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所 有客观选择题用2B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I卷(阅读题6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 学硏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族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 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义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 在2000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 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 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1982年的时候, 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 的理论依据 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 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 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 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所以弗雷德里克 医生说,眼睛的注视方式能够影响眼睛的生长发育,并影响到眼球的折射。他认为长时间的 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 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 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 更容易近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 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 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 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 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太和一中 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 1 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所 有客观选择题用 2B 铅笔填涂,所有题目答案请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时只需上交答题卷。 第 I 卷(阅读题 6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近视与阅读的复杂关系 近视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现象,科学家们还不能确切地说出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关的遗传 学研究表明,在近视比较严重的家族里,近视确实能够遗传,可是谁都搞不清楚内在的原因。 最近,美国眼科医生道格拉斯·弗雷德里克义重新提出丹麦眼科医生恩斯特,戈德史密特早 在 2000 年就提出的理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戈德史密特医生对近视问题作过全面的研究。他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芬兰北部的拉普人 20 世纪 50 年代的时候还生活在远离现代文明的纯朴环境中。他们捕鱼狩猎,只有在织补渔 网和吃鱼的时候才会近距离地看某个物体,眼睛不需要经常地调节焦距,因而不易疲劳。那 时候,芬兰北部的近视率只有 1%。后来,拉普人的孩子开始读书写字,到 1982 年的时候, 这一地区的近视率已经上升到 12%。这就是戈德史密特医生最早提出的“阅读使人近视” 的 理论依据。 现在,弗雷德里克医生再次提出这种看法。他在《英国医学杂志》周刊上发表了一篇论 文,其中说:“有关的新数据表明,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影响一个人眼 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 很多戴眼镜的近视患者都说,在他们小的时候,父母是不让他们在光线昏暗的地方或者 行驶的汽车上读书的,也不让他们把书拿得太近,可是他们照样得了近视。所以弗雷德里克 医生说,眼睛的注视方式能够影响眼睛的生长发育,并影响到眼球的折射。他认为长时间的 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 像在他之前的许多医生一样,弗雷德里克医生的结论也主要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原本 视力很好的土著居民,在接受现代文明教育之后逐渐开始近视。而且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 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譬如律师、记者、医生和经常使用显微镜工作的人就比农民 更容易近视。 但是,这个理论也有不能让人信服之处:既然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更容易近视,既 然近视与眼睛的调节有关,该怎么解释在花同样多的时间看电视、读报纸和玩电脑的人群中, 有的人近视了,而有的人却没有呢? 当然,近视还和遗传有关。有专家认为单卵双生儿比同卵双生儿更容易近视,而且父母 眼球的折射疾患比较容易遗传给孩子。如果父母近视,即使他们的孩子年龄尚小,还未出现 近视,可是比起那些父母不近视的孩子,他们的眼球已经被拉长了
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 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 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 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1、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 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 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和眼睛的注视方式影响 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 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2、对第5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 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 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 机械的判定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鼻梁上架眼镜的相对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可以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 手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孙征君传 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 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
实际上,在生命孕育的最初阶段,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几乎在母亲怀胎不到三个月的时 候,胎儿的眼睛就已经完成了它的生长过程。在这个发育阶段里,感染、早产或不正常的光 线等因素都有可能使胎儿的眼球纵轴过度拉长,从而埋下隐患。 迄今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治疗近视眼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或许将来近视患者不 必再戴眼镜或是做手术,只需吞几粒药片,就能治好。 1、对文中有关戈德史密特和弗雷德里克两人观点的陈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戈德史密特先提出“阅读使人近视”的观点,弗雷德里克发展了这一观点,进一步 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B、戈德史密特只是以他所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为根据提出观点,弗雷德里克提出观点时, 既立足于事实,又有理论分析。 C、弗雷德里克认为,小时候的视觉经历、眼睛所承受的负担和眼睛的注视方式影响一 个人眼睛的生长以及眼球的折射功能,因而他指出“过早阅读容易变成近视眼”。 D、弗雷德里克不仅指出长时间的阅读和由此引起的视网膜模糊可以造成近视,而且指 出近视还和遗传有关。 2、对第 5 自然段中“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也有关系”这句话的理解, 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近视的程度也相应加重。 B、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更懂得保护视力,因而近视的患病率相应降低,近视程度 也相应减轻。 C、人们受教育水平提高后,阅读时间更长,近视的患病率相应增高,但他们眼睛近视 了能积极治疗,近视的程度未必加重。 D、人的受教育水平与近视的患病率及严重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人而异,不宜作 机械的判定。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近视患者中绝大多数与父母近视有关。 B、长时间阅读和写作的学者、编辑、律师等人鼻梁上架眼镜的相对居多。 C、重视用眼卫生对预防近视有作用,只要这样做的人就不容易近视。 D、治疗近视眼的前景可以乐观,将来近视患者通过服药就能治好,不必再戴眼镜或做 手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孙征君传 方苞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北直容城人也。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 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
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岀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 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 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 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 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 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于祭酒征,有司敦趋,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 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晩年,乃更和通朱于之说。其治身务自刻 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与人羌町畦,虽武夫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 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敏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 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 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赞日: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 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方高阳刊少师以军事相属, 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 其殆庶几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分) A.其治身务自刻砥 务:务必,一定 B.使自力于庸行 庸:平常,日常 C.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分:甘心,甘愿 D。其殆庶几耶 殆:大概
附焉。及天启初,逆奄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其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 光斗等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 世所传“范阳三烈士”也。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 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其后畿内盗贼 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 而弦歌不辍。 入国朝,以国于祭酒征,有司敦趋,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 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始与鹿善继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于之说。其治身务.自刻 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其与人羌町畦,虽武夫悍卒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 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敏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阴为之地者。鼎革后, 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与吾侪一辙乎?” 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 赞曰:先兄百川闻之夏峰之学者,征君尝语人曰:“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及涉 乱离,可以犯死者数矣,而终无恙,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方高阳刊’少师以军事相属, 先生力辞不就,众皆惜之,而少师再用再黜,讫无成功,《易》所谓“介于石,不终日”者, 其殆庶几耶。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足:(3 分) A.其治身务.自刻砥 务:务必,一定 B.使自力于庸.行 庸:平常,日常 C.吾始自分.与杨、左诸贤同命 分:甘心,甘愿 D。其殆.庶几耶 殆:大概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孙奇逢“高义”的一组是:(3分) ①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 ②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 ③有司敦趣,卒固辞 ④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⑤无不阴为之地者 ⑥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⑤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忠贤得政,迫害东林党人士。根据孙征君的秘密上书,孙承宗将阉党罪状报告朝廷。魏 忠贤向皇上求情,孙承宗未能如愿。 B.孙征君拥有治世的才略,想建立显赫的功业,却不愿勉强出仕。作者认为他的人生际遇就 是《易》所谓的“介于石,不终日” C.孙征君刻苦自励,为人亲和,不摆架子,品质操行受人敬重,以致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暗中 帮他 D.文章表现了孙征君不畏权奸势焰的刚直正义的品格和明亡后拒绝仕请的志行,颂扬他坚持 陆、王、朱子之学,立身孝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3分) 答 (2)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 聚。(4分) (3)虽武夫悍卒野夫牧竖,必以减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 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8.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 9.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6分 (1)木受绳则直 (苟子《劝学》)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无题》)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占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孙奇逢“高义”的一组是:(3 分) ①奇逢独与定兴鹿正、张果中倾身为之 ②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 ③有司敦趣,卒固辞 ④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 ⑤无不阴为之地者 ⑥是以学贵知命而不惑也。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②⑤ D.①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魏忠贤得政,迫害东林党人士。根据孙征君的秘密上书,孙承宗将阉党罪状报告朝廷。魏 忠贤向皇上求情,孙承宗未能如愿。[来源: G k StK .Co m] B.孙征君拥有治世的才略,想建立显赫的功业,却不愿勉强出仕。作者认为他的人生际遇就 是《易》所谓的“介于石,不终日”。 C.孙征君刻苦自励,为人亲和,不摆架子,品质操行受人敬重,以致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暗中 帮他。 D.文章表现了孙征君不畏权奸势焰的刚直正义的品格和明亡后拒绝仕请的志行,颂扬他坚持 陆、王、朱子之学,立身孝义。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3 分) 答: (2)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逆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者,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 聚。(4 分) 答: (3)虽武夫悍卒野夫牧竖,必以减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3 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 分)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郑板桥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秦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注】本诗作于郑板桥六十岁时,是年潍县遭逢饥荒,为赈灾民,作者未得上司准许开仓 放粮,引起上司的不满,被迫解职。 8.本诗是一首题画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简要赏析。(4) 9.诗歌表现出作者怎样的形象与人生追求?(4)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6 分) (1)木受绳则直, 。(苟子《劝学》) 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2)长太息以掩涕兮, 。(屈原《离骚》) ,泣孤舟之嫠妇。(苏轼《赤壁赋》)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李密《陈情表》) ,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无题》) (4) ,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 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 的—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 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 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 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 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 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 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 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⑤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 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 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 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 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 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 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 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 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⑥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 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 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 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 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 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⑦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 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 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 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⑧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1文章①段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己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哲理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红叶归处是秋风 查干 ①自古至今,红叶有着无尽的话题。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 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②有一年在京郊红螺寺,我真真切切地读到了一片元宝枫叶内心的独白。那正是十月末 的一天,天空一片高蓝,远山近岭到处是燃烧的红叶在秋风中静默,使人不由想起禅气这个 词。我仰头去读高岩上的一树红叶,猛然,其中一片硕大的从高处安然飘落,不带一丝忧伤, 仿佛是一位远游的行僧,在欣欣然归来。枫叶红透,似一袭袈裟,在秋阳下闪着奇异的光芒。 我想到了去西天取经的那位高僧,和他的白马。这样的时刻,恰有一声声晚钟从红螺寺高墙 里传了出来,像是迎宾曲。叶落归根,就该是这样的氛围。叶落,是一种美好庄严的过程, 是一种天律,不可违背,也不可抵触。 ③有时,人不如红叶。它们那种面对凛冽秋风时的坦然和睿智,不能不叫人深思。 ④在岁月漫漫中,甚至连小小动物都去勇敢地面对生与死。我观察多年,从来没有见到 一只自然死亡的鸟。而人类就有些不同,首先想的是长命百岁,甚或万岁。那些帝王将相活 着时作威作福,死后也不叫百姓安宁。人是万物之灵,却不知顺从自然规律,一见死神就乱 了方寸,这是一种很可悲的心态。 ⑤有一年深秋,我们到二郎山深处的喇叭河风景区采风游览,这里天然小路曲曲弯弯, 一直沿着山下的河流,伸向旷野和原始。河水清澈,似一条玉液在静静地流。爬上一处高地, 远眺近目,夕阳依依,诸峰相衔,山上山下都是斑斓的梦境。金黄和火红,使人目不暇接神 魂颠倒。是夜,山月当空。一阵山风拂过,树木花草夺人魂魄的清香,不但醉倒了山客,也 引来了一大群高大的水鹿。它们如约而至,来舔喇叭河宾馆为它们准备的硝,离我们只有百 米之距,它们仍有些许警觉,但很安静,以它们发蓝的眸子,看着我们。我一时兴起,给这 些不速之客唱起一首又一首的蒙古民歌。其中一只,顾不得舔硝,竖耳聆听,同游者笑着说, 你终于在这蛮野之地遇上知音了。没错,它一定听懂了我的歌声,并且体会了其中的内涵。 天人合一,绝非仅仅是理想,只要人类怀有一腔慈悲之心。 ⑥不料,这一天的后半夜猛然间刮起了山风,气势逼人,似排山倒海。我心中起忧,担 心红叶的命运,久久不能入睡。晨五时,梦中有了幻听,听到了钟声由远而近,轰然而优雅。 我披衣而起,抓起相机便匆匆出得门去,山风有些冷,但安静了许多,俯仰之间,满眼都是 落叶,像一地微微挪动的落霞。它们落得安然飘得富有诗意,竟无半点忧伤,躺成了一山的 哲思,忧郁的我,却成了多余。惊愕之余,我终于有了一些禅悟。自然万物,原本没有高低 优劣之分,只是人类给自己戴上了一副有色眼镜,读不到事物的本色罢了。 ⑦淡淡的山雾中,我站在秋风中的山野,终于明白:人或者说我自己,是弱智者,而非 万物之灵。眼下,躺了一山的红红落叶,正在完成一种交接仪式,生与死,在这里只是一个 概念而非实质。我有幸列席这样的一次仪式,不知不觉中提升了自己的一点点高度,并且读 到自己灵魂的色泽,也正在由灰变红。 ⑧红叶归处是秋风,拥有秋风的万物有福了。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11 文章①段说:“每每读到有关红叶的文字,我便心动,不由自已地沉浸于哲理的思考。” 结合全文,谈谈作者有哪些“哲理的思考”?请分条简要概括。(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