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阶段考 语文试卷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选项是()(3分) A期待/期年 积攒/攒动 混蛋/混杂纰缪/未雨绸缪 B提倡/倡优 虔敬/潜在 请帖/字帖伯仲/忧心忡忡 C干劲/强劲 估量/量力 洗漱/结束记载/载歌载舞 D逞能/惩罚 两讫/契约 殷勤/殷红框架/夺眶而出 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 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 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 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4500 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 的19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 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 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4.依次填入下面二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 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 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 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A.②⑤④①③ B.④①②⑤③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①④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ks5u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 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 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
广东省揭阳一中 2013 届高三第一学期高三级第二次阶段考 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每组都不相同的选项是( )(3 分) A 期待/期年 积攒/攒动 混蛋/混杂 纰缪/未雨绸缪 B 提倡/倡优 虔敬/潜在 请帖/字帖 伯仲/忧心忡忡 C 干劲/强劲 估量/量力 洗漱/结束 记载/载歌载舞 D 逞能/惩罚 两讫/契约 殷勤/殷红 框架/夺眶而出 2.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 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 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 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 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 A.通过一番讨价还价,签订合同的时候对方终于作出了让步,最终价格定在 4500 元,比原先的一万多元少了一倍还多。 B.为改变因大山阻隔世代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清贫日子,鄂西南五峰土家古城山 的 19 户农民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 210 米长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 C.地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记录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民族的 变迁与融合、人们生活环境的发展变化,是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 D.社科院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认为,未来中国城镇化不但仍处于快 速推进时期,而且已经由加速阶段转变为减速阶段。 4.依次填入下面二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 卡耐基和柯立芝崇尚“肥皂水”哲学,懂得以退为进,他要得到自己的利益,却 处处为你着想,让你在一种温情脉脉的情绪中接受他的见解。以退为进必须知己 知彼,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在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的,我们要让别人和自己合作, 一个基本的前提是找到彼此利益的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 。 。 。 。 。 ①只有知彼,我们才知道自己应该退让到什么程度 ②必要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妥协 ③处理好了这两点,我们就可以所向无敌 ④只有知己,我们才能弄清楚自己应该坚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⑤正因为如此,我们对自己和对方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 A.②⑤④①③ B. ④①②⑤③ C.⑤④①②③ D.②⑤①④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ks5u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 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 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
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 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 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 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 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 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 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 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 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 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 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 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 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 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 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 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 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 授官。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性又廉恕 廉:清廉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 C.嘉隽守正不挠 挠:阻止 D.于是梁人惮焉 惮:害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 财物无所取 B.其雅志如此 劝其耕桑 C.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欲以田给椿 D.家人曾卖物与人 有志与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3分) ①遂访主还之 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于是梁人惮焉 A.①③④ B.①④⑥ ②③⑤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 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 暂息;盗泉①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 此。 以选②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 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 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 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 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 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 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 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 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 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 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 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 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 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 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 87 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 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选:量才 授官。 5.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性又廉恕 廉:清廉 B.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行:品行 C.嘉隽守正不挠 挠:阻止 D .于是梁人惮焉 惮:害怕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A .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 财物无所取 B.其雅志如此 劝其耕桑 C.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欲以田给椿 D.家人曾卖物与人 有志与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明寇隽守正的一组是( )(3 分) ①遂访主还之 ②隽参护军事东讨 ③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 ④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⑤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⑥于是梁人惮焉 A. ①③④ B.①④⑥ C. ②③⑤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寇隽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还是要按时节依次祭拜,陈献祭品, 如同祭祀宗庙一样,有事情还要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 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 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 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9.把上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ks5u (1)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3分) (2)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4分 (3)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 歌以自伤。 (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3分)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 分) (1)樊迟未达。子曰 ”《论语》 ,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漠漠水田飞白鹭, 松下清斋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 (4)驾一叶之扁舟 。寄蜉蝣于天 地 。(《前赤壁赋》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5小题。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 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创新与想象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 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 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 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 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 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 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 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B. 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后,想方设法 寻找到买主,归还给他,这就是他平时的意愿。 C. 寇隽担任主簿时,灵太后花费巨资,通过削减官吏俸禄来建造永宁佛寺,寇 隽管理此事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 寇隽担任左将军、梁州刺史时,当地的风俗野蛮,很多人成为盗贼,寇隽就 下令郡县建立学校,勉励他们从事农业生产,几年后风俗得到改观。 9.把上面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ks5u (1)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3 分) (2)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4 分) (3)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3 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 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 歌以自伤。 (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3 分)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 分) 11.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 樊迟未达。子曰: “ , 。”《论语》 (2) ,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 _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 (3) 漠漠水田飞白鹭, 。________________, 松下清斋折露葵。(《积雨辋川庄作》) (4) 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 地, 。(《前赤壁赋》)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12—15 小题。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 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创新与想象王生平 艺术贵在创造,科学贵在创新。艺术是情感的表达,追求的是美;科学是理性的 事业,追求的是真,二者似乎不搭界,但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力,是相互渗透、 相互补充的。 艺术不是科学,但艺术创作却具有科学的品格,所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 则太短,就是这个意思。古人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深沉慨叹;今人 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中的“是”改成“这”,而提议者被尊为“一字之 师”;著名钢琴家因演奏成名的钢琴曲错了一音而后悔:这一切都说明了艺术上 的一字之差、半拍之慢,是美感强弱的构成因素、决定成分。尽管艺术采用的是 形象的表达方式,但它的表达也有一个基本的技巧适中问题,也要符合客观的规 律即科学问题。无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不会有美感,也就难以为人所理解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 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 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20世纪50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 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20世纪50年代,我们只觉得 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60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1964年以后才清楚 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 是画家,1832年10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 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 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 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 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 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奧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 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 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 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 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 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 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 年8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 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 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 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 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 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 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 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 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 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 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 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 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髙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 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C.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美” 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E.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 是(3分)
科学不是艺术,但科学发现也常有某种艺术创造的品格,即使有了新的突破、价 值和意义,也会是“睫在眼前常不见”,只是有些“美妙”感,至于到底是什么 东西,还是不能说清楚、道明白。杨振宁 20 世纪 50 年代关于“交换规范场论” 的论文就经历了一个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在 20 世纪 50 年代,我们只觉得 这篇文章很美妙:到了 60 年代,才觉察到它的重要性。我到 1964 年以后才清楚 认识到它跟数学的关系:”(《杨振宁文集》)电报的发明者美国人莫尔斯原本就 是画家,1832 年 10 月他在由法国返回美国的轮船上,一名叫杰克逊的医生在介 绍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时说:“实验已经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 可以神速地通过。”正是这句话使莫尔斯沉浸在神奇的幻想之中,他大胆设想: 既然电流可以在瞬间通过导线,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用电流来远距离传输信息呢? 这个想法使他坐卧不安,从此以后,他告别了艺术,投身到科学领域,专门研究 电流传输信息的问题,最终发明了电报。美国发明家郝奥发明缝纫机的针头,德 国化学家凯库勒发现“苯环”结构,都是在“无意识”的梦中完成的?钢筋混凝 土的发明者既不是著名的建筑师,也不是卓越的力学家,而是一位整天摆弄花草 的法国园艺家约瑟夫·莫尼埃。这些事例意味着,科学发现并不只是理性思维的 产物,它还依赖于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依赖于人们的灵感和顿悟。 上述的创造和发现说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二者是形象思 维与理性思维的统一。王国维曾提到了这一现象,他通过对辛弃疾词《木兰花慢》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的研 究,认为“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1964 年 8 月,毛泽东在同周培源、于光远谈哲学时也认为,“这首诗含有地圆的意 思”。西方物理学家海森堡说“美是真理的光辉”,而爱因斯坦直接把科学发现 称为“自由创造”,表达的均是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审美与科学殊 途而同归:同归于历史、实践和生活,分途在求真、抽象与求美、具体的社会分 工上。分工的优点是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缺欠是出现了职业的痴呆。中外先贤、 学者给了我们以忠告。达尔文说,若有来生,不再成为制造公司的机器,每周要 读诗、赏画、学音乐。工程院院士许国志诗云:“他生倘得从吾愿,甘为诗书再 献身。”由于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又由于生活、实践是整体的、不能分割 的,产生了专业和特长的强强联盟,消化着消极的弊病,使二者互补成为主流, 于是便有了科学与艺术的相得益彰态势。科技美学的诞生标志着这一点,而美育 学科的建立,则意味着我国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方面将大有作为。 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启示我们,不论是理论创新、科技创新还是其他创新,都不仅 需要科学的逻辑推理,而且需要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需要理性,而且需 要感性、直觉、顿悟。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艺术品味 和形象思维能力,这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艺术追求的是美,但也离不开真。 B.有了科学性,艺术表达就会有美感。 C.科学家在追求“真”的同时,有时也会感受到“美”。 D.科技创新主要是形象思维的产物,但也离不开理性思维的辅助。 E.文中所说的“职业的痴呆”,是指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 F.科学与艺术是相互依存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区别。 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证明“艺术与科学、美与真,有重叠、有交融”的 是(3 分)
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B.毛泽东说,《木 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 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 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 觉与顿悟。 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3分) 15.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雪夜 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 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 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 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 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 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 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 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 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
A.美国人莫尔斯发明了电报。 B.毛泽东说,《木 兰花慢》含有地圆的意思。 C.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美学诞生了。 D.艺术创新需要感性、直 觉与顿悟。 1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3 分) 15.从事科学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要分别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才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 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 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雪夜 星新一 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球的脊背上。整个大地很快 铺上了一条银色的地毯。 在远离热闹街道的一幢旧房子里,冬夜的静谧和淡淡的温馨笼罩着这一片小小的 空间。火盆中燃烧的木炭偶尔发出的响动,更增浓了这种气氛。 “啊!外面下雪了。”坐在火盆边烤火的房间主人自言自语地嘟哝了一句。 “是啊,难怪这么静呢!”老伴儿靠他身边坐着,将一双干枯的手伸到火盆上。 “这样安静的夜晚,我们的儿子一定能多学一些东西。”房主人说着,向楼上望 了一眼。 “孩子大概累了,我上楼给他送杯热茶去。整天闷在屋里学习,我真担心他把身 体搞坏了。” “算了,算了,别去打搅他了。他要是累了,或想喝点什么,自己会下楼来的。 你就别操这份心了。父母的过分关心,往往容易使孩子头脑负担过重,反而不 好。” “也许你说得对。可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毕业考试不是件轻松事。我真盼望孩 子能顺利地通过这一关。”老伴儿含糊不清地嘟哝着,往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这寂静的气氛。 两人同时抬起头来,相互望着。 “有人来。” 房主人慢吞吞地站了起来,蹒跚地向门口走去。随着开门声,一股寒风带着雪花 挤了进来。 “谁啊?” “别问是谁。老实点,不许出声!” 门外一个陌生中年男子手里握着一把闪闪发光的匕首。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 “你要干什么?” “少罗嗦,快老老实实地进去!不然……”陌生人晃了晃手中的匕首。 房主人只好转身向屋子里走去。老伴儿迎了上来:“谁呀?是找我儿子……”她 周身一颤,后边的话咽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