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贵金应收项目 1·套放银行的存款,如果因银行破产发生损失,应将损失计入“赏业外支线” 票据到期日,根据“算尾不算头”的惯例 3.应收票据贴现要掌握书中的公式,强调 (1)到期价值可理解为本加息,如为不带息,则为本(面值); (2)贴现息的计算基础是票据到期价值,而不是面值; (3)做分录时,收到的贴现所得金额计入银行存款,转平应收票据的账面价值,差额则计入 财务费用 4.应收账款涉及现金折扣时,应按总价法核算。在计算折扣金额时,在考试中要看清要求 在实际中,一般是按含税折扣。 5.坏账准备的核算要注意 (1)计提坏账准备的基数是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度收票搬到未收心转入底收账款后 可计提坏账進惫预付账款不符食其性质人转入其他应收款后可计提坏账進惫 (②)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使用较多,账龄分析法较准确。例9说明了坏账准 备如何计提,如何冲销,如何补提,如何转回,一定要搞透;其他七大准备比照着做,可提高学 习效率。 第三章幕贵 存货的期末计价{2001试题单选,今年还会出选择 1、变现偵=有货值计价一美定值计将发生的成本一值计锁隻费用一想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逄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①、为执行销售食同或劳务食同而持有的存货,以食同价作为可变现诤偵的计基础 ②、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食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感按一般隻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③、没有食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偵以一般锁隻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好好理解,其生产的产品的计量基础的变化) A、如果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成本计量 B、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 值计量。 ②、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需将成本与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 例1]:1、A(库存商品或材料)准备出售,市场价12,合同价15,成本10,预计税费 A库存100个、但已定合同的有50个 A可变现净值=(15-6)×50+(12-6)×50=750帐面价值1000 2、B(材料或半成品)为生产C(库存商品)的主要原料,B的成本20,生产C还要投入30。 现B的市场价15,(1)C的市场价48(2)C的市场价55假设不发生其他销售税费]
第二章 货币资金应收项目 1.存 放 银行的存款,如果因银行 破产发生损失,应将损失计入“ 营业外支出”。 2.票 据 到期日,根据“算尾不算头”的惯例。 3. 应 收 票据贴现要掌握书中的公式 ,强调: ( 1) 到 期价值可理解为本加息,如 为不带息,则为本(面值); ( 2) 贴 现息的计算基础是票据到期 价值,而不是面值; ( 3)做 分录时,收 到的贴现所 得金额计 入银行存款 ,转平应收 票据的账面 价值,差 额则计入 财务费用 4.应收账 款涉及现 金折扣时, 应按总价法 核算。在 计算折扣金 额时,在考 试中要看 清要求。 在 实 际 中,一般 是按含税折扣。 5. 坏 账 准备的核算要注意: ( 1)计 提坏账准备 的基数是应 收账款和 其他应收款 ;应收票据 到期未收回 ,转入应 收账款后 可 计 提 坏账准备 ;预付账款不符合其性质,转入 其他应收款后,可计提坏账准备 ; ( 2)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余额百分比法使用较多,账龄分析法较准确。例 9 说明了坏账准 备如 何计提,如 何冲销,如 何补提,如何 转回,一定 要搞透;其 他七大准备 比照着做, 可提高学 习效率。 第三章 存 货 存货的期末计价[2001 试题单选,今年还会出选择] 1、可变现净值=存货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金 存货跌价准备应按单个项目来计提, 数量繁多,单价较低的存货可按存货类别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 值 2、可变现净值中估计售价的确定: ①、为执行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以合同价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基础 ②、如果持有存货多于销售合同定购数量,超出部分应按一般售价作为计量的基础。 ③、没有合同约定的存货可变现净值以一般销售价或原材料的市场价作为计量基础 3、材料存货的期末计量 ①、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好好理解,其生产的产品的计量基础的变化) A、如果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成本计量。 B、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表明生产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 值计量。 ②、对于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需将成本与根据材料估计售价确定的可变现净值相比。 [例 1]:1、A(库存商品或材料)准备出售,市场价 12,合同价 15,成本 10,预计税费 6。 A 库存 100 个、但已定合同的有 50 个。 A 可变现净值=(15-6)×50+(12-6)×50=750 帐面价值 1000 2、B(材料或半成品)为生产 C(库存商品)的主要原料,B 的成本 20,生产 C 还要投入 30。 现 B 的市场价 15,(1)C 的市场价 48(2)C 的市场价 55[假设不发生其他销售税费]
(1)B可变现净值=48-30=18 (2)B可变现净值;由于55>20+30,所以不计提跌价准备 若当期c的合同价49,定货量100,c无库存B有200 (1)B可变现净值=(49-30)×100+(48-30)×100=3700 B的帐面价值=4000 (2)B可变现净值=(49-30)×100+20×100=3900 B的帐面价值=4000 若B、C均有库存,则把1、2、结合。做题中应考虑其他销售税费、完工成本。 三、取得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注意 1、购入(以原材料为例):买价加运输费×(1-7%)、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 理损耗[计入实际入库材料成本(实际入库量)2000年题]、入库前挑选整理费和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 税金及其他费用。 2、自制(入账价值=实际支出 3、委托加工物资:按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本以及加工费、运杂费、保险费、和按规定计入成本的 税金入账 四、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六、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计划成本法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 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生財〔购入时)超支额记蕉杖成本差呆的償方(+),节约颤记在贷友辶 转时(发忠时)一律从贷方转患,转患超支额甩蓝字,转节约额用红家() 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经批准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他计入“管理费用”(多次考过选 E题 分析存货盘盈、盘亏的原因及处理) 第四意我 (一)、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应本法核算时,主要掌握两句话:如果没有分派现金股利,则不确 认投资收益如果分派现金股利,有两个去向:冲减投资成态或计入投资收 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累计现金股利一投资后至上年底累计净损益)×持股比 例一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一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注意: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
(1)B 可变现净值=48-30=18 (2)B 可变现净值;由于 55>20+30,所以不计提跌价准备。 若当期 c 的合同价 49,定货量 100,c 无库存 B 有 200 (1) B 可变现净值=(49-30)×100+(48-30)×100=3700 B 的帐面价值=4000 (2) B 可变现净值=(49-30)×100+20×100=3900 B 的帐面价值=4000 若 B、C 均有库存,则把 1、2、结合。做题中应考虑其他销售税费、完工成本。 三、取得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注意 1、购入(以原材料为例):买价加运输费[×(1-7%)]、运杂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运输途中合 理损耗[计入实际入库材料成本(实际入库量)2000 年题]、入库前挑选整理费和按规定应计入存货成本的 税金及其他费用。 2、自制(入账价值=实际支出) 3、委托加工物资:按实际耗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成本以及加工费、运杂费、保险费、和按规定计入成本的 税金入账 四、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六、存货的简化核算方法--计划成本法 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月 收入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本月发出材料应负担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生时(购入时)超支额记在材料成本差异的借方(+),节约额记在贷方; 转出时(发出时)一律从贷方转出,转出超支额用蓝字,转出节约额用红字(-)。 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经批准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其他计入“管理费用”(多次考过选 择题,分析存货盘盈、盘亏的原因及处理) 第四章 投 资 (一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 核算时,主要掌握两句话:如果没有分派现金股利,则不确 认 投 资 收益;如 果分派现金股利,有两个去向: 冲减投资成本或计入投资收益。 ①、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投资后累计现金股利-投资后至上年底累计净损益)×持股比 例-已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②、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当年获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金额 ******注意: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
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法核算,又是相当重要的出题点: 1.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和新的投资成本确定,主要是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摊销和账务处 理 2.持有期间权益确认:一是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二是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 权益的变动处理,它们的确认过程和账务处理差异很大 (1)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一般情况下,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份额,确认 投资收益 B.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确认投资损失。但应以投资账面价 值减记至零为限,未确认的损失通过惫意账登记 C.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被投资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计算应享有的份 D.如果年度内投资的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应该分段计算感烹有的份颤。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段社 算必须以权益法核算为前提。如2001年1月1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10%的股份, 采用成本法核算;2001年7月1日又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50%,由成本法改为权益 核算;2001年10月1日再次投资,持股比例上升到70%。在甲公司计算2001年应确认的投资 收益时,只熊是被投资单底在7月至1月即权旋法核算时所实现的利润,投资单位所拥有的份额 前半年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利润, 迫溯调整,计 E.投资企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如果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中包括了法规规定的不感于投资愈 业的逢利润,应按把除不能电投资众业亮有的逢利润的部分之后的额计算。例如外商投资企业 根据章程规定转作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 (2)净损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处理 被投资琅伩逄损以处的基他所有者权的变动。主要偲接受損赠丶愈火史途増资扩股引起的 资本价、接受外币资本投资引起的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专项拨款转入和关联交易差价形成等(老 域患晨感),投资众业采甩权法核算时,应按烹有的份额,确认计入资产和权旋 3.被投资企业因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前期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 分配利润),投资愈业应按根关阈的持股比例计篑调整貿在收旋·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损旋 调整”史;如果被投资企业调影前期资本公积的,投资企业也感调相关期间的资产和权益,反 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投资進惫”史。(今每像台题出题處 4如果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发生在投资前,并将累积影响数调整 投资前的留存收益的,投资业应相应调整股权投资差额(兮年台题出题愿)
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 二 )、 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又是相当重要的出题点: 1.投资 时,初始投资成本和新的 投资成本确定,主要是 股权投资差额的计算、摊 销和账务处 理 。 2.持有 期间权益确认 :一是被投资 单位实现净损益 的处理,二是净 损益以外的其他 所有者 权 益 的 变动处理 ,它们的确认过程和账务处理差 异很大。 ( 1) 被 投资单位实 现净损益的处理,要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A.一般情况下,被投 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投 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 有的份额,确认 投资收益。 B.被投资单位当 年发生的净亏损,投资企业应按持股比例计算确 认投资损失。但应以投资账面价 值减 记 至零为限 ,未确认的损失通过备查账登记 。 C.投资企 业在确认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被投资 单位股权后发生的净损益为基础计算应享有的份 额 。 D.如果年度内投资的 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应该分段计算应享有 的份额。这里要特别注意,分段计 算必须以权益法核算为前提。如 2001 年 1 月 1 日甲公司投资于乙公司,占乙公司 10%的股 份, 采用成本法核 算; 2001 年 7 月 1 日又 进行了投资,持股比例上升为 50%,由成 本法改为权益法 核算;2001 年 10 月 1 日再次投资,持股 比例上升到 70%。在甲公司计算 2001 年应确认的投资 收益时,只能是被投 资单位在 7 月 至 12 月即权益法核算时 所实现的利润,投资单位所拥有的份额 。 前半年被投资 单位实现的利润,在由成 本法改成权益法时进行了追溯调 整,计入到了投资成本中。 E.投资企业在 确认投资收益时,如果被投资单位 实现的净利润中包括了法规规定 的不属于投资企 业的 净利润,应 按扣除不能 由投资企业享 有的净利润 的部分之后 的金额计算 。例如外商 投资企业 根 据 章 程规定转 作职工福利及奖励基金。 (2)净 损 益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的 变动处理 被投 资单位净损 益以外的其 他所有者权益 的变动,主 要包括接受 捐赠、企业 中途增资扩 股引起的 资本溢价 、接受外币资本投资引起的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专 项拨款转入和关联交易差价形成 等(考 试 出 题点),投资企业采用权益 法核算时,应按享有的份额,确 认计入资产和权益。 3.被投资企业因 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错更 正而调整前期留存收益(包括盈 余公积和未 分配利润 ),投资 企业应按相关期间 的持股比例计算调整留存收益 ,反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损益 调整 ”中;如果 被投资企业 调整前期资本 公积的,投 资企业也应 调整相关期 间的资产和 权益,反 映 在 长 期股权投 资的“股权投资准备”中。(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4.如果被投资企 业的会计政策变更、重大会计差 错更正发生在投资前,并将累积 影响数调整 投 资 前 的留存收 益的,投资企业应相应调整股权 投资差额。(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a.调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68000(67万*4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成本)268000 (于3900年末分司净资产减少7万元,甲司所有的额诚少了68000元痣 初始投资成态定的况下,股权投资差额增加268900元,假设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b调基2001年、2002年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 借: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收益]53600(26.8万/10*2)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53600 c.调减盈余公积 借 盈余公积8040(53600*15%) 贷:利润分配一一未分配利润8040 5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按追溯调整后长期股权 投资的账面价值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成本。令军台题出题 [例题]:A公司1996年至1999年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A公司1996年1月1日以设备对B公司进行投资,该设备原值120万元,已计提折旧30万 元,评估价100万元,拥有B公司15%的股权:B公司接受投资时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000万元;A公 司和B公司所得税率均为33%:预计投资年限为4年。 2、1996年B公司4月份宣告分配95年的利润150万元:5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 润240万元。 3、1997年B公司4月份宣告分配利润200万元:5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润270万 元(其中1-6月份为160万元):同年7月1日A公司以货币资金追加投资200万元(增资扩股),累 计拥有B公司30%的股权。股权投资差额摊销4年 A公司各年的会计处理如下 1996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90万 累计折旧 30万元 贷:固定资产 120万元 1996年4月B公司宣告分派利润 借:应收股利—B公司 2250万元[150*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22.50万元 1996年5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22.50万元 贷:应收股利—B公司 22.50万元
a.调 整 投资时的股权投 资差额: 借 : 长 期股权 投资——乙公司(股权投资差额)268000( 67 万*40%) 贷 : 长 期 股权投资——乙公司(投资 成本)268000 (由于 2000 年末乙公司净资产减少 67 万元,甲公司所拥有的份额减 少了 268000 元,在 初 始 投 资成本固 定的情况下,股权投资差额增加 268000 元,假设股权投资 差额按 10 年摊销) b.调 整 2001 年、2002 年股权投资差额的摊销额 借 : 利 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原投资收益] 53600( 26.8 万/10*2) 贷 : 长期 股权投资——乙公司(股权投 资差额)53600 c.调 减盈余 公积 借 : 盈 余公积 8040 (53600*15%) 贷 : 利润 分配——未分配利润 8040 5.投资企业对被 投资单位的持股比例增加,由成 本法改为权益法核算的,按追溯 调整后长期股权 投 资 的 账面价值 加上追加投资成本作为初始投资 成本。今年综合题出题点 [例题]:A 公司 1996 年至 1999 年长期股权投资业务资料如下: 1、A 公司 1996 年 1 月 1 日以设备对 B 公司进行投资,该设备原值 120 万元,已计提折旧 30 万 元,评估价 100 万元,拥有 B 公司 15%的股权;B 公司接受投资时所有者权益总额为 1000 万元;A 公 司和 B 公司所得税率均为 33%;预计投资年限为 4 年。 2、1996 年 B 公司 4 月份宣告分配 95 年的利润 150 万元;5 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 润 240 万元。 3、1997 年 B 公司 4 月份宣告分配利润 200 万元;5 月份以银行存款支付;当年实现利润 270 万 元(其中 1—6 月份为 160 万元);同年 7 月 1 日 A 公司以货币资金追加投资 200 万元(增资扩股),累 计拥有 B 公司 30%的股权。股权投资差额摊销 4 年 A 公司各年的会计处理如下: 1996 年 1 月 1 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90 万元 累计折旧 30 万元 贷:固定资产 120 万元 1996 年 4 月 B 公司宣告分派利润 借:应收股利——B 公司 22.50 万元[150*0.15] 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22.50 万元 1996 年 5 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22.50 万元 贷:应收股利——B 公司 22.50 万元
1997年4月B公司宣告分派利润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150+200-240)×15%-22.50=-6(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00×15%—(-6)=3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6万元 应收股利——B公司 30万元 贷:投资收益一一股权投资收益 36万元 1997年5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30万元 贷:应收股利一—B公司 30万 1997年追加投资时,应先对追加投资前的投资进行追溯调整: 1996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90-1000×15%=-60(万元) 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的投资收益差异 =(240+160)×15%-36=24(万元) 1996年1月1日至1997年6月30日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60)÷4×1.5=-22.50(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累积影响数=24-(-2250)=46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735+60]133.50万元 一B公司(损益调整)[(240+160)×15%-36124.0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其它股权投资)(90-22.50+6)73.50万元 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 60*0.15+60/4*15]46.50万元 借:长期暇权投-E公司(资成南八权投资差额)(60-22.50)37.5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 133.5 煲:长期股权投贵-因公司(其它般权投贵) 73.5[90-22.5+6] 长潮股权投资-因公司(股权授资差额) 借:长期股权投资-因公司(撰蠡整 160*0.15) 长期觼权投-因公司(股权投贵差额)225[60/4*1.5 貸:利润分配-未分配剩润 1997年7月1日追加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200万元 贷:银行存款 200万元 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200-[(1000-150+240-200+160)×15%-200×30%]= 17.50(万元)???可以这么理解:主要区别是追加投资是属于增资扩股,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权益发生 变化,与购买股票有差别 200+133.5+24-(1000-150+240-200+160+200)*0.3=357.5-375=-175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投资成本) 17.50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7.50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投资成本=13350+24+217.50=375(万元) 投资后A公司应享有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0-150+240-200+160+200)×30%=375 (万元) 1997年7至12月实现利润11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损益调整) 33万元 贷:投资收益一一股权投资收益 33万元 同时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37.50+17.50)÷(4-1.5)×0.5=11(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1万元
1997 年 4 月 B 公司宣告分派利润 应冲减的投资成本=(150+200-240)×15%-22.50=-6(万元) 应确认的投资收益=200×15%-(-6)=36(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6 万元 应收股利——B 公司 30 万元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6 万元 1997 年 5 月收到分派的利润时 借:银行存款 30 万元 贷:应收股利——B 公司 30 万元 1997 年追加投资时,应先对追加投资前的投资进行追溯调整: 1996 年投资时的股权投资差额=90-1000×15%=-60(万元) 1996 年 1 月 1 日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的投资收益差异 =(240+160)×15%-36=24(万元) 1996 年 1 月 1 日至 1997 年 6 月 30 日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60)÷4×1.5=-22.50(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累积影响数=24-(-22.50)=46.5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73.5+60] 133.50 万元 ——B 公司(损益调整)[(240+160)×15%-36] 24.00 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其它股权投资)(90-22.50+6)73.50 万元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60*0.15+60/4*1.5] 46.50 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差额)(60-22.50) 37.5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 133.5 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其它股权投资) 73.5 [90-22.5+6] 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60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损益调整) 24 (160*0.15) 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22.5 [60/4*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6.5 1997 年 7 月 1 日追加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 200 万元 贷:银行存款 200 万元 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200-[(1000-150+240-200+160)×15%-200×30%]=- 17.50(万元)???可以这么理解:主要区别是追加投资是属于增资扩股,被投资单位的股东权益发生 变化,与购买股票有差别。 200+133.5+24-(1000-150+240-200+160+200)*0.3=357.5-375=-17.5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投资成本) 17.50 万元 贷: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7.50 万元 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时的投资成本=133.50+24+217.50=375(万元) 投资后 A公司应享有 B公司的所有者权益总额=(1000-150+240-200+160+200)×30% =375 (万元) 1997 年 7 至 12 月实现利润 110 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损益调整) 33 万元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 33 万元 同时应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37.50+17.50)÷(4-1.5)×0.5=11(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B 公司(股权投资差额) 11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