,曰,可治。谓二子曰:“绐尔也。”未终前一日,命颐曰:“今 日百五,为我祀父母,明年不复祀矣。”壬辰二月二十八日终于江宁,享年四十 九。始封寿安县君,追封上谷郡君。 (选自《二程文选译》,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年十九,归于我公 归:归属 B.然于教之之道,不少假也 假:宽容 C.观亲族间纷华相尚 尚:推崇
D.谓二子曰:“绐尔也。” 绐:欺骗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侯氏“盛德”的一组是(3分 ①女红之事,无所不能 ②事姑舅以孝谨称 ③贵贱虽殊,人则一也 ④好为药饵,以济病者 ⑤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之宽解 ⑥因书线贴上,曰:“殿前及第程延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颐的母亲出生于太原大姓人家,她的父亲因科举获取功名,她知书识礼, 相夫教子,治家有方,深受众人爱戴。 B.程颐的母亲心地善良宽厚,不管是遭遇变故的年幼的亲人,还是被家人遗 弃在路边、被她收养的小孩,她都能悉心抚养 C.程颐的母亲生活简朴,善于持家,在程颐的父亲和叔父被解职期间,虽家 中人口众多,但因她的经营,家人衣食无忧 D,程颐的母亲不仅注重儿子的品德修养,而且通过写书帖激励儿子勤奋读书。 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儿子先后考中进士。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3分) (2)在,当求得,苟亡失矣,汝如是,将何为?(3分) (3)宝藏手泽,使后世子孙知夫人之精鉴。(4分) 、文言文阅读(19分) 5.(3分)A(归:女子出嫁) 6.(3分)C(①表现其聪悟;⑥表现其精鉴) 7,(3分)D(程颐放弃科举考试) 8.(1)(3分)夫人谦逊温顺,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使是小事,也从不专 断,一定禀告(父亲)后才去做 评分建议:“自牧”、“专”、语意通顺,各1分。 (2)(3分)如果在(没有丢失),自然能找到,如果确实丢失了,你们像这样, 将有什么用呢? 评分建议:“苟 何为”、语意通顺,各1分 (3)(4分)(我们)珍藏夫人的手迹,让后代子孙知道夫人有着高明的识别力 评分建议:“手泽”、“精鉴”,各1分;语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先母姓侯,太原盂县人,排行第二。世代都是河东的大姓。祖父侯篙在 五代乱世时,凭借威武勇猛闻名。父亲侯道济,开始凭借儒学在科举考试中被录 取,任润州丹徒县令,赠封尚书比部员外郎。夫人幼小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女工 这类事情,没有不会的,喜欢读书,能广泛了解古今的事情。 十九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服侍公婆以孝顺谨慎著称。和先父相敬如宾。品德、 仪容非常美好,内外亲戚没有不敬爱她的。先父依赖夫人持家,对夫人特别敬重, 但夫人谦逊温是非曲直,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即是小事,也从不专断 定禀告父亲后才去做。堂叔很小时就成了孤儿,夫人抚养照顾他,常常同对待 自己的儿子一样。她治家有方,不严厉而上下做事有条理。她不喜欢鞭打奴婢, 把小家奴看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儿子们有时呵斥他们,夫人总是告诫他们说
D.谓二子曰:“绐尔也。” 绐:欺骗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侯氏“盛德”的一组是(3 分) ①女红之事,无所不能 ②事姑舅以孝谨称 ③贵贱虽殊,人则一也 ④好为药饵,以济病者 ⑤先公凡有所怒,必为之宽解 ⑥因书线贴上,曰:“殿前及第程延 寿。”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程颐的母亲出生于太原大姓人家,她的父亲因科举获取功名,她知书识礼, 相夫教子,治家有方,深受众人爱戴。 B.程颐的母亲心地善良宽厚,不管是遭遇变故的年幼的亲人,还是被家人遗 弃在路边、被她收养的小孩,她都能悉心抚养。 C.程颐的母亲生活简朴,善于持家,在程颐的父亲和叔父被解职期间,虽家 中人口众多,但因她的经营,家人衣食无忧。 D,程颐的母亲不仅注重儿子的品德修养,而且通过写书帖激励儿子勤奋读书。 在她的教育下,两个儿子先后考中进士。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夫人谦顺自牧,虽小事未尝专,必禀而后行。(3 分) (2)在,当求得,苟亡失矣,汝如是,将何为?(3 分) (3)宝藏手泽,使后世子孙知夫人之精鉴。(4 分)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5.(3 分)A(归:女子出嫁) 6.(3 分)C(①表现其聪悟;⑥表现其精鉴) 7,(3 分)D(程颐放弃科举考试) 8.(1)(3 分)夫人谦逊温顺,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使是小事,也从不专 断,一定禀告(父亲)后才去做。 评分建议:“自牧”、“专”、语意通顺,各 1 分。 (2)(3 分)如果在(没有丢失),自然能找到,如果确实丢失了,你们像这样, 将有什么用呢? 评分建议:“苟”、“何为”、语意通顺,各 1 分。 (3)(4 分)(我们)珍藏夫人的手迹,让后代子孙知道夫人有着高明的识别力。 评分建议:“手泽”、“精鉴”,各 1 分;语意通顺,2 分。 参考译文: 先母姓侯,太原盂县人,排行第二。世代都是河东的大姓。祖父侯篙在 五代乱世时,凭借威武勇猛闻名。父亲侯道济,开始凭借儒学在科举考试中被录 取,任润州丹徒县令,赠封尚书比部员外郎。夫人幼小的时候就聪明过人,女工 这类事情,没有不会的,喜欢读书,能广泛了解古今的事情。 十九岁时,嫁给了我的父亲。服侍公婆以孝顺谨慎著称。和先父相敬如宾。品德、 仪容非常美好,内外亲戚没有不敬爱她的。先父依赖夫人持家,对夫人特别敬重, 但夫人谦逊温是非曲直,注重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即是小事,也从不专断, 一定禀告父亲后才去做。堂叔很小时就成了孤儿,夫人抚养照顾他,常常同对待 自己的儿子一样。她治家有方,不严厉而上下做事有条理。她不喜欢鞭打奴婢, 把小家奴看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看待。儿子们有时呵斥他们,夫人总是告诫他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