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2009-2010学年度高中毕业班期末质量测试 文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週败/週查 啁啾/未雨绸 谥号/对峙 缪妣连 B.秕子/毗连 砒霜/如丧考 录用/俸禄 C.寓所/愚昧 偶尔/藕断丝 孝悌/倜傥 D.打靼/奇葩 挑剔/啼笑皆 疤痕/芭蕉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谦和能让人的心灵保持 并 着一种确实而永恒的宁静。我们的心念意境, 能时常保持这份清明开朗,那么 在你面前的 周遭环境,便会永远都是美好而亮丽的。 A.透亮 充斥 示 B.清亮 充塞 展示 C.透亮 充塞 展 现 D.清亮 充斥 展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无毒一身轻》的红火,加上林光常自己出色的演讲才能,他理所当 然地成为了电视上炙手可热的嘉宾 B.俄罗斯巨富、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和流亡英国 的俄罗斯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很是 亲热。 C.火箭以排山倒海之势,拔地而起,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 了整个山谷。 D.说吕不韦的风险投资计划空前绝后,并非指吕不韦投入金钱的多少, 而是因为他用经商的手段经营政治,其投资气魄之大是空前绝后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能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土地调控政策实现其积极作用的关键 B.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 时代性 C.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D.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大家可曾知 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广东省揭阳市 2009—2010 学年度高中毕业班期末质量测试 语 文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凋败/调查 啁啾/未雨绸 缪 谥号/对峙 B.秕子/毗连 砒霜/如丧考 妣 录用/俸禄 C.寓所/愚昧 偶尔/藕断丝 连 孝悌/倜傥 D.打靶/奇葩 挑剔/啼笑皆 非 疤痕/芭蕉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谦和能让人的心灵保持 , 并 着一种确实而永恒的宁静。我们的心念意境, 如 能时常保持这份清明开朗,那么, 在你面前的 周遭环境,便会永远都是美好而亮丽的。 A.透亮 充斥 展 示 B.清亮 充塞 展示 C.透亮 充塞 展 现 D.清亮 充斥 展现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无毒一身轻》的红火,加上林光常自己出色的演讲才能,他理所当 然地成为了电视上炙手可热的嘉宾。 B.俄罗斯巨富、切尔西足球俱乐部老板罗曼·阿布拉莫维奇和流亡英国 的俄罗斯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很是 亲热。 C.火箭以排山倒海之势,拔地而起,如同一条喷吐着烈焰的蛟龙,映红 了整个山谷。 D.说吕不韦的风险投资计划空前绝后,并非指吕不韦投入金钱的多少, 而是因为他用经商的手段经营政治,其投资气魄之大是空前绝后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能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积极性,克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 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通过的土地调控政策实现其积极作用的关键。 B.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 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 时代性。 C.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D.2008 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一经面世,便大受欢迎,但大家可曾知 道,它的图案设计、色彩运用,都凝结着美术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成果。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原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 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 人 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 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 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 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 亦死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 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 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 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 习 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 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十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 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 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原,论说文体之一。(1)戢j戢:聚集众多的样子。(2)腾:传播 (3)蒸:兴起、渐成。(4)雠chou:应答、响应、应验。 (5)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 (6)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B.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C.而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杀害 D.谓之不诬,可乎? 诬:欺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一二贤且智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先王之治天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其智足以移百人者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 D.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平己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 是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A.①③④ B.②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
原 才 曾国藩 风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所向而已。 民之生,庸弱者戢戢(1)皆是也。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 焉;尤智者,所君尤众焉。此一、二人者之心向义,则众人与之赴义;一、二人 者之心向利,则众人与之赴利。众人所趋,势之所归,虽有大力,莫之敢逆。故 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先王之治天下,使贤者皆当路在势,其风民也皆以义,故道一而俗同。 世教既衰,所谓一、二人者不尽在位,彼其心之所向,势不能不腾(2)为口说而 播为声气。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3)为习尚。于是乎徒党蔚起,而一 时之人才出焉。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有以功利倡者,其徒党 亦死 功利而不返。水流湿,火就燥,无感不雠(4),所从来久矣。 今之君子之在势者,辄曰: “天下无才。”彼自尸于高明之地(5), 不克以己之所向,转移习俗,而陶铸一世之人;而翻(同“反”)谢曰:“无才。” 谓之不诬,可乎?否也!十室之邑,有好义之士,其智足以移十人者,必能拔十人 中之尤者而材之;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然则转移 习 俗而陶铸一世之人,非特处高明之地者然也,凡一命(6)以上,皆与有 责焉者也。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 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 其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注释:原,论说文体之一。(1)戢 jí 戢:聚集众多的样子。(2)腾:传播。 (3)蒸:兴起、渐成。(4)雠 chóu:应答、响应、应验。 (5)自尸于高明之地:尸,主事、居位。高明,地位显贵。地,地位。 (6)一命:官阶之最低者。周制:任官自一命至九命,九命为最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君:拥戴 B.其风民也皆以义 风:教化 C.而坏风俗,而贼人才 贼:杀害 D.谓之不诬,可乎? 诬:欺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一二贤且智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先王之治天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C.其智足以移百人者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 所至极邪? D.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作者“陶铸人才以移风易俗”观点的一组 是 ①有一二贤且智者,则众人君之而受命焉 ②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 ③而众人者,势不能不听命,而蒸为习尚 ④有以仁义倡者,其徒党亦死仁义而不顾 ⑤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惴乎谨其心之所向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 是为之 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 敢违背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 才的职责。 9、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 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 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3分) 译文 ②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分) 译文 10、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问题。(7分)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 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有人说“锵然”一词用得很妙,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分) (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 宴 (白居易《琵琶行》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 (3)故木受绳则 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况《劝学》 (4)塞下秋来风景 异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社会风尚的淳厚和浮薄,不过是产生于一两个人的思想倾向。 B.作者认为选拔人才,强调君王应担负主要责任,为臣者应当谨慎地“循 是为之”。 C.众人的追求,会形成大势所趋的局面,即使有巨大的力量,也没有谁 敢违背它。 D.作者反驳了在势君子“天下无才”的谬说,认为所有官吏都有选拔人 才的职责。 9、断句与翻译(10 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 分) 有国家者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慎择与共天位之人士大夫得吾说而存之则将惴 惴乎谨其心之所向恐一不当而坏风俗而贼人才循是为之数十年之后万有一收其 效者乎非所逆睹已。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风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终乎不可御者也。(3 分) 译文: ②其智足以移百人者,必能拔百人中之尤者而材之。(3 分) 译文: 1O、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问题。(7 分) 东 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锵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 所。 ②荦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1)“雨洗东坡月色清”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3 分) (2)有人说“锵然”一词用得很妙,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 宴。 , 。 (白居易《琵琶行》)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苏轼《赤壁赋》) (3)故木受绳则 直, ,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况《劝学》) (4)塞下秋来风景 异, 。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
、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思想者”的迷惘 法兰西失尽海外的殖民地,巴黎永远是世界艺术崇敬者的麦加。罗丹的 “思想者”高踞于自家庭院里,天天接待来自全世界各色人种的瞻仰与膜拜。巴 黎的地铁靠近罗丹博物馆的那一站,站台两壁的张挂全部是罗丹作品的巨幅照 片,是旅游广告,是民族骄傲。 出国成潮,那潮,起于贫穷落后的国度,人们涌向西方发达国家,去学 习、谋生、乞讨。立志自救的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潮去潮 来,换了人间。罗丹的“思想者”初次出国,首先来到北京,落座于中国美术馆, 在东方人流中仍苦苦思索。 与印象主义绘画同步,罗丹冲破学院式雕刻一味精微描写对象形似的局 限,毫不掩饰捏塑与劈凿的手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对象的造型特征,探求雕塑之 所以独立为雕塑的本质美感。在展拓现代造型领域的同时,罗丹深深扎根于人间 社会,他的美感诞生于人生的悲欢:加莱义民、地狱之门、行走的人、夏娃、娼 妇、爱之吻、造物之手…雕刻家罗丹是思想者。这样一位巨匠经历了时间和地 域的考验,其伟大和光芒与日俱增。曾是西方阳春白雪的罗丹,面对今日中国观 众,已是满城唱和的下里巴人了。从罗丹引申发展的布尔特尔、马约、亨利·摩 杰克梅蒂……他们比罗丹走得更远,中国人民似乎尚看不真切,今罗丹既来,他 们的被邀也应在期待中了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元首访问过北京,他们百忙中大都抽空看看长城,唯 有法国的蓬皮杜先生宁可不看长城,提出要看云冈石窟,当时周恩来同志陪同去 欣赏了祖国的瑰宝。今日并非元首的“思想者”来京,谁来招待贵宾?我多么盼 望请霍去病墓及西安博物馆的汉唐雕刻群前来陪客。与罗丹作品展冋时,展出我 国古代雕刻,“思想者”从未见过的这些东方古代雕刻原作,他将为之吃惊,古 代东方原是现代西方的知音!被人们仰止了一个世纪的“思想者”面对一二十个 世纪前的无名氏之作,他将更坠入深深的迷惘中吧? 12、本文标题和结句两次用了“迷惘”一词。下列各项疑问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 “迷惘”范围的两项是(5分) A.霍去病墓及西安博物馆的汉唐雕刻群,为什么至今一直不被人重视? B.全世界艺术崇敬者的麦加,究竟应在西方还是东方? C.芸芸从生的悲欢离合,各色人种的瞻仰膜拜,到底因为什么? D.西方的阳春白雪,面对今日中国观众,为什么竞变成了下里巴 人? E.一二十世纪前,对雕塑的本质美感怎么会理解得那么深? 13、第四段,作者说“盼望”请汉唐雕刻群前来陪客。下列各项中对作者这种盼 望做出正确解释的一项是(3分) A.汉唐雕刻群比云岗石窟的历史更悠久,成就也更高 B.“思想者”并非元首,只有艺术家或艺术品适宜作陪。 C.汉唐雕刻群能反映罗丹在艺术上的某种探求。 D.对罗丹这样的艺术大师理应向其展示我们东方的艺术珍品。 14、第一段首句表达了不止一层意思。试围绕该句主旨逐层简析。(4分) 层 另一层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 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思想者”的迷惘 法兰西失尽海外的殖民地,巴黎永远是世界艺术崇敬者的麦加。罗丹的 “思想者”高踞于自家庭院里,天天接待来自全世界各色人种的瞻仰与膜拜。巴 黎的地铁靠近罗丹博物馆的那一站,站台两壁的张挂全部是罗丹作品的巨幅照 片,是旅游广告,是民族骄傲。 出国成潮,那潮,起于贫穷落后的国度,人们涌向西方发达国家,去学 习、谋生、乞讨。立志自救的中国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潮去潮 来,换了人间。罗丹的“思想者”初次出国,首先来到北京,落座于中国美术馆, 在东方人流中仍苦苦思索。 与印象主义绘画同步,罗丹冲破学院式雕刻一味精微描写对象形似的局 限,毫不掩饰捏塑与劈凿的手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对象的造型特征,探求雕塑之 所以独立为雕塑的本质美感。在展拓现代造型领域的同时,罗丹深深扎根于人间 社会,他的美感诞生于人生的悲欢:加莱义民、地狱之门、行走的人、夏娃、娼 妇、爱之吻、造物之手……雕刻家罗丹是思想者。这样一位巨匠经历了时间和地 域的考验,其伟大和光芒与日俱增。曾是西方阳春白雪的罗丹,面对今日中国观 众,已是满城唱和的下里巴人了。从罗丹引申发展的布尔特尔、马约、亨利·摩、 杰克梅蒂……他们比罗丹走得更远,中国人民似乎尚看不真切,今罗丹既来,他 们的被邀也应在期待中了。 世界上不少国家的元首访问过北京,他们百忙中大都抽空看看长城,唯 有法国的蓬皮杜先生宁可不看长城,提出要看云冈石窟,当时周恩来同志陪同去 欣赏了祖国的瑰宝。今日并非元首的“思想者”来京,谁来招待贵宾?我多么盼 望请霍去病墓及西安博物馆的汉唐雕刻群前来陪客。与罗丹作品展同时,展出我 国古代雕刻,“思想者”从未见过的这些东方古代雕刻原作,他将为之吃惊,古 代东方原是现代西方的知音!被人们仰止了一个世纪的“思想者”面对一二十个 世纪前的无名氏之作,他将更坠入深深的迷惘中吧? 12、本文标题和结句两次用了“迷惘”一词。下列各项疑问中不属于文中所说的 “迷惘”范围的两项是(5 分) A.霍去病墓及西安博物馆的汉唐雕刻群,为什么至今一直不被人重视? B.全世界艺术崇敬者的麦加,究竟应在西方还是东方? C.芸芸从生的悲欢离合,各色人种的瞻仰膜拜,到底因为什么? D.西方的阳春白雪,面对今日中国观众,为什么竟变成了下里巴 人? E.一二十世纪前,对雕塑的本质美感怎么会理解得那么深? 13、第四段,作者说“盼望”请汉唐雕刻群前来陪客。下列各项中对作者这种盼 望做出正确解释的一项是(3 分) A.汉唐雕刻群比云岗石窟的历史更悠久,成就也更高。 B.“思想者”并非元首,只有艺术家或艺术品适宜作陪。 C.汉唐雕刻群能反映罗丹在艺术上的某种探求。 D.对罗丹这样的艺术大师理应向其展示我们东方的艺术珍品。 14、第一段首句表达了不止一层意思。试围绕该句主旨逐层简析。 (4 分) 一层: 另一层:
15、第三段反映了作者对罗丹艺术成就的评价。请把这些评价提取出来,逐点加 以概括(每点不超过12字)(4分) (1);(2);(3);(4);(5)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1)立秋了,吃过这些饺子,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 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 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 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 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2)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 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 寂寞的红。 (3)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 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 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 地清扫这满地的狼藉。 (4)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 束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 (5)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6)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 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 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⑦)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 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⑧)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拣,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 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9)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 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 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 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10)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 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 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 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 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 这么多年,我没有见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蓄了雨的云,轻 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 的云里
15、第三段反映了作者对罗丹艺术成就的评价。请把这些评价提取出来,逐点加 以概括(每点不超过 12 字)(4 分) (1); (2);(3); (4);(5)。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 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1)立秋了,吃过这些饺子,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 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 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 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 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2)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 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着 寂寞的红。 (3)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照,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丝丝凉意。 因为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 但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 地清扫这满地的狼藉。 (4)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的结 束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 (5)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6)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 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 的皱纹看起来像是在跳舞。 (7)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清扫干净,只 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8)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拣,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 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 (9)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 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 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 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10)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 就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 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是 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 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 这么多年,我没有见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蓄了雨的云,轻 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 的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