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李汝华为官正直,不怕得罪官吏,他曾经弹劾戎政尚书郑洛,后来又上疏严厉 批评主管西部边防的郑洛和戎的主张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阻止把用于响军的租税输入内府;皇帝封赏福王庄田四万 顷,且多次催促足额划给,李汝华偕同大臣们多次据理抗争。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用皇室内部发放军饷没有成功,只好 苛刻地加重百姓的赋税,致使奢崇明等人相继反叛。 D.李汝华为政务实。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年 成连年歉收时,又主张宽缓怜悯,不坚持增加赋税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译文(为译文 ((2)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 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 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 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 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 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 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盜。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丛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眚 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 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如新言。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 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 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 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 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 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 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注】①蠲(jua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A.李汝华为官正直,不怕得罪官吏,他曾经弹劾戎政尚书郑洛,后来又上疏严厉 批评主管西部边防的郑洛和戎的主张。 B.李汝华反对弊政。他阻止把用于响军的租税输入内府;皇帝封赏福王庄田四万 顷,且多次催促足额划给,李汝华偕同大臣们多次据理抗争。 C.李汝华关心边防。辽东发生战事,他请求用皇室内部发放军饷没有成功,只好 苛刻地加重百姓的赋税,致使奢崇明等人相继反叛。 D.李汝华为政务实。对国家财政、边防储备,以及盐业、漕运等都尽心尽力;年 成连年歉收时,又主张宽缓怜悯,不坚持增加赋税的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华疏洛畏敌贻患,且劾诸将吏侵军资,复请尽垦甘肃闲田。 译 文: . ((2))汝华以边饷不继,请天下税课未入内藏者,暂留一年补其缺,辅臣亦助 为言。 译 文: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周新,南海人。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敢言,多 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至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改 按北京。时令吏民罪徒流者耕北京闲田,盆禁详拟,王府待报,多庾死。新请从 北京行部或巡按详允就遣,以免淹滞。从之。且命畿内罪人应决者许收。帝知新, 所奏无不允。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 至果雪之。初,新入境,群蚋迎马头,迹得死人榛中,身系小木印。新验印,知 死者故布商。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贪污状告 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永乐十年,浙西大水,通政赵居任匿不以闻, 新奏之。夏原吉为居任解。帝命覆视,得蠲振①如新言。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 数千人,累败官军。新督兵捕之,列木栅诸港浸。贼陆走,追蹑之桃源,以献。 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浙江,攫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 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 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 与都察院同。臣卒诏擒奸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 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 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 有此人,枉杀之矣!”后纪纲以罪诛,事益白。 【注】①蠲(juān)振:免除徭役,赈济灾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 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 接向皇帝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 面寒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 长而庾死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风新察看木 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 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 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译文 ((2))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译 文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 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吾也蓝得 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迁织染署直长,承 晖驳奏曰:“痕都以荫得官,别无才能,前为大阳渡稽察,才八月擢惠民司都监, 已为太优。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况痕都乃平章 镒之甥,不能不涉物议。”上从承晖议。改知大兴府事,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 不直,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即杖豪民而遣之, 谓其人曰:“可以此报宣徽也。”山东盗贼起,承晖言:“捕盗不即获,比奏报 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 穴间。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盜贼无所隐矣。承晖奏曰:“泰山五岳之
B.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C.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D.新微服行部/忤县令/令欲拷治之/闻廉使且至/系之狱/新从狱中询诸囚/得令 贪污状/告狱吏曰/我按察使也/令惊谢罪/劾罢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始建于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主要传授法家经典。 B.畿,古代称王都所在处的千里地面,后指京城管辖的地区,亦称京畿、畿辅、 畿辇。 C.微服,通常指帝王或高官为隐蔽身份而改穿的平民便服,如“微服私访”。 D.锦衣卫,明朝专有军政搜集情报机构,其首领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 接向皇帝负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新铁面无私,耿直敢言。他对许多事都进行弹劾,贵戚们很怕他,称他为“冷 面寒铁”。京师中甚至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常被吓得谈跑躲藏。 B.周新善理政务,并爱护百姓。他巡按北京时,发现一些犯人因等待批文时间太 长而庾死于狱中。于是请求改由皇帝或巡按官员进行处理,以免滞留。 C.周新观察细致,善于断案。他发现一个身上挂着个小木印的死人。风新察看木 印,知道死者是个布商,于是密令到处买布,看有印文相合的即逮捕审问,最后 把盗贼全部抓获了。 D.周新执法严明,不惧权责。一个到浙江办事的千户收受贿赂,作威作福,周新 要惩治他,却被他溜走。不久周新上京,途中碰到这个千户批把他逮捕归案。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令广市布,视印文合者捕鞠之,尽获诸盗。 译 文: . ((2))嘉兴贼倪三劫旁郡,党数千人,累败官军。 译 文: .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承晖,字维明。好学,淹贯经史。章宗即位,迁近侍局使。孝懿皇后妹夫吾也蓝, 世宗时以罪斥去,乙夜,诏开宫城门召之。承晖不奉诏,明日奏曰:“吾也蓝得 罪先帝,不可召。”章宗曰:“善。”惠民司都监余里痕都①迁织染署直长,承 晖驳奏曰:“痕都以荫得官,别无才能,前为大阳渡稽察,才八月擢惠民司都监, 已为太优。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况痕都乃平章 镒之甥,不能不涉物议。”上从承晖议。改知大兴府事,豪民与人争种稻水利, 不直,厚赂元妃兄左宣徽使李仁惠。仁惠使人属承晖右之,承晖即杖豪民而遣之, 谓其人曰:“可以此报宣徽也。”山东盗贼起,承晖言:“捕盗不即获,比奏报 或迁官去官,请权行的决②。”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 穴间。按察司请发数万人刊除林木,则盗贼无所隐矣。承晖奏曰:“泰山五岳之
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天下 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中都被围,承晖出议和事,与皇太子留守 中都。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举家 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举白引满,谓之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 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 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 是日暮,中都不守。 (节选自《金史·完颜承晖传》) ①余里痕都:人名。②的决:终审判决。③安石:指师安石,当时任尚书省令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B.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C.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D.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 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 称作“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完颜承晖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当皇上连夜召见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时,他 认为吾也蓝是先帝的罪臣,因此没有遵照皇上的旨意让吾也蓝进宫。 B.完颜承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他在大兴府任职时,不理会权贵的请托,对无 理争夺他人种植水源的豪强施以杖刑,还说你可将结果告知李仁惠 C.完颜承晖临危不惧,从容镇静。中都形势危急,为了避免殃及无辜,他遣散家 中奴仆,将家财全部分给他们,并留下书信希望他们一心向善。 D.完颜承晖忠于职守,以身殉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奉命留守中都,就在城池将 要被攻破时,他无力回天,服毒自尽,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 译 文: ((2))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 文
宗,故曰岱宗。王者受命,封禅告代,国家虽不行此事,而山亦不可赭也。天下 之山亦多矣,岂可尽赭哉!”议遂寝。中都被围,承晖出议和事,与皇太子留守 中都。从容若平日,尽出财物,召家人,随年劳多寡而分之,皆与从良书。举家 号泣,承晖神色泰然,方与安石③举白引满,谓之曰:“承晖于《五经》皆经师 授,谨守而力行之,不为虚文。”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 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复还问之,则已仰药薨矣。 是日暮,中都不守。 (节选自《金史·完颜承晖传》) ①余里痕都:人名。②的决:终审判决。③安石:指师安石,当时任尚书省令使。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B.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C.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D.既被酒取笔/与安石诀/最后倒写二字投笔/叹曰/遽尔谬误/得非神志乱邪/谓 安石曰/子行矣安石/出门闻哭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旧时从黄昏到拂晓一夜间分为五更,乙夜指二更时候,约为夜晚(1)0 时。 B.荫指封建时代由于父祖有功而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 C.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 山。 D.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祭天称作“封”,在梁父山祭地 称作“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完颜承晖坚持原则,是非分明。当皇上连夜召见孝懿皇后的妹夫吾也蓝时,他 认为吾也蓝是先帝的罪臣,因此没有遵照皇上的旨意让吾也蓝进宫。 B.完颜承晖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他在大兴府任职时,不理会权贵的请托,对无 理争夺他人种植水源的豪强施以杖刑,还说你可将结果告知李仁惠。 C.完颜承晖临危不惧,从容镇静。中都形势危急,为了避免殃及无辜,他遣散家 中奴仆,将家财全部分给他们,并留下书信希望他们一心向善。 D.完颜承晖忠于职守,以身殉国。他不顾个人安危,奉命留守中都,就在城池将 要被攻破时,他无力回天,服毒自尽,表现出了高尚的气节。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格两除之后,当再入监差,今乃超授随朝八品职任。 译 文: . ((2))及罢兵,盗贼渠魁稍就招降,犹往往潜匿泰山岩穴间。 译 文: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 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 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 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 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 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 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 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 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髙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 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 “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喈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 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 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 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 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 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 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 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 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 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 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 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 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 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黥”在人脸上剌字并涂墨的刑罚,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 有劓、刖和宫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 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 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 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 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 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 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 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 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 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 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 “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 岁池广袤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 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 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 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 名,不可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 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 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民欢呼, 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 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 余卷。 (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 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B.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C.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D.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 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授”、“擢”、“迁”等都表示官职变化,其中“迁”专指降职。 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 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 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 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 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 有劓、刖和宫刑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 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 策 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 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 败敌军。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 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 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 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译 文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译文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 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 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 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 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 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 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 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 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 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 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 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 吏,槭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 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 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 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
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 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 策。 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 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 败敌军。 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 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 好事。 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 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 译 文: . ((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 译 文: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段思恭,泽州晋城人。以门荫奏署镇国军节度使官。天福中,父希尧任棣州刺史, 思恭解官侍养,奉章入贡,改国子四门博士,赐绯。刘继勋节制同州,辟为掌书 记。继勋入朝,会契丹入汴,军士喧噪,请立思恭为州帅,思恭谕以祸福,拒而 弗从,乃止。隐帝时,蝗,诏遍祈山川。思恭上言:“赦过宥罪,议狱缓刑,苟 狱讼平允,则灾害不生。望令诸州速决重刑,无致淹滥,必召和气。”从之。周 显德中,定滨州田赋,世宗嘉之,赐金紫。丁外艰,服阕,拜左司员外郎。 乾德初,平蜀,通判眉州。时亡命集众,攻逼州城,刺史赵廷进惧不能敌,将奔 嘉州,思恭止之,因率屯兵与贼战彭山。军人皆观望无斗志,思恭募军士先登者 厚赏,于是诸军贾勇,大败贼,思恭矫诏以上供钱帛给之。后度支请按其罪,太 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仍语之曰 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思恭曰:“臣奉诏而往,必能治 之。”帝壮之。思恭下车,矫继业之失,绥抚夷落,访求民病,悉条奏免之。俄 而回鹘入贡,路出灵州,交易于市,思恭遣吏市硇砂,吏争直,与之竞。思恭释 吏,械其使,数日贳之。使还诉其主,复遣使赍牒诣灵州问故,思恭理屈不报。 自是数年,回鹘不复朝贡。 久之,迁右谏议大夫、知扬州。朝廷方经略江表,命思恭兼沿江巡检。每出巡, 委州事于通判,以牌印、鼓角、金钲自随。驿书自京师来者,令赍至其所,事多 稽滞。雍熙元年,南郊毕,再为右谏议大夫。淳化三年,卒,年七十三。 (节选自《宋史·段思恭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祖怜其果干/不许令知州事/会冯继业自灵州举宗来朝/帝以思恭代知州事/ 仍语之曰/冯继业言灵州非卫/霍名将镇抚之不可/汝其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