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是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引入了气相 色谱的理论,加以改进而发展的。本节不再介绍与气相色谱有关的基本 理论。 使用液相色谱的最终日的是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使样本获得最好的 分离和分析,因此分离度是最主要的。 (一)选择性(分离因子) 色谱柱的选择性是衡量二个化合物能否分离的指标,亦称分离因子。 它是两个组分净保留时间的比(即相对保留值)或两个组分的平衡分配之 比
二、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的基本理论是在经典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引入了气相 色谱的理论,加以改进而发展的。本节不再介绍与气相色谱有关的基本 理论。 使用液相色谱的最终目的是要求在最短时间内,使样本获得最好的 分离和分析,因此分离度是最主要的。 (一)选择性(分离因子) 色谱柱的选择性是衡量二个化合物能否分离的指标,亦称分离因子。 它是两个组分净保留时间的比(即相对保留值)或两个组分的平衡分配之 比
(1z 3 4 B时(in】 困5-1高效液相色谱国 V—保留体积;t—保留时间;W一为峰宽;h—为峰高 根据图5一1的两个峰,选择性可用下式表示: a(选择性)=一= (5-1) t-to k t为溶剂保留时间,t1和t2为峰1和峰2的保留时间,式中k和k2是农药1和2的 分配系数。 分配系数K= 化合物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化合物在移动相中的浓度 (5-2)
V——保留体积;t——保留时间;W——为峰宽;h——为峰高 根据图5-1的两个峰,选择性可用下式表示: (5-1) t0为溶剂保留时间,t1和t2为峰1和峰2的保留时间,式中k1和k2是农药1和2的 分配系数。 (5-2) 2 0 2 1 0 1 ( ) t t k t t k - 选择性 = = - K 化合物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分配系数 = 化合物在移动相中的浓度
(二) 容量因子 某一特定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容量因子是衡量该柱对此化合物的 保留特性,化合物的净保留时间与非滞留时间之比,根据图5一1,峰 1的容量因子为: K=二0 (5-3)
(二)容量因子 某一特定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容量因子是衡量该柱对此化合物的 保留特性,化合物的净保留时间与非滞留时间之比,根据图5—1,峰 1的容量因子为: 1 0 (5-3) 0 ' t t K t - =
(三)柱效 柱效是衡量某一特定色谱柱对化合物的谱带展宽度和改善分离的 能力,用理论塔板数来表示,根据图5一1,理论塔板数N)可用下式 表示: W=164)P (5-4) (w)2 根据式(5一4),理论塔板数随t成正比地增大,洗脱的谱带宽度增 加,理论塔板数下降。因半峰宽易测量准确,计算的N值也比较准确, 可用W0.5来表示。 W=5.544)2 (5-5) (5)月 实际计算时,使用理论塔板的相当高度HETP(或H)较方便,它 也是柱效率的量度。 HETP- L W (5—6) L为柱的长度,H小则N大,即柱效高
(三)柱 效 柱效是衡量某一特定色谱柱对化合物的谱带展宽度和改善分离的 能力,用理论塔板数来表示,根据图5—1,理论塔板数(N)可用下式 表示: (5-4) 根据式(5—4),理论塔板数随t成正比地增大,洗脱的谱带宽度增 加,理论塔板数下降。因半峰宽易测量准确,计算的N值也比较准确, 可用W0.5来表示。 (5-5) 实际计算时,使用理论塔板的相当高度HETP(或H)较方便,它 也是柱效率的量度。 (5-6) L为柱的长度,H小则N大,即柱效高。 2 1 2 1 ( ) 16 ( ) t N w = 2 1 2 0.5 ( ) 5.54 ( ) t N w = L HETP N =
(四)分离度 相邻两个峰的分离程度称为分离度R。两个峰尖之间距 离越大,分离度越大;两峰越宽则分离度越低。分离度R 按下式计算: R- 12二4 斯+g,) (5-7) 按式(5一7)很容易比较两化合物分离的好坏,但此式不 能指导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以达到更有效的分离
(四)分 离 度 相邻两个峰的分离程度称为分离度R。两个峰尖之间距 离越大,分离度越大;两峰越宽则分离度越低。分离度R 按下式计算: (5-7) 按式(5—7)很容易比较两化合物分离的好坏,但此式不 能指导如何改进实验设计,以达到更有效的分离。 2 1 1 2 1 ( )( ) 2 t t R w w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