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电泳技术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相反电荷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electrophoresis)。电泳现象在18世纪被发现,1937年瑞典人Tiseliusy研制了第台自由界面电泳仪,但未能推广,直到1948年Wieland建立了区带电泳后,电泳技术才得以迅速发展。电泳技术可分为自由电泳(无支持物)和区带电泳(有支持物)两大类,其中自由电泳因结构复杂、操作要求高等原因应用并不广泛。而区带电泳可用名种类型的物质做支持体应用较广泛,其中包括滤纸电泳、薄层电泳(薄膜及薄板)、凝胶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胶、聚丙烯酰胺)和毛细管高压电泳等。电泳技术除了用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分析外,最主要用于蛋白质、核酸、酶、甚至病毒与细胞的研究。由于某些电泳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已成为医学检验中常用的技术。实验9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质【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pl)大都低于7.0,在pH8.6的缓冲液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因各种蛋白质pI不同,在同一pH下带电荷量有差异,同时各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与分子形状也不相同,因此在同一电场中泳动速度也不同。带电荷多,分子量小者,泳动较快:反之则较慢。醋酸纤维素薄膜(CAM)电泳可将血清蛋白分离为5条区带,从正极端起依次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及-球蛋白。由于染色时染料与蛋白质的结合与蛋白质的量成正比,因此将各蛋白区带剪下,经脱色、比色或经透明处理后直接用光密度计扫描,即可计算出血清各蛋白组分的相对百分数。如同时测定出血清总蛋白浓度,还可计算出各蛋白组分的绝对浓度。【试剂与器材】1.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6)称取巴比妥钠12.36g、巴比妥2.21g,于5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L
1 第三章 电泳技术 在 直 流 电 场 中 , 带 电 粒 子 向 带 相 反 电 荷 电 极 移 动 的 现 象 称 为 电 泳 (electrophoresis)。电泳现象在 18 世纪被发现,1937 年瑞典人 Tiseliusy 研制了第一 台自由界面电泳仪,但未能推广,直到 1948 年 Wieland 建立了区带电泳后,电泳技 术才得以迅速发展。电泳技术可分为自由电泳(无支持物)和区带电泳(有支持物)两大 类,其中自由电泳因结构复杂、操作要求高等原因应用并不广泛。而区带电泳可用各 种类型的物质做支持体应用较广泛,其中包括滤纸电泳、薄层电泳(薄膜及薄板)、凝 胶电泳(琼脂、琼脂糖、淀粉胶、聚丙烯酰胺)和毛细管高压电泳等。电泳技术除了用 于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分析外,最主要用于蛋白质、核酸、酶、甚至病毒与细胞的研 究。由于某些电泳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已成为医学检验中常 用的技术。 实验 9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离血清蛋质 【原理】 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pI)大都低于 7.0,在 pH 8.6 的缓冲液 中,它们都电离成负离子,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因各种蛋白质 pI 不同,在同一 pH 下带电荷量有差异,同时各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与分子形状也不相同,因此在同一电场 中泳动速度也不同。带电荷多,分子量小者,泳动较快;反之则较慢。 醋酸纤维素薄膜(CAM)电泳可将血清蛋白分离为 5 条区带,从正极端起依次为白 蛋白、1 -球蛋白、2 -球蛋白、β-球蛋白及γ-球蛋白。由于染色时染料与蛋白质的 结合与蛋白质的量成正比,因此将各蛋白区带剪下,经脱色、比色或经透明处理后直 接用光密度计扫描,即可计算出血清各蛋白组分的相对百分数。如同时测定出血清总 蛋白浓度,还可计算出各蛋白组分的绝对浓度。 【试剂与器材】 1.巴 比妥缓 冲液 (pH8.6,离 子强度 0.06) 称 取巴 比妥钠 12.36g 、巴比妥 2.21g,于 500ml 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用蒸馏水定容至 1L
2.染色液(1)丽春红S染色液:称取丽春红S0.4g、三氯醋酸6g,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ml(2)氨基黑10B染色液:①第一种配方(推荐配方):称取氨基黑10B0.1g,溶于20ml无水乙醇中,加冰醋酸5ml,甘油0.5ml;另取磺柳酸2.5g溶于少量蒸馏水中,加入前液,混和摇匀,再以蒸馏水补足至100ml。②第二种配方:称取氨基黑10B0.5g溶解于50ml甲醇中,加入冰醋酸10ml和蒸馏水40ml,混合即成3.漂洗液(I)3%(V/V)醋酸溶液,适用于丽春红S染色的漂洗。(2)甲醇45ml,冰醋酸5ml,蒸馏水50ml,混匀。适用于氨基黑10B染色的漂洗。4.透明液()液体石蜡或氢萘的润湿透明法,均十分方便。(2)冰醋酸95%乙醇=2.7:7.5的混合液。(3)N-甲基-2-吡咯烷酮-柠檬酸(3.03mol/LN-甲基-2-吡咯烷酮,0.15mol/L柠檬酸):称取柠檬酸15g溶于150ml水中,加入N-甲基-2-吡咯烷酮150ml,混匀,加蒸馏水至500ml5.洗脱液(I)0.1mol/LNaOH溶液,适用于丽春红S染色的洗脱。(2)0.4mol/LNaOH溶液,适用于氨基黑10B染色的洗脱6.电泳仪电子管或品体管整流的直流电源,电压0~600V,电流0~300mA。7.电泳槽铂(白金)丝电极的水平电泳槽。8.加样器血红蛋白管和0.2cm×1.5cm有机玻璃片或x线胶片或特制电泳加样器。9.染色皿、漂洗皿、镊子。10.光密度计、721分光光度计。11.醋酸纤维素薄膜规格2cmX×8cm(比色法),6cm×8cm(扫描法)。2
2 2.染色液 (1) 丽春红 S 染色液:称取丽春红 S 0.4g、三氯醋酸 6g,溶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 100ml。 (2) 氨基黑 10B 染色液:①第一种配方(推荐配方):称取氨基黑 10B 0.1g,溶于 20ml 无水乙醇中,加冰醋酸 5ml,甘油 0.5ml;另取磺柳酸 2.5g 溶于少量蒸馏水 中,加入前液,混和摇匀,再以蒸馏水补足至 100ml。②第二种配方:称取氨基黑 10B 0.5g 溶解于 50ml 甲醇中,加入冰醋酸 10ml 和蒸馏水 40ml,混合即成。 3.漂洗液 (1) 3%(V/V)醋酸溶液,适用于丽春红 S 染色的漂洗。 (2) 甲醇 45ml,冰醋酸 5ml,蒸馏水 50ml,混匀。适用于氨基黑 10B 染色的漂 洗。 4.透明液 (1) 液体石蜡或氢萘的润湿透明法,均十分方便。 (2) 冰醋酸 95%乙醇=2.7:7.5 的混合液。 (3) N-甲基-2-吡咯烷酮-柠檬酸(3.03mol/L N-甲基-2-吡咯烷酮,0.15mol/L 柠檬 酸):称取柠檬酸 15g 溶于 150ml 水中,加入 N-甲基-2-吡咯烷酮 150ml,混匀,加 蒸馏水至 500ml。 5.洗脱液 (1) 0.1mol/L NaOH 溶液,适用于丽春红 S 染色的洗脱。 (2) 0.4mol/L NaOH 溶液,适用于氨基黑 10B 染色的洗脱。 6.电泳仪 电子管或晶体管整流的直流电源,电压 0~600V,电流 0~300mA。 7.电泳槽 铂(白金)丝电极的水平电泳槽。 8.加样器 血红蛋白管和 0.2cm×1.5cm 有机玻璃片或 X 线胶片或特制电泳加样 器。 9.染色皿、漂洗皿、镊子。 10.光密度计、721 分光光度计。 11.醋酸纤维素薄膜 规格 2cm×8cm(比色法),6cm×8cm(扫描法)
【操作步骤】1.准备(1)电泳槽准备:将电泳槽置于水平平台上,两侧注入等量的巴比妥缓冲液,使其在同一水平面,液面与支架距离约2~2.5cm,支架宽度调节在5.5~6cm,用三层滤纸或双层纱布搭桥。(2)CAM的准备:选择厚薄一致,透水性能好的CAM,在无光泽面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划一横线作点样标记。然后将CAM无光泽面朝下,漂浮于盛有巴比妥缓冲液的平皿中,使之自然浸湿下沉,待充分浸透后(约20min)用镊子取出。2.点样(1)将薄膜条置于洁净滤纸中间,无光泽面朝上,用滤纸轻按吸去CAM上多余的缓冲液。(2))用血红蛋白吸管取待测新鲜血清3~5u1,均匀涂布于点样用有机玻璃片或x线胶片上,或用加样器蘸少许血清,垂直印在CAM无光滑面划线处,待血清完全渗入薄膜后移开。3.电泳(1)将加样后的薄膜平直架于支架两端,无光泽面朝下,点样侧置于阴极端,用滤纸或纱布将膜的两端与缓冲液连通,平衡5min。(2)将电泳槽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泳仪的正极和负极联结,打开电源,调电压为8~15V/cm膜长或电流0.3~0.5mA/cm膜宽。夏季通电45min,冬季通电60min。待电泳区带展开约3.5~4.0cm,即可关闭电源。4.染色用镊子取出薄膜条直接投入丽春红S或氨基黑10B染色液中染色5~10min。染色过程中不时轻轻晃动染色皿,使染色充分。薄膜条较多时,应避免彼此紧贴致染色不良。5.漂洗准备3~4个漂洗皿,装入漂洗液,从染色液中取出薄膜条并尽量沥去染色液,按顺序投入漂洗液中反复漂洗,直至背景无色为止。6.定量(1)洗脱比色法
3 【操作步骤】 1.准备 (1) 电泳槽准备:将电泳槽置于水平平台上,两侧注入等量的巴比妥缓冲液,使 其在同一水平面,液面与支架距离约 2~2.5cm,支架宽度调节在 5.5~6cm,用三层滤 纸或双层纱布搭桥。 (2) CAM 的准备:选择厚薄一致,透水性能好的 CAM,在无光泽面一端 1.5cm 处用铅笔轻划一横线作点样标记。然后将 CAM 无光泽面朝下,漂浮于盛有巴比妥缓 冲液的平皿中,使之自然浸湿下沉,待充分浸透后(约 20min)用镊子取出。 2.点样 (1) 将薄膜条置于洁净滤纸中间,无光泽面朝上,用滤纸轻按吸去 CAM 上多余 的缓冲液。 (2) 用血红蛋白吸管取待测新鲜血清 3~5μl,均匀涂布于点样用有机玻璃片或 X 线胶片上,或用加样器蘸少许血清,垂直印在 CAM 无光滑面划线处,待血清完全渗 入薄膜后移开。 3.电泳 (1) 将加样后的薄膜平直架于支架两端,无光泽面朝下,点样侧置于阴极端,用 滤纸或纱布将膜的两端与缓冲液连通,平衡 5min。 (2) 将电泳槽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泳仪的正极和负极联结,打开电源,调电压 为 8~15V/cm 膜长或电流 0.3~0.5mA/cm 膜宽。夏季通电 45min,冬季通电 60min。 待电泳区带展开约 3.5~4.0cm,即可关闭电源。 4.染色 用镊子取出薄膜条直接投入丽春红 S 或氨基黑 10B 染色液中染色 5~10min。染色过程中不时轻轻晃动染色皿,使染色充分。薄膜条较多时,应避免彼 此紧贴致染色不良。 5.漂洗 准备 3~4 个漂洗皿,装入漂洗液,从染色液中取出薄膜条并尽量沥去 染色液,按顺序投入漂洗液中反复漂洗,直至背景无色为止。 6.定量 (1) 洗脱比色法
1)氨基黑10B染色法:将各蛋白区带仔细剪下,分别置于各试管内,另从空白背景剪一块平均大小的膜条置于空白管中,在白蛋白管内加入0.4mol/LNaOH溶液6ml(计算时吸光度乘2),其余各管加入3ml,于37℃水浴20min,并不断摇动,待颜色脱净后,取出冷却。用620nm比色,以空白管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2)丽春红S染色法:用0.1mol/LNaOH溶液脱色,加入量同上,10min后,向白蛋白管中加入40%(v/v)醋酸0.6ml(计算时吸光度乘2),其余各管加0.3ml,以中和部分NaOH,使色泽加深。用520nm比色,以空白管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2)光密度计扫描法1)透明:不保留的电泳图可用液体石蜡或氢萘浸透后,取出夹在两块优质的薄玻璃间,供扫描用;要保留的电泳图可用冰醋酸乙醇法或N-甲基-2-吡咯烷酮-柠檬酸法透明。将薄膜放入透明液中2~3min(延长一些时间亦无碍),然后取出,以滚动方式平贴于洁净无划痕的载玻璃片上(勿产生气泡),将此玻片竖立片刻,除去一定的透明液后,于70~80℃(N-甲基-2-咯烷酮-柠檬酸法透明,90~100℃)烘烤15~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即可透明。2)扫描定量:将已透明的薄膜置光密度计的暗箱内,选择波长520nm,描记各蛋白区带峰,并计算各蛋白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计算】各组分蛋白质%=Ax×100Ax表示各个组分蛋白质(Alb、α1、α2、β和-球蛋白)吸光度。At表示各组分蛋白质的吸光度总和。各组分蛋白质绝对浓度(g/L)=血清总蛋白(g/L)×各组分蛋白质百分浓度(%)【参考范围】每个实验室应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检测对象设定参考范围,表3-1、3-2和3-3的参考范围仅供参考
4 1) 氨基黑 10B 染色法:将各蛋白区带仔细剪下,分别置于各试管内,另从空白 背景剪一块平均大小的膜条置于空白管中,在白蛋白管内加入 0.4mol/L NaOH 溶液 6ml(计算时吸光度乘 2),其余各管加入 3ml,于 37℃水浴 20min,并不断摇动,待 颜色脱净后,取出冷却。用 620nm 比色,以空白管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2) 丽春红 S 染色法:用 0.1mol/L NaOH 溶液脱色,加入量同上,10min 后,向 白蛋白管中加入 40%(v/v)醋酸 0.6ml(计算时吸光度乘 2 ),其余各管加 0.3ml,以中 和部分 NaOH,使色泽加深。用 520nm 比色,以空白管调零,读取各管吸光度值。 (2) 光密度计扫描法 1) 透明:不保留的电泳图可用液体石蜡或氢萘浸透后,取出夹在两块优质的薄 玻璃间,供扫描用;要保留的电泳图可用冰醋酸乙醇法或 N-甲基-2-吡咯烷酮-柠檬酸 法透明。将薄膜放入透明液中 2~3min(延长一些时间亦无碍),然后取出,以滚动方 式平贴于洁净无划痕的载玻璃片上(勿产生气泡),将此玻片竖立片刻,除去一定的透 明 液 后 , 于 70~80 ℃ ( N- 甲 基 -2- 吡 咯 烷 酮 - 柠 檬 酸 法 透 明 , 90~100 ℃)烘烤 15~20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即可透明。 2) 扫描定量:将已透明的薄膜置光密度计的暗箱内,选择波长 520 nm,描记各 蛋白区带峰,并计算各蛋白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 【计算】 100 A A T X 各组分蛋白质%= AX 表示各个组分蛋白质(Alb、1、2、β和γ-球蛋白)吸光度。 AT 表示各组分蛋白质的吸光度总和。 各组分蛋白质绝对浓度(g/L)=血清总蛋白(g/L)×各组分蛋白质百分浓度(%) 【参考范围】 每个实验室应根据不同的实验条件和检测对象设定参考范围,表 3-1、3-2 和 3-3 的参考范围仅供参考
表3-1丽春红S染色直接扫描参考范围蛋白质组分g/L占总蛋白的百分数(%)白蛋白35~5257~68α1-球蛋白1.0~4.01.0~5.7α2一球蛋白4.0~8.04.9~11.2β-球蛋白5.0~10.07.0~13.0丫一球蛋白6.0~13.09.8~18.2表3-2氨基黑10B染色洗脱法参考范围蛋白质组分占总蛋白的百分数(%)白蛋白57.45~71.73α1球蛋白1.76~4.48α2一球蛋白4.04~8.28β一球蛋白6.79~11.39一球蛋白11.18~22.97表3-3氨基黑10B染色直接扫描法参考值蛋白质组分g/L占总蛋白的百分数(%)白蛋白48.8±5.166±6.62.0± 1.0α1-球蛋白1.5 ± 1.1α2一球蛋白3.9±1.45.3±2.0β一球蛋白6.1±2.18.3±1.6丫一球蛋白13.1 ± 5.517.7± 5.8【临床意义】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一般可分为5条区带,即Alb、αi、α2、β和-球蛋白。脐带血清、胎儿血清、部分原发性肝癌血清,在Alb与αi-球蛋白之间可增加一条甲胎蛋白带。多发性骨髓瘤可分离出6条区带,多出的1条称为M蛋白带。在下列疾病中可见醋纤膜蛋白电泳图明显异常
5 表 3-1 丽春红 S 染色直接扫描参考范围 蛋白质组分 g/L 占总蛋白的百分数(%) 白蛋白 35~52 57~68 1-球蛋白 1.0~4.0 1.0~5.7 2-球蛋白 4.0~8.0 4.9~11.2 β-球蛋白 5.0~10.0 7.0~13.0 γ-球蛋白 6.0~13.0 9.8~18.2 表 3-2 氨基黑 10B 染色洗脱法参考范围 蛋白质组分 占总蛋白的百分数(%) 白蛋白 57.45~71.73 1-球蛋白 1.76~4.48 2-球蛋白 4.04~8.28 β-球蛋白 6.79~11.39 γ-球蛋白 11.18~22.97 表 3-3 氨基黑 10B 染色直接扫描法参考值 蛋白质组分 g/L 占总蛋白的百分数(%) 白蛋白 48.8±5.1 66±6.6 1-球蛋白 1.5±1.1 2.0±1.0 2-球蛋白 3.9±1.4 5.3±2.0 β-球蛋白 6.1±2.1 8.3±1.6 γ-球蛋白 13.1±5.5 17.7±5.8 【临床意义】 正常血清蛋白电泳一般可分为 5 条区带,即 Alb、1、2、β和 γ-球蛋白。脐带血清、胎儿血清、部分原发性肝癌血清,在 Alb 与1-球蛋白之间 可增加一条甲胎蛋白带。多发性骨髓瘤可分离出 6 条区带,多出的 1 条称为 M 蛋白 带。在下列疾病中可见醋纤膜蛋白电泳图明显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