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执信中学 201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 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勖勉畜产春风和煦絮絮不休B筵席宴席蜿蜒曲折发出唁电 C.愤懑愁闷扪心自问闷声闷气D揶揄逾期瑕不掩瑜不可理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在校级篮球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于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场 比赛无疾而终。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 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规范旅游培训市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 培训工作责无旁贷 D.王武庆称:“我们的拍卖行这几年做了很多流失文物的拍卖工作,一般说来,流失文物 会通过外交途径或竟拍收回。但有限的经费对于上不封顶的文物拍卖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3月11日,在多震之国日本,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及海啸,瞬间扑向日本东北沿 海地区,致使11938人死亡、15478人失踪。 B.今年七月迎接检査时,广州市能否拿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取决于 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态度、行动和民众的素质。 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将在上午10点发布重要新闻,请各位观众听众准时收 听收看。 D.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 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 外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只是,“富二代 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广东执信中学 2011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 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 2B 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 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24 分)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 A.勖.勉 畜.产 春风和煦. 絮.絮不休 B.筵.席 宴.席 蜿蜒.曲折 发出唁.电 C.愤懑. 愁闷. 扪.心自问 闷.声闷气 D.揶揄. 逾.期 瑕不掩瑜. 不可理喻.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在校级篮球赛中,两支球队原定于月底进行比赛,因场地问题无法按时进行,最终这场 比赛无疾而终 ....。 B.一时间,许多国人把健康类图书中的某些观点视为金科玉律 ....,大有不按照此法去做就有 被健康抛弃的危险。 C.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规范旅游培训市场势在必行,行业龙头企业主抓社会 培训工作责无旁贷 ....。 D.王武庆称:“我们的拍卖行这几年做了很多流失文物的拍卖工作,一般说来,流失文物 会通过外交途径或竞拍收回。但有限的经费对于上不封顶的文物拍卖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年 3 月 11 日,在多震之国日本,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及海啸,瞬间扑向日本东北沿 海地区,致使 11938 人死亡、15478 人失踪。 B.今年七月迎接检查时,广州市能否拿到“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取决于 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的态度、行动和民众的素质。 C.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将在上午 10 点发布重要新闻,请各位观众听众准时收 听收看。 D.如果说中西方在长久以来的国家交往中,始终或多或少互存“敌意”的话,从深层次来看, 原因还是缘于彼此潜在的文化冲突产生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 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 “富二代” 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B③④②①⑤C.③④①②⑤D.③①②⑤④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未,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 今万乘失御,英雄竟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今足恣行残忍,窃为足 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从 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太子冬居春宫,因宴 集命宫官掷倒,次至及善,辞日:“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 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日:以 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側,知此官贵否?” 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 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ˆ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 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 奏日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毎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 臣之礼。及善数奏抑之,则天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 骸骨,不许。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旧唐书列传四十》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 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②①⑤ C. ③④①②⑤ D. ③①②⑤④ 二 、本大题 7 小题 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 王及善,铭州邯郸人也,父君愕。隋未,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郸,君愕往说君廓曰:“方 今万乘失御,英雄竟起,诚宜抚纳遗氓,保全形胜,按甲以观时变。今足恣行残忍,窃为足 下寒心矣。”君廓从其言,乃屯井陉山。会义师入定关中,乃与君廓率所部万余人来降。从 太宗征辽东,与高丽战于驻跸山,君愕先锋陷阵,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及善年十四,以父死王事,袭爵邢国公。高宗时,累迁左奉裕率。太子冬居春宫,因宴 集命宫官掷倒①,次至及善,辞曰:“殿下自有乐官,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臣将奉令, 恐非殿下羽翼之备。”太子谢而遣之。高宗闻而特加赏慰。寻除右千牛卫将军,高宗谓曰:“以 卿忠谨,故与卿三品要职。他人非搜辟②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橫刀在朕側,知此官贵否?” 后契丹作乱,起授滑州刺史。则天谓曰:“边贼反叛,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 缓步至彼,为朕卧理此州,以断河路也。”因问朝廷得失,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则天 曰:“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乃留拜内史。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 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时张易之兄弟恃宠,每内宴,皆无人 臣之礼。及善数奏抑之,则天曰:“卿既高年,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乃上疏乞 骸骨,不许。圣历二年,薨,年八十二。废朝三日,陪葬乾陵。 《旧唐书列传四十》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査清除道路。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万乘失御控制力,统治力 袭爵邢国公 承继 C.太子谢而遣之致谢 D.及善数奏抑之抵制,压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窃为足下寒心矣 为朕卧理此州B.以父死王事 以卿忠谨 C.太子之居春宫恐非殿下羽翼之备D.乃留拜内史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王及善“有大臣之节”的一组是 ①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②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③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④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 ⑤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 ⑥及善数奏抑之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末年,王君廓和王君愕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投靠义师,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 阵,英勇杀敌 高宗对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授予三品要职,让他佩大横刀留在自己身旁。C.武 则天对王及善极为器重,本来想派他去滑州,但在向他问策后决定把他留在朝中 D.王及善不满张易之兄弟恃宠而骄、不守臣礼,屡屡上奏,但武则天反倒让他不要多管此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 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 ②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干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 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4分)
[注】①掷倒:翻跟头。②搜辟:搜査清除道路。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万乘失御. 控制力,统治力 B.袭.爵邢国公 承继 C.太子谢.而遣之 致谢 D.及善数奏抑.之 抵制,压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窃为.足下寒心矣 为.朕卧理此州 B.以.父死王事 以.卿忠谨 C.太子之.居春宫 恐非殿下羽翼之.备 D.乃.留拜内史 乃.上疏乞骸骨,不许 7.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王及善“有大臣之节”的一组是 ①力战而死,太宗深痛悼之。 ②臣止当守职,此非臣任也 ③他人非搜辟不得至朕所,卿佩大横刀在朕侧 ④卿虽疾病,可将妻子日行三十里 ⑤及善备陈理乱之宜十馀道 ⑥及善数奏抑之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②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隋朝末年,王君廓和王君愕率领所部一万多人来投靠义师,随从太宗征伐辽东,冲锋陷 阵,英勇杀敌。 B.高宗对王及善特加信任并委以重任,授予三品要职,让他佩大横刀留在自己身旁。C.武 则天对王及善极为器重,本来想派他去滑州,但在向他问策后决定把他留在朝中。 D.王及善不满张易之兄弟恃宠而骄、不守臣礼,屡屡上奏,但武则天反倒让他不要多管此 事。 9.断句和翻译。(10 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 分) 时御史中丞来俊臣按制狱常以飞祸陷良善后坐事系狱有司断以极刑则天欲赦之及善执 奏曰俊臣凶狡不轨愚以为若不剿绝元恶恐摇动朝廷祸从此始则天纳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 ① 彼末事也,此为本也,卿不可行。 ② 及善在官每以清正见知,临事难夺,有大臣之节。 10.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7 分)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 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 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 的表达效果?(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4)弦弦掩抑声声思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闲的视镜 汪涌豪 ①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 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 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影响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 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 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 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②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 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 ③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 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 的德性。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悅性,尝从人学琴,与人 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 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天天如也”。故《礼记》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一者善 而不倦”,一者倦而不亵”。 ④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 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
11.补写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按前 3 题计分)(6 分) (1)相见时难别亦难,________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 (李商隐《无题》)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房宫赋》) (4)弦弦掩抑声声思, ; ,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闲 的 视 镜 汪涌豪 ①“闲”是古代文论主体范畴中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由其所指称的主体的自我处置与安顿 方式,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心性趣味,既深刻地影响了古人看取世界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他 们表现世界的结果。所以在实际运用中,它不仅仅影响人的气性修养,还成就了作品的体调 与风格。而这种气性修养与体调风格,因贴合着创作主体的自在个性和日常趣味,相对而言, 比较能脱开政教的牵绊,直显艺术的本真。所以,对它的形成发展历史作深入的追原,在很 大程度上可以究明古代文学创作和批评的某些特点。 ②深入地看这种“闲”所指谓的处世态度和审物视界,可以发现,它有湛深的思想背景, 儒道两家都曾为其提供过直接的精神资源。 ③一般以为,儒家讲究德礼,注重修身,最是庄敬不过。其实,它并不排斥悠闲的处身 方式,相反,对生活中许多快乐体验和才艺赏会都很在行,以为这种玩物适情,正可涵养人 的德性。譬如孔子就尚“身心一如”、“文质彬彬”,雅好以音乐怡情悦性,尝从人学琴,与人 同歌,与弟子一起披春服而咏归,享受在大自然中的休憩乐趣。此外又“盛容饰”,当一个人 燕居独处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故《礼记》有《仲尼燕居》和《孔子闲居》,一者“善 而不倦”,一者“倦而不亵”。 ④儒家虽一人安居,仍恒慎其独。至若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在他们看来也都寓有 至理,可博人旨趣,此孔子所以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正是持这样的人生
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 ⑤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礼ˆ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 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道家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 字。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如《庄子知北游》篇之今日晏闲,敢 问至道”,《天地》篇之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寓言》篇之“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 闲,是以不敢等等,更用此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 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乎,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 而闲乎”,《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 闲暇者之所好也”。 ⑥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 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 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己、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 闲而无事ˆ的高上境界。 ⑦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 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 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 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所以一个要进行“己有耻 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朝彻而“见独”。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 ⑧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并“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 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 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
态度,儒者即使人在陋巷,箪食瓢饮,也能做到不改其乐。 ⑤道家于此,贡献尤巨。道家非“礼”崇“无”,最崇尚个体的精神自由。如果说,儒家重 视在社会秩序中安顿人群,道家则尤重在自然秩序中安顿自己,故论道过程中每常言及“闲” 字。其代表人物如庄子,不但常用“闲”指称人的闲暇,如《庄子·知北游》篇之“今日晏闲,敢 问至道”,《天地》篇之“闲居三月,复往邀之”,《寓言》篇之“向者弟子欲请夫子,夫子行不 闲,是以不敢”等等,更用此来指称人由“身闲”而及“心闲”的精神性活动,如《天道》篇有“以 此退居闲游,则江海山林之士服”,《知北篇》有“尝相与无为乎,淡而静乎,漠而清乎,调 而闲乎”,《刻意》篇有“就薮泽,处闲旷,钓鱼闲处,无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 闲暇者之所好也”。 ⑥这种心闲以及对心闲的深切体认,显然包含有否定世俗功利和遵从个性自由的意思。 至于他好讲逍遥游,也如唐人所说,“义取闲放不拘,怡适自得”。由此“乘物以游心”,放眼 六合之外,属意于无己、无功、无名,实际上都是为了达至他在《大宗师》中所说的“其心 闲而无事”的高上境界。 ⑦统合两家思想,可以看到,儒道对“闲”的论说虽分属各自的思想体系,一个隐居以求 志,一个修德以就闲,内里却有着共通的气息相勾连。即它都不是发生在广庭与热场,也无 关于名利与禄位,它更多表现为个人的选择,如周敦颐《思归旧隐》所谓,“闲方为达士, 忙只是劳生”,关乎的是个人在日常安处中的道德精进与精神修养,所以一个要进行“己有耻” 的“慎独”,一个依赖“坐忘”、“朝彻”而“见独”。至于其本质的落脚处,都不在形迹,而在精 神。 ⑧后世文人士大夫追求“闲心乐地”,讲究“闲处从容”,并“寝兴从闲逸,视听绝喧哗”, 除了还受到“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这样的养生理论,以及后世佛教与禅宗 的影响外,大抵都不出此两家思想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