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资500000其他应付款410000 应收账款380000实收资本7880000 原材料2000000 库存商品1000000 固定资产10000000 减:累计折旧3000000 合计11390000合计11390000 经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为:固定资产增加100万元(属固定资产原价及净值调増,累计折旧 未变);原材料增加200000元:库存商品减少100000元:短期有价证券増加20000元。所得 税税率为33%。经有关部门确认后,企业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000000 原材料 200000 库存商品 贷:资本公积 750400 资本公积 100000 递延税款 369600 例2:假如上述国有企业为国有独资公司,经批准改组为股份公司,核定的股本总额为2000 万元,股份总额为2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甲企业原有的资产和负债全部转归改组后股份公 司所有,企业净资产863.04万元,换取股86304万股。对外发行113696万股,每股实收金额 万 原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改组后的公司仍然可继续沿用原企业账册:也可以结束旧账, 另立新账 (1)沿用原企业账册的会计处理 无论企业原来执行哪种会计制度,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应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企 业会计制度》,企业原运用的会计科目与该制度一致的,可不作调整:如不一致应按该制度 的要求调整,然后继续进行以原企业净资产换取股票的会计处理 将原企业净资产换取的股票登记入账,将净资产换取的股份总额和每股票面价值的乘积作为 股本入账,同时注销原企业所有者权益(或称资本)。 按上例,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实收资本7880000 资本公积 750400 贷:股本 8630400 同时,冲减原累计折旧: 借:累计折旧 3000000 贷:固定资产 3000000 如其余对外发行1136.96万股已全部发行完毕,收缴股款时(支付手续费、佣金略)。 借:银行存款13643520 贷:股本 11369600 资本公积 2273920 (2)结束旧账,另立新账的会计处理 账务处理见教材第168页 【例题3】某国有企业拟于本年内整体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确定本年4月1日为资产评估基 准日。其资产评估结果已经有关部门批准确认。本年7月1日该企业经批准注册登记,正式改组 为股份制企业。其原材料有关数据如下:
短期投资 500 000 其他应付款 410 000 应收账款 380 000 实收资本 7 880 000 原材料 2 000 000 库存商品 1 000 000 固定资产 10 000 000 减:累计折旧 3 000 000 合计 11 390 000 合计 11 390 000 经评估确认的资产价值为:固定资产增加 100 万元(属固定资产原价及净值调增,累计折旧 未变);原材料增加 200 000 元;库存商品减少 100 000 元;短期有价证券增加 20 000 元。所得 税税率为 33%。经有关部门确认后,企业应作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 1 000 000 原材料 200 000 库存商品 20 000 贷:资本公积 750 400 资本公积 100 000 递延税款 369 600 例 2:假如上述国有企业为国有独资公司,经批准改组为股份公司,核定的股本总额为 2 000 万元,股份总额为 2 000 万股,每股面值 1 元。甲企业原有的资产和负债全部转归改组后股份公 司所有,企业净资产 863.04 万元,换取股 863.04 万股。对外发行 1 136.96 万股,每股实收金额 1.20 万。 原有企业改组为股份制企业,改组后的公司仍然可继续沿用原企业账册;也可以结束旧账, 另立新账。 (1) 沿用原企业账册的会计处理 无论企业原来执行哪种会计制度,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应执行财政部印发的《企 业会计制度》,企业原运用的会计科目与该制度一致的,可不作调整;如不一致应按该制度 的要求调整,然后继续进行以原企业净资产换取股票的会计处理。 将原企业净资产换取的股票登记入账,将净资产换取的股份总额和每股票面价值的乘积作为 股本入账,同时注销原企业所有者权益(或称资本)。 按上例,企业应作如下会计处理: 借:实收资本 7 88 0 000 资本公积 750 400 贷:股本 8 630 400 同时,冲减原累计折旧: 借:累计折旧 3 000 000 贷:固定资产 3 000 000 如其余对外发行 1 136.96 万股已全部发行完毕,收缴股款时(支付手续费、佣金略)。 借:银行存款 13 643 520 贷:股本 11 369 600 资本公积 2 273 920 (2) 结束旧账,另立新账的会计处理 账务处理见教材第 168 页。 【例题 3】某国有企业拟于本年内整体改组为股份制企业,确定本年 4 月 1 日为资产评估基 准日。其资产评估结果已经有关部门批准确认。本年 7 月 1 日该企业经批准注册登记,正式改组 为股份制企业。其原材料有关数据如下:
项目4月1日账面余额(评估基准日)评估确认金额(调账日)6月30日资产评估确认入账 前账面余额 原材料520(10000件)598(10000件)364(7000件) 该企业原材料只有一种,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原材料成本。4月1日至6月30日,该企业 购入原材料4000件,计240万元:领用原材料7000件,计3%6万元。则原材料应确认的增值额 为()。 A.546 C.36.58 D78 【答案】A 【解析】原材料应确认入账的增值额=(598-520)/10007000℃=546万元(由于采用后 进先出法核算,调账日结存的7000件均为评估基准日的原材料,因此,均应调整其增值额)。 五、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核算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减资等目的,在公开市场上回购本公司股票,属于所有 者权益变化,回购价格与所对应股本之间的差额不计入损益, 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相关的会计处理为:企业应按回购股份的面值,借记"股本"科目,按股 票发行时原记入资本公积的溢价部分,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回购价格超过上述"股本 及”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的部分,应依次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回购价格低于回购股份所对应的股本,则应 按回购股份的面值,借记"股本科目,按实际回购价格,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例题4】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时,回购价大于回购股份的面值时,应借记有关会计科目的 依次顺序是()。 A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未分配利润、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 C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股本 D股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 【答案】A 第二节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的概念与来源 二、资本(或股本)溢价 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三、股权投资准备 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变动影响 其所有者权益变动,企业按其持股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以及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小于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例题5】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4年年初”资本公积"科目的贷方余额为120万元。2004
项目 4 月 1 日账面余额 (评估基准日) 评估确认金额 (调账日) 6 月 30 日资产评估确认入账 前账面余额 原材料 520 (10000 件) 598 (10000 件) 364 (7000 件) 该企业原材料只有一种,采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原材料成本。4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该企业 购入原材料 4000 件,计 240 万元;领用原材料 7000 件,计 396 万元。则原材料应确认的增值额 为( )。 A.54.6 B.23.4 C.36.58 D.78 【答案】A 【解析】原材料应确认入账的增值额=(598-520)/10000×7000=54.6 万元(由于采用后 进先出法核算,调账日结存的 7000 件均为评估基准日的原材料,因此,均应调整其增值额)。 五、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核算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为减资等目的,在公开市场上回购本公司股票,属于所有 者权益变化,回购价格与所对应股本之间的差额不计入损益。 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相关的会计处理为:企业应按回购股份的面值,借记"股本"科目,按股 票发行时原记入资本公积的溢价部分,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回购价格超过上述"股本 "及"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的部分,应依次借记"盈余公积"、"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等科目, 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如回购价格低于回购股份所对应的股本,则应 按回购股份的面值,借记"股本"科目,按实际回购价格,贷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 【例题 4】公司回购本公司股票时,回购价大于回购股份的面值时,应借记有关会计科目的 依次顺序是( )。 A.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B.未分配利润、股本、盈余公积、资本公积 C.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资本公积、股本 D.股本、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资本公积 【答案】A 第二节 资本公积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与来源 二、资本(或股本)溢价 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三、股权投资准备 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因被投资单位资本公积变动影响 其所有者权益变动,企业按其持股比例计算而增加的资本公积,以及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小于 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 【例题 5】甲公司为上市公司,2004 年年初"资本公积"科目的贷方余额为 120 万元。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