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0.2: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 项目任务书、投标书 了解生产流程、销售 企业网站资料介绍。 状况。 112:理解并堂据工程管理原理,能在确 保稳定、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主导项目 了解生产流程、销售 状况。 企业网站资料介绍。 实施与部署。 了解企业的文化,发 展的过程。 企业网站资料介绍。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实践教学(16学时) 实践以参观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大型工业生产企业(现代汽车厂、燕京啤酒厂、燕山石 化、汇源果汁等)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聘请相关企业的技 师进行讲解指导,主要针对企业不同类型先进的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进行学习,参 观生产线,学习企业文化,学习专业生产技术,并撰写报告。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参观实习企业文化学习专业技术学习撰写报告小计 实验教学 1市内企业1参观实习 1 2市内企业2参观实习 1 1 4 3专业行业展览会参观实习 2 1 4 4撰写实习报告 4 共计 16 五、散学方式 指导教师负责联络相关的企业,收集相关的资料,说明参观的重点、及相关的纪律要 求、实践的时间、地点、资料的获得途径等:然后带队进行专业生产线、生产厂参观:学 生课下进一步学习企业文化、专业生产技术,撰写实践报告。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专业认识与实践指导书》侯明柏森编写自编教材。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五级制 平时成绩占50%,报告成绩50%。 平时成绩指参观出勤情况,参观过程的情况,包括是否按时参加实践活动、是否准守 企业纪律、学习度是否认真等。报告成绩指,参观报告的纪实是否详细,学习总结内容涵 盖面是否广泛、技术分析是否深入,态度是否端正
13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0.2:具备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进 行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任务书、投标书 等工程项目文件的编纂。 了解生产流程、销售 状况。 企业网站资料介绍。 11.2: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能在确 保稳定、安全、可靠的前提下,主导项目 实施与部署。 了解生产流程、销售 状况。 企业网站资料介绍。 12.3: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获取新知识能 力,能不断学习并适应行业发展。 了解企业的文化,发 展的过程。 企业网站资料介绍。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实践教学(16 学时) 实践以参观本市及周边地区的大型工业生产企业( 现代汽车厂、燕京啤酒厂、燕山石 化、汇源果汁等)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运动控制系统和过程控制系统,聘请相关企业的技 师进行讲解指导,主要针对企业不同类型先进的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技术应用进行学习,参 观生产线,学习企业文化,学习专业生产技术,并撰写报告。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参 观 实 习 企业文化学习 专业技术学习 撰写报告 小 计 实验教学 1 市内企业 1 参观实习 2 1 1 4 2 市内企业 2 参观实习 2 1 1 4 3 专业行业展览会参观实习 2 1 1 4 4 撰写实习报告 4 4 共计 16 五、教学方式 指导教师负责联络相关的企业,收集相关的资料,说明参观的重点、及相关的纪律要 求、实践的时间、地点、资料的获得途径等;然后带队进行专业生产线、生产厂参观;学 生课下进一步学习企业文化、专业生产技术,撰写实践报告。 六、建议教材或参考书 建议教材:《专业认识与实践指导书》侯明 柏森编写 自编教材。 七、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本课程评分类型:五级制。 平时成绩占 50%,报告成绩 50%。 平时成绩指参观出勤情况,参观过程的情况,包括是否按时参加实践活动、是否准守 企业纪律、学习度是否认真等。报告成绩指,参观报告的纪实是否详细,学习总结内容涵 盖面是否广泛、技术分析是否深入,态度是否端正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2: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50%,50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61: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50%,50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7-3: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50%,50分,总成绩折合成五级制 8-1: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50%,50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9-2: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50%,50分,总成绩折合成五级制。 10-2: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50%,50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11-2: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50%,50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12-3: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50%,50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专业认识与实践是一门专业技术应用认知拓展实践课,以相关的市内先进生产企业为 对象或者行业新技术展会为对象,了解先讲自动化装备在典型行业生产须域的应用方法, 了解自动化技术在大型专业生产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树立专业学习信心,拓展知识 面。 本课程面向专业一年级学生,不需先行课程。 This course is a cognitive cevelopment practical lesson for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s with relevant local advance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or industry new technology exhibition.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the field of typical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the important role and position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 large-scale specialize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which will establish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fidence for them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who are not necessary to study other subjects. 《控制工程数学基础》 课程编号 0BL03105 学分 2.5 总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学时,上机:0学时 课程名称 控制工程数学基础 英文名称 Mathematics for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自动化、智鲍科学技术 执笔人 付兴建 审核人 马洁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
14 八、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依据与方法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 评价方法 1-2: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 50%,50 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6-1: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 50%,50 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7-3: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 50%,50 分,总成绩折合成五级制。 8-1: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 50%,50 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9-2: 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占 50%,50 分,总成绩折合成五级制。 10-2: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 50%,50 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11-2: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 50%,50 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12-3: 报告成绩 报告成绩 50%,50 分,总成绩折合五级制。 九、课程中英文简介 专业认识与实践是一门专业技术应用认知拓展实践课,以相关的市内先进生产企业为 对象或者行业新技术展会为对象,了解先进自动化装备在典型行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方法, 了解自动化技术在大型专业生产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树立专业学习信心,拓展知识 面。 本课程面向专业一年级学生,不需先行课程。 This course is a cognitive cevelopment practical lesson for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applications with relevant local advance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or industry new technology exhibition. The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automation equipment in the field of typical industry production and the important role and position of automation technology in large-scale specialize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which will establish the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nfidence for them.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the first year students who are not necessary to study other subjects. 《控制工程数学基础》 课程编号 0BL03105 学分 2.5 总学时 40 实验/上机学时 实验:0 学时,上机: 0 学时 课程名称 控制工程数学基础 英文名称 Mathematics for Control Engineering 课程类别 必修 适用专业 自动化、智能科学技术 执笔人 付兴建 审核人 马洁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电路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控制工程数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自动化、智能科学技术专业 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控制工程数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课程对先开课程的要求:熟悉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基 本计算技能,尤其是积分、微分、级数、微分方程、极限等。掌握电路中的知识,尤其是 基尔霍夫定律极其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工程数学中三种基本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变 换。注重低年级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变换的数学定 义、物理意义和工程概念的结合,以介绍结论为重点,加以适当的证明和应用,强化学生 应用工程数学工具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课堂小测试和布置课外作业,从控制系统的实例出发,引出 了控制工程和控制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使学生重点掌握工程数学中的三种基本变换 具: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变换的概念及运算法则。并以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 制系统两大模块为一条主线,使学生掌握时域分析法,工程数学中各种变换域(频域、复 烦域和?域)分析方法。使学生具有控制类课程所需要的工程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2能力:①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并领会三大变换、及其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的作用,逐 步建立从时域分析到频域分析观念的转变。②通过学习,熟琴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系统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 准备。 3,认知:通过控制系统例题讲解和学习,让学生熟悉控制系统的建模、求解、分析仿 真等,提高学习效果。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 1.1:能够掌握数学及其 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分 析方法和变换域分析的 动变流, 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 于解谈复杂工程同 相关基础知识,并能 生的学习 基本理论、基不知识 课后作业:每 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周学习 全批全改,及时反顷, 问题的能力。 每周有固定时间答疑。 果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味 诵时本课程教学,使学 生在堂握工程数学工具 个学生的学习: 的基本理论和先验 能力基础上,能够应用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 识,明确表达复杂工程 工程数学工具,包括 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问题的应用背景和研究 大变换等在控制系统分 每周有固定时间答疑。 目标 析中的应用 课常小测试:每一章结束时,都有一个20 分钟左右的课堂小测试。让学生在课堂中独
15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控制工程数学基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它是自动化、智能科学技术专业 课程的基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控制工程数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和基本分析方法。 本课程对先开课程的要求:熟悉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基 本计算技能,尤其是积分、微分、级数、微分方程、极限等。掌握电路中的知识,尤其是 基尔霍夫定律极其灵活运用。 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工程数学中三种基本变换: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 z 变 换。注重低年级本科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 z 变换的数学定 义、物理意义和工程概念的结合,以介绍结论为重点,加以适当的证明和应用,强化学生 应用工程数学工具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达成途径 1.知识:通过课堂讲授、课堂小测试和布置课外作业,从控制系统的实例出发,引出 了控制工程和控制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使学生重点掌握工程数学中的三种基本变换工 具: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 z 变换的概念及运算法则。并以连续控制系统和离散控 制系统两大模块为一条主线,使学生掌握时域分析法,工程数学中各种变换域(频域、复 频域和 z 域)分析方法。使学生具有控制类课程所需要的工程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概念。 2.能力:①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并领会三大变换、及其在控制系统分析中的作用,逐 步建立从时域分析到频域分析观念的转变。②通过学习,熟悉控制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对系统进行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 准备。 3.认知:通过控制系统例题讲解和学习,让学生熟悉控制系统的建模、求解、分析仿 真等,提高学习效果。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1.1:能够掌握数学及其 相关基础知识,并能应 用 于 解 决 复 杂 工 程 问 题。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 掌握控制系统的时域分 析方法和变换域分析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 基本技能,具有初步将 其应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的能力。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 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学习;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 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每周有固定时间答疑。 2.2:能够基于数学、自 然科学和控制工程科学 的 基 本 理 论 和 先 验 知 识,明确表达复杂工程 问题的应用背景和研究 目标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生在掌握工程数学工具 能力基础上,能够应用 工程数学工具,包括三 大变换等在控制系统分 析中的应用 课堂讲授: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注重师生 互动交流,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关注每 一个学生的学习; 课后作业:每一节课后都留有保证巩固学习 内容的课后作业,并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每周有固定时间答疑。 课堂小测试:每一章结束时,都有一个 20 分钟左右的课堂小测试。让学生在课堂中独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立完成,以便考验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而 且起到了温故而知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 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知识。 4,1:熟卷信息处理与控 制系统堡成方面的有关 过程 传健 数据通信等 组成、特和 诸多方面的专门知识与 门知果白动生 课后作业: 摘选课后 应用型习题或补充习 技术,掌握自动控制系 题,使学生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组 统的原理、组成、特点 系统的原理、组成、特 成、特点和适用范围。 和活用苏围 点和适用范围 5).在解决有积问 使 题实我中,提高电子系 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 统、计算机仿真与软硬 理组成特占利活田节用 件开发等现代开发工月 模和模拟求解的初步能 的应用能力,能对句杂 力。比如电机的运动拉 课后作业:摘选课后应用型习题或补充习 颗,使学生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组 工程系统进行分析、建 制模型建模,滤波器系 模、预测和模拟 统的频域分析等。 成、特点和适用范围。 果堂讲授:在教学程中,要从思想上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思 学生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坦上培养学生正确认识 和重要性,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 12.1:正确认识自主学 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 必要性和重要性,要爱 课后答疑:通过答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 护和培养字生的好奇 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 适到的碑 省求知欲 别指 求母 勤率,并加 学生自学 出较空易理螺的音节都分,让 学 生自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 学习的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40学时) (一)控制工程导论(2.5学时) 本课程的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如何学好本课程。了解控制工 程、控制理论的一些概念、掌握线性系统的性质等。 本章的重点:掌握线性系统的性质。 (二)复数与复变函数基础(4.5学时) 复数、复变函数的概念:复数的乘幂与方根的求解方法:映射的概念 本章的重点:掌握复数的基本运算。 本章的难点:复数不同表示方式之间的转换、复数的乘幂与方根的求解 (三)连续系统时域分析(6.5学时) 一些常用的控制信号及其运算,时域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求解:系统的时域响 应
16 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达成途径 立完成,以便考验课堂知识掌握的情况,而 且起到了温故而知新,反馈学生学习效果的 作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好知识。 4.1:熟悉信息处理与控 制系统集成方面的有关 硬 件 、 软 件 、 控 制 策 略、传感、数据通信等 诸多方面的专门知识与 技术,掌握自动控制系 统的原理、组成、特点 和适用范围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生熟悉信息处理与控制 系统集成方面的软件、 控制策略等多方面的专 门知识,熟悉自动控制 系统的原理、组成、特 点和适用范围 课堂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动控制系统 建模、求解时,讲清楚自动控制系统的原 理、组成、特点和适用范围。 课后作业:摘选课后应用型习题或补充习 题,使学生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组 成、特点和适用范围。 5.2:在解决复杂工程问 题实践中,提高电子系 统、计算机仿真与软硬 件开发等现代开发工具 的应用能力,能对复杂 工程系统进行分析、建 模、预测和模拟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 生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 数学描述方式,具有建 模和模拟求解的初步能 力。比如电机的运动控 制模型建模,滤波器系 统的频域分析等。 课堂讲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动控制系统 建模、求解时,讲清楚自动控制系统的原 理、组成、特点和适用范围。 课后作业:摘选课后应用型习题或补充习 题,使学生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组 成、特点和适用范围。 12.1:正确认识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具有自主学 习和终身学习的主动性 和自觉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思 想上培养学生正确认识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 必要性和重要性,要爱 护 和 培 养 学 生 的 好 奇 心、求知欲,帮助学生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 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教 学。 课堂讲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思想上培养 学生正确认识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和重要性,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 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课后答疑:通过答疑,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 碍,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出勤率:要求每个学生保证出勤率,并加强 课堂管理。 学生自学: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部分,让学 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自主 学习的能力和抓住要点的能力。 三、内容提要与要求 理论教学(40 学时) (一) 控制工程导论(2.5 学时) 本课程的内容;本课程在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如何学好本课程。了解控制工 程、控制理论的一些概念、掌握线性系统的性质等。 本章的重点:掌握线性系统的性质。 (二)复数与复变函数基础(4.5 学时) 复数、复变函数的概念;复数的乘幂与方根的求解方法;映射的概念 本章的重点:掌握复数的基本运算。 本章的难点:复数不同表示方式之间的转换、复数的乘幂与方根的求解。 (三)连续系统时域分析(6.5 学时) 一些常用的控制信号及其运算,时域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求解;系统的时域响 应
本章的重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控制信号及其运算,掌握时域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 求解:理解并堂挥系统的时域响应,特别是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本章的难点:时域分析方法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电路系统的应用, (四)连续系统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55学时) 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应用:烦域数学模型频率特性的基本概 念及傅里叶变换在系统频域分析中应用。 本章的重点:理解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堂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应用:理解频域 数学模型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傅里叶变换在系统频域分析中应用。 本章的难点: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的灵活运用。傅里叶变换在系统频域分析中应用。 (五)连续系统复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10学时) 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复频域分析中应用:传递函数的基本概 念 本章的重点: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能灵活运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掌握拉 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复频域分析中应用:了解传递函数的基木概念。 本章的难点: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及其灵活运用:拉普拉斯 变换在系统复频域分析中应用,主要是在电路系统的应用。 (六)离散系统的工程数学基础(11学时) 采样的基本概念:一些典型的离散序列:差分方程及其求解:二变换及其性质:脉冲 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变换在系统分析中应用。 本章的重点:典型的离散序列表示方法:差分方程及其求解:二变换及其性质:脉冲 传递函数的基本概今:二变换在系统分析中应用。 本章的难点:差分方程及其求解:二变换及其性质:二变换在系统分析中应用。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讲课习题课堂仿真演示小计 理论教学 1控制工程导论 25 2.5 2复数与复变函数基础 4.5 4.5 3连续系统时域分析 6 0.5 6.5 4连续系统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 4.5 0.5 0.5 55 5连续系统复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 95 0.5 6离散系统的工程数学基础 10.5 0.5 共计 37.5 2 0.5 40 五、散学方式 课堂教学以讲授教学为主,注重相关控制工程概念的讲解和课程理论成果的运用。教 17
17 本章的重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控制信号及其运算,掌握时域系统数学模型微分方程的 求解;理解并掌握系统的时域响应,特别是阶跃响应和冲激响应。 本章的难点:时域分析方法在系统分析中的应用,主要是在电路系统的应用。 (四)连续系统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5.5 学时) 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应用;频域数学模型-频率特性的基本概 念及傅里叶变换在系统频域分析中应用。 本章的重点:理解傅里叶变换及其反变换;掌握傅里叶变换的性质与应用;理解频域 数学模型-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及傅里叶变换在系统频域分析中应用。 本章的难点:傅里叶变换及其性质的灵活运用。傅里叶变换在系统频域分析中应用。 (五)连续系统复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10 学时) 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复频域分析中应用;传递函数的基本概 念。 本章的重点:理解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能灵活运用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掌握拉 普拉斯变换在系统复频域分析中应用;了解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 本章的难点:拉普拉斯变换及反变换;拉普拉斯变换的性质及其灵活运用;拉普拉斯 变换在系统复频域分析中应用,主要是在电路系统的应用。 (六)离散系统的工程数学基础(11 学时) 采样的基本概念;一些典型的离散序列;差分方程及其求解; z 变换及其性质;脉冲 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 z 变换在系统分析中应用。 本章的重点:典型的离散序列表示方法;差分方程及其求解; z 变换及其性质;脉冲 传递函数的基本概念; z 变换在系统分析中应用。 本章的难点:差分方程及其求解; z 变换及其性质; z 变换在系统分析中应用。 四、建议教学进度 内容 讲 课 习 题 课堂仿真演示 小计 理论教学 1 控制工程导论 2.5 2.5 2 复数与复变函数基础 4.5 4.5 3 连续系统时域分析 6 0.5 6.5 4 连续系统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 4.5 0.5 0.5 5.5 5 连续系统复频域分析的工程数学基础 9.5 0.5 10 6 离散系统的工程数学基础 10.5 0.5 11 共计 37.5 2 0.5 40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以讲授教学为主,注重相关控制工程概念的讲解和课程理论成果的运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