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讲:郭象 The Philosophy of Guoxiang
第十七讲:郭象 The Philosophy of Guoxiang
o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 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 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 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 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 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 《晋书·郭象传》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好《老》《庄》,能清 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 不竭。”州郡辟召,不就。常闲居,以文论自娱。 后辟司徒掾,稍至黄门侍郎。东海王越引为太傅主 簿,甚见亲委,遂任职当权,熏灼内外,由是素论 去之。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 ——《晋书·郭象传》
O玄学与庄子 O从山林到庙堂 独化 o性与命 玄冥之境 O名教与自然
玄学与庄子 从山林到庙堂 独化 性与命 玄冥之境 名教与自然
玄学与庄子 O王弼的《老子》注 o阮籍的《达庄论》 O郭象的《庄子》注
一 . 玄学与庄子 王弼的《老子》注 阮籍的《达庄论》 郭象的《庄子》注
从山林到庙堂 o“故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 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形,而 ,试人脉 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 自若。”(《大宗师注》 o“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齐物论注》)
二. 从山林到庙堂 “故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 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形,而 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 自若。”(《大宗师注》) “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 (《齐物论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