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执信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 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4分) 、基础(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都不相同的选项是 A.应届/应试 熨斗/蕴藉 甲壳/金蝉脱壳 B.信笺/缣帛 编纂/酒馔 蹊跷/休戚与共 C.复辟/辟谣 症结/症状 字帖/俯首帖耳 D.强制/强迫 贿赂/绿林 殷红/绿草如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红楼梦》人物众多,世相缤纷。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 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小事,又与主要事件相连,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C.10月1日,受阅部队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观礼台上中 外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D.目前,各地“房叔”“房婶”四起,一个人坐拥几十套房产,这真让人不可 理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民工待遇、 对征用土地和强制拆迁进行补偿、提供廉价住宅、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就业 等改善国民生活状况的措施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 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置,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出现 C.有关调査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 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D.元旦期间,广州各大商场都抛出了大幅降价的“撒手锏”, 都想以此提高节日消费的人气,商界统计的数字也表明,今年的元旦是消费总量 最好的一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 ①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②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③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已无须赘言,这里只讲讲戏曲的鉴赏。 ④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 文字 ⑤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 ⑥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 生动的场景
广东省执信中学 2012-2013 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 页,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 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24 分) 一、基础(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都不相同的选项是( ) A.应届/应试 熨斗/蕴藉 甲壳/金蝉脱壳 B.信笺/缣帛 编纂/酒馔 蹊跷/休戚与共 C.复辟/辟谣 症结/症状 字帖/俯首帖耳 D.强制/强迫 贿赂/ 绿林 殷红/绿草如茵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在欣赏《前赤壁赋》的华美文辞时,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中蕴涵的哲理, 从而进一步领略苏东坡自由的精神境界,则恐有买椟还珠之憾。 B.《红楼梦》人物众多,世相缤纷。各色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大小事件纵横 捭阖,许多看似无关的小事,又与主要事件相连,环环相扣,互相渗透。 C.10 月 1 日,受阅部队沿长安街绵延向东,浩浩荡荡,气势恢弘。观礼台上中 外来宾激动万分,无不侧目而视,为国家的强大而骄傲。 D.目前,各地“房叔”“房婶”四起,一个人坐拥几十套房产,这真让人不可 理喻。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在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了提高农民收入和民工待遇、 对征用土地和强制拆迁进行补偿、提供廉价住宅、改革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就业 等改善国民生活状况的措施。 B.省政府已明确指出,廉租房可以在经济适用住房中配建,也 可以在普通商品住房小区中配置,以防止低收入家庭远离城区,被边缘化的现象 出现。 C.有关调査表明,中国人幸福感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爱攀比、缺信念、不互 信、不善于发现阳光面等心理因素造成的。 D.元旦期间,广州各大商场都抛出了大幅降价的“撒手锏”, 都想以此提高节日消费的人气,商界统计的数字也表明,今年的元旦是消费总量 最好的一年。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怎样才能进入文学作品的意境 呢? ①必须驰骋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②这样才能进入它的意境。 ③诗歌鉴赏需要运用想象和联想,已无须赘言,这里只讲讲戏曲的鉴赏。 ④而在读剧本的时候,眼前不但没有布景,而且没有演员,所见到的只是纸上的 文字。 ⑤那山山水水,千军万马,都要由观众自己去想象。 ⑥读者要借助这些文字想象出舞台的情景,让死的文字一个个活起来,变成一些 生动的场景
⑦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 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 A.①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③⑦⑤④⑥② C.③①⑤②⑦④⑥ D.③⑦④⑤⑥①②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5~9题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 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乞老终 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 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 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 泣送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 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 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 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 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 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 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 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 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先生因诣县官, 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 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故设施未竟,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其议减湖田之赋, 华容人将筑祠以报,而先生固止之,此所谓阴德也。虽使其子孙世为三公,岂为过 乎 (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 崎岖:山路髙低不平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土卑而赋重 卑:卑微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 相殴相持
⑦中国戏曲的表演有很强的虚拟性,乘车荡舟,骑马作战,叩门登楼,各种各样 的动作都是由演员通过虚拟的方式加以表现,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布景。 A.①②③⑤⑦④⑥ B.①③⑦⑤④⑥② C.③①⑤②⑦④⑥ D.③⑦④⑤⑥①② 二、文言文阅读(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5~9 题。 复斋先生,姓张氏,华容人也。先生幼即善属文。入学后,值吴逆之乱,崎岖兵 革,与弟召修负母循环来岩谷间,喘不得息。 康熙乙丑,成进士,知福建之晋江,多善政。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乞老终 养。百姓攀留不得,相率供其食用,泣送至洛阳桥者数万人。侍养既二十年,乃 起为江西之金溪。 值岁歉,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全活甚众。会有上官倚朝贵为势,其 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先生不忍从,遂解组归。金溪之百姓攀留 泣送晋江也。 当在晋江时,有贾人怨其继母之诛求,而不养其父。其父诣县诉。贾人行贿于先 生,乞以贫为解。众皆争往视之,天方寒,贾人衣其父以新衣,而自著敝衣,为 冻饥可怜之状,且曰:“有衣皆以奉父矣。”先生故怒视其父,曰:“子寒如此, 而不恤之邪?”呼吏持大杖来。先生睥视贾人,颜色如平常,猝指叱之曰:“若 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乃从 旁泣。先生出贿付其父曰:“以养尔余年。”众皆快之。 民逋赋,久不能输,及输逋则赋甚多。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有守瓜圃而毙者,暮夜莫知其为谁。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一人 肤体伤败,先生叱之曰:“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相殴相持,以至于此。” 其人即屈服。先生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晋江人文比他邑为盛。先生至,则益劝勉其父兄,使训诲其子弟,其稍属俊秀者, 亲加宾礼焉。由此晋江之童子试至万人。 先生之免金溪而归,足不履户外。而华容在洞庭旁,土卑而赋重。先生因诣县官, 谓此皆湖岸荒余,十常八九浸于水,宜准湖乡下地例,一亩粮止一升。县官信先 生素长者,察知愚民情实无他,卒如先生言。华容人蒙其利至今。 先生名召华,字君实。 赞曰:先生在官前后仅四年,故设施未竟,然其为利于民者多矣。其议减湖田之赋, 华容人将筑祠以报,而先生固止之,此所谓阴德也。虽使其子孙世为三公,岂为过 乎? (刘大櫆《张复斋传》,有删改)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值吴逆之乱,崎岖兵革 崎岖:山路高低不平 B.子寒如此,而不恤之邪 恤:怜悯 C.民逋赋,久不能输 逋:怠慢 D.土卑而赋重 卑:卑微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上官将疏荐之,而先生以母老乞终养 若往而盗若瓜,值若之警, 相殴相持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 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以养尔余年 D.知福建之晋江 先生 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7.以下句子中,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3 分)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 ②先生不忍 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 ⑥益劝勉其父兄 使训诲其子弟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⑤⑥ )③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复斋非常孝顺,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亲辗转奔波,后来还为 终养老母亲弃官归家。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 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 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他为华容百姓请求减免赋税,华 容百姓一直享受着实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6分)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4分) (2)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3分) (3)华容人将筑祠以报,而先生固止之,此所谓阴德也。(3分) 、默写 10.把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每空1分,共6分) (1)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 宴从弟桃李园序》 (2)舞幽壑之潜 蛟 。(苏轼《赤 壁赋》)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 王阁序》) (4)吾尝终日而思矣 (荀子《劝学》)
B.侍养既二十年,乃起为江西之金溪 即以大杖扑贾人,而其父 乃从旁泣 C.其所属郡县皆胁使出门下,而责以厚贽 以养尔余年 D.知福建之晋江 先生 之听讼仁明多此类 7. 以下句子中,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明张复斋“为利于民”的一组是(3 分) ①先生请谷得七千余石,多方赈贷 ②先生不忍 从,遂解组归 ③先生诘知其鬻子也,乃捐俸入赎而归之 ④先生出贿付其父 ⑤先生集乡民于社庙,闭门使袒裼观之 ⑥益劝勉其父兄, 使训诲其子弟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②⑤⑥ D .①③④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张复斋非常孝顺,在战乱中与弟弟召修一道背着老母亲辗转奔波,后来还为 终养老母亲弃官归家。 B.张复斋在晋江和金溪虽为官时间不长,但他清正廉明,刚正不阿,为民着想, 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C.张复斋办案机智,曾巧断贾人不养其父案,让不孝子受到惩罚,贾人父得养 天年,令人称快。 D.张复斋在金溪被罢免后,又回到福建晋江,他为华容百姓请求减免赋税,华 容百姓一直享受着实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126 分) 9.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10 分) (1)若见若父之将受大杖也,而安忍视之,不孝何辞?(4 分) (2)其稍属俊秀者,亲加宾礼焉。(3 分) (3)华容人将筑祠以报,而先生固止之,此所谓阴德也。(3 分) 三、默写 10.把横线上的句子补充完整。(每空 1 分,共 6 分) (1)开琼筵以坐花, 。(李白《春夜 宴从弟桃李园序》 (2)舞幽壑之潜 蛟, 。(苏轼《赤 壁赋》) (3) ,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 王阁序》) (4)吾尝终日而思矣, 。 (荀子《劝学》)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梁惠王上》) 四、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仙吕】后庭花 赵孟頫(元)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 叶归去休。 【中吕】普天乐 滕宾(元)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 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这两首曲的前四句都写了秋景,但手法和意境特点各不相同,请作具体分 析。(4分) (2)这两首曲分别用不同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何种相似的志趣?请作具体分析。 (3分) 五、论述类阅读(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山水为何给人美感 梁衡 人类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 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大自然为什么给人类以美感呢?因为它蕴 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在 我们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 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 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 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 自然,杜甫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刘海粟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 稿 人类怎样融合客观景物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 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 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从而激活人的美 感。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就会被这些美好之物吸引。 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称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 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还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 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情感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 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是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 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6)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 (《孟子·梁惠王上》) 四、诗歌鉴赏 11.阅读下面的两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 分) 【仙吕】后庭花 赵孟頫 (元)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 叶归去休。 【中吕】普天乐 滕宾(元)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 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1)这两首曲的前四句都写了秋景,但手法和意境特点各不相同,请作具体分 析。(4 分) (2)这两首曲分别用不同的抒情手法表达了何种相似的志趣?请作具体分析。 (3 分) 五、论述类阅读(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小题。 山水为何给人美感 梁 衡 人类与自然的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从自然中索取物质,维持生命,同时 又从它身上感悟美感,培养审美能力。大自然为什么给人类以美感呢?因为它蕴 含有许多美的要素,如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等等。这些要素在 我们人类的精神产品中,如小说、戏剧、绘画、音乐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 中早就存在,并且更为丰富。这些东西再简化一点,就是三样:形状、颜色、声 音。形、色、声这三样基本东西经对称、和谐、奇巧等等的变化组合,就出现无 穷无尽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远远多于人为的创造,所以艺术强调师法 自然,杜甫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刘海粟十上黄山“搜尽奇峰打草 稿”。 人类怎样融合客观景物而创造一件艺术品呢?是通过与自然的交流,通过艺术家 的观察,再创造。刘勰说,“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是通过眼睛观察,内心思 考,经过一番酝酿吐纳之后才加工出来的。这些要素作用于人,从而激活人的美 感。我们看到鲜艳的花朵,奇伟的山峰、行云流水,就会被这些美好之物吸引。 不论是人还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欢。有学者称研究动物也有趋美厌丑的本能。 不过与动物不同,人还能将这种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种定式,于是相应于 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坏,物象之异可转化为情感之别。小石潭的凄清,荷塘 月色的宁静,范仲淹所谓物悲物喜,这就是意境。 人们不只是满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观的情的转化,又进而求理。因为哲理本身的 逻辑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们灵犀一点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
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 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晢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 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 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 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 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 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天星桥就是这样的。自 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而文物古迹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 复。滕王阁被火烧了,只有到《滕王阁序》里去体验“滕王阁独为第一”(韩愈) 之壮美了。只有保护才能开发,开发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旅游开发,卖门票, 拉动消费这是物质方面的开发。把山水的美感挖掘来,转化为文、诗、歌、影、 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这是精神方面的开发。名山名水游人去得多,是 因为它的审美价值大,便于开发成精神财富。过去讲人战胜自然,现在讲人与自 然和谐这是一种进步,但这只是一小步,是物质层面的生态平衡,其实下面还有 精神层面的交流,审美方面的挖掘利用。一个小康社会,除了物质的充裕,还应 精神丰富,精神财富中审美是一大内容。 大自然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 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人类要永葆 种崇敬、虔诚之心,向自然汲取美感,这是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两项是(5分,选对一项2分,选对两项5 分,多选0分) A.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都是大自然中美的要素。 B.不论是人还是山水,观察者都能从中获得美感并能上升到感 C.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界中能找到相似的且可相通的形象。 D.山、水、树、木等物的美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的。 E.名山名水游人去得多,所以审美价值大,便于开发成精神财富。 13.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 A.举刘海粟十上黄山的事例,说明艺术强调师法自然的道理。 GkStK B.引用刘勰的话“目既往还,心亦吐纳”,说明美感产生的过程 C.举周敦颐见莲花悟得做人之理事例,说明诗歌能蕴含晢理的美。 D.引用韩愈的话“滕王阁独为第一”,说明当年滕王阁的壮美。 14.作者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4分) GkStK15.简要说明客观景物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的三个层次。(4分) 六、文学类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记忆力 申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50周年同 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
之激荡,云之多变等,人们从美的形、色、声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达到 美好的意境,还能悟出一种哲理的美,逻辑的美。周敦颐见莲花就悟出“出淤泥 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讲做学问的理。又像练气功常说的精、气、神,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在散文写作上就是美的三个层次:描写美、意境美、哲理 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树、木、草、石都有产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样, 美人罕见,好景难求。因为美是一种巧合,不管人,还是自然,是由无数因素随 机地排列组合而成,最佳的组合机会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倾城之美,绝代佳 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胜境。贵州的黄果树、天星桥就是这样的。自 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而文物古迹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宏观世界不能重 复。滕王阁被火烧了,只有到《滕王阁序》里去体验“滕王阁独为第一”(韩愈) 之壮美了。只有保护才能开发,开发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旅游开发,卖门票, 拉动消费这是物质方面的开发。把山水的美感挖掘来,转化为文、诗、歌、影、 画等艺术品,提高人们的审美,这是精神方面的开发。名山名水游人去得多,是 因为它的审美价值大,便于开发成精神财富。过去讲人战胜自然,现在讲人与自 然和谐这是一种进步,但这只是一小步,是物质层面的生态平衡,其实下面还有 精神层面的交流,审美方面的挖掘利用。一个小康社会,除了物质的充裕,还应 精神丰富,精神财富中审美是一大内容。 大自然是一个最大最好的美育课堂,山水会像绿树释放氧气一样,不停地为我们 释放美感,会像书本润泽我们的心田一样,不停地润泽我们的灵魂。人类要永葆 一种崇敬、虔诚之心,向自然汲取美感,这是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12.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两项是(5 分,选对一项 2 分,选对两项 5 分,多选 0 分) A.对称、和谐、奇巧、虚实、变化、新鲜都是大自然中美的要素。 B.不论是人还是山水,观察者都能从中获得美感并能上升到感情。 C.哲理本身的逻辑美,在自然界中能找到相似的且可相通的形象。 D.山、水、树、木等物的美是由无数因素随机地排列组合而成的。 E.名山名水游人去得多,所以审美价值大,便于开发成精神财富。 13.对文中所举事例或引用诗文的作用,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 分) A.举刘海粟十上黄山的事例,说明艺术强调师法自然的道理。GkStK B.引用刘勰的话“目既往还,心亦吐纳”,说明美感产生的过程。 C.举周敦颐见莲花悟得做人之理事例,说明诗歌能蕴含哲理的美。 D.引用韩愈的话“滕王阁独为第一”,说明当年滕王阁的壮美。 14.作者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应包括哪两个方面的内容?(4 分) GkStK 15.简要说明客观景物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的三个层次。(4 分) 六、文学类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记忆力 申 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 50 周年同 学会。50 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