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烹饪的相关知识: (5)知道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 (6)知道如何对文明寝室进行布置与建设: (7)知道如何进行劳动救护; (8)能积极参与符合自身情况的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 3.素质目标 (1)积极参加家庭、校园、社会劳动,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 炼意志,培养学生家务劳动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劳动、乐于劳 动的劳动习惯。 (2)强化学生做绿化环保的践行者。 (3)初步培育学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观念。 (4)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体验持家之道和勤俭、创新、奉献 的劳动精神。 (5)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6)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 技能。 (7)懂得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 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劳动技能优势,为家庭、社区做贡 献,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实践安排 本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 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学院专业人才培 养要求,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趋向, 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
6 (4)掌握饮食营养与健康、烹饪的相关知识; (5)知道如何将垃圾进行分类; (6)知道如何对文明寝室进行布置与建设; (7)知道如何进行劳动救护; (8)能积极参与符合自身情况的志愿服务及社会实践活动。 3.素质目标 (1)积极参加家庭、校园、社会劳动,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 炼意志,培养学生家务劳动的践行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劳动、乐于劳 动的劳动习惯。 (2)强化学生做绿化环保的践行者。 (3)初步培育学生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观念。 (4)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体验持家之道和勤俭、创新、奉献 的劳动精神。 (5)树立文化自信,继承与弘扬“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 (6)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动手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劳动 技能。 (7)懂得劳动之义、明劳动之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艰苦奋斗、 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发挥自身的劳动技能优势,为家庭、社区做贡 献,为就业做好准备。 三、教学内容及实践安排 本课程是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 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按照学院专业人才培 养要求,重点结合专业特点、教材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职业发展趋向, 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
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 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 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 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 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 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有不断探索、精益求 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1.教学安排 本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劳动 理论与劳动实践两大版块,分16节理论课与18节实践课,共34节课 时。 (1)理论教育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学时:16学时/第1-2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8节理论课。 教育内容:理论课涉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技 能等专题教育16学时。组织开展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 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 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织动员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 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 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劳动实践 形式:集体性的劳动(体力或脑力)教育活动
7 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组织学生:(1)持续开展日常生活 劳动,自我管理生活,提高劳动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2)定期开 展校内外公益服务性劳动,做好校园环境秩序维护,运用专业技能为 社会、为他人提供相关公益服务,培育社会公德,厚植爱国爱民的情 怀;(3)依托实习实训,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增强职 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提升创意物化能力,培育不断探索、精益求 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坚信“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状元”,体认劳动不分贵贱,任何职业都很光荣,都能出彩。 1.教学安排 本课程开设时间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期,教学内容包括劳动 理论与劳动实践两大版块,分 16 节理论课与 18 节实践课,共 34 节课 时。 (1)理论教育 形式:课堂理论教学。 学时:16 学时/第 1-2 学期 安排时间:每学期 8 节理论课。 教育内容:理论课涉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技 能等专题教育 16 学时。组织开展国家相关法律、劳动知识、劳动安全、 劳动纪律等方面的教育,学习劳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讲解学期劳 动计划与安排等内容。通过组织动员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 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 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自觉遵守劳动安全法规。 (2)劳动实践 形式:集体性的劳动(体力或脑力)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