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30篇答案 2B3.D )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为国子录,提升为监察御史。当时 蔡京掌权,廖刚谈论时政无所顾忌。因为双亲年老要求授予地方官职,出朝任兴化军知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期满,被授予工部员外郎官职,因母亲有病在身 而推辞就任。绍兴元年,邻郡出现盗贼,官吏全都逃走了,顺昌人听从了廖刚的命令。廖刚 规劝跟从盗贼的人并让他们回来从事正业。不久,其他盜贼进入顺昌,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 平定。廖刚派大儿子廖迟规劝盜贼,盗贼们都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纷纷散去了。不久 又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他进谏说:“古时天子一定有自己的军队并亲自率领,用它来防备 意外和强化君主的威势。希望您考査旧制,挑选精兵强将作为亲兵,平时就把它当作卫队, 战时就把它作为中军,这是增强王权强盛国家的办法啊。”又说:“国家目前艰难已经到了极 点,现在才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 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母亲去世服完丧期,又被 授予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可以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可以一天没有粮食。现在各 位将领的军队都防守着江淮地区,不知道有几万人,开始没有粮食储备,现在每天都等着东 南运来的粮食开饭,东南的百姓已经因此困苦不堪了。要解决这个忧患,最好的办法不如屯 田。”于是献上三条计策,将校中有擅长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种一顷土 地,给他升一级军级,百姓愿意耕种的,就把粮食种子借给他们,以后在用租赋偿还。朝廷 下令都督府安排处理这件事情。当时朝廷正在追究章,蔡卞误国罪过,追贬他们官职,还下 诏书规定他们的子孙不得在朝廷中做官。在这时候章杰从崇道观升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 丞提升为江东茶盐监事。廖刚就密封交还了诏书,认为象这样做,以后还拿什么来表示惩戒 于是全部交还了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驾崩,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廖刚说: “礼节有厚薄,兄长做君主就用君主的礼节待他,你已经做君主了用兄长的礼节来待他就可 以了,希望你好好抑制自己仁慈的心,只是逢年过节时候在内廷行家礼就可以了。”皇上听 从了。郑亿年与秦桧有关系因此得了美差,廖刚上奏清楚地揭发了他的罪恶,秦桧恨死了廖 刚。金人背叛了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邻近的藩县,秦桧知道了这件 事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官工部尚书,却把王次翁任命为御史中丞。年 初,边关来报(金人背约),各位官员会集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千方百计为金人袒护 现在金人已经违背盟约,你还有什么脸留在朝廷呢?”郑亿年身为祠禄官离开了朝廷。廖刚 第二年辞职回家,在绍兴十三年辞世。 l、C2、B3、B 4、(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让软弱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译出大意3分 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近来的事情,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译出大意3分, “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王昙首,琅邪淋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 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
文言 30 篇答案 一、 1.A 2B 3.D 4(1)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兄长为国君时就用国君礼待他,自己为国君时用兄长礼节对待他就可以了。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宣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为国子录,提升为监察御史。当时 蔡京掌权,廖刚谈论时政无所顾忌。因为双亲年老要求授予地方官职,出朝任兴化军知军。 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期满,被授予工部员外郎官职,因母亲有病在身 而推辞就任。绍兴元年,邻郡出现盗贼,官吏全都逃走了,顺昌人听从了廖刚的命令。廖刚 规劝跟从盗贼的人并让他们回来从事正业。不久,其他盗贼进入顺昌,路政司下令廖刚安抚 平定。廖刚派大儿子廖迟规劝盗贼,盗贼们都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纷纷散去了。不久 又被任命为吏部员外郎,他进谏说:“古时天子一定有自己的军队并亲自率领,用它来防备 意外和强化君主的威势。希望您考查旧制,挑选精兵强将作为亲兵,平时就把它当作卫队, 战时就把它作为中军,这是增强王权强盛国家的办法啊。”又说:“国家目前艰难已经到了极 点,现在才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是不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赶快营建建康,亲自 率领六军前往并把它当作固守的计策,来断绝金人攻占的野心。”母亲去世服完丧期,又被 授予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可以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可以一天没有粮食。现在各 位将领的军队都防守着江淮地区,不知道有几万人,开始没有粮食储备,现在每天都等着东 南运来的粮食开饭,东南的百姓已经因此困苦不堪了。要解决这个忧患,最好的办法不如屯 田。”于是献上三条计策,将校中有擅长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种一顷土 地,给他升一级军级,百姓愿意耕种的,就把粮食种子借给他们,以后在用租赋偿还。朝廷 下令都督府安排处理这件事情。当时朝廷正在追究章,蔡卞误国罪过,追贬他们官职,还下 诏书规定他们的子孙不得在朝廷中做官。在这时候章杰从崇道观升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 丞提升为江东茶盐监事。廖刚就密封交还了诏书,认为象这样做,以后还拿什么来表示惩戒, 于是全部交还了祠禄官。当时徽宗已经驾崩,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廖刚说: “礼节有厚薄,兄长做君主就用君主的礼节待他,你已经做君主了用兄长的礼节来待他就可 以了,希望你好好抑制自己仁慈的心,只是逢年过节时候在内廷行家礼就可以了。”皇上听 从了。郑亿年与秦桧有关系因此得了美差,廖刚上奏清楚地揭发了他的罪恶,秦桧恨死了廖 刚。金人背叛了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邻近的藩县,秦桧知道了这件 事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官工部尚书,却把王次翁任命为御史中丞。年 初,边关来报(金人背约),各位官员会集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千方百计为金人袒护, 现在金人已经违背盟约,你还有什么脸留在朝廷呢?”郑亿年身为祠禄官离开了朝廷。廖刚 第二年辞职回家,在绍兴十三年辞世。 二、 1、C 2、B 3、B 4、(1)既然参加了英明勇武的军队,自然会让软弱的人具有坚强的意志。(译出大意 3 分, “从”“自”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近来的事情,祸端将要酿成,幸亏陛下英明果断,因而严惩了罪人。(译出大意 3 分, “衅难”、宾语前置句式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王昙首,琅邪淋沂人,太保王弘的小弟弟。年轻时有学问和品德,被授予著作郎,不去就任。 兄弟分割财物,昙首只拿图书而已。被征召为琅邪王大司马的属员,跟从大司马修复洛阳园
陵。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 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 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听了高兴。 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 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 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内和和睦 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 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 城,以昙首任府功曹。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非常 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 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昙首出力最多 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抚着 座椅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 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 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 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 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 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 再乞求皇上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你?贤兄接连多次 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 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昙首劝王弘分 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要衰 败,所以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 1.A 2.B 3.D 6.(5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 知其美也/恶者自恶/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他做颍川太守时,当时俗多怨仇。延寿想更改这种状况,教育人 民以礼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众,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跟他们 同商议,规定了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上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 从他的教导。后来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延寿到一个地方上任,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言 表彰孝敏父母尊敬兄长和有品行的人,修建了学校。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 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他 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没有了追捕坏人的劳苦,人民也没有了 挨打的忧虑,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 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 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
陵。与堂兄王球一同拜见高祖(曾良策注:刘裕);当时谢晦坐在高祖旁边,高祖说:“这个 人既是贵族又有大德,却能够在军营里委屈他的志向。”昙首回答说:“已经跟从了神明英武 之师,自然使得懦弱的人树立志向。”谢晦说:“仁慈的人果真有了勇气。”高祖听了高兴。 来到彭城高祖在戏马台大会宾客,参加宴会的人都写诗;昙首最先写好,高祖看完后,于是 问王弘:“你的弟弟与你相比怎么样?”王弘回答说:“如果只让他做平民百姓,家里怎么能 住得下他。”高祖大笑。昙首有见识、智慧和气度,喜、怒不表现在脸上,闺阁之内和和睦 睦的样子。自己手里不拿金子和玉器,家里妇女也不得以此作为装饰和玩物,如果不是俸禄 和赏赐所得到的,不从别人那里接受一丝一毫的东西。太祖任冠军将军、徐州刺史,留镇彭 城,以昙首任府功曹。太祖镇守江陵,昙首自功曹迁为长史,又随府转镇西长史。高祖非常 赏识他,对太祖说:“王昙首深沉刚毅有器量局度,具有宰相之才。你遇事都应该同他商量。” 等到即位后,任命昙首为侍中,诛徐羡之等人,以及讨平谢晦叛乱,昙首出力最多。 谢晦被平定后,皇上想要封赏昙首等人,正赶上宴会聚集在一起,皇上举杯劝酒,乘机抚着 座椅说:“如果没有您兄弟二人,这个座椅就没有今天。”当时封赏的诏书已经写成,拿出来 给昙首看,昙首说:“近日的事情,叛乱将要形成,凭借陛下英明快速决断,所以罪人才被 诛杀。我等虽然得以仰借天光,报效微薄之力,怎么可以乘国家发生灾难之时,以此作为自 身的幸运。陛下虽然想要偏袒我,面对秉笔直书的史臣怎么办?”皇上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所以封官的事就搁置了。 当时王昙首的哥哥王弘担任录尚书事,又担任扬州刺使,昙首被皇上宠爱信任,在两宫任职。 彭城王义康与王弘在一起任职,心里常常怏怏不乐,又想得到扬州刺史的职位,在言语上也 表现了出来。因为昙首在朝廷任职,义康担心他分了自己的权力和职位,更加不高兴。昙首 一再乞求皇上到吴郡任职,太祖说:“哪有想要建造大厦而遗失栋梁之材你?贤兄接连多次 称自己有病,坚决辞去州官职位,将来如果同意了你的请求,这个职位不是您又是属于谁呢? 哪有到吴郡任职的道理。”当时王弘长期生病,多次请求辞职,皇上不答应。昙首劝王弘分 出府中一半的兵力给义康,义康才高兴起来。 元嘉七年,昙首去世。太祖为他的死而悲恸,中书舍人周纠在一旁侍侯,说:“王家将要衰 败,所以贤能的人先死了。”皇上说:“只不过是我家衰败罢了。” 三、 1.A 2.B 3.D 4.C 5.D 6.(5 分) 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 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参考译文】 韩延寿字长公,是燕地人。他做颍川太守时,当时俗多怨仇。延寿想更改这种状况,教育人 民以礼让为先,恐怕老百姓不听众,便召集郡中被乡里人信任的长者老人数十人,跟他们一 同商议,规定了婚丧嫁娶的仪礼规格,要人们大体上依照古礼,但不能越过法律。老百姓遵 从他的教导。后来黄霸代替了他的官职,就沿袭他的做法而把政事治理得很好。 延寿到一个地方上任,一定聘用贤士,以礼相待。他广泛征求意见,善于接纳劝谏的良言, 表彰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和有品行的人,修建了学校。又设置了正、五长,带头孝敬父母,尊 敬兄长,不准容留坏人。乡里之间有了不正常的情况,官吏就会立即听说,坏人不敢进入他 管辖的边界。一开始人们被他烦琐的礼节所苦,后来没有了追捕坏人的劳苦,人民也没有了 挨打的忧虑,老百姓便都安于他的管理。他接待官吏,给以很多的恩惠但纪律严明。有人欺 骗或者辜负了他,他总是自己责备自己:“难道是我对不起他们吧,他们怎么会到了这种地 步呢?”官吏听说后,都自己非常后悔,有的竟然自杀。 韩延寿有一次出行,临上车,有一个骑马的官吏迟到了,他便下令让功曹把处罚的结果上报
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 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 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了下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 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 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因为这他被提拔做了冯翊。有一次他巡行到高陵县,有兄弟两个因为 田地的事打官司。延寿听说后非常伤心地说:“我侥幸做了这个小官,本来应当给全郡人做 出表率,然而我对教化宣传得不够,以至于让骨肉兄弟打起了官司,责任在我。”这一天, 他闭门思过,整个县里的人都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打官司的那家人整个宗族都责备这兄弟 两个,这兄弟二人也深深地感到后悔,自己剃光了头光着上身来向韩延寿谢罪,愿意把田地 互相移动一下,到死也不再相争,整个郡中非常和睦,互相告诫勉励,没有人再犯法 四 1.B2.A3.B4C 5.(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 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 缘故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 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 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 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 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 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 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 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 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 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 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 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 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 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 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 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 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 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 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 不会欺騙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 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 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 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
给他。等回来到了官府门前,有一个门卒挡住了他的车,希望韩延寿听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韩延寿停下车问他,门卒说:“今天早上您驾车出门,我等了很久您还没出来,我的父亲来 到官府门前,不敢进去。我听说后,急忙出去迎接,恰好您登车出门。因为尊敬父亲而被处 罚,(这)岂不是有损教化吗?”韩延寿在车上挥了挥了下手说:“如果没有你,我差点不知 道自己犯了大错。”回到官舍,他就召见了门卒,于是重用他。他在东郡三年,有令即行, 有禁则止,案件大减。因为这他被提拔做了冯翊。有一次他巡行到高陵县,有兄弟两个因为 田地的事打官司。延寿听说后非常伤心地说:“我侥幸做了这个小官,本来应当给全郡人做 出表率,然而我对教化宣传得不够,以至于让骨肉兄弟打起了官司,责任在我。”这一天, 他闭门思过,整个县里的人都不知他在干什么。于是打官司的那家人整个宗族都责备这兄弟 两个,这兄弟二人也深深地感到后悔,自己剃光了头光着上身来向韩延寿谢罪,愿意把田地 互相移动一下,到死也不再相争,整个郡中非常和睦,互相告诫勉励,没有人再犯法。 四、 1.B 2.A 3.B 4.C 5. (1)等到一年,朝廷的臣子饿得面有黑黄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 子能这样做。 (2)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做有利于他的事;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跟着憎恶他。 (3)这样有什么困难呢?只不过是君王不用这样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这样的方法行事的 缘故。 【参考译文】 墨子说:“仁人处理事务的原则,一定是为天下兴利除害,以此原则来处理事务。”既然如此, 那么天下的利是什么,而天下的害又是什么呢?墨子说:“现在如国与国之间相互攻伐,家 族与家族之间相互掠夺,人与人之间相互残害,君臣之间不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不相 互慈爱、孝敬,兄弟之间不相互融洽、协调,这就都是天下之害。” 既然如此,那么考察这些公害又是因何产生的呢?是因不相爱产生的吗?墨子说:“是因不 相爱产生的。”现在的诸侯只知道爱自己的国家,不爱别人的国家,所以毫无忌惮地发动他 自己国家的力量,去攻伐别人的国家。现在的家族宗主只知道爱自己的家族,而不爱别人的 家族,因而毫无忌惮地发动他自己家族的力量,去掠夺别人的家族。现在的人只知道爱自己, 而不爱别人,因而毫无忌惮地运用全身的力量去残害别人。所以诸侯不相爱,就必然发生野 战;家族宗主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掠夺;人与人不相爱,就必然相互残害;君与臣不相爱, 就必然不相互施惠、效忠;父与子不相爱,就必然不相互慈爱、孝敬;兄与弟不相爱,就必 然不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不相爱,强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贫 困的,尊贵的就必然傲视卑贱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骗愚笨的。举凡天下祸患、掠夺、埋怨、 愤恨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不相爱而产生的。所以仁者认为它不对。既已认为不相爱不对,那 用什么去改变它呢?墨子说道:“用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的方法去改变它。” 既然这样,那么人们全都相爱、交互得利应该怎样做呢?墨子说道:“看待别人国家就象自 己的国家,看待别人的家族就象自己的家族,看待别人之身就象自己之身。” 所以诸侯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野战;家族宗主之间相爱,就不会发生掠夺;人与人之间相 爱就不会相互残害;君臣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施惠、效忠;父子之间相爱,就会相互慈爱、 孝敬;兄弟之间相爱,就会相互融洽、协调。天下的人都相爱,强大者就不会控制弱小者, 人多者就不会强迫人少者,富足者就不会欺侮贫困者,尊贵者就不会傲视卑贱者,狡诈者就 不会欺骗愚笨者。举凡天下的祸患、掠夺、埋怨、愤恨可以不使它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相爱 而生产的。所以仁者称赞它。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 此,它也是天下一件难办而迂阔的事。”墨子说道:“天下的士君子们,只是不能辨明兼爱的 益处、辨明兼爱的原故。现在例如攻城野战,为成名而杀身,这都是天下的百姓难于做到的
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 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 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 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 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 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 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 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 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 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 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 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 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 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 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僧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 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 于行的缘故。”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 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 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 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 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弧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 河中的底柱山分流,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 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 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 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 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 牲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 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 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 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 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周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 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 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 不可不努力去做。” 五 1.4分(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2.2分B 3.6分(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 分(1分)。(2)即使(1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分)
事。但假如君主喜欢,那么士众就能做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之相比,则是完全不同的(好 事)。凡是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 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随即损害他。实行这种兼爱有什么困难呢? 只是由于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士人不用它实之于行的缘故。”从前晋文公喜欢士人 穿不好的衣服,所以文公的臣下都穿着母羊皮缝的裘,围着牛皮带来挂佩剑,头戴熟绢作的 帽子,(这身打扮)进可以参见君上,出可以往来朝廷。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 样,所以臣下就这样做。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之人,所以灵王的臣下就吃一顿饭来节食,收 着气然后才系上腰带,扶着墙然后才站得起来。等到一年,朝廷之臣都(饥瘦得)面有深黑 之色。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君主喜欢这样,所以臣下能做到这样。从前越王句践喜爱士兵 勇猛,训练他的臣下时,先把他们集合起来,(然后)放火烧船,考验他的将士说:“越国的 财宝全在这船里。”越王亲自擂鼓,让将士前进。将士听到鼓声,(争先恐后),打乱了队伍, 蹈火而死的人,近臣达一百人有余。越王于是鸣金让他们退下。所以墨子说道:“象少吃饭、 穿坏衣、杀身成名,这都是天下百姓难于做到的事。假如君主喜欢它,那么士众就能做到。 何况兼相爱、交相利是与此不同的(好事)。爱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爱他;有利于别人的 人,别人也随即有利于他;憎恶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憎恶他;损害别人的人,别人也随即 损害他。这种兼爱有什么难实行的呢?只是居上位的人不用它行之于政,而士人不用它实之 于行的缘故。” 然而现在天下的士君子们说:“对!兼爱固然是好的。即使如此,也不可能行之于事,就象 要举起泰山越过黄河、济水一样。”墨子说道:“这比方不对。举起泰山而越过黄河、济水, 可以说是强劲有力的了,但自古及今,没有人能做得到。而兼相爱,交相利与此相比则是完 全不同的(可行之事)。 古时的圣王曾做到过。”怎么知道是这样呢?古时大禹治理天下,西边疏通了西河、渔窦, 用来排泄渠水、孙水和皇水;北边疏通防水、原水、泒水,使之注入召之邸和滹沱河,在黄 河中的厎柱山分流,凿开龙门以有利于燕、代、胡、貉与西河地区的人民。东边穿泄大陆的 迂水,拦入孟诸泽,分为九条河,以此限制东土的洪水,用来利于冀州的人民。南边疏通长 江、汉水、淮河、汝水,使之东流入海,以此灌注五湖之地,以利于荆楚、吴越和南夷的人 民。这是大禹的事迹,我们现在要用这种精神来实行兼爱。从前周文王治理西土(指岐周), 象太阳象月亮一样,射出的光辉照耀四方和西周大地。 他不倚仗大国而欺侮小国,不倚仗人多而欺侮鳏寡孤独,不倚仗强暴势力而掠夺农夫的粮食 牲畜。上天眷顾文王的慈爱,所以年老无子的人得以寿终,孤苦无兄弟的人可以安聚于人们 中间,幼小无父母的人有所依靠而长大成人。这是文王的事迹,我们现在应当用这种精神实 行兼爱。从前武王将祭祀泰山,于是陈述说:“泰山!有道曾孙周王有祭事。现在(伐纣的) 大事已成功,(太公、周、召)一批仁人起而相助,用以拯救商夏遗民及四方少数民族。即 使是至亲,也不如仁人。万方之人有罪,由我一人承当。”这是说周武王的事迹,我们现在 应当用这种精神实行兼爱。 所以墨子说道:“现在天下的君子,(如果)内心确实希望天下富足,而厌恶其贫穷;希望天 下治理好,而厌恶其混乱,那就应当全都相爱、交互得利。这是圣王的常法,天下的治道, 不可不努力去做。” 五 1.4 分 (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 2.2 分 B 3.6 分(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亡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 分),也是(1 分)你的职 分(1 分)。(2)即使(1 分)这样,任职期满就离开了(1 分)不像差役、百姓这样(1 分)
4.2分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5.2分深明大议(1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参考译文】 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 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 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 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 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 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 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 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 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 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 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 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 “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 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髙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 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 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 的人没有伤亡。刺史把李侃的功劳上报了,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1、B(服政:指服役纳税) 2、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3、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4、……出游/睹……食/睹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 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参考译文】 一年冬天景公到郊外巡游,在路上看到有没掩埋的饿殍,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晏子劝谏 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贫病的人就给他们钱 财(帮助他们治疗),并下令不要他们服劳役,也不要向他们征税。因此每当桓公将要出游 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君王幸而能到我们乡里来巡游吧!如今君主您冬日郊游,住在都 城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倾家荡产也不够交纳赋敛,筋疲力尽也下够您役使,百姓饥寒交迫, 饿殍载道,而君王却不闻不问,这就失去做国君德行了。财穷力尽,百姓凭什么拥戴国君 骄奢淫佚,国君谈不上爱护人民。上下离心,君臣不亲,这是夏、商、周三代衰亡的原因啊! 如今您重蹈三代的覆辙,我担心君王的公族就要危亡,君位将被异姓代替了。”景公说:“是 啊!国君只顾自已享乐而忘了百姓的疾苦,只知横征暴敛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我的罪过太大 了。”于是下令埋葬饿殍,拿出公粮来救济贫民,并令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服 劳役。景公三个月没出去游览 景公让马夫饲养他所心爱的一匹马,那马突然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拿刀去支解养马的 人。这时晏子正赔侍在景公身旁。左右拿刀上前,晏子阻止了他们,然后问景公道:“尧舜
4.2 分 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 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 分)。 5.2 分 深明大议(1 分)、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 1 分) 【参考译文】 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守卫;力量不足,即使死了,也是忠于职守。您 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说:“假如不 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 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夺取贼兵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重赏鼓励敢死 的士兵,那一定能成功的。” 于是在庭院召集胥吏百姓。杨氏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 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人百姓那样。吏人百姓,都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 应该相互出力死守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贼俘虏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 于是杨氏宣布命令:“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 的,奖赏他万钱。”得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 不分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均匀,杨氏让李侃对敌人通话:“项城父老,守义而决不从贼,都 全力死守不怕牺牲,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快离去,白白地失利, 没有什么好处。”判贼都笑了。这时有流矢射中李侃的手,李侃受伤而归。杨氏责备他说: “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岂不比死在家里有意义吗?”李侃就忍着伤痛, 又登上了城墙。项城是小地方,没有长戟劲弩精良武器,没有高城深沟来固守。判贼气焰嚣 张,率领他们的士兵将要跳过城墙而攻下项城。此时守城士兵用普通的弓箭射贼人,射中了 他们的统帅,落马而死。他们的统帅是李杀烈的女婿。叛贼失势了,接着全都逃跑了。项城 的人没有伤亡。刺史把李侃的功劳上报了,上级下命令调李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六、 1、B(服政:指服役纳税) 2、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是景公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3、D(表现晏子还是景公有争议,另三个故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4、……出游/睹……食/睹……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 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 【参考译文】 一年冬天景公到郊外巡游,在路上看到有没掩埋的饿殍,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晏子劝谏 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贫病的人就给他们钱 财(帮助他们治疗),并下令不要他们服劳役,也不要向他们征税。因此每当桓公将要出游 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君王幸而能到我们乡里来巡游吧!’如今君主您冬日郊游,住在都 城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倾家荡产也不够交纳赋敛,筋疲力尽也下够您役使,百姓饥寒交迫, 饿殍载道,而君王却不闻不问,这就失去做国君德行了。财穷力尽,百姓凭什么拥戴国君; 骄奢淫佚,国君谈不上爱护人民。上下离心,君臣不亲,这是夏、商、周三代衰亡的原因啊! 如今您重蹈三代的覆辙,我担心君王的公族就要危亡,君位将被异姓代替了。”景公说:“是 啊!国君只顾自已享乐而忘了百姓的疾苦,只知横征暴敛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我的罪过太大 了。”于是下令埋葬饿殍,拿出公粮来救济贫民,并令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服 劳役。景公三个月没出去游览。 景公让马夫饲养他所心爱的一匹马,那马突然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拿刀去支解养马的 人。这时晏子正赔侍在景公身旁。左右拿刀上前,晏子阻止了他们,然后问景公道:“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