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5月份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 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 在模糊认识。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 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 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 自由流动。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 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 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 联系、不可分割。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 国家核心利益。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 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 家主权的侵犯。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 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络空 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 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 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 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 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维护全 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 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中 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 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讯自 由。实践中,网民要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信 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 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1.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相容。 B.“棱镜计划”否定了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存在,是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严重侵 犯 C.网络空间主权属于国家主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D.网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他们的网络通讯自由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福建省福州市 2018 届高三下学期 5 月份高考适应性测试语文试题 第 I 卷(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深化网 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 在模糊认识。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互通的 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与网络 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信息的 自由流动。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 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渗透到 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 联系、不可分割。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主权以及 国家核心利益。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讯信息为主要目的 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讯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 家主权的侵犯。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他性, 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与之相反,网络空 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讯自由等。这也是一些人排斥网络空 间主权的理由。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 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通与网 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 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因此,维护全 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 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 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主 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家中, 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 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义务。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讯自 由。实践中,网民要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信 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 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切实 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1.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相容。 B.“棱镜计划”否定了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存在,是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严重侵 犯。 C.网络空间主权属于国家主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D.网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他们的网络通讯自由权。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第二段对“网络空间主权”概念加以阐释,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展开,使说理更具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主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C.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D.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1(3分)D2(3分)A3(3分)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开镰 洪忠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 了 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 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窣窣地起床,厨房的灶窟 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 与曙光为夹层。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 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嚓,嚓,嚓,一丛低着 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我看着大丛大丛 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 在禾戽上。 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 母亲衣服的后背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那抢收抢种的日子, 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尽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和村里人 样,都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一把木柄的禾镰,弯弯薄薄的,铁质的镰齿里可以 生发出生活的无限美好。 那一垄一畈的稻田里,都是与母亲一样躬身舞动禾镰收割的父老乡亲。 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禾镰上壁,农夫也没得吃。母亲类似的话语,来自于农家耕作生活的沉浸,好比 有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着春种秋收的关联。浸种、育秧、栽插、耘田、施肥、 收割,既是乡土中国稻作的一种链接,也是我对稻子种植的程序性认识。 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 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 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 瘌痢头,光油油 糯米饭,蒸芋头。 芋头蒸不烂,赶你去讨饭; 手捧苞芦(玉米)棵, 脚烘石炭火 神仙皇帝不如我
A.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第二段对“网络空间主权”概念加以阐释,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展开,使说理更具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主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C.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D.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1(3 分)D 2(3 分)A 3(3 分)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开镰 洪忠佩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母亲心目中,没有什么农事比开镰收割稻子更重要 了。 夜,是时间投在山村大地上的影子,偶尔的犬吠,一如村庄的梦呓。月光刚刚飘 过老屋天井上空的檐头,鸡一啼,母亲就醒了,她窸窸窣窣地起床,厨房的灶窟 里就有了噼啪的声响。似乎,每一年稻子的开镰,都是这样的前奏,而且以月光 与曙光为夹层。当我醒来时,厨房饭甑里的饭都蒸熟了,茶筒里已灌了开水,母 亲和禾镰却不见了踪影。 村庄田野上最早的开镰,总是以母亲躬身的收割为起点。嚓,嚓,嚓,一丛低着 头的稻子,刚好在母亲手里是盈盈的一把,割下几丛就是一摞。我看着大丛大丛 的稻子,在母亲的弯弯的齿状的禾镰镰口纷纷倒下,竟然忘记了自己的禾镰还啄 在禾戽上。 稻蔸上的镰痕,新鲜,平整,那拓展延伸的行数,是母亲俯身左右开镰的频率。 母亲衣服的后背上,明显有了汗渍留下的盐碱,白白的一片。那抢收抢种的日子, 仿佛日夜都混沌不清。尽管母亲累得直不起腰,我还是能够感觉到她和村里人一 样,都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一把木柄的禾镰,弯弯薄薄的,铁质的镰齿里可以 生发出生活的无限美好。 那一垄一畈的稻田里,都是与母亲一样躬身舞动禾镰收割的父老乡亲。 敬老有福,敬土有谷。男也勤,女也勤,三餐茶饭不求人。小暑小割,大暑大割。 禾镰上壁,农夫也没得吃。母亲类似的话语,来自于农家耕作生活的沉浸,好比 有一根无形的线,始终牵着春种秋收的关联。浸种、育秧、栽插、耘田、施肥、 收割,既是乡土中国稻作的一种链接,也是我对稻子种植的程序性认识。 在村庄的炊烟袅袅中,在我的乡土田野记忆里,似乎所有的色调都与稻子有关。 稻子那阳光镀亮的色泽,那饱满而成熟的色调,又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遥远的童年, 童年的歌谣复苏起来,少年时代的时光显影起来—— 瘌痢头,光油油; 糯米饭,蒸芋头。 芋头蒸不烂,赶你去讨饭; …… 手捧苞芦(玉米)粿, 脚烘石炭火, 神仙皇帝不如我
往往,诸如此类的童谣都是以我家乡婺源的方言为版本的,今天,已是乡村远去 的拮据生活的写照,哼唱起来犹如古调 民以食为天。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如今,婺源 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比如做新米棵、蒸汽糕 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 丰收的喜悦。 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烟火, 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婺源民 间文化遗存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诸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二贴联牵牛 饮水祝愿耕牛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愿驱邪攘灾五谷丰登的迎 “社公”,秧田发青之际请土地菩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卯 日”敬祖先与五谷神的“吃新”,所有这些,应是我的父老乡亲对乡土中国五千 年农耕文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一直在视线内追根溯源、进入田野调查的主题。 我欣喜地看到,在家乡婺源的大鄣山、赋春、镇头、中云、江湾一带,近几年有 村民种植有机稻尝到甜头,开始走规模化有机化的路子。他们不仅种田能够享受 国家政策性补助,购置农机也有补贴。在那层层叠起的翻滚的稻浪中,禾镰的欢 吟已经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收割机。场面虽然没有北方麦收那样壮观 但却成为山村田野一道新的风景 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秋风中,还有几分燥热,夹杂着草木与稻谷混合的气息 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母亲每一把禾镰的齿痕里,都是开镰收割鲜活 的显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乡村夜晚的静谧,为母亲早 起劳作的场景营造温馨美好的氛围 B.母亲“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焦灼”是因为抢收抢种,劳苦而焦急,“幸 福”是因为收获的充实与快乐。 C.婺源耕种模式发生了可喜变化,小型收割机收稻的场面成为山村田野新的风 景,体现了村民们改革与创新的精神。 D.文章的结尾描写“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的景象,以及母亲禾镰的齿痕,与文 章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清晰严谨。 5.文章写童年的歌谣有什么作用?(5分) 6.为什么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 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4(3分)C 5(5分)借童谣反映以前乡村的拮据生活,表现粮食的珍贵,为下文论述婺源 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做铺垫;童谣作为农耕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深化了文 章礼赞农耕文明的主旨;)以童谣的方式回忆过去,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増强了文 章的可读性。 【评分说明】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解答此题,考生应首先把握童年的歌谣表达 的内容,然后从全文内容、主旨、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 往往,诸如此类的童谣都是以我家乡婺源的方言为版本的,今天,已是乡村远去 的拮据生活的写照,哼唱起来犹如古调。 民以食为天。米,是稻的化身,是民间的福祉,是大地万物的象征。如今,婺源 乡村开镰庆丰收,民间有着自己的激情和独特的方式。比如做新米粿、蒸汽糕、 舞稻草龙,还有迎桂花灯、瓜果灯,人们总是用内心真挚朴实的情感,表达庆祝 丰收的喜悦。 “人生土是根,命存地为本。”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烟火, 又是心灵的路径,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方……这也是我对婺源民 间文化遗存一直保持浓厚兴趣的根本原因。诸如婺源农俗中,正月初二贴联牵牛 饮水祝愿耕牛平安的“开牛栏门”,正月初七开始祈愿驱邪攘灾五谷丰登的迎 “社公”,秧田发青之际请土地菩萨、祈愿丰收的“安苗”,以及农历六月“卯 日”敬祖先与五谷神的“吃新”,所有这些,应是我的父老乡亲对乡土中国五千 年农耕文明的一种传承,也是我一直在视线内追根溯源、进入田野调查的主题。 我欣喜地看到,在家乡婺源的大鄣山、赋春、镇头、中云、江湾一带,近几年有 村民种植有机稻尝到甜头,开始走规模化有机化的路子。他们不仅种田能够享受 国家政策性补助,购置农机也有补贴。在那层层叠起的翻滚的稻浪中,禾镰的欢 吟已经平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小型的收割机。场面虽然没有北方麦收那样壮观, 但却成为山村田野一道新的风景。 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秋风中,还有几分燥热,夹杂着草木与稻谷混合的气息。 像犁耙耖里储满了耕作记忆一样,母亲每一把禾镰的齿痕里,都是开镰收割鲜活 的显影。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中的景物描写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表现了乡村夜晚的静谧,为母亲早 起劳作的场景营造温馨美好的氛围。 B.母亲“有一种焦灼的幸福感”,“焦灼”是因为抢收抢种,劳苦而焦急,“幸 福”是因为收获的充实与快乐。 C.婺源耕种模式发生了可喜变化,小型收割机收稻的场面成为山村田野新的风 景,体现了村民们改革与创新的精神。 D.文章的结尾描写“又是一年秋收开镰时”的景象,以及母亲禾镰的齿痕,与文 章开头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清晰严谨。 5.文章写童年的歌谣有什么作用?(5 分) 6.为什么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可以让人的心灵通往更远更辽阔的地 方”?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 分) 4(3 分)C 5(5 分)借童谣反映以前乡村的拮据生活,表现粮食的珍贵,为下文论述婺源 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做铺垫;童谣作为农耕文明的一种表现形式,深化了文 章礼赞农耕文明的主旨;)以童谣的方式回忆过去,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増强了文 章的可读性。 【评分说明】 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5 分。解答此题,考生应首先把握童年的歌谣表达 的内容,然后从全文内容、主旨、结构、写作技巧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鉴赏题评分,要本着给分原则,不能死抠字眼,也不能唯“参考”是“标准”, 要多几个参考,要在整体表达上赋分 6(6分)以母亲为代表的乡亲们由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生发出生活无限美好的 感受。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衍生出民间庆祝丰收的方式,形成美好而独特的民 俗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乡亲们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是对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 传承。 【评分说明】 答出一点给2分,写出两点给4分,答出三点给6分。这句话体现了传承农耕文 明的巨大作用,是文章的点晴之句。解答时,考生应先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 再联系前后文来作答。原文中提到“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 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生活的烟火”可以用以母亲为代表的乡亲们的生活 来印证,“心灵的路径”可以依据后文“民间文化”“对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 种传承”等来组织答案。 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学生若是从原文中概括相关语言或内容, 也要酌情给分。 鉴赏题评分,要本着给分原则,不能死抠字眼,也不能唯“参考”是“标准”, 要多几个参考,要在整体表达上赋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 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 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 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 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 有超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 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 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非常了解c了解(%)不是很了解e0一点不了解%0没有考虑过(% 个性 30.2 60.3 7 19 0.6 兴趣 285 49.7 18.1 3.2 0.5 能力 279 53 15.6 08
鉴赏题评分,要本着给分原则,不能死抠字眼,也不能唯“参考”是“标准”, 要多几个参考,要在整体表达上赋分。 6(6 分)以母亲为代表的乡亲们由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生发出生活无限美好的 感受。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衍生出民间庆祝丰收的方式,形成美好而独特的民 俗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乡亲们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是对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 传承。 【评分说明】 答出一点给 2 分,写出两点给 4 分,答出三点给 6 分。这句话体现了传承农耕文 明的巨大作用,是文章的点晴之句。解答时,考生应先找出这句话在文中的位置, 再联系前后文来作答。原文中提到“婺源民间对土地与稻子的信仰,既是生活的 烟火,又是心灵的路径”,“生活的烟火”可以用以母亲为代表的乡亲们的生活 来印证,“心灵的路径”可以依据后文“民间文化”“对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 一种传承”等来组织答案。 如果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学生若是从原文中概括相关语言或内容, 也要酌情给分。 鉴赏题评分,要本着给分原则,不能死抠字眼,也不能唯“参考”是“标准”, 要多几个参考,要在整体表达上赋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每到四五月份,办公电话就成了热线,十有八九是咨询转专业的。相当一部分 学生在上大学前,都不知道所报考的专业到底要学什么。”近日,一位高校教务 处负责人表示,与转专业相对的是高考生报志愿时的迷茫:“高考学生都说不清 楚自己兴趣点是什么,将来想从事哪方面的工作,往往由家长、教师甚至委托机 构代为填报。”有调查显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仅有 13.6%的人了解所选专业; 有超 70%的大学生受访者表示,如果有可能,想重新选择一次专业。 “新高考背景下,中学生需要尽早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主动了解社会,积 极探索自我,找到合适的目标,明确前行的方向。”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 所长张惠英介绍。 (摘编自河北新闻网《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找到前行航标》) 材料二: 浙江省高中学生自我认知情况调查表
选项 很强c%)较强(%) 般c%不具备(%)没有考虑过c 合作意识 19.7 32.4 458 1.2 0.9 竞争意识 21 3 24.5 45.6 5.4 3.2 创新意识 15.5 33.3 419 5.9 3.4 社会适应能力235 21.2 0.3 人际交往能力226 37.9 36.7 0.3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査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 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 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 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 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 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 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 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 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 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 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 髙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 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 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 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 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 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 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 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超过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 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 B.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 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
(摘编自《浙江省首届新高考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材料三: 在生涯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上,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变量的 影响未达到显著作用;年级、学业成绩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对于生涯发展及 其各个维度有显著作用,并且年级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成绩越好,生涯发 展水平越高,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涯发展水平越高。 (摘编自卢淑芳《高中生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干预研究》) 材料四: 高中生生涯教育包括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是学生在适当时期尽力规 划个人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全面展开自我评估,客观进行 生涯选择,稳妥进行人生管理,由此,可以将盲目选择对人生的不利影响降到最 低。 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应全面评估自我,对自身能力、性格、兴趣、优劣势、个 性、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学业规划、生涯规划。生涯规 划具有导向性,是随着学生年龄、经历、身处环境不断调整并继续发展的。任何 一个阶段的规划都有助于学生清晰认识到“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我能成 为谁”等问题。 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学会选择是其高中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其人生规划初期的 基本要求。学生不仅要提前清晰认识评估自我,规划高中三年的选修课程,确定 高考的选考科目,更要明确认识到课程选择的意义、生涯选择的重要性、社会需 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以及人生的价值和责任。 高中生选择权的增加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和权力去思考规划未来的专业方向和职 业道路,促使学生更早地思考人生,选择满意的生活方式,进而寻求个人价值和 幸福。通过生涯教育,学生对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身处环境等有清晰的认识, 对高中学习、大学专业、未来职业、自我需求和社会需要有正确的认知,进而进 行客观地、主动地选择。基于此,学生思考评估后的选择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目 标,促进学生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有助于其终身发展和自我实 现。 (摘编自刘瑞颜《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意义及途径》)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超过 70%的大学生想重新选择专业,这与他们在高考中报志愿时,由家长、 教师甚至委托机构代为填报志愿不无关系。 B.在性别、科别、学校性质、是否是独生子女等可能影响生涯发展的变量上, 研究表明它们对高中生生涯发展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