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C.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D.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 制度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 知州。 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 丧 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 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辞去镇国军节度使官一职;当军士 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 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 观望时,他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扣押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 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译文 ((2)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文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 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 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 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 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 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 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二十 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 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
B.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C.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D.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荫又称恩荫、荫补,是指因上辈有功而给予下辈入学、任官待遇的一种选官 制度。 B.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 知州。 C.丁艰即遭逢父母丧事。外艰指父丧或长房长孙守祖父之丧,而内艰指的是遭妻 丧。 D.南郊多指天子在京都南面的郊外筑有圆丘来祭天的地方,也可指帝王祭天的大 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段思恭孝顺明理。为了能够奉养亲人,他曾辞去镇国军节度使官一职;当军士 们喧噪着想让他担任州帅时,他能够讲明祸福,并予以拒绝。 B.段思恭长于政事。他巧妙地将蝗灾与刑罚联系起来,提出了化解灾害的建议; 他对滨州田赋的有关量定获得了周世宗的认可,并得到了相应奖赏。 C.段思恭果敢多智。他临危不乱,阻止了欲临阵脱逃的刺史;彭山一役,当军士 观望时,他假托诏令,用上供钱帛厚赏军士,激发斗志,大败贼军。 D.段思恭妄为专权。他随意地扣押回鹘使臣,影响了宋与回鹘的正常交往;兼任 沿江巡检出巡时,他将州事交给通判,自己却把牌印鼓角等随身带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 译 文: . ((2))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稽滞。 译 文: .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幼孜,名善,新淦人。建文二年进士。成祖即位,改翰林检讨,与解缙等同直 文渊阁,迁侍讲。永乐五年,迁右谕德兼侍讲,因谕吏部,直内阁诸臣胡广、金 幼孜等考满,勿改他任。七年从幸北京。明年北征,幼孜与广、荣扈行,驾驻清 水源,有泉涌出。幼孜献铭,荣献诗,皆劳以上尊。帝重幼孜文学,所过山川要 害,辄命记之,幼孜据鞍起草立就。使自瓦剌来,帝召幼孜等傍舆行,言敌中事, 亲倚甚。尝与广、荣及侍郎金纯失道陷谷中。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 比至,帝喜动颜色。自后北征皆从,所撰有《北征前录》和《北征后录》。二十 二年从北征,中道兵疲。帝以问群臣,莫敢对,惟幼孜言不宜深入,不听。次开 平,帝谓荣、幼孜曰:朕梦神人语上帝好生者再,是何祥也?荣、幼孜对曰:陛
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 招谕诸部还军夲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冇 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 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 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 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 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 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 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 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 三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 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 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 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帝然之/即命革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术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 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吏部主管文官的挑选、考査、任 免等,户部主管户籍、人口、赋税、水利等。 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已故帝王的一种尊称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 表示敬意。 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 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 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 B.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 仍非常谦虚,病重时,拒绝家人为他请求身后之恩 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同金 幼孜等三人一起办理。 D.金幼孜直言进谏,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 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 译 文
下此举,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冈,玉石俱毁,惟陛下留意。帝然之即命草诏 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 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寻加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是年十月,命幼孜、荣、士 奇会录罪囚于承天门外。诏法司,录重囚必会三学士,委寄益隆。帝御西角门阅 廷臣制诰,顾三学士曰:汝三人及蹇、夏二尚书,皆先帝旧臣,朕方倚以自辅。 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贤良之臣,言不 见听,退而杜口。朕与卿等当深用为戒。幼孜等顿首称谢。洪熙元年进礼部尚书 兼大学士、学士如故,并给三俸。寻乞归省母。幼孜简易静默,宽裕有容。眷遇 虽隆,而自处益谦。名其宴居之室曰退庵。疾革时,家人嘱请身后恩,不听,曰: 此君子所耻也。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 三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 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B.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 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C.帝然之/即命草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木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 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D.帝然之/即命革诏/招谕诸部还军/至榆术川帝崩/秘不发丧/荣讣京师/幼孜护 梓宫归/仁宗即位/拜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吏部主管文官的挑选、考查、任 免等,户部主管户籍、人口、赋税、水利等。 B.先帝是古代朝代更替之后,后代人对已故帝王的一种尊称。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双腿跪下,叩头至地,后多用于书信署名的后面, 表示敬意。 D.大学士是古代官名,不同朝代设置情况不同,权限也不同。明代中叶以大学士 为内阁长官,负责起草诏令、批复奏章等事务,官品虽低,权力很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幼孜很有文才,受到皇上敬重。北征途中,他写了有关泉水的铭文,受到皇 上高级别的慰劳;经过山川要害,皇上就让他记载下来,他骑在马上很快就写好 了。 B.金幼孜为人平易,淡泊谦虚。他平易少言,心胸宽阔,虽然很受皇上恩宠,但 仍非常谦虚,病重时,拒绝家人为他请求身后之恩。 C.金幼孜深受器重,升官加俸。仁宗下诏给法司,审查重案犯时,一定要会同金 幼孜等三人一起办理。 D.金幼孜直言进谏,北征半路上,士兵疲惫,皇上向群臣问对策,没有人敢应答, 只有他建议不宜深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夜,帝遣使十余辈迹之,不获。比至,帝喜动颜色。 译 文:
((2))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译文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 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 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 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厐醇之天孑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遺 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 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 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 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 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 吴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 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吴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 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旰荣 当之,则元吴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 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A.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B.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C.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D.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 官厅公事。 B.“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2))尝见前代人主恶闻直言,虽素所亲信,亦畏威顺旨,缄默取容。 译 文: .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 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 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 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 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 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 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 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 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 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 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 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 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 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 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B.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C.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D.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 官厅公事。 B.“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需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 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 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 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译文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译 文 参考答案 1、【答案为】 (1)D (2)A (3)D (4)((1))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俊守正不挠,马上委任为司马, 赐给一百匹帛。那些替杨椿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2)寇俊安抚激励将士,大家都愿舍命报效。粱人得知其受到众人忠心拥戴, 不敢来攻。 2、【答案为】 (1)C (2)D (3)C (4)((1))李訢以后一定会官运通达,使人的门第光大,可以使女儿做他的妻 子,不要(把女儿)许配给其他贵戚了 (2)百姓竞相来贿赂,各自请求在前运输,从此远近的百姓处于困乏疲惫之 中 参考译文: 李,字元盛。他的父亲李崇,是冯跋的吏部尚书。李崇说:“这个儿子出生时 看相的先生说他有贵人之相,我常观察他,或许说不定。”于是李崇让儿子李 入都城当中书学生。当时太武帝前去中书学,他见到李后觉得他不同寻常,指 着李对随从的人说:“这个孩子终究能效命于我的子孙。”于是用心观看并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需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 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 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 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 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 译 文: .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译 文: . 参考答案 1、【答案为】 (1)D (2)A (3)D (4)((1))孝庄帝后来知道了这件事,嘉奖寇俊守正不挠,马上委任为司马, 赐给一百匹帛。那些替杨椿说话的,都受到了谴责。 ((2))寇俊安抚激励将士,大家都愿舍命报效。粱人得知其受到众人忠心拥戴, 不敢来攻。 2、【答案为】 (1)C (2)D (3)C (4)((1))李訢以后一定会官运通达,使人的门第光大,可以使女儿做他的妻 子,不要(把女儿)许配给其他贵戚了。 ((2))百姓竞相来贿赂,各自请求在前运输,从此远近的百姓处于困乏疲惫之 中。 参考译文: 李,字元盛。他的父亲李崇,是冯跋的吏部尚书。李崇说:“这个儿子出生时, 看相的先生说他有贵人之相,我常观察他,或许说不定。”于是李崇让儿子李 入都城当中书学生。当时太武帝前去中书学,他见到李后觉得他不同寻常,指 着李对随从的人说:“这个孩子终究能效命于我的子孙。”于是用心观看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