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g或氢氧化钠1.6g(硫代硫酸钠溶液在pH9~10时最稳定)。稀释到2000mL后,用标 准0.1moL碘酸钾溶液按下法标定: 准确量取0.lmol/L碘酸钾溶液20mL、10%碘化钾溶液10mL和1molL硫酸20mL, 混合均匀。以1%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标定。按下面所列反应式计 算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后,用水稀释至0.1molL。 KI03+5KI+3H2S043K2S04+32+3H,0 →2Nal+NaS,Os (3)纯四氯化碳 (4)1%淀粉溶液(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 (5)10%碘化钾溶液 (6)花生油或猪油 2.器材 (1)碘瓶(或带玻璃塞的锥形瓶 (2)棕色、无色滴定管各1支 (3)吸量管 (4)量筒 (5)分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准确称取0304g花生油2份,置于两个干燥的碘瓶内,切勿使油粘在瓶颈或壁 上。加入10mL四氯化碳,轻轻摇动,使油全部溶解。用滴定管仔细地加入25mL溴化碘 溶液,勿使溶液接触瓶颈,塞好瓶塞,在玻璃塞与瓶口之间加数滴10%碘化钾溶液封闭缝 隙,以免确的挥发损失。在20~30℃暗处放置30min,并不时轻轻摇动。油吸收的碘量不 应超过溴化碘溶液所含之碘量的一半,若瓶内混合物的颜色很浅,表示花生油用量过多, 改称较少量花生油,重作。 2.放置30min后,立刻小心地打开玻璃塞,使塞旁碘化钾溶液流入瓶内,切勿丢失。 用新配制的10%碘化钾10mL和蒸馏水50mL把玻璃塞和瓶颈上的液体冲洗入瓶内,混匀。 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迅速滴定至浅黄色。加入1%淀粉溶液约1mL,继续滴定, 将近终点时,用力振荡,使碘由四氯化碳全部进入水溶液内。再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即 达滴定终点。 另作2份空白对照,除不加油样品外,其余操作同上。滴定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内, 以便回收四氯化碳。计算碘值。 五、结果计算 碘值表示100g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因此样品碘值的计算如下: 11
11 7.6g 或氢氧化钠 1.6g(硫代硫酸钠溶液在 pH 9~10 时最稳定)。稀释到 2 000mL 后,用标 准 0.1mol/L 碘酸钾溶液按下法标定: 准确量取 0.1mol/L 碘酸钾溶液 20mL、10%碘化钾溶液 10mL 和 1mol/L 硫酸 20mL, 混合均匀。以 1%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标定。按下面所列反应式计 算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后,用水稀释至 0.1mol/L。 KIO3 +5KI +3H2SO4 3K2SO4 +3I2 +3H2O I2 + 2Na2S2O3 2NaI + Na2S4O6 (3)纯四氯化碳 (4)1%淀粉溶液(溶于饱和氯化钠溶液中) (5)10%碘化钾溶液 (6)花生油或猪油 2.器材 (1)碘瓶(或带玻璃塞的锥形瓶) (2)棕色、无色滴定管各 1 支 (3)吸量管 (4)量筒 (5)分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准确称取 0.3~0.4g 花生油 2 份,置于两个干燥的碘瓶内,切勿使油粘在瓶颈或壁 上。加入 10mL 四氯化碳,轻轻摇动,使油全部溶解。用滴定管仔细地加入 25mL 溴化碘 溶液,勿使溶液接触瓶颈,塞好瓶塞,在玻璃塞与瓶口之间加数滴 10%碘化钾溶液封闭缝 隙,以免碘的挥发损失。在 20~30℃暗处放置 30min,并不时轻轻摇动。油吸收的碘量不 应超过溴化碘溶液所含之碘量的一半,若瓶内混合物的颜色很浅,表示花生油用量过多, 改称较少量花生油,重作。 2.放置 30min 后,立刻小心地打开玻璃塞,使塞旁碘化钾溶液流入瓶内,切勿丢失。 用新配制的 10%碘化钾 10 mL和蒸馏水 50mL把玻璃塞和瓶颈上的液体冲洗入瓶内,混匀。 用 0.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迅速滴定至浅黄色。加入 1%淀粉溶液约 1mL,继续滴定, 将近终点时,用力振荡,使碘由四氯化碳全部进入水溶液内。再滴定至蓝色消失为止,即 达滴定终点。 另作 2 份空白对照,除不加油样品外,其余操作同上。滴定后,将废液倒入废液缸内, 以便回收四氯化碳。计算碘值。 五、结果计算 碘值表示 100 g 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因此样品碘值的计算如下:
碘值=A-B)T100 式中,A:滴定空白用去的NaS,O,溶液的平均毫升数 B:滴定碘化后样品用去的NaSO,溶液的平均毫升数 C:样品的重量(g) T:1mL0.1mol/L疏代硫酸钠溶液相当的碘的克数 六、附注 (1)碘瓶必须洁净、干燥,否则油中含有水分,引起反应不完全。 (2)加碘试剂后,如发现碘瓶中颜色变浅褐色时,表明试剂不够,必须再添加10一 15mL试剂。 (3)如加入碘试剂后,液体变浊,这表明油脂在CC中溶解不完全,可再加些CC4。 (4)将近滴定终点时,用力振荡是本滴定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容易滴加过头或不 足。如宸震荡不够,CCL展会出现紫或红色,此时应用力振荡,使碘进入水层。 (5)淀粉溶液不宜加得过早,否则滴定值偏高。 七、思考题 1,测定碘值有何意义?液体油和固体脂碘值间有何区别? 2滴定过程中,淀粉溶液为何不能过早加入? 3.滴定完毕放置一些时间后,溶液应返回蓝色,否则表示滴定过量,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上含有不饱和键,可与卤素(C,B2,上)进行加成反应.不 饱和键数目越多,加成的卤素量也越多,通常以“碘值成示。在一定条件下,每100g脂 肪所吸收碘的克数称为该脂肪的碘值+碘值越高,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它是 鉴定和鉴别油脂的一个重要常数。因此,液体油的碘值应高于固体脂的碘值。 2.淀粉溶液不宜加得过早,否则大量的与淀粉结合成蓝色物质,这一部分碘就不 容易与NS,O反应,由碘值计算公式可知,B值减小,因而使滴定值偏高。 3.这是由于空气氧化I所引起的。如果溶液未变蓝,说明「被空气氧化成I:后,继 续与NS,O3发生反应,而不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即NS,O,过量。 (孟玲) 12
12 (A-B) T 100 碘值= C 式中,A:滴定空白用去的 Na2S2O3 溶液的平均毫升数 B:滴定碘化后样品用去的 Na2S2O3 溶液的平均毫升数 C:样品的重量(g) T:1mL 0.1mol/L 硫代硫酸钠溶液相当的碘的克数 六、附 注 (1)碘瓶必须洁净、干燥,否则油中含有水分,引起反应不完全。 (2)加碘试剂后,如发现碘瓶中颜色变浅褐色时,表明试剂不够,必须再添加 10~ 15 mL 试剂。 (3)如加入碘试剂后,液体变浊,这表明油脂在 CCl4中溶解不完全,可再加些 CCl4。 (4)将近滴定终点时,用力振荡是本滴定成败的关键之一,否则容易滴加过头或不 足。如震荡不够,CCl4 展会出现紫或红色,此时应用力振荡,使碘进入水层。 (5)淀粉溶液不宜加得过早,否则滴定值偏高。 七、思考题 1.测定碘值有何意义?液体油和固体脂碘值间有何区别? 2.滴定过程中,淀粉溶液为何不能过早加入? 3.滴定完毕放置一些时间后,溶液应返回蓝色,否则表示滴定过量,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不饱和脂肪酸碳链上含有不饱和键,可与卤素(Cl2,Br2,I2)进行加成反应.不 饱和键数目越多,加成的卤素量也越多,通常以“碘值¡±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每 100g 脂 肪所吸收碘的克数称为该脂肪的¡°碘值¡±。碘值越高,表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越高,它是 鉴定和鉴别油脂的一个重要常数。因此,液体油的碘值应高于固体脂的碘值。 2.淀粉溶液不宜加得过早,否则大量的 I2 与淀粉结合成蓝色物质,这一部分碘就不 容易与 NaS2O3 反应,由碘值计算公式可知,B 值减小,因而使滴定值偏高。 3.这是由于空气氧化 I -所引起的。如果溶液未变蓝,说明 I -被空气氧化成 I2后,继 续与 Na2S2O3 发生反应,而不与淀粉反应生成蓝色,即 Na2S2O3 过量。 (孟 玲)
实验四粗脂肪含量的测定索氏抽提法 一、目的 脂肪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 劣的一个指标。脂肪含量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如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折射法、电 测和核磁共振法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Soxhlet extracto, method)是公认的经典方法,也是我国粮油分折首选的标准方法。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 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原理 本实验采用索氏抽提法中的残余法,即用低沸点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回流抽提, 除去样品中的粗脂肪,以样品与残渣重量之差,计算粗脂肪含量。由于有机溶剂的抽提物 中除脂肪外,还或多或少含有游离脂肪酸、甾醇、磷脂、蜡及色素等类脂物质,因而抽提 法测定的结果只能是粗脂肪。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油料作物种子、中速滤纸 2,仪器: (1)索氏脂肪抽提器(图1)或YG-Ⅱ型油分测定器 (2)干燥器(直径15~18cm,盛变色硅胶) (3)不锈钢摄子(长20cm) (4)培养皿 (5)分析天平(感量0.001g】 提取管 (6)称量瓶 (7)恒温水浴 联接 (8)烘箱 (9)样品筛(60目 3.试剂 提取瓶 无水乙醚或低沸点石油醚(AR 图1索氏抽提器 四、操作步骤 1.将滤纸切成8cm8cm,叠成一边不封口的纸包,用硬铅笔编写顺序号,按顺序 排列在培养皿中。将盛有滤纸包的培养皿移入1052℃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入干燥器 13
13 实验四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索氏抽提法 一、目的 脂肪广泛存在于许多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中,测定脂肪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别其品质优 劣的一个指标。脂肪含量的测定有很多方法,如抽提法、酸水解法、比重法、折射法、电 测和核磁共振法等。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抽提法,其中索氏抽提法(Soxhlet extractor method)是公认的经典方法,也是我国粮油分折首选的标准方法。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掌握 索氏抽提法测定粗脂肪含量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原 理 本实验采用索氏抽提法中的残余法,即用低沸点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回流抽提, 除去样品中的粗脂肪,以样品与残渣重量之差,计算粗脂肪含量。由于有机溶剂的抽提物 中除脂肪外,还或多或少含有游离脂肪酸、甾醇、磷脂、蜡及色素等类脂物质,因而抽提 法测定的结果只能是粗脂肪。 三、实验材料、主要仪器和试剂 1.实验材料 油料作物种子、中速滤纸 2.仪器: (1)索氏脂肪抽提器(图 1)或 YG-Ⅱ型油分测定器 (2)干燥器(直径 15~18cm,盛变色硅胶) (3)不锈钢镊子(长 20cm) (4)培养皿 (5)分析天平(感量 0.001g) (6)称量瓶 (7)恒温水浴 (8)烘箱 (9)样品筛(60 目) 3.试剂 无水乙醚或低沸点石油醚(A.R.) 四、操作步骤 1.将滤纸切成 8cm 8cm,叠成一边不封口的纸包,用硬铅笔编写顺序号,按顺序 排列在培养皿中。将盛有滤纸包的培养皿移入 105 2℃烘箱中干燥 2h,取出放入干燥器
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将各滤纸包放人同一称量瓶中称重(记作入、称量时室内相对湿 度必须低于70% 2.包装和干燥 在上述已称重的滤纸包中装入3g左右研细的样品,封好包口,放入1052℃的烘箱 中干燥3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号依次放入称量瓶中称重(记作b)。 3.抽提 将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长镊子放入抽提筒中,注入一次虹吸量的1.67倍的无水乙酵 使样品包完全浸没在乙醚中。连接好抽提器各部分,接通冷凝水水流,在恒温水浴中进行 抽提,调节水温在70~80℃之间,使冷凝下滴的乙隧成连珠状(120~150滴mim或回流7 次h以上),抽提至抽取筒内的乙醚用滤纸点滴检查无油迹为止(约需6一12h)。抽提完毕 后,用长镊子取出滤纸包,在通风处使乙醚挥发(抽提室温以12一25℃为宜)。提取瓶中 的乙醚另行回收。 4.称重 待乙珠挥发之后,将滤纸包置于1052℃烘箱中干燥2h,放入干燥器冷知至恒重为 止(记作c) 五、结果与计算 粗脂防含量(9%0)=-。100 b-a 式中:a:称量瓶加滤纸包重(g) b:称量瓶加滤纸包和烘干样重(g) ℃:称量瓶加滤纸包和抽提后烘干残渣重(g) 六、附注 (1)测定用样品、抽提器、抽提用有机溶剂都需要进行脱水处理。这是因为:第一, 抽提体系中有水,会使样品中的水溶性物质溶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第二,抽提体系中 有水,则抽提溶剂易被水饱和(尤其是乙醚,可饱和约2%的水),从而影响抽提效率:第 三,样品中有水,抽提溶剂不易渗入细胞组织内部,结果不易将脂肪抽提干净。 (2)试样粗细度要适宜。试样粉末过粗,胎肪不易抽提干净:试样粉末过细,则有 可能透过滤纸孔隙随回流溶剂流失,影响测定结果。 (3)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最大的不足是耗时过长,如能将样品先回流1~2次,然后 浸泡在溶剂中过夜,次日再继续抽提,则可明显缩短抽提时间。 (4)YG-Ⅱ型油分测定器容量大,适合于样品较多的选种鉴定工作使用,温度控制 在70℃左右,8h可提取完毕。 14
14 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将各滤纸包放人同一称量瓶中称重(记作 a)、称量时室内相对湿 度必须低于 70%。 2.包装和干燥 在上述已称重的滤纸包中装入 3g 左右研细的样品,封好包口,放入 105 2℃的烘箱 中干燥 3h,移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按顺序号依次放入称量瓶中称重(记作 b)。 3.抽提 将装有样品的滤纸包用长镊子放入抽提筒中,注入一次虹吸量的 1.67 倍的无水乙醚, 使样品包完全浸没在乙醚中。连接好抽提器各部分,接通冷凝水水流,在恒温水浴中进行 抽提,调节水温在 70~80℃之间,使冷凝下滴的乙醚成连珠状(120~150 滴/min 或回流 7 次/h 以上),抽提至抽取筒内的乙醚用滤纸点滴检查无油迹为止(约需 6~12h)。抽提完毕 后,用长镊子取出滤纸包,在通风处使乙醚挥发(抽提室温以 12~25℃为宜)。提取瓶中 的乙醚另行回收。 4.称重 待乙醚挥发之后,将滤纸包置于 105 2℃烘箱中干燥 2h,放入干燥器冷却至恒重为 止(记作 c)。 五、结果与计算 b-c 粗脂肪含量(%)= b-a 100 式中:a:称量瓶加滤纸包重(g) b:称量瓶加滤纸包和烘干样重(g) c:称量瓶加滤纸包和抽提后烘干残渣重(g) 六、附 注 (1)测定用样品、抽提器、抽提用有机溶剂都需要进行脱水处理。这是因为:第一, 抽提体系中有水,会使样品中的水溶性物质溶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第二,抽提体系中 有水,则抽提溶剂易被水饱和(尤其是乙醚,可饱和约 2%的水),从而影响抽提效率;第 三,样品中有水,抽提溶剂不易渗入细胞组织内部,结果不易将脂肪抽提干净。 (2)试样粗细度要适宜。试样粉末过粗,脂肪不易抽提干净;试样粉末过细,则有 可能透过滤纸孔隙随回流溶剂流失,影响测定结果。 (3)索氏抽提法测定脂肪最大的不足是耗时过长,如能将样品先回流 1~2 次,然后 浸泡在溶剂中过夜,次日再继续抽提,则可明显缩短抽提时间。 (4)YG-Ⅱ型油分测定器容量大,适合于样品较多的选种鉴定工作使用,温度控制 在 70℃左右,8h 可提取完毕
(5)必须十分注意乙醚的安全使用。抽提室内严禁有明火存在或用明火加热。乙醚 中不得含有过氧化物,保持抽提室内良好通风,以防燃爆。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查方法是 取话量乙球,加入碘化钾溶液,用力摇动,放置1m,若出现黄色则表明存在过氧化物 应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的方法是:将乙醚放入分液漏斗,先以15乙醚量的稀KOH 溶液洗涤2~3次,以除去乙醇;然后用盐酸酸化,加入1/5乙醚量的FeSO,或NaSO,溶 液,振摇,静置,分层后弃去下层水溶液,以除去过氧化物:最后用水洗至中性,用无水 CaCl或无水NaSO,脱水,并进行重蒸馏。 七、思考题 1.如何利用残余法测定油料作物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 2.测定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样品、抽提器、抽提用有机溶剂都要进行脱水处理? 3.在实验过程中安全使用乙醚应注意哪些问题? 4.测定样品粒子粗细有什么要求? 参考答案 1,残余法测定油料作物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是用低沸点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 回流抽提,除去样品中的粗脂肪,以样品与残渣重量之差,来计算粗脂肪含量。 2.进行脱水处理的原因有三:第一,抽提体系中有水,会使样品中的水溶性物质溶 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第二,抽提体系中有水,则抽提溶剂易被水饱和(尤其是乙醚, 可饱和约2%的水),从而影响抽提效率:第三,样品中有水,抽提溶剂不易渗入细胞组织 内部,结果不易将脂肪抽提干净。 3.抽提室内严禁有明火存在或用明火加热。乙醚中不得含有过氧化物,保持抽提室 内良好通风,以防燃爆。 4.试样粗细度要适宜。试样粉末过粗,脂肪不易抽提干净:试样粉末过细,则有可 能透过滤纸孔隙随回流溶剂流失,影响测定结果。 (孟玲) 15
15 (5)必须十分注意乙醚的安全使用。抽提室内严禁有明火存在或用明火加热。乙醚 中不得含有过氧化物,保持抽提室内良好通风,以防燃爆。乙醚中过氧化物的检查方法是: 取适量乙醚,加入碘化钾溶液,用力摇动,放置 1min,若出现黄色则表明存在过氧化物, 应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的方法是:将乙醚放入分液漏斗,先以 1/5 乙醚量的稀 KOH 溶液洗涤 2~3 次,以除去乙醇;然后用盐酸酸化,加入 1/5 乙醚量的 FeSO4或 Na2SO3溶 液,振摇,静置,分层后弃去下层水溶液,以除去过氧化物;最后用水洗至中性,用无水 CaCl2 或无水 Na2SO4 脱水,并进行重蒸馏。 七、思考题 1.如何利用残余法测定油料作物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 2.测定过程中为什么需要对样品、抽提器、抽提用有机溶剂都要进行脱水处理? 3.在实验过程中安全使用乙醚应注意哪些问题? 4.测定样品粒子粗细有什么要求? 参考答案 1.残余法测定油料作物种子中的粗脂肪含量,是用低沸点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 回流抽提,除去样品中的粗脂肪,以样品与残渣重量之差,来计算粗脂肪含量。 2.进行脱水处理的原因有三:第一,抽提体系中有水,会使样品中的水溶性物质溶 出,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第二,抽提体系中有水,则抽提溶剂易被水饱和(尤其是乙醚, 可饱和约 2%的水),从而影响抽提效率;第三,样品中有水,抽提溶剂不易渗入细胞组织 内部,结果不易将脂肪抽提干净。 3.抽提室内严禁有明火存在或用明火加热。乙醚中不得含有过氧化物,保持抽提室 内良好通风,以防燃爆。 4.试样粗细度要适宜。试样粉末过粗,脂肪不易抽提干净;试样粉末过细,则有可 能透过滤纸孔隙随回流溶剂流失,影响测定结果。 (孟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