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度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在忙碌与快节奏的工作 与生活中,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假期,放松一下原本无可厚非,可许多人似乎把注意力更多地 投向了端午这个新定的“假”,或多或少淡化了端午这个传统的“节”。端午不仅是“假”,更 是“节”,我们过端午节时,更应该关注它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端午节又叫五月五日、重午、端五、重五、五月节、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 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等,是最早出现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早在先秦已经出现。 到了汉代,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比如彝族都阳节,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流行。在节日这一天,每家挂上菖蒲和艾 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包好粽子,在山间草坪唱歌跳舞尽情娱乐。由是观之, 端午节习俗传承是古老和现代的统一、时代与地域的交融。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包粽子、划龙舟等是主要内 容。我们过好端午传统文明节日,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鲜活地体现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端午文化应该更可以在传承中别开生面。现代化、全球化、信息 化,都可为端午提供新的载体、创制新的手段、赋予新的内涵。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持续传承 和振兴端午文化?比如,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发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 如海”的端午;比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 午:比如,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东亚国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 在这些方面,政府、企业、媒体、社会都可大有作为。端午如是,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又何 尝不是这样? 端午节习俗的传承过程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 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端午节习俗在新 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与彰显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有民俗专家建议,将端午节文化修养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必修课,同时运用新的呈现 方式让人们了解体验,让端午节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摘编自高帆《弘扬端午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光明网”2018年6月17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如何过端午来说,许多人重“假”轻“节”,未关注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端午节名称丰富,起源较早,先秦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风俗。 C.四川凉山雷波县一带的彝族人的端午节叫都阳节,有挂艾叶、包粽子等节日内容。 D.新时代端午节习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人们对端午节的看法入题,介绍了其名称、由来、习俗、意义及传承
2018-2019 年度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临近端午,许多人早早制定了游玩计划,购物、出行、访友……在忙碌与快节奏的工作 与生活中,好不容易盼来一个假期,放松一下原本无可厚非,可许多人似乎把注意力更多地 投向了端午这个新定的“假”,或多或少淡化了端午这个传统的“节”。端午不仅是“假”,更 是“节”,我们过端午节时,更应该关注它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端午节又叫五月五日、重午、端五、重五、五月节、端阳、蒲节、天中节、诗人节、女 儿节、龙舟节、粽子节、医药节等,是最早出现的中华传统节日之一,早在先秦已经出现。 到了汉代,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诸多习俗。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 56 个民族中,半数左右拥有属于自己的端午节。比如彝族都阳节,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雷波县及金沙江沿岸等地流行。在节日这一天,每家挂上菖蒲和艾 叶,孩子们用雄黄酒擦脸,青年男女包好粽子,在山间草坪唱歌跳舞尽情娱乐。由是观之, 端午节习俗传承是古老和现代的统一、时代与地域的交融。 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载体。包粽子、划龙舟等是主要内 容。我们过好端午传统文明节日,对弘扬民族精神,保持民族特色,增强民族凝聚力有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民族精神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鲜活地体现在传统的民族节日中。 传统文化需要传承。而端午文化应该更可以在传承中别开生面。现代化、全球化、信息 化,都可为端午提供新的载体、创制新的手段、赋予新的内涵。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持续传承 和振兴端午文化?比如,立足对屈原的纪念,发掘“诗人节”传统,读诗诵诗赛诗,重塑“诗 如海”的端午;比如,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实现“数字化”的端 午;比如,顺应全球化大趋势,推动东亚国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 在这些方面,政府、企业、媒体、社会都可大有作为。端午如是,整个中国的文化建设又何 尝不是这样? 端午节习俗的传承过程现代性和传统性兼具,包含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 包含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文化自信力。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缩影,端午节习俗在新 时代丰富多彩又不失神韵地演绎,传承与彰显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有民俗专家建议,将端午节文化修养作为国民教育的基础和必修课,同时运用新的呈现 方式让人们了解体验,让端午节成为“记得住的乡愁”。 (摘编自高帆《弘扬端午文化,传承彰显文化自信》,“光明网”2018 年 6 月 17 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对如何过端午来说,许多人重“假”轻“节”,未关注其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B.端午节名称丰富,起源较早,先秦已有合药、在胳膊上系长命缕、迎涛神等风俗。 C.四川凉山雷波县一带的彝族人的端午节叫都阳节,有挂艾叶、包粽子等节日内容。 D.新时代端午节习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传承与彰显了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以人们对端午节的看法入题,介绍了其名称、由来、习俗、意义及传承
B.彝族都阳节例说明端午节非汉族独有,其习俗传承体现古今统一、时空交融 C.文章对如何发扬端午文化问题进行横向阐发,从三方面为相关责任主体支招。 D.文章在论述端午传承的基础上,以专家建议作结,呼吁提升修养,创新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从而创建了端午的网络营销模式。 B.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传承文化提供新载体、创制新手段、赋予新内涵。 C.对端午节文化进行传承必须规范其内涵,因为传承文化是彰显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D.端午节习俗包含了中国人对文化、对生活的选择,彰显着其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 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盂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 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 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酲、冷静的理性 态度,保持着孔子学说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 们崇尚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 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 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 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 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舂恋和爱 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 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 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 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 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 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 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 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 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 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 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 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 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 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 呈低俗化的倾向。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 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
B.彝族都阳节例说明端午节非汉族独有,其习俗传承体现古今统一、时空交融。 C.文章对如何发扬端午文化问题进行横向阐发,从三方面为相关责任主体支招。 D.文章在论述端午传承的基础上,以专家建议作结,呼吁提升修养,创新方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借鉴电商营销模式,网上摘粽叶、自助配香包,从而创建了端午的网络营销模式。 B.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都可为传承文化提供新载体、创制新手段、赋予新内涵。 C.对端午节文化进行传承必须规范其内涵,因为传承文化是彰显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D.端午节习俗包含了中国人对文化、对生活的选择,彰显着其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9 分)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 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 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 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 态度,保持着孔子学说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 们崇尚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 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 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 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 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 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 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 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 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 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 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 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 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 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 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 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 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 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 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 呈低俗化的倾向。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 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
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 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 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在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是这一主流思想的补充,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入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 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C.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还是普通知识分子所坚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 都体现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 或有着一批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孔子与庄子的学说进行剖析,展现出艺术表现不同但旨归一致的中国士大夫 精神。 B.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谨严。 C.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 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 活,感染力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 B.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的理性态度和精 神 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 子追求情理。 D.不少清诗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6分) 材料 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读书就是要潜心安坐,用心感受纸质书带来的墨香与触感。不过 对于年轻人来说,电子书的便携、大容量和多场景适应力在当今社会更具吸引力。报告显示 近几年,电子阅读的普及率持续攀升。2016年,64%的受访者认为电子书能够让碎片时间得 到更充分的利用,有助于提升整体阅读量。不过,纸质书因为收藏感更强,不会被读者轻易 拋弃。85%的受访者表示会同时使用纸质书和电子书两种介质进行阅读。而随着人们的业余 生活越来越碎片化,篇幅短小、内容优质的电子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知乎周刊、 豆瓣作品全集等互联网UG内容逐渐成为人们在碎片时间内的读书新欢。 (摘编自爱范儿《从亚马逊的<2017全民阅读报告>,来看看中国人都是怎么读书的》) 材料二 各类媒介圆读时长对比
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 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 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在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是这一主流思想的补充, 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入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 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C.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还是普通知识分子所坚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 都体现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 或有着一批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通过孔子与庄子的学说进行剖析,展现出艺术表现不同但旨归一致的中国士大夫 精神。 B.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谨严。 C.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 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 活,感染力强。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 B.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的理性态度和精 神。 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 子追求情理。 D.不少清诗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比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6 分) 材料一: 传统的观点一般认为,读书就是要潜心安坐,用心感受纸质书带来的墨香与触感。不过 对于年轻人来说,电子书的便携、大容量和多场景适应力在当今社会更具吸引力。报告显示, 近几年,电子阅读的普及率持续攀升。2016 年,64%的受访者认为电子书能够让碎片时间得 到更充分的利用,有助于提升整体阅读量。不过,纸质书因为收藏感更强,不会被读者轻易 抛弃。85%的受访者表示会同时使用纸质书和电子书两种介质进行阅读。而随着人们的业余 生活越来越碎片化,篇幅短小、内容优质的电子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其中,知乎周刊、 豆瓣作品全集等互联网 UGC 内容逐渐成为人们在碎片时间内的读书新欢。 (摘编自爱范儿《从亚马逊的<2017 全民阅读报告>,来看看中国人都是怎么读书的》) 材料二: 各类媒介阅读时长对比 单位:分钟 ■2015 ■2014
62.21 54.87 50:00 33.82 18.80 13.42 图书阅读报纸阅读 上网阅读 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 (资料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 材料三: 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出炉。“最美的书”内容多是适合浅阅读的小众题材。有些内 容如果仅依托传统的白纸黑字岀版,可能很难形成阅读乐趣。好在这些内容天然带有文创属 性,只要包装得法,立显“纸质”优势。其次,在设计上强调“悦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纸质书被设计者以绝佳的表现力“视觉呈现”,更像是文创产品。其设计理念更多地观照阅读 的附加值。文字被趣味性装帧出立体感,“阅读”被全方位诠释成“悦读”。电子阅读器在多 变的纸、墨、色彩、结构面前完败。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电子阅读时代“悦读”还得靠纸质书》 材料四: 2004年,Blog(博客)出现在中国,社交类网络从此风靡中国。各个行业都开始向自己的 产品中植入社交基因,以期通过更多的用户群带来高额利益回报。《2017全民阅读报告》的数 据显示,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的有关内容,而17%的阋读者会在电商平 台留下读者评论,虽然通过分享社交平台的信息的门槛相较于“阅读”而言略显宽泛,但通 过评论、分享,却能增加读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电子阅读器与各类Apρ相比,功能捉襟见肘并且囿于体积的时候,阅读类App自然成 了阅读时代的新宠儿,它更加关注社交,依托手机使用更方便。各大阅读平台都在对阅读类 Apρ的社交性进行升级改造。阅读类λρ覆盖率排行第一的掌阅 i Reader通过“圈子”来经营 粉丝;排行第二的Q阅读通过“大神说”来维系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而以专注社交阅读而闻 名遐迩的信读书可以说是在社交阅读上做得最好的;界面设计简洁友好;在书的段落中可以 观看别人或自己写下批注,还可以加妤友进行互动;赠书扉页上有人性化签名,记录你与好 友赠书之情,赋予电子阅读一点儿仪式感;好友阅读对比更是赋予读书一点儿趣味,甚至你 打开淘宝还有阅读时长代刷。微信读书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相比于2016年1月,微信读书的 覆盖率增长215%,活跃度提升412%。这正是抓住用户对于“社交”二字的深刻需求而得到 收获。 (摘编自北京商报《电子阅读迟早会替代纸质书,社交阅读是第二个掘墓者》)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电子阅读适应,人们业余生活越来越碎片化现状,普及率持续攀升
(资料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 材料三: 2017 年度“中国最美的书”出炉。“最美的书”内容多是适合浅阅读的小众题材。有些内 容如果仅依托传统的白纸黑字出版,可能很难形成阅读乐趣。好在这些内容天然带有文创属 性,只要包装得法,立显“纸质”优势。其次,在设计上强调“悦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纸质书被设计者以绝佳的表现力“视觉呈现”,更像是文创产品。其设计理念更多地观照阅读 的附加值。文字被趣味性装帧出立体感,“阅读”被全方位诠释成“悦读”。电子阅读器在多 变的纸、墨、色彩、结构面前完败。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电子阅读时代“悦读”还得靠纸质书》) 材料四: 2004 年,Blog(博客)出现在中国,社交类网络从此风靡中国。各个行业都开始向自己的 产品中植入社交基因,以期通过更多的用户群带来高额利益回报。《2017 全民阅读报告》的数 据显示,78%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的有关内容,而 17%的阅读者会在电商平 台留下读者评论,虽然通过分享社交平台的信息的门槛相较于“阅读”而言略显宽泛,但通 过评论、分享,却能增加读者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电子阅读器与各类 App 相比,功能捉襟见肘并且囿于体积的时候,阅读类 App 自然成 了阅读时代的新宠儿,它更加关注社交,依托手机使用更方便。各大阅读平台都在对阅读类 App 的社交性进行升级改造。阅读类 App 覆盖率排行第一的掌阅 iReader 通过“圈子”来经营 粉丝;排行第二的 QQ 阅读通过“大神说”来维系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而以专注社交阅读而闻 名遐迩的信读书可以说是在社交阅读上做得最好的;界面设计简洁友好;在书的段落中可以 观看别人或自己写下批注,还可以加好友进行互动;赠书扉页上有人性化签名,记录你与好 友赠书之情,赋予电子阅读一点儿仪式感;好友阅读对比更是赋予读书一点儿趣味,甚至你 打开淘宝还有阅读时长代刷。微信读书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相比于 2016 年 1 月,微信读书的 覆盖率增长 215%,活跃度提升 412%。这正是抓住用户对于“社交”二字的深刻需求而得到 收获。 (摘编自北京商报《电子阅读迟早会替代纸质书,社交阅读是第二个掘墓者》)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电子阅读 适应 人们业余生活越来越碎片化 现状 普及率持续攀升 适合 前景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0 19.69 18.76 17.01 18.80 8.83 13.42 54.84 54.87 62.21 33.82 6.82 3.79 图书阅读 报纸阅读 期刊阅读 上网阅读 手机阅读 电子阅读器阅读
s一人们人 设计上 最美的书 小众题材,天然带有文创属性_强调“悦读”,设计理念 更多观照阅读的附加值 D.阅读类APP性质,社交类网络特点功能捉襟见肘,关注社交,依托手机使用更方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的书籍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是因为其内容不适合浅阅读,而且用传统的白纸黑 字出版,在包装、设计方面缺乏趣味性 B.近几年,电子阅读的普及率持续攀升,短篇、优质的电子书越来越受欢迎,一些互联 网UGC内容逐渐成为人们在碎片时间的读书新欢 C.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国民2015年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时长均高于2014年,其中使 用手机的时长明显高出2014年。 D.《2017全民阅读报告》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的有关 内容,同时会在电商平台留下读者评论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9分) 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子也。为人恭俭廉仁,勤于职事。留侍 文定京师,益肆力经史百家,口诵手钞,经寒署不辍。讲求本朝典故,曰:“吾他日当为朝廷 致实用,岂能终作书生哉?”尤留心明刑之学,以为民命之死生、国祚隆替所关。 时黔、蜀用师,檄调赣兵,月饷缺,聚而哗,虔抚仓卒无计划,用嘉慷慨岀谕,皆惧伏 退。而抚军反愧而忌之,前缙绅不得请者,因乘机中之,平迁高州府同知。用嘉治赣五年, 再摄府事,摄属县一,奉檄巡行他郡县三,菹醢之属无所扰于民。将行而军民诉制府请留者, 连日不得休。 寻奉旨擢应天治中,丙寅夏之任。府尹故尊重,不亲狱讼钱谷,多委僚佐。治中又领 防钤辖,沿江屯营,职最剧。上官知其练达,凡大事非其职掌者,更以属之。如经画冮东驿 马,商民并賴者数十年,是其一也。尝奉檄盘盐,却盐商例金。司鼓铸局,不取羡,令铜费 而工精,私铸者不禁自绝,而用嘉所铸钱久行不废焉。逆奄魏忠贤方横,大吏牒下为建祠, 用嘉独持不可。 丁卯,晋刑部江西司员外郎。时先帝御极,诛忠贤,其党者分别定罪。张体乾、谷应选 尝罗织刘铎以死,至是用嘉主其狱,据律论大辟,谳状出,海内称快。都察院易应昌以忤 得罪,司谳者普受重谴。用嘉案呈,不抗不阿,卒荷宽典。 甲戌计吏举异等,升贵州按察司副使。察所属孔子庙,废者建之,圮者修之,备祭器, 习礼乐,董师儒以教化诸生,彬彬兴文教,而诸兴作赀又皆捐俸禄以倡僚属,多方措置,不
B.纸质阅读 潜心安坐阅读 有人认为不会被轻易抛弃,有人认为迟早会被 代替 C.“最美的书” 小众题材,天然带有文创属性 强调“悦读”,设计理念 更多观照阅读的附加值 D.阅读类 APP 社交类网络 功能捉襟见肘,关注社交,依托手机使用更方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传统的书籍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是因为其内容不适合浅阅读,而且用传统的白纸黑 字出版,在包装、设计方面缺乏趣味性。 B.近几年,电子阅读的普及率持续攀升,短篇、优质的电子书越来越受欢迎,一些互联 网 UGC 内容逐渐成为人们在碎片时间的读书新欢。 C. 根据材料二可知,我国国民 2015 年使用数字媒介阅读的时长均高于 2014 年,其中使 用手机的时长明显高出 2014 年。 D.《2017 全民阅读报告》的数据显示,大部分的受访者选择通过社交平台分享阅读的有关 内容,同时会在电商平台留下读者评论。 二、古诗文阅读(4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9 分) 申用嘉,字美中,号经峪。申相国文定公时行季子..也。为人恭俭廉仁,勤于职事。留侍 文定京师,益肆力经史百家,口诵手钞,经寒暑不辍。讲求本朝典故,曰:“吾他日当为朝廷 致实用,岂能终作书生哉?”尤留心明刑之学,以为民命之死生、国祚隆替所关。 时黔、蜀用师,檄.调赣兵,月饷缺,聚而哗,虔抚仓卒无计划,用嘉慷慨出谕,皆惧伏 退。而抚军反愧而忌之,前缙绅..不得请者,因乘机中之,平迁高州府同知。用嘉治赣五年, 再摄府事,摄属县一,奉檄巡行他郡县三,菹醢之属无所扰于民。将行而军民诉制府请留者, 连日不得休。 寻奉旨擢应天治中,丙寅夏之任。府尹故尊重,不亲狱讼钱谷,多委僚佐。治中又领江 防钤辖,沿江屯营,职最剧。上官知其练达,凡大事非其职掌者,更以属之。如经画江东驿 马,商民并赖者数十年,是其一也。尝奉檄盘盐,却盐商例金。司鼓铸局,不取羡,令铜费 而工精,私铸者不禁自绝,而用嘉所铸钱久行不废焉。逆奄魏忠贤方横,大吏牒下为建祠, 用嘉独持不可。 丁卯,晋刑部江西司员外郎。时先帝御极,诛忠贤,其党者分别定罪。张体乾、谷应选 尝罗织刘铎以死,至是用嘉主其狱,据律论大辟..,谳状出,海内称快。都察院易应昌以忤旨 得罪,司谳者普受重谴。用嘉案呈,不抗不阿,卒荷宽典。 甲戌计吏举异等,升贵州按察司副使。察所属孔子庙,废者建之,圮者修之,备祭器, 习礼乐,董师儒以教化诸生,彬彬兴文教,而诸兴作费又皆捐俸禄以倡僚属,多方措置,不 特点 内容上 设计上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