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一中 2010—201l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学段考 语文试题 选择题(21分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4.J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一毫而莫取 而今安在哉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与“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一句中的“适”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E.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且从师而问焉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诸:兼词,之于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狼籍:凌乱 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劝人饮酒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卒:最后,终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福建省三明一中 2010—2011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学段考 语 文 试 题 一、选择题(21 分) 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一毫而莫取 C. 而.今安在哉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D.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2. 与“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一句中的“适”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C.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D.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 E.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B.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犹且从师而问焉. 4.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诸:兼词,之于 B.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狼籍:凌乱 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劝人饮酒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卒:最后,终于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 若属皆且为所虏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J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夫晋,何厌之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 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 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 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6.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重之也如此 C.其词有“瑰伟之文 D.乐其林泉之胜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学甫而不为者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C.J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其重之也如此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二、翻译划线句子。(16分)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 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 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 抑郁无聊,益訴驰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
A. 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若属皆且.为所虏 C.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夫晋,何厌之.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 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 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 游 潛 皖 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6.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重之也如此 C.其.词有“瑰伟之文……” D.乐其.林泉之胜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学甫而.不为者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 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 C. 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D. 其重之也.如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二、翻译划线句子。(16 分) (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挥侯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 占,君子人也, 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周丰,字维城,其先 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 抑郁无聊,益跅 驰① 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
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 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 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 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 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注】①訴(tu)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o):悄悄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4分)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 乡闾所重。尚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土,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干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 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 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眢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 締给③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义,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 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 嘿④ 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 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 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 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 ③脱:偶尔 ④嘿(mò):悄悄地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水息,资遣之归(4 分) (二) 贺兰祥字盛乐。其先与魏俱起,后有以良家子镇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为 乡闾所重。尚①太祖姊建安长公主。祥年十一而孤,居丧合礼。长于舅氏,特为太祖所爱。 虽在戎旅,常博延儒士,教以书传。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 年十七,解褐②奉朝请,加威烈将军。 十四年,除都督、荆州刺史,进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尝行荆州事,虽未期月,颇有惠政。 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汉南流民襁负而至者,日有千数。远近蛮夷,莫不款.附。祥随机 抚纳,咸得其欢心。时盛夏亢阳,样乃亲巡境内,观政得失。 祥虽太祖密戚,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阳,西通岷、蜀,物产所出,多诸珍异。时既与梁 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③钦其节俭,乃以竹屏风、 絺绤④之属及经史赠之。祥难违其意,取而付诸所司。太祖后闻之,并以赐祥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⑩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眢(ch):人名。④締给 (chx):葛布的统称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4分)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2分)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4分) 三、诗歌鉴赏(12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篱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1分)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 郑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殷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选自《周书·贺兰祥传》,有删改) [注]①尚:指娶公主为妻。②解褐:指脱去布衣担任官职。③詧(chá):人名。④絺绤 (chīxī):葛布的统称。 9.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太祖初入关,祥与晋公护俱在晋阳,后乃遣使迎致之。(4 分) (2)至是重往,百姓安之。(2 分) (3)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4 分) 三、诗歌鉴赏(12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 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篱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 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1 分)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 分) 11.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 君 怨 郑 域 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上阕吟咏的对象是什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2 分) (2)请具体分析下阕运用的艺术手法及表达的思想感情。(4 分)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2.(1) 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2)飞湍瀑流争喧豗, (李白《蜀道难》)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李密《陈情表》) (5)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文化经典阅读。(6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日:“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日:“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日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 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13.(1)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 如菜农。 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 己不如农民。 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根本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 好国家。 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2)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 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你认为他的批评对吗? 为什么? 六、文学名著阅读(15分) 1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A.宝玉的一件用孔雀毛线织成的雀金裘被烧了一个洞,丫头连夜叫嬷嬤拿去补,但工 匠们不敢揽活。大家都很着急。晴雯很聪明,一看就知道要怎么办,但她已卧病三 天,然而还是咬牙撑着,直到后半夜才补完。大家拿过来一看,简直和原来的一模 样 (《红楼梦》)
四、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天下也。 (杜牧《阿房宫赋》) (4)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密《陈情表》) (5)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五、文化经典阅读。(6 分)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 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论语·子路》) 13.(1)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不打诳语,不会种庄稼,就告诉樊迟自己不如老农,不会种菜蔬,就说自己不 如菜农。 B.孔子认为樊迟是人格卑下之人,十分看不起他,所以对他请教的问题,统统推说自 己不如农民。 C.在孔子看来,统治者根本不用学稼、圃,只要做到好礼、好义、好信,就可以治理 好国家。 D.樊迟虽然谦虚好学,但孔子以为其不得其门,所以批评他弄错了事情的轻重本末。 (2)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可当他向一老年男子打听孔子去向时,这位老年 男子批评孔子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微子》)。”你认为他的批评对吗? 为什么? 六、文学名著阅读(15 分) 1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宝玉的一件用孔雀毛线织成的雀金裘被烧了一个洞,丫头连夜叫嬷嬷拿去补,但工 匠们不敢揽活。大家都很着急。晴雯很聪明,一看就知道要怎么办,但她已卧病三 天,然而还是咬牙撑着,直到后半夜才补完。大家拿过来一看,简直和原来的一模 一样。 (《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