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079,544 323,872 850.85% 2、主要业务板块的经营回顾 集装箱制造业务 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主要包括标准干货箱、标准冷藏箱和特种箱业务,可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全系列集装箱产品。特种箱主要包括53尺北美内陆箱、欧洲超宽箱、散货箱、特种冷藏箱、折叠箱等产 品。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产销量继续保持全球行业第 016年,全球处于经济增长低迷及贸易不景气当中,集运供需失衡和运价持续走低使得集运业陷入全 行业亏损的境地。同时多家航运公司近两年相继展开并购和重组,延缓了资本投资和对新箱的采购。以上 因素均导致了2016年大部分时间市场对集装箱需求的减少和集装箱售价的走低。不过,集装箱业务有其 自身的需求和景气循环周期。经过前期清淡需求的积累,以及2016年第三季度后期韩进海运破产保护事 件带来的集装箱流动性抽紧,从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集装箱需求出现了较大的改善。整体而言,受前 三季度市场低迷形势的影响,2016全年集装箱制造行业总体产量出现大幅下滑,行业竞争有所加剧。 2016年,中国国内以新版《大气污染防治法》为代表的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行动计划的出台、颁布 和贯彻落实,给集装箱制造产业等中国传统制造业带来环保压力,同时也为其转型升级带来契机。以水性 漆、溶剂回收、环保地板等为代表的环保技术或环保材料将加快在集装箱行业中应用和推广。其中,2016 年3月,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在上海签署了《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ⅤOCs治理自律公约》,2016年7月1 日,本集团及国内主要集装箱厂商在广东地区率先实施水性环保漆的自律要求,并且定于2017年4月1 日在全国范围推广 报告期内,受市场疲软影响,本集团集装箱业务订单量锐减,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岀现大幅下降。其 中:普通干货集装箱累计销售58.73万TEU(2015年:112.03万TEU),同比下降47.58%;冷藏集装箱累 计销售797万TEU(2015年:18.14万TEU),同比下降5606%。集装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10.67 亿元(2015年:人民币21071亿元),同比下降4748%;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63亿元(2015年:人民币 9%6亿元),同比下降63.51%;其中普通干货集装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5691亿元(2015年:人民币113.86 亿元),同比减少50.02%;冷藏集装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22.36亿元(2015年:人民币51.68亿元),同 比减少5673%;特种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35.53亿元(2015年:人民币4491亿元),同比下降20.89% 016年,本集团面对集装箱业务需求疲软、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的严峻形势,积极采取调整产能布局、 合并生产基地、探索员工跨区域调配等各种应对措施,优化产能配置,合理调整市场策略,有效地改善了 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水平。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业务的各项投资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本集团在东莞 凤岗的集装箱生产基地迁建项目仍在有序推进中,由于土地招拍挂后尚不具备开工条件,因此比原计划稍 有延缓;青岛冷链产业园的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冷箱生产线和特种冷箱生产线均已迁建完毕,新生产线已 按原计划顺利投产。同时,本集团利用生产淡季,完成了部分集装箱生产线的水性漆工艺改造。年内,本 集团下属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并生产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成功助力“长征”系列运 载火箭顺利升空。 2016年12月,本集团下属非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集冷箱”)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年度报告 21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3,079,544 323,872 850.85% 2、主要业务板块的经营回顾 集装箱制造业务 本集团集装箱制造业务主要包括标准干货箱、标准冷藏箱和特种箱业务,可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全系列集装箱产品。特种箱主要包括 53 尺北美内陆箱、欧洲超宽箱、散货箱、特种冷藏箱、折叠箱等产 品。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产销量继续保持全球行业第一。 2016 年,全球处于经济增长低迷及贸易不景气当中,集运供需失衡和运价持续走低使得集运业陷入全 行业亏损的境地。同时多家航运公司近两年相继展开并购和重组,延缓了资本投资和对新箱的采购。以上 因素均导致了 2016 年大部分时间市场对集装箱需求的减少和集装箱售价的走低。不过,集装箱业务有其 自身的需求和景气循环周期。经过前期清淡需求的积累,以及 2016 年第三季度后期韩进海运破产保护事 件带来的集装箱流动性抽紧,从 2016 年第四季度开始,集装箱需求出现了较大的改善。整体而言,受前 三季度市场低迷形势的影响,2016 全年集装箱制造行业总体产量出现大幅下滑,行业竞争有所加剧。 2016 年,中国国内以新版《大气污染防治法》为代表的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行动计划的出台、颁布 和贯彻落实,给集装箱制造产业等中国传统制造业带来环保压力,同时也为其转型升级带来契机。以水性 漆、溶剂回收、环保地板等为代表的环保技术或环保材料将加快在集装箱行业中应用和推广。其中,2016 年 3 月,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在上海签署了《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 VOCs 治理自律公约》,2016 年 7 月 1 日,本集团及国内主要集装箱厂商在广东地区率先实施水性环保漆的自律要求,并且定于 2017 年 4 月 1 日在全国范围推广。 报告期内,受市场疲软影响,本集团集装箱业务订单量锐减,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出现大幅下降。其 中:普通干货集装箱累计销售 58.73 万 TEU(2015 年:112.03 万 TEU),同比下降 47.58%;冷藏集装箱累 计销售 7.97 万 TEU(2015 年:18.14 万 TEU),同比下降 56.06%。集装箱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110.67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210.71 亿元),同比下降 47.48%;实现净利润人民币 3.63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9.96 亿元),同比下降 63.51%;其中普通干货集装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56.91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113.86 亿元),同比减少 50.02%;冷藏集装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22.36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51.68 亿元),同 比减少 56.73%;特种箱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35.53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44.91 亿元),同比下降 20.89%。 2016年,本集团面对集装箱业务需求疲软、行业产能相对过剩的严峻形势,积极采取调整产能布局、 合并生产基地、探索员工跨区域调配等各种应对措施,优化产能配置,合理调整市场策略,有效地改善了 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水平。报告期内,本集团集装箱业务的各项投资工作按计划正常进行:本集团在东莞 凤岗的集装箱生产基地迁建项目仍在有序推进中,由于土地招拍挂后尚不具备开工条件,因此比原计划稍 有延缓;青岛冷链产业园的迁建项目进展顺利,冷箱生产线和特种冷箱生产线均已迁建完毕,新生产线已 按原计划顺利投产。同时,本集团利用生产淡季,完成了部分集装箱生产线的水性漆工艺改造。年内,本 集团下属南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制并生产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成功助力“长征”系列运 载火箭顺利升空。 2016年12月,本集团下属非全资控股子公司上海中集冷藏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中集冷箱”)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 与上海市宝山区土地储备中心就上海中集冷箱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6888号(宗地面积290.55亩) 的土地、房屋、设备、辅助设施的拆迁签订补偿协议。此举有利于本集团把握城市发展和更新改造的机遇, 实现现有资源的商业价值,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和股东回报。而上海中集冷箱的原有业务已由本集团全资 子公司太仓中集冷藏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承接经营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 本集团下属的中集车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道路运输车辆制造集团,以“全球运营、地方智慧”为 经营理念,为全球客户提供品种多样的专用汽车产品、专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销售服务。截至报告期末, 中集车辆(集团)已在中国、北美、欧洲及新兴市场建立了25个生产与研发基地,形成十大系列、1,000 多个品种的专用车产品线,产品包括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平板/栏板运输半挂车、低平板运输半挂车、车辆 运输半挂车、仓栅车、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环卫车、特种车等,产品覆盖国内及海外主要市场。 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分化。北美半挂车市场需求保持在高位。欧洲市场自2013年起开始复苏,受英 国退欧对跨国贸易投资的影响,欧洲市场逐步走向区域化。新兴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受全球经济疲弱影响强 弱参差。中国半挂车市场由于国内道路车辆轮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GB1589新政推行及公安部、交 管局联合开展的整治公路货车超限超载行为,加快了国内物流半挂车向轻量化转变的更替周期,短期内有 效缓解了需求下降的压力 报告期内,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全面增长,全年累计销售12.31万台(套)(2015年:11.39 万台(套)),同比增长8:08%:实现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4695亿元(2015年:人民币12862亿元),同比 增长1425%;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7.67亿元(2015年:人民币5.72亿元),同比增长33.97%。 报告期内,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市场业务增长表现突出,新兴市场业务受全 球大宗商品价格、汇率等影响业务有所下滑。中集车辆(集团)针对各主要市场变化趋势实施了针对性部 署,继续稳健推进全球营运管理。在做强存量业务的同时,着力发掘增量和创新业务,并侧重于技术升级 和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 在国内市场:本集团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及时把握细分市场的热点和机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和范围。 受GB1589的修订实施和国家对治超限载的从严治理的影响,本集团物流半挂车辆在2016年销量同比有较 大增长,其中液罐车销量较2015年同期增长接近90% 在海外市场:(1)在北美市场,本集团把握住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市场机遇, CIMC VanguardⅡ号工厂 成功投产,年产能增加了近1万台,2016年在北美市场的净利润大幅增长;(2)在欧洲市场,本集团充分 发挥全球营运体系作用,完成了对英国挂车市场领先者 Retlan Manufacturing Ltd.全部股权的收购,波兰工 厂正式投入运营,未来将继续布局以提升增长动力:(3)在新兴市场,受全球经济大宗商品及政局不稳等 多重因素影响,2016年业务有所下滑,未来将重点放在新兴市场海外据点的经营及与新伙伴的全球化业务 探索中,努力开拓多元的营销渠道,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中集车辆产品和服务,并为市场复苏作好铺垫。 报告期内,中集车辆(集团)在广东东莞的“灯塔”工厂一先进零部件基地顺利投产,全面加速企业 流程优化和数字化升级,并注重轻量化、安全、环保产品理念的执行。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 本集团下属的中集安瑞科主要从事广泛用于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储存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年度报告 22 与上海市宝山区土地储备中心就上海中集冷箱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沪太路 6888 号(宗地面积 290.55 亩) 的土地、房屋、设备、辅助设施的拆迁签订补偿协议。此举有利于本集团把握城市发展和更新改造的机遇, 实现现有资源的商业价值,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和股东回报。而上海中集冷箱的原有业务已由本集团全资 子公司太仓中集冷藏物流装备有限公司承接经营。 道路运输车辆业务 本集团下属的中集车辆(集团)是全球领先的道路运输车辆制造集团,以“全球运营、地方智慧”为 经营理念,为全球客户提供品种多样的专用汽车产品、专用汽车关键零部件及销售服务。截至报告期末, 中集车辆(集团)已在中国、北美、欧洲及新兴市场建立了 25 个生产与研发基地,形成十大系列、1,000 多个品种的专用车产品线,产品包括集装箱运输半挂车、平板/栏板运输半挂车、低平板运输半挂车、车辆 运输半挂车、仓栅车、厢式车、罐式车、自卸车、环卫车、特种车等,产品覆盖国内及海外主要市场。 2016 年全球经济增长分化。北美半挂车市场需求保持在高位。欧洲市场自 2013 年起开始复苏,受英 国退欧对跨国贸易投资的影响,欧洲市场逐步走向区域化。新兴市场大宗商品市场受全球经济疲弱影响强 弱参差。中国半挂车市场由于国内道路车辆轮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 GB1589 新政推行及公安部、交 管局联合开展的整治公路货车超限超载行为,加快了国内物流半挂车向轻量化转变的更替周期,短期内有 效缓解了需求下降的压力。 报告期内,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实现全面增长,全年累计销售 12.31 万台(套)(2015 年:11.39 万台(套)),同比增长 8.08%;实现销售收入为人民币 146.95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128.62 亿元),同比 增长 14.25%;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 7.67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5.72 亿元),同比增长 33.97%。 报告期内,本集团道路运输车辆业务在北美、欧洲和中国市场业务增长表现突出,新兴市场业务受全 球大宗商品价格、汇率等影响业务有所下滑。中集车辆(集团)针对各主要市场变化趋势实施了针对性部 署,继续稳健推进全球营运管理。在做强存量业务的同时,着力发掘增量和创新业务,并侧重于技术升级 和营销网络建设方面的投资。 在国内市场:本集团充分激发企业活力,及时把握细分市场的热点和机会,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和范围。 受 GB1589 的修订实施和国家对治超限载的从严治理的影响,本集团物流半挂车辆在 2016 年销量同比有较 大增长,其中液罐车销量较 2015 年同期增长接近 90%。 在海外市场:(1)在北美市场,本集团把握住了美国经济复苏的市场机遇,CIMC Vanguard Ⅱ号工厂 成功投产,年产能增加了近 1 万台,2016 年在北美市场的净利润大幅增长;(2)在欧洲市场,本集团充分 发挥全球营运体系作用,完成了对英国挂车市场领先者 Retlan Manufacturing Ltd.全部股权的收购,波兰工 厂正式投入运营,未来将继续布局以提升增长动力;(3)在新兴市场,受全球经济大宗商品及政局不稳等 多重因素影响,2016 年业务有所下滑,未来将重点放在新兴市场海外据点的经营及与新伙伴的全球化业务 探索中,努力开拓多元的营销渠道,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中集车辆产品和服务,并为市场复苏作好铺垫。 报告期内,中集车辆(集团)在广东东莞的“灯塔”工厂 – 先进零部件基地顺利投产,全面加速企业 流程优化和数字化升级,并注重轻量化、安全、环保产品理念的执行。 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 本集团下属的中集安瑞科主要从事广泛用于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三个行业的各类型运输、储存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 及加工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及销售,并提供有关技术保养服务。其能源、化工装备产品及服务 遍布全中国,并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及北美洲和南美洲;液态食品装备产品的生产基地设于欧洲,其产品 及服务供应全球。中集安瑞科已形成以中欧互动为基础的“地方智慧、全球营运”业务格局 016年,随着国际油价触底回升、天然气作为石油替代燃料的吸引力有所恢复,沿海进口天然气规模 扩大,对天然气储运装备的需求有所回升。由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调整、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天然气 装备和化工装备(如:标准罐式集装箱、特种罐式集装箱等)的平均售价岀现下降。2016年,本集团能源 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的主营业务基本保持平稳;受中集安瑞科终止收购南通太平洋并计提大幅拨备的 影响,该业务板块净利润出现大幅亏损 报告期内,本集团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354亿元(2015年:人民币9305 亿元),同比上升0.52%;净亏损人民币893亿元(2015年盈利:人民币475亿元),同比出现大幅亏损。中 集安瑞科旗下三大业务分部中,能源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41亿元(2015年:人民币3397亿元) 同比下降459%;化工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472亿元(2015年:人民币27.10亿元),同比下降878% 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55亿元(2015年:人民币21.35亿元),同比上升562% 在疲弱的市场环境下,中集安瑞科以内涵增长及持续创新作为基础,专注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并加强 新并购企业的并购后整合工作。在现有业务方面,将通过内涵优化,提升生产力及降低成本。同时,通过 成立项目公司、创新科技、新业务模式,开拓新的业务和增长动力。此外,中集安瑞科亦加大力度开拓海 外市场,以实现收益可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中集安瑞科的能源装备业务分部:专注于提高核心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并通过生产技 术改良,产品持续开发及改良,采购管理控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年内进行多 项成功的硏发项目,例如国际首创的CNG运输船及配套子母站、复合板球罐、中小型天然气液化撬装装置 低温混凝土全容罐、核燃料运输及系统关键装备硏发等。部分新开发产品已推出市场。此外,亦致力于产 品的持续创新及海外市场布局 化工装备业务分部:致力于提供化工物流解决方案,为工业气体和液态化工业气体用户提供一站式服 务,以及硏发不同种类的罐式集装箱。年内该分部进行了各种硏发项目,例如成功硏发了新型高性能40英 尺国际化LNG罐式集装箱及20英尺国际通用低温罐式集装箱,以及进行了LNG罐箱水陆联运试点项目研发, 建立了LNG罐式集装箱水路运输安全标准体系。此外,该分部亦致力于罐箱物联网技术的硏发,为化学品 物流行业链提供相关的监控、管理平台和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分部:年内,中集安瑞科完成了对 Briggs Group Limited全部股权的收购。 Briggs Group Limited的营运地在英国及美国,主要从事酿酒、饮料、蒸馏食品、医药以及生物燃料行业的工程、加工工 程以及设备和加工监控系统销售,以及项目管理及顾问服务。 Briggs的业务与中集安瑞科液态食品装备的 现有业务形成互补,加强了处理牵涉大量酿酒、医药及蒸馏加工设计技术的加工能力。自此,中集安瑞科 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已拥有“ Ziemann Holvrieka”及“ Briggs”两大品牌以及高水平的啤酒生产设备技术 能力,有能力为液态食品行业提供工程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该分部会继续向中国引入欧洲的先进生产技 术和自动化加工技术,并借高水平的啤酒生产设备技术及技术能力,朝着纵向一体化EPC总包和横向多元 化业务发展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年度报告 23 及加工装备的设计、开发、制造、工程及销售,并提供有关技术保养服务。其能源、化工装备产品及服务 遍布全中国,并出口至东南亚、欧洲及北美洲和南美洲;液态食品装备产品的生产基地设于欧洲,其产品 及服务供应全球。中集安瑞科已形成以中欧互动为基础的“地方智慧、全球营运”业务格局。 2016年,随着国际油价触底回升、天然气作为石油替代燃料的吸引力有所恢复,沿海进口天然气规模 扩大,对天然气储运装备的需求有所回升。由于钢材等原材料价格调整、以及市场竞争加剧,部分天然气 装备和化工装备(如:标准罐式集装箱、特种罐式集装箱等)的平均售价出现下降。2016年,本集团能源、 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的主营业务基本保持平稳;受中集安瑞科终止收购南通太平洋并计提大幅拨备的 影响,该业务板块净利润出现大幅亏损。 报告期内,本集团能源、化工及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93.54亿元(2015年:人民币93.05 亿元),同比上升0.52%;净亏损人民币8.93亿元(2015年盈利:人民币4.75亿元),同比出现大幅亏损。中 集安瑞科旗下三大业务分部中,能源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32.41亿元(2015年:人民币33.97亿元), 同比下降4.59%;化工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4.72亿元(2015年:人民币27.10亿元),同比下降8.78%; 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2.55亿元(2015年:人民币21.35亿元),同比上升5.62%。 在疲弱的市场环境下,中集安瑞科以内涵增长及持续创新作为基础,专注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并加强 新并购企业的并购后整合工作。在现有业务方面,将通过内涵优化,提升生产力及降低成本。同时,通过 成立项目公司、创新科技、新业务模式,开拓新的业务和增长动力。此外,中集安瑞科亦加大力度开拓海 外市场,以实现收益可持续增长。 报告期内,中集安瑞科的能源装备业务分部:专注于提高核心产品在中国市场占有率,并通过生产技 术改良,产品持续开发及改良,采购管理控制,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积极探索新业务,年内进行多 项成功的研发项目,例如国际首创的CNG运输船及配套子母站、复合板球罐、中小型天然气液化撬装装置、 低温混凝土全容罐、核燃料运输及系统关键装备研发等。部分新开发产品已推出市场。此外,亦致力于产 品的持续创新及海外市场布局。 化工装备业务分部:致力于提供化工物流解决方案,为工业气体和液态化工业气体用户提供一站式服 务,以及研发不同种类的罐式集装箱。年内该分部进行了各种研发项目,例如成功研发了新型高性能40英 尺国际化LNG罐式集装箱及20英尺国际通用低温罐式集装箱,以及进行了LNG罐箱水陆联运试点项目研发, 建立了LNG罐式集装箱水路运输安全标准体系。此外,该分部亦致力于罐箱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为化学品 物流行业链提供相关的监控、管理平台和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分部:年内,中集安瑞科完成了对Briggs Group Limited全部股权的收购。Briggs Group Limited的营运地在英国及美国,主要从事酿酒、饮料、蒸馏食品、医药以及生物燃料行业的工程、加工工 程以及设备和加工监控系统销售,以及项目管理及顾问服务。Briggs的业务与中集安瑞科液态食品装备的 现有业务形成互补,加强了处理牵涉大量酿酒、医药及蒸馏加工设计技术的加工能力。自此,中集安瑞科 液态食品装备业务,已拥有“Ziemann Holvrieka”及“Briggs”两大品牌以及高水平的啤酒生产设备技术 能力,有能力为液态食品行业提供工程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该分部会继续向中国引入欧洲的先进生产技 术和自动化加工技术,并借高水平的啤酒生产设备技术及技术能力,朝着纵向一体化EPC总包和横向多元 化业务发展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 2016年6月1日,由于 SOEG PTE LTD、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春和集团有限公司(合 称“卖方”)违反协议重大条款,中集安瑞科宣布终止收购南通太平洋全部股权并终止向南通太平洋提供 财务资助,要求卖方退还预付代价款人民币178,634千元,要求南通太平洋退还已提供的贷款人民币482,052 千元和银行贷款担保人民币1,00000元。目前,南通太平洋已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基于与卖方的磋商 情况以及对卖方和南通太平洋的财务状况的了解,在全面审慎评估应收款项的减值风险和收回可能性后 中集安瑞科在2016年度对应收卖方及应收南通太平洋的款项共计提减值拨备人民币1362,915千元。该项 减值拨备亦计入本公司2016年度合并财务报告。上述终止及拨备事项不会影响中集安瑞科及本集团日常 业务的正常运营。本公司将密切关注该事项的进展,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本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 海洋工程业务 本集团下属中集来福士集设计、采购、生产、建造、调试、运营一体化运作模式,具备批量化、产业 化总包建造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它特殊用途船舶的能力,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之 并始终在国际海洋工程市场中参与全球竞争。主要业务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活平台、自升 式钻井平台、自升式生活平台,自升式气体压缩平台,多功能海洋服务平台( Liftboat),浮式生产储油船、 起重船、铺管船、海工支持船(OSV)、远洋拖轮、中高端游艇,及其它船舶的设计与建造,产品涵盖大 部分海洋工程产品。 2016年国际原油价格在年初触底后逐步回升,年底达到50美元/桶以上。然而随着影响供给中断的因 素逐渐消退、美元指数重归上行通道,未来3-5年油价预计仍将维持在低于80美元/桶的水平。受持续低 油价影响,2016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规模较2015年进一步萎缩近30%。自2014年国际油价大幅下滑 以来,石油公司纷纷削减成本,各类海工装备需求量持续走低,全球海工行业已进入了过去十几年来最严 重的衰退。目前全球钻井装置的利用率不到五成,钻井装置的日租金水平仅能维持运营成本甚或低于运营 成本。国际油服公司及海工建造商纷纷出现亏损,海工企业之间的并购与整合不断出现。这也标志着海工 装备市场已经基本见底,行业环境最差的阶段正在过去 近年来,中国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推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 政策与措施。2015年,中国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将海洋工程装备业务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 2016年6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起的中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先 进制造产业基金”)成立,重点投资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2017年1月,中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进一步 明确“十三五”期间中国海工产业的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及相关支持措施 在全球海工行业寒冬下,中集来福士的营业收入出现大幅下滑,经营亏损同比扩大。报告期内,本集 团海洋工程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43.06亿元(2015年:人民币79,57亿元),同比下降45.89%;录得 亏损人民币213亿元(2015年亏损:人民币012亿元),同比亏损大幅上升。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集来福士聚焦战略性产品,积极挖掘市场潜力,拓展新业务。截至2016年 末,中集来福士手持订单总金额约40亿美元,业务范围从传统油气业务扩展至深海渔业、海洋旅游、平 台拆解和修改造等新领域。2016年新生效的6亿美元订单中,除了包括涉及传统油气市场的如D90中国 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南海项目租约、“海洋石油162”平台以外,还包括:涉及深海渔业市场的自升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年度报告 24 2016 年 6 月 1 日,由于 SOEG PTE LTD、江苏太平洋造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春和集团有限公司(合 称“卖方”)违反协议重大条款,中集安瑞科宣布终止收购南通太平洋全部股权并终止向南通太平洋提供 财务资助,要求卖方退还预付代价款人民币178,634千元,要求南通太平洋退还已提供的贷款人民币482,052 千元和银行贷款担保人民币 1,000,000 千元。目前,南通太平洋已进入破产重组程序。基于与卖方的磋商 情况以及对卖方和南通太平洋的财务状况的了解,在全面审慎评估应收款项的减值风险和收回可能性后, 中集安瑞科在 2016 年度对应收卖方及应收南通太平洋的款项共计提减值拨备人民币 1,362,915 千元。该项 减值拨备亦计入本公司 2016 年度合并财务报告。上述终止及拨备事项不会影响中集安瑞科及本集团日常 业务的正常运营。本公司将密切关注该事项的进展,并采取适当措施保护本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 海洋工程业务 本集团下属中集来福士集设计、采购、生产、建造、调试、运营一体化运作模式,具备批量化、产业 化总包建造高端海洋工程装备及其它特殊用途船舶的能力,是中国领先的高端海洋工程装备总包建造商之 一,并始终在国际海洋工程市场中参与全球竞争。主要业务包括半潜式钻井平台、半潜式生活平台、自升 式钻井平台、自升式生活平台,自升式气体压缩平台,多功能海洋服务平台(Liftboat),浮式生产储油船、 起重船、铺管船、海工支持船(OSV)、远洋拖轮、中高端游艇,及其它船舶的设计与建造,产品涵盖大 部分海洋工程产品。 2016 年国际原油价格在年初触底后逐步回升,年底达到 50 美元/桶以上。然而随着影响供给中断的因 素逐渐消退、美元指数重归上行通道,未来 3-5 年油价预计仍将维持在低于 80 美元/桶的水平。受持续低 油价影响,2016 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规模较 2015 年进一步萎缩近 30%。自 2014 年国际油价大幅下滑 以来,石油公司纷纷削减成本,各类海工装备需求量持续走低,全球海工行业已进入了过去十几年来最严 重的衰退。目前全球钻井装置的利用率不到五成,钻井装置的日租金水平仅能维持运营成本甚或低于运营 成本。国际油服公司及海工建造商纷纷出现亏损,海工企业之间的并购与整合不断出现。这也标志着海工 装备市场已经基本见底,行业环境最差的阶段正在过去。 近年来,中国政府及行业管理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推动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能力提升的 政策与措施。2015 年,中国国务院《中国制造 2025》将海洋工程装备业务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 2016 年 6 月,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发起的中国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先 进制造产业基金”)成立,重点投资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升级和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2017 年 1 月,中国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船舶工业深化结构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6-2020)》,进一步 明确“十三五”期间中国海工产业的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及相关支持措施。 在全球海工行业寒冬下,中集来福士的营业收入出现大幅下滑,经营亏损同比扩大。报告期内,本集 团海洋工程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人民币 43.06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79.57 亿元),同比下降 45.89%;录得 亏损人民币 2.13 亿元(2015 年亏损:人民币 0.12 亿元),同比亏损大幅上升。 面对严峻的市场环境,中集来福士聚焦战略性产品,积极挖掘市场潜力,拓展新业务。截至 2016 年 末,中集来福士手持订单总金额约 40 亿美元,业务范围从传统油气业务扩展至深海渔业、海洋旅游、平 台拆解和修改造等新领域。2016 年新生效的 6 亿美元订单中,除了包括涉及传统油气市场的如 D90 中国 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南海项目租约、“海洋石油 162”平台以外,还包括:涉及深海渔业市场的自升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年度报告 式海洋牧场平台、涉及拆解平台市场的TML拆解船、涉及海洋旅游市场的寻仙号邮轮订单和主题观光游 船、以及涉及平台修改造市场的“海洋石油981”五年特检项目合同等。 平台建造与交付方面,2016年3月,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162”试采平 台开工:4月,中集来福士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交付两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五年特检业务:同月, H293自升式钻井平台取得美国ABS证书;7月,H270GM4D1#半潜式钻井平台取证;12月,全球最先 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集“蓝鲸1号”入级挪威船级社。此外,其它在建项目也在按计划有 序推进中,主要在建平台预计在2017年实现完工或交付 研发设计方面,本集团已拥有位于瑞典、挪威、上海和烟台的 Basso Technology、 Brevik Engineering、 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及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四家设计公司,并以此为技术创新平台,聚集美国 ABS、挪威DNⅴ和中国CCS等知名船级社进行项目研发储备,目前主要聚焦于第七代超深水平台、 BT300350/450的课题推进,重点扩展游艇和邮轮、风电安装、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及海洋牧 场等方面进行船型设计,以促成潜在订单落地。2016年5月,中集来福士获得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颁发 的“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月,中集海工获批建立“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 报告期内,本集团亦积极与国家产业基金和社会产业资本展开合作,通过引入外部资本,提升本集团 海工业务的资本实力和行业地位。2016年12月,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向本集团下属子公司 CIMC Offshore 拟增资人民币10亿元等值美元获得15%股份,标志着中集来福士作为海洋工程总装建造领域的优势企业 获得了国家产业基金的直接扶持;同月末,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集海工、中集前海租赁及天津永旺机械设 备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永旺”)与深圳红树林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签署合伙协议、合 作协议及增资协议,引入外部资本合作建造和运营D90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CR600深水半潜式生活 平台,该举可有效降低本集团海工业务的负债率和财务负担 物流服务业务 本集团的物流服务业务践行“装备改变物流”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物流装备核心优势,瞄准装备物流 集装箱系统服务、跨境物流和多式联运四个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建设完善的全球物流网络布局,打造物流 装备和物流服务两大核心产品,提供中集特色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经过2016年的整合,本集团物流 服务业务现划分为集装箱服务、项目物流、装备物流和产业物流四个业务线,并成立了中集物流装备技术 研究院,为各业务线的发展提供装备研究支持和技术服务。 2016年,国内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趋稳提质。物流行业正在聚焦整合,物流企业积极探索“长江经 济带”和“一带一路”沿线的网络布局,企业间兼并重组、联盟合作走向深化,呈现出跨界融合、平台整 合的趋势。同时,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加速起步,出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专业垂直 化物流平台。 2016年,本集团物流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129亿元(2015年:人民币7800亿元),同比 下降860%,实现净利润人民币3.59亿元(2015年:人民币1.01亿元),同比上升25593%,净利润增 长主要由于出售子公司股权产生收益所致。 本年度,本集团物流服务各业务线在物流板块整体战略和各业务线战略的指引下,稳打稳扎,聚力发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6 年年度报告 25 式海洋牧场平台、涉及拆解平台市场的 TML 拆解船、涉及海洋旅游市场的寻仙号邮轮订单和主题观光游 船、以及涉及平台修改造市场的“海洋石油 981”五年特检项目合同等。 平台建造与交付方面,2016 年 3 月,为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建造的“海洋石油 162”试采平 台开工;4 月,中集来福士向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交付两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的五年特检业务;同月, H293 自升式钻井平台取得美国 ABS 证书;7 月,H270 GM4D 1#半潜式钻井平台取证;12 月,全球最先 进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中集“蓝鲸 1 号”入级挪威船级社。此外,其它在建项目也在按计划有 序推进中,主要在建平台预计在 2017 年实现完工或交付。 研发设计方面,本集团已拥有位于瑞典、挪威、上海和烟台的 Bassoe Technology、Brevik Engineering、 中集船舶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及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四家设计公司,并以此为技术创新平台,聚集美国 ABS、挪威 DNV 和中国 CCS 等知名船级社进行项目研发储备,目前主要聚焦于第七代超深水平台、 BT300/350/450 的课题推进,重点扩展游艇和邮轮、风电安装、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及海洋牧 场等方面进行船型设计,以促成潜在订单落地。2016 年 5 月,中集来福士获得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颁发 的“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6 月,中集海工获批建立“海洋工程总装研发设计国家工程实验室”。 报告期内,本集团亦积极与国家产业基金和社会产业资本展开合作,通过引入外部资本,提升本集团 海工业务的资本实力和行业地位。2016 年 12 月,先进制造产业基金向本集团下属子公司 CIMC Offshore 拟增资人民币 10 亿元等值美元获得 15%股份,标志着中集来福士作为海洋工程总装建造领域的优势企业, 获得了国家产业基金的直接扶持;同月末,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集海工、中集前海租赁及天津永旺机械设 备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永旺”)与深圳红树林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社会资本签署合伙协议、合 作协议及增资协议,引入外部资本合作建造和运营 D90 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和 CR600 深水半潜式生活 平台,该举可有效降低本集团海工业务的负债率和财务负担。 物流服务业务 本集团的物流服务业务践行“装备改变物流”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物流装备核心优势,瞄准装备物流、 集装箱系统服务、跨境物流和多式联运四个重点业务发展方向,建设完善的全球物流网络布局,打造物流 装备和物流服务两大核心产品,提供中集特色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经过 2016 年的整合,本集团物流 服务业务现划分为集装箱服务、项目物流、装备物流和产业物流四个业务线,并成立了中集物流装备技术 研究院,为各业务线的发展提供装备研究支持和技术服务。 2016 年,国内物流行业总体运行态势趋稳提质。物流行业正在聚焦整合,物流企业积极探索“长江经 济带”和“一带一路”沿线的网络布局,企业间兼并重组、联盟合作走向深化,呈现出跨界融合、平台整 合的趋势。同时,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加速起步,出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专业垂直 化物流平台。 2016 年,本集团物流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 71.29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78.00 亿元),同比 下降 8.60%,实现净利润人民币 3.59 亿元(2015 年:人民币 1.01 亿元),同比上升 255.93%,净利润增 长主要由于出售子公司股权产生收益所致。 本年度,本集团物流服务各业务线在物流板块整体战略和各业务线战略的指引下,稳打稳扎,聚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