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地五校”209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于嗟女兮, 。(《诗经·氓》) 嘈嘈切切错杂弹 (白居易《琵琶行》) (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3)君子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游虞山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 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王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 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 椒极。有土坯魂礓,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冋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 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 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 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 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 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 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 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离开
- 1 - 网福建省“三地五校”2009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 12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 分) (1)于嗟女兮, 。(《诗经·氓》) 嘈嘈切切错杂弹, 。(白居易《琵琶行》) (2)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李煜《虞美人》) (3)君子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 劝学》)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杜牧《阿房宫赋》)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4 题。 游 虞 山 记 沈德潜 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 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①诡云:“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 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 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诗处,今潭名空心,取诗中意也。 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纵横,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 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层折而度,越峦岭,跻蹬道,遂陟 椒②极。有土坯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 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 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 宫,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 沓石、石城、石门,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而云 之飞浮浮,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 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 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 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 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 (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 [注]①榜人:船夫。②椒:山顶。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准备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懂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 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 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 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 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4分) 译文: (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5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及前人的诗论,然后回答问题。(6分)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旧本《千家诗》注云:“寻常亦是此月,但觉今夜梅花芳香,其倍佳于他日也。”后来的 诗评家又作补注:单从“梅花芳香”上理解今夜月色不同,就显得狭窄了。 诗人笔下的“窗月梅花”富含韵味、亦有技巧,而要怎样理解才算是不“狭窄”的呢“请 作简要分析。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分) 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 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 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 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 B、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 上感应篇》!” 1930年一天,吴荪甫和杜竹斋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父亲吴老太爷。到了吴公馆后不久, 吴老太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客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 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子夜》) C、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 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 她悲痛欲绝。(《欧也妮·葛朗台》) D、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由于元妃送来灯谜,大家都在贾母处猜灯谜。贾母看到大家所作的谜语分别是爆竹、算盘、 风筝、海灯等散乱、漂浮之物,心中不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尤其是宝钗的这一首七律,更 不想是福寿之人所作,左思右想,竟然伤悲感慨,难以成寐
- 2 -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准备 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裂开 D.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懂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 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 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 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 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 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 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 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1)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5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及前人的诗论,然后回答问题。(6 分)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旧本《千家诗》注云:“寻常亦是此月,但觉今夜梅花芳香,其倍佳于他日也。”后来的 诗评家又作补注:单从“梅花芳香”上理解今夜月色不同,就显得狭窄了。 诗人笔下的“窗月梅花”富含韵味、亦有技巧,而要怎样理解才算是不“狭窄”的呢“请 作简要分析。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 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5 分) 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 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 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 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 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 B、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 上感应篇》!” 1930 年一天,吴荪甫和杜竹斋等人迎接由乡下来的父亲吴老太爷。到了吴公馆后不久, 吴老太爷两手紧紧抱着《太上感应篇》,眼前出现了各种幻觉,客厅里各色的灯在旋转,古怪 的家具,时髦的女人不停地跳着……最终突发脑溢血气绝身亡。(《子夜》) C、葛朗台因为欧也妮赠予情人全部私蓄而狂怒,折磨死妻子,剥夺独生女对母亲遗产的继 承权。欧也妮在痴情的期待中损耗了青春,最终等到的却是发财归来而移情别恋的负心汉, 她悲痛欲绝。(《欧也妮·葛朗台》) D、“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 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由于元妃送来灯谜,大家都在贾母处猜灯谜。贾母看到大家所作的谜语分别是爆竹、算盘、 风筝、海灯等散乱、漂浮之物,心中不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尤其是宝钗的这一首七律,更 不想是福寿之人所作,左思右想,竟然伤悲感慨,难以成寐
E、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公羊、母羊的叫唤,当成是“萧萧马嘶、悠悠角声、 咚咚鼓响”,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 这是对堂吉诃德“大战羊群”情节的描写。他用长枪向羊群乱刺,也被牧羊人乱石打倒。等 到牧羊人走后,桑丘才把他扶了起来。堂吉诃德对他说,自己被魔法师作弄了。魔法师由于 妒忌他胜利,便把敌对的两军变成两群羊。(《堂吉诃德》)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00字左右5分 (1)玛丝洛娃和西蒙松走了,聂赫留朵夫留下来,他在寻找救世之方。请简述聂赫留朵夫的 救世之方。 (2)成语“宝刀未老”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要概述相关情节 选()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遽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 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詈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 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 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B、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思 严格要求自己 C、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 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 孔子这么说,主要是为没能做到而自责。 (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上面《论语》选段,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盂子提出的“大丈夫” 的标准(3分) 谷 、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 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岀个人生活的小 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 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 3 - E、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堂吉诃德把公羊、母羊的叫唤,当成是“萧萧马嘶、悠悠角声、 咚咚鼓响”,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左右两支军队。 这是对堂吉诃德“大战羊群”情节的描写。他用长枪向羊群乱刺,也被牧羊人乱石打倒。等 到牧羊人走后,桑丘才把他扶了起来。堂吉诃德对他说,自己被魔法师作弄了。魔法师由于 妒忌他胜利,便把敌对的两军变成两群羊。(《堂吉诃德》)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 l00 字左右)(5 分) (1)玛丝洛娃和西蒙松走了,聂赫留朵夫留下来,他在寻找救世之方。请简述聂赫留朵夫的 救世之方。 (2)成语“宝刀未老”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要概述相关情节 选( )题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 也。”《论语·宪问》 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 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 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 B、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认为,君子除了自我修养,还要重视用“思” 严格要求自己。 C、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 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 孔子这么说,主要是为没能做到而自责。 (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 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 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结合上面《论语》选段,简述孔子所说的“君子”形象的特征和孟子提出的“大丈夫” 的标准(3 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 (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1 题。 躬身实践低头做事最为重要 人的一生离不开做事。只有通过做事,才能锻造出一个人的能力之剑。 低头做事,实为按规律做事。低头者,顺从、服从之谓也。顺从、服从什么?不是如《后 汉书·马援传》所写:“今者归老,更欲低头与小儿曹共槽枥而食”,而是跳出个人生活的小 圈子,面对现实,面向未来,顺从规律,服从大势,不做拔苗助长的蠢事,不干明天后天才 有可能做的蠢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上事业的巅峰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 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头 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 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千了,利弊得失 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 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硏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之 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 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岀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 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 有数的拍板决策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急速攀 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 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岀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 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 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干唤不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不两视, 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 事,成_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选自2006年9月19 日《人民日报》) 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5分)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 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 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査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 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 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E.“低头做事”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目不两视,耳不两听,只埋头 拉车,不抬头看路,“俯首甘为孺子牛” 10.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回答,“知”指 什么?“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1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雪夜 [日]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
- 4 - 低头做事,更是体现一个人的心境、作风、品格和做派。古诗云:“垂杨低复举,新萍 合且离。”可见,所谓低者,即垂垂向下也。 低头做事即用脑做事。当人“举头望明月”时,“低头”就会“思”故乡。思,是低头 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主要职能,也是发挥大脑功能的前奏曲和主旋律。而人的行为从来都 是受思想支配的。用脑做事,就是凡事都去想一想:这件事该不该干?怎么干?干了,利弊得失 是什么?是马上干、或是放上三五天等时机更成熟时再去干?除自己想外,还要广开言路借助“外 脑”想,从而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低头做事也是调研做事。低头,就不是昂首望天,而是眼睛向下,走向基层,到群众之 中,体民情,察民意,听民声,谋民利;就是要看一看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高兴 不高兴、满意不满意,即将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老百姓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就是要以 人为本,疏通上下道,变“上访”为“下访”,不责民之所不为,不强民之所不能;就是要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就是要不仅取得诚心做事能说真话的发言权,还要取得真正胸中 有数的拍板决策权。 低头做事也是低调做事。低头之后,嘴的功能显然会有所减弱,手的功能相应会急速攀 升。低调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实相,突出的是不事张扬、埋头苦干的硬作风。 甚至在不经意间做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事业,仍然是平平常常,笑看花开花落;自自然然, 静观云卷云舒。我还是我,天地间一匆匆过客而已——是这种人心语的真实写照。如果有什 么媒体的镜头聚光灯照将过来,这种人一般都会退避三舍,甚至“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低头做事更是专心做事。低头,就是专心致志,“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目不两视, 耳不两听,精神专一,心无旁骛。无数事实都证明,无论干什么事儿,心不专一,不能专诚, 即便是小数之弈,照样不得。大的方针确定之后,成功的秘诀全在专一。专一,就能做一件 事,成一件事;就能使本事随着事业上,能力攀着事功升。 朱熹在论及“知”与“行”时说过这样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知其低头做事固然重要,躬身实践低头做事则更为重要。 (选自 2006 年 9 月 19 日《人民日报》) 9.下列理解,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5 分) A.“低头做事”就是按规律做事,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登 上事业的巅峰。 B.“低头做事”是指一个人做事,要发挥大脑功能认真的去想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同时 还要广开言路使该做之事不仅合乎规律,而且合乎程序。 C.“低头做事”是指深入调查研究,急人民之所急,彰显出的是孜孜以求、敏行讷言的务 实相,政策措施的出台由老百姓的满意度来决定。 D.“低头做事”就是做事不张扬,不追名逐利,不趋炎附势,保持一种“低头向暗壁,千 唤不一回”的独善其身的心态。 E.“低头做事”是指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目不两视,耳不两听,只埋头 拉车,不抬头看路,“俯首甘为孺子牛”。 10.文章结尾引用朱熹的话:“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结合文意回答,“知”指 什么? “行”指什么?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 分) 1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结构展开论述的?请作具体分析。(4 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选做另一类文本的小题。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2—14 题。 雪夜 [日]星新一 雪花象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铺上了
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 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 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 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 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 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 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 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 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 干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 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 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 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 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 习呢
- 5 - 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空间。 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 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 上望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 把身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你就别 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子能顺 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挤了进 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 去。 “对不起,我是来取钱的。如果识相的话,我也不难为你们。”陌生人手中 的匕首在炭火的映照下,更加寒光闪闪。 “啊,啊,我和老伴儿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不中用了。你想要什么就随便拿吧。但请您 千万不要到楼上去。”房主人哆哆嗦嗦地说。 “噢?楼上是不是有更贵重的东西?”陌生人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一股贪婪的神色。 “不,不,是我儿子在上面学习呢。”房主人慌忙解释。 “如此说来,我更得小心点。动手之前,必须先把他捆起来。” “别,别这样。恳求您别伤害我们的儿子。” “滚开!” 陌生人三步两步蹿上楼梯。陈旧的楼梯发出吱吱呀呀的声音。 两位老人无可奈何,呆呆地站在那里。 突然,喀嚓一声,随着一声惨叫,一个沉重的物体从楼梯上滚落下来。 房主人从呆愣中醒了过来,慌忙对老伴儿说:“一定是我们的儿子把这家伙 打倒的。快给警察挂电话……” 很快,警察们赶来了。在楼梯口,警察发现了摔伤了腿躺在那里的陌生人。 “哪有这样的人,学习也不点灯。害得我一脚踩空。真晦气。”陌生人一副 懊丧的样子。 上楼搜查的警察很快下来了。 “警长,整个楼上全搜遍了,没有发现第二个人,可房主人明明在电话中说 是他儿子打倒的强盗,是不是房主人神经不正常?”“不是的。他们唯一在上学 的儿子早在数年前的一个冬天死了。可他们始终不愿承认这一事实。总是说,儿子在楼上学 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