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 姜启源:99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西安邮电学院 刘海舟 马彬王保瑞 姬兴民 西南石油学院 梁海波 李铁军 西南交通大学 贺扬戴岱 曹毅 童季贤 西南师范大学 夏霞 唐春雷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王伟指导教师组 国防科技大学 修保新 纵瑞荻 吴孟达 国防科技大学 段小龙 国防科技大学 常青张晓发路兴强成礼智 112 国防科技大学 王卫华 成礼智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赵文明 倪德娟 数模组 武汉大学 李巧娈 卓识 羿旭明 115 武汉大学 殷春潮 牛晓辉 李清勇 高成修 武汉工业大学 向正德 武汉工业大学 熊承煜 118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胡立田 周利兵 数模组 武汉纺织工学院 程焕军 金华进 汤中良 马俊 贾安 李洪涛 导教师组 河北工业大学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 冯重农 兰海 李朝晖 军电讯工程学院 杜华桦 刘玉昕 教师组 樊利辉 教师组 空军后勤学院 陆四海 杨健 李志学 马良河 郑州轻工业学院 庞海珑林洪福 青岛海洋大学 孙辉|郭炳治 勇刚数模指导组 129 南开大学 刘声发 贺振东康毅芳 阮吉寿 南方治金学院 彭丹陈志成方样建 吴阔华 南方治金学院 王江波 张金勇 匡奕群 南方治金学院 王献 谢中运 张敏霞 吴阔华 南京大学 刘云清彭岳清丁健姚天行 135 南京师范大学 沐愛勤戴丽郑爱彬何志芳 6 0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序 号 学 校 队 员 指导教师 104 西安邮电学院 刘海舟 马 彬 王保瑞 姬兴民 105 西南石油学院 王 军 梁海波 郭 静 李铁军 106 西南交通大学 贺 扬 戴 岱 曹 毅 童季贤 107 西南师范大学 邓 勇 卢 云 夏 霞 唐春雷 108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李 勇 段延军 王 伟 指导教师组 109 国防科技大学 修保新 纵瑞荻 褚 瑞 吴孟达 110 国防科技大学 邓 华 武 云 张一鸣 段小龙 111 国防科技大学 常 青 张晓发 路兴强 成礼智 112 国防科技大学 谢 恺 王卫华 刘 涛 成礼智 113 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王正方 赵文明 倪德娟 数模组 114 武汉大学 李巧娈 卓 识 周 斌 贝 羿旭明 115 武汉大学 殷春潮 牛晓辉 李清勇 高成修 116 武汉工业大学 向正德 崔新华 李美之 杨士达 117 武汉工业大学 彭 力 李 瑾 熊承煜 徐 倩 118 武汉汽车工业大学 胡立田 周利兵 刘仁锋 数模组 119 武汉纺织工学院 程焕军 金华进 汤中良 马 俊 120 河北大学 贾安州 张晓岩 李洪涛 指导教师组 121 河北工业大学 蔡 娟 魏 强 高 华 王志京 122 河北经贸大学 刘 丽 郑 欣 彭雪刚 指导教师组 123 河海大学常州分校 冯重农 邱 强 兰 海 李朝晖 124 空军电讯工程学院 杜华桦 刘玉昕 刘 涛 教师组 125 空军电讯工程学院 李 波 樊利辉 蔡 斌 教师组 126 空军后勤学院 陆四海 杨 健 李志学 马良河 127 郑州轻工业学院 牛 涛 庞海珑 林洪福 刘 强 128 青岛海洋大学 孙 辉 郭炳治 汪勇刚 数模指导组 129 南开大学 刘声发 贺振东 康毅芳 阮吉寿 130 南开大学 王 同 邱 林 李进闯 陈秋双 131 南方治金学院 彭 丹 陈志成 方祥建 吴阔华 132 南方治金学院 王江波 庄 猛 张金勇 匡奕群 133 南方治金学院 王 献 谢中运 张敏霞 吴阔华 134 南京大学 刘云清 彭岳清 丁 健 姚天行 135 南京师范大学 沐爱勤 戴丽霞 郑爱彬 何志芳 1 期 姜启源: ′99 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11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30卷 指导 136 南京师范大学 成岚 顾强曹愚 何志芳 南京邮电学院 朱海峰 彭木根 唐加山等 南京理工大学 张俊举 邵建均 潘锡东 予 139 南京理工大学 徐亚栋 刘海科 陈祥运 鑫 王鹏飞 王雪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曾海涛 曹洁 蒋岳志 沈继红 142 复旦大学 陈文骏 沈皓君 杨玉品 叶耀华 143 复旦大学 高翔 宫学庆 复旦大学 林小涛高宗帅 施桂林 蔡志杰 145 贵州大学 左建军 重庆大学 李祖军 赵利军 何仁斌 147 重庆工学院 高欣陈晋武 廖林清 148 重庆建筑大学 吕云捷周国兵 149 首都师范大学 薛涛张建波崔东 徐德举 桂林空军学院 谭宏远 浙江大学 王希 蔡中堂 杨天宇 杨启帆 152 董烈钊 153 浙江工业大学 潘亮罗利丰 数模组 浙江工程学院 陆建均 数模组 浙江师范大学 邱国民 林月蕾 盛祖祥 海军工程大学 冯丹平 叶金铭 数模组 海军工程大学 数模组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殷维刚 江庆平 李邦杰 厦门大学 李轶群 孙坚强 张闽数模指导组 厦门大学 张美红 白雪冰 李前山数模指导组 湖南商学院 杨慧峰 王咏锋 何春辉 鄢茵 蒋花莲 163 黑龙江大学 王东明 王宝华 高春雨 教师组 黑龙江矿业学院 李忠勤 王宇春 张晓林 教师组 新疆大学 程剑 曾红玉 吴黎军等 解放军电子工 史英春 黄业明 数模组 解放军电子工 樊广海 数模组 6 0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序 号 学 校 队 员 指导教师 136 南京师范大学 成 岚 顾 强 曹 愚 何志芳 137 南京邮电学院 朱海峰 彭木根 薛 钢 唐加山等 138 南京理工大学 张俊举 邵建均 潘锡东 冯 予 139 南京理工大学 徐亚栋 刘海科 陈祥运 俞 军 140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汪烈鑫 王鹏飞 朱 疆 王雪峰 141 哈尔滨工程大学 曾海涛 曹 洁 蒋岳志 沈继红 142 复旦大学 陈文骏 沈皓君 杨玉品 叶耀华 143 复旦大学 孟 杰 李 骏 高 翔 宫学庆 144 复旦大学 林小涛 高宗帅 施桂林 蔡志杰 145 贵州大学 左建军 王念昀 李 伟 胡支军 146 重庆大学 李祖军 万 华 赵利军 何仁斌 147 重庆工学院 高 欣 陈晋武 贺 新 廖林清 148 重庆建筑大学 覃 华 吕云捷 周国兵 温罗生 149 首都师范大学 薛 涛 张建波 崔东云 徐德举 150 桂林空军学院 帅 强 李 宏 邓 松 谭宏远 151 浙江大学 王 希 蔡中堂 杨天宇 杨启帆 152 浙江大学 韩小利 周能锋 蔡阳健 董烈钊 153 浙江工业大学 潘 亮 罗利丰 陈 雷 数模组 154 浙江工程学院 石耿修 赵 校 陆建均 数模组 155 浙江师范大学 邱国民 林月蕾 邱 宁 盛祖祥 156 海军工程大学 平 洋 冯丹平 叶金铭 数模组 157 海军工程大学 赵海涛 刘吉云 余爱明 数模组 158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殷维刚 江庆平 李邦杰 杨 萍 159 厦门大学 李轶群 孙坚强 张 闽 数模指导组 160 厦门大学 张美红 白雪冰 李前山 数模指导组 161 湖南商学院 杨慧峰 王咏锋 何春辉 鄢 茵 162 湘潭大学 王宝东 黄更生 蒋花莲 梁开福 163 黑龙江大学 王东明 王宝华 高春雨 教师组 164 黑龙江矿业学院 李忠勤 王宇春 张晓林 教师组 165 新疆大学 程 剑 王 涛 曾红玉 吴黎军等 166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史英春 黄业明 赵 宝 数模组 167 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 樊广海 汪亚夫 汤 军 数模组 21 数 学 的 实 践 与 认 识 30 卷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期 姜启源:99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指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李海翔 陈军广 张武军等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单征 康东明 张武军等 10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邹珍军张鹏强葛平教练组 大专组一等奖17名(排名以学校笔划为序) 学校 指导教师 长沙大学 张龙飞 唐利军 罗莉建模指导组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段国辉 马雨东 指导小组 北京物资学院 马驰 冯祖恒 田德良 华北工学院分院 潘玉森 谭兵林 教练组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冷超程波陈孝波 5678 江西上饶师专 徐海荣 徐弋尤 黄敏 黎爱平 河北农业大学 李净指导教师组 河北农业大学 李卫 牛晓兰 王红星指导教师组 河海大学 潘华亮 赵国蓉 陶向丽 教练组 空军后勤学院 钱东朝 庄德凡 王贵鹏 教练组 空军雷达学院 成立平 数模组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王会亭 袁显永 郑胜淦 焦万堂 南京林业大学 吴潇潇 陈育端 任百林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何龙 李建菊 陈小强 黄冈师范学院 目华 周国 董业道 朱丽华 数模组 集美大学 赵易蓉陈伟 孙东杰 储理才 大专组二等奖34名(排名以学校笔划为序 指导教师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张新忠丁梅等 广东石油化工专科学校 数模组 广西河池师专 韦在柳李凯陈昭智赵丽 4云南省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志刚朱兴强尚红星教练组 2 0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序 号 学 校 队 员 指导教师 168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牛 磊 李海翔 陈军广 张武军等 169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单 征 陈 哲 康东明 张武军等 170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学院 邹珍军 张鹏强 葛 平 教练组 大专组一等奖 17 名(排名以学校笔划为序) 序 号 学 校 队 员 指导教师 1 长沙大学 张龙飞 唐利军 罗 莉 建模指导组 2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钟小勇 段国辉 马雨东 指导小组 3 北京物资学院 马 驰 王 华 冯祖恒 田德良 4 华北工学院分院 刘 敏 潘玉森 谭兵林 教练组 5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冷 超 程 波 陈孝波 杜 瑜 6 江西上饶师专 徐海荣 徐弋尤 黄 敏 黎爱平 7 河北农业大学 鲍 茂 梁爱敏 李 净 指导教师组 8 河北农业大学 李 卫 牛晓兰 王红星 指导教师组 9 河海大学 潘华亮 赵国蓉 陶向丽 教练组 10 空军后勤学院 钱东朝 庄德凡 王贵鹏 教练组 11 空军雷达学院 成立平 鲁 凡 宋 峰 数模组 12 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王会亭 袁显永 郑胜淦 焦万堂 13 南京林业大学 吴潇潇 陈育端 王 祥 任百林 14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胡任祥 吴瑞丽 游泽水 向 毅 15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刘 军 何 龙 李建菊 陈小强 16 黄冈师范学院 周国华 董业道 朱丽华 数模组 17 集美大学 赵易蓉 陈 伟 孙东杰 储理才 大专组二等奖 34 名(排名以学校笔划为序) 序 号 学 校 队 员 指导教师 1 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管 荑 田正学 张新忠 丁 梅等 2 广东石油化工专科学校 谭晓强 周 良 吴任国 数模组 3 广西河池师专 韦春柳 李 凯 陈昭智 赵丽棉 4 云南省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志刚 朱兴强 尚红星 教练组 1 期 姜启源: ′99 创维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31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30卷 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田三才 蒋鸿斌 张永明 何万生等 5678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梁国君 马尚才 张明朗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王邦才石芳民刘文祥祁忠斌 四川轻化工学院 金科名 柏宏斌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赵哲峰 9012 成都大学都江分部 何飞 钟明 陈芳秀 赵凌 成都大学都江分部 尹红利 徐茂良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郭芝忠 黄晓辉|数模指导组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张大志 建模组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丁广东 周忠彦 康晓华 指导小组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春来 沈茂芳 刘浏 7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刘玉江周德思刘荣光数模教练组 芜湖师范专科学校 吴成梅 冯春松 李胜梅 建模组 邵阳师专 郑时坤 李典艺 数模组 邵阳师专 柳江 蒋春华 李昭晔 数模组 万伏义 2 空军第二航空学院 张天义 范孝荣 高大新 南京林业大学 许四湖竺杏月曹件生 任百林 南京经济学院 吴飞王菲 史平 或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董柏青倪伟陈利霞数模组 荆州师范学院 侯昌东 梁进芳 彭厚富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曾宪丽 崔玮代普祥 徐彩霞 宿州师范专科学校 夏春霞 邢朝华 汪凯 渝州大学 王源媛 苟 教练组 湖北农学院 洪年松 湘潭机电高专 向阳清陈飞冯伟指导教师组 2 C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id. All rights reserved
序 号 学 校 队 员 指导教师 5 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田三才 蒋鸿斌 张永明 何万生等 6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施 巍 梁国君 马尚才 张明朗 7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王邦才 石芳民 刘文祥 祁忠斌 8 四川轻化工学院 胡 迪 金科名 李 华 柏宏斌 9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赵哲峰 侯瑞香 郭银刚 高虎明 10 成都大学都江分部 何 飞 钟 明 陈芳秀 赵 凌 11 成都大学都江分部 陈 松 姜 红 尹红利 徐茂良 12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郭芝忠 黎伟杰 黄晓辉 数模指导组 13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王 涛 龙 波 刘 军 张 强 14 江西中医学院 张大志 邓后兴 陈智强 建模组 15 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 丁广东 周忠彦 康晓华 指导小组 16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春来 赵 丹 沈茂芳 刘 浏 17 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刘玉江 周德思 刘荣光 数模教练组 18 芜湖师范专科学校 吴成梅 冯春松 李胜梅 建模组 19 邵阳师专 颜建中 郑时坤 李典艺 数模组 20 邵阳师专 柳 江 蒋春华 李昭晔 数模组 21 岳阳师师范学院 赵 林 戴小民 万伏义 李 文等 22 空军第二航空学院 张天义 范孝荣 臧 岩 高大新 23 南京审计学院 万金梅 杜 飞 左为民 教练组 24 南京林业大学 许四湖 竺杏月 曹件生 任百林 25 南京经济学院 唐 健 吴 飞 王 菲 史 平 26 南昌大学 蒋国炎 方长根 李永明 马新生 27 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董柏青 倪 伟 陈利霞 数模组 28 荆州师范学院 侯昌东 李 军 梁进芳 彭厚富 29 重庆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曾宪丽 崔 玮 代普祥 徐彩霞 30 宿州师范专科学校 夏春霞 邢朝华 汪 凯 李 鸿 31 第二炮兵工程学院 丁永恩 宋传兵 董江宁 崔学伟 32 渝州大学 王源媛 苟 喻 李 龙 教练组 33 湖北农学院 石俊马 赵光武 洪年松 王 燕 34 湘潭机电高专 向阳清 陈 飞 冯 伟 指导教师组 41 数 学 的 实 践 与 认 识 30 卷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30卷第1期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Vol 30 No. 1 20001 MATHEMATICS N PRACT ICE AND THEORY Jan 2000 自动化车床最优刀具检测更换模型 戚正君,任毅,司勇 指导教师:教师组 (大连理工大学,大连116024) 编者按:本文对问题一给出了正确的模型和结果,对问题二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基本正确的结 果,这在所有提交的论文中是较少见的本文缺点是没有考虑5%的其它故障问题三的讨论也不充分 摘要:本文通过对自动化车床100次刀具故障的记录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研究了自动化车床连续加工单 零件时刀具的检测及更换模型首先利用概率大样本场合的D检验方法证明了刀具的故障发生规律服从 正态分布,继而求出系统工序的寿命分布函数21,列出以合格零件单位期望损失为目标,关于检测间隔和 刀具定期更换间隔为变量的多目标函数方程,最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列举比较求解,从而得出取得最大经济效 益的系统工序的最优检测间隔以及最优刀具更换策略由于刀具的故障发生服从正态分布,我们对模型进 行了改进,采取有规律的不等间隔的检查方式,结果取得了相对于等检查间隔的更优解 本文利用算法较好地解决了问题,得到了问题的优化解对于问题1,解得换刀间隔和检查间隔分别为 369和18,单位合格零件损失4.615元,采用不等间隔的损失为4.405元对于问题2,由于情况复杂,解得换 刀间隔和检查间隔分别为306和28,单位合格零件损失9.268元,采用不等间隔的损失为9.047元,从而验 证了本文提出的不等间隔检查方式的更优性 问题的提出(略) 2基本假设 (1)假设在生产任一零件时出现故障的机会均相同 (2)假设无论95%的刀具损坏故障还是5%的其它故障,发生故障并使恢复正常的平 均费用均为3000元/次 3)假设问题2中工序正常时而误认为有故障停机产生的损失费用(1500元/次)不包 括刀具费用,即发现检查有误时不进行换刀 (4)假设发现故障和停机维修所用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5)假设生产任一零件所需时间相同 (6)假设检查时不停止生产,只在检查出不合格零件时才停止生产进行维修 (7)假设提供的刀具故障记录数据是独立同分布的 (8)假设5%的其它故障不予考虑 3符号说明 Tc检查零件的单位时间间隔 定期换刀的单位时间间 T(C)以检测时间间隔为Tc时,系统工序合格零件的单位期望损失 以经济损失最小为目标的最优检查的时间间隔 2 2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Id. All rights reserved
第 30 卷第 1 期 2000 年 1 月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M A TH EM A T ICS IN PRA CT ICE AND TH EO R Y V o l130 N o11 Jan. 2000 自动化车床最优刀具检测更换模型 戚正君, 任 毅, 司 勇 指导教师: 教师组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 116024) 编者按: 本文对问题一给出了正确的模型和结果, 对问题二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给出了基本正确的结 果, 这在所有提交的论文中是较少见的. 本文缺点是没有考虑 5% 的其它故障, 问题三的讨论也不充分. 摘要: 本文通过对自动化车床 100 次刀具故障的记录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研究了自动化车床连续加工单 一零件时刀具的检测及更换模型. 首先利用概率大样本场合的D 检验方法证明了刀具的故障发生规律服从 正态分布[1 ] , 继而求出系统工序的寿命分布函数[2 ] , 列出以合格零件单位期望损失为目标, 关于检测间隔和 刀具定期更换间隔为变量的多目标函数方程, 最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列举比较求解, 从而得出取得最大经济效 益的系统工序的最优检测间隔以及最优刀具更换策略. 由于刀具的故障发生服从正态分布, 我们对模型进 行了改进, 采取有规律的不等间隔的检查方式, 结果取得了相对于等检查间隔的更优解. 本文利用算法较好地解决了问题, 得到了问题的优化解. 对于问题 1, 解得换刀间隔和检查间隔分别为 369 和 18, 单位合格零件损失 41615 元, 采用不等间隔的损失为 41405 元; 对于问题 2, 由于情况复杂, 解得换 刀间隔和检查间隔分别为 306 和 28, 单位合格零件损失 91268 元, 采用不等间隔的损失为 91047 元, 从而验 证了本文提出的不等间隔检查方式的更优性. 1 问题的提出(略) 2 基本假设 (1) 假设在生产任一零件时出现故障的机会均相同. (2) 假设无论 95% 的刀具损坏故障还是 5% 的其它故障, 发生故障并使恢复正常的平 均费用均为 3000 元ö次. (3) 假设问题 2 中工序正常时而误认为有故障停机产生的损失费用(1500 元ö次) 不包 括刀具费用, 即发现检查有误时不进行换刀. (4) 假设发现故障和停机维修所用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5) 假设生产任一零件所需时间相同. (6) 假设检查时不停止生产, 只在检查出不合格零件时才停止生产进行维修. (7) 假设提供的刀具故障记录数据是独立同分布的. (8) 假设 5% 的其它故障不予考虑. 3 符号说明 T c 检查零件的单位时间间隔. T 定期换刀的单位时间间隔. T (C) 以检测时间间隔为 T c 时, 系统工序合格零件的单位期望损失. T c3 以经济损失最小为目标的最优检查的时间间隔. ©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