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渊器 (五)水户学“尊王攘夷”. .155 七、幕末的外拓谋略.160 (一)佐藤信渊“支那经略论”.16 (二)吉田松阴“海外补偿论”.163 (三)“松门受教人”. 168 第三章“八纮一宇”及其实施.。 .171 一、“八纺一宇” .17 (一)古议衍近说 .17 (二)近代天皇及其御用文人鼓吹.13 二、白村江之战:“掩八统而为宇”初试及失败.174 (一)中日第一战.174 (二)朝、日、中史籍记述.178 (三)白村江之役以后,日本遣唐使进入高潮 .18 三、“神风”荡灭元军.“神风特攻队”由来.18 (一)忽必烈征伐,文水之战、弘安之战.187 (二)被神化的台风19列 (三)试图挽救“二战”败局的“神风特攻队”.193 四、丰臣秀吉的帝国构想及侵朝战争.194 (一)丰臣秀吉吞并世界计划.195 (二)中朝联军平定“壬辰倭乱”.199 (三)军国主义先驱.205 (四)争夺琉球.208 五、“八统一宇塔” .214
(一)《竹内文书》编造“八统一宇”“凭据”.214 (二)“八统一宇塔”:兴建一隐名一重现.216 第四章武士道:效忠主君与尚武杀伐. .221 一、武生成.222 (一)“尚武”的一群.222 (二)封建制度产生人身依附的武士. .228 (三)中世、近世、近代武士流变. .233 (四)信仰生活:由“无常”观导致视死如归.236 二、武士之“道”. .238 (一)广义的武士“道”.238 (二)专名“武士道”.240 (三)双向“情义”.单向“尽忠” .242 三、武士道渊源一神道、儒学、佛教.248 (一)日本武士道与西欧骑士道的异同. .248 (二)武士道信条:人死成神、重死后荣赠、敬神 不分善恶.250 (三)儒家“仁学”衍为武士道“忠教”“奴道”.254 (四)佛教之禅定顿悟、素朴寡欲:武士道修行秘奥.259 四、“忠臣藏”:武士道绝顶演绎. .265 (一)武士对主君之“情义”.265 (二)“赤穗复仇事件”.266 (三)“忠臣藏”反复上演. .269 (四)报仇:满足“正义感”的“壮举”. 270
日本对外侵路的文化测源 五、“切腹”何以成为武士道象征符号.273 (一)“殉死风俗”“军人自杀风俗”“妇人抹颈风俗”.273 (二)“花是樱花人是武士”. .277 (三)《叶隐》如是说:“武士道就是死的觉悟”.280 六、武士道近代转型.282 (一)江户后期武士制度式微. .282 (二)军国主义时代:制度论武士道、道德论武士道 信仰论武士道 .286 (三)从效忠封建领主变为效忠天皇.289 (四)武士道“崇强凌弱”根性的现世演绎.290 七、武士道演为“皇军”法规. .29 (一)《军人守则》《军人训诚》:武士道军规化开端 .292 (二)《军人敕谕》:武士道军规化定制.29 (三)朕即国家,朕即军队.294 (四)“皇军”正式得名.298 (五)《战阵训》:“昭和军人之武士道”.300 (六)武士道国民化. .308 第五章考察禹域:从学习到觊觎.3 一、中日文化势位转换·日本中国调查的性质变化.311 (一)遣唐使的学习性游历. .311 (二)近代日本:为掠占中国做准备的禹域踏查.313 二、幕末明初的中国观察. .315 (一)“千岁丸”上海行—促成藩士由“攘夷”变
目录 “倒幕”. .3引5 (二)汉学家实地考析·中国观从崇敬到轻蔑 .320 三、明治时代启动对中国的系统调查. .321 (一)调查中国纳人近代日本国策 .321 (二))“用间”:军方调查的谍报性质.322 (三)驻华领事的分区调查 326 (四)兴亚院调查. 326 (五)“末次情报” .327 (六)实业团体的经济、商情调查.327 四、满铁调查部华北、华东考查.327 (一)南满铁道株式会社调查部:现代化大工厂式的 调研机构. .328 (二)满铁华北、华东“惯行调查”.329 (三)“兵要地志”编纂.330 五、东亚同文书院的中国旅行调查.331 (一)前身—汉口乐善堂、日清贸易研究所.332 (二)以“亚洲主义”为宗旨 .335 (三)东亚同文书院. .336 (四)旅行调查分期.339 (五)调查材料集成与整理.340 (六)两个向度的评价. .346 六、中日间关于对方国情的“信息不对称”. 348 (一)日本详于“知中”,中国略于“知日”.348 (二)《日本国志》成书十年,久不流通意味着什么.351 (三)疏于“知日”的状况现代未获根本扭转.355
日本对外侵略的文化 第六章社会达尔文主义日本版.358 一、近代日本选择社会达尔文主义.359 (一)诞生于西欧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及其世界影响.359 (二)日本接受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原因. .362 (三)近代日本对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发挥.364 二、福泽谕吉“脱亚人欧论”.367 (一)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367 (二)军国主义者福泽渝吉 .370 (三)脱亚入欧论. .372 (四)福泽谕吉在日本备受尊崇.378 三、新渡户稻造“武士道新论”.379 (一)试作“太平洋桥梁”.380 (二)《武土道》作者. .382 (三)武士道诸德目. .385 (四)武士道的历史命运. .394 (五)井上哲次郎的“明治武士道”.397 四、德富苏峰“大日本膨张论”.400 (一)民权论转向国权论.400 (二)《大日本膨胀论》八篇. .402 (三)最狂热最长寿的军国主义思想家.415 五、内藤湖南“日本天职论”.419 (一)“文化中心移动说”.420 (二)“日本天职论”.425 (三)“内藤史学” .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