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龙文中学2012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分)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信誓旦旦 (《诗经·氓》) (2)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3)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4)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5)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6)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白文盲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15分)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 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 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 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 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 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 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 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 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 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 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谓不忝尔祖矣忝:辱没 B.妻以宗室女 妻:妻子 C.累迁江夏内史 迁:升职 D.时竺超民执义宣执:捉拿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3分)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中学 2012 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㈠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⑴信誓旦旦, (《诗经·氓》) ⑵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 ⑶问君何能尔,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⑷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⑸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⑹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㈡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15 分) 朱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 州主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 后随到彦之北伐。彦之自河南回,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数月粮尽,将士熏鼠食之,遂陷于虏。 拓跋焘嘉其守节,以为侍中,妻以宗室女。修之潜谋南归,妻疑之,每流涕问其意,修之深嘉其义,竟不 告也。后鲜卑冯弘称燕王,拓跋焘伐之,修之与邢怀明并从。又有徐卓者,复欲率南人窃发,事泄被诛。 修之、怀明惧奔冯弘,弘不礼。留一年,会宋使传诏至,修之名位素显,传诏见即拜之。彼国敬传诏,谓 为“天子边人”,见其致敬于修之,乃始加礼。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 元嘉九年,至京邑,以为黄门侍郎,累迁江夏内史。雍州刺史刘道产卒,群蛮大动,修之为征西司马讨蛮, 失利。孝武初,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加都督。修之在政宽简,士众悦附。及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反, 檄修之举兵;修之伪与之同,而遣使陈诚于帝。帝嘉之,以为荆州刺史。义宣闻修之不与己同,乃以鲁秀 为雍州刺史,击襄阳。修之命断马鞍山道,秀不得前,乃退。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 遗寇。时竺超民执义宣,修之至,乃杀之,以功封南昌县侯。 修之治身清约,凡所赠贶,一无所受。有饷,或受之,而旋与佐吏分之,终不入己,唯以抚纳群蛮为务。 征为左民尚书,转领军将军。去镇,秋毫不犯,计在州然油及牛马谷草,以私钱十六万偿之。然性俭克少 恩情,姊在乡里,饥寒不立,修之未尝供赡。尝往视姊,姊欲激之,为设菜羹粗饭,修之曰:“此乃贫家 好食。”致饱而去。 ——(节选自《宋书·朱修之列传》)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可谓不忝尔祖矣 忝:辱没 B.妻以宗室女 妻:妻子 C.累迁江夏内史 迁:升职 D.时竺超民执义宣 执:捉拿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朱修之能守节的一组是( )(3 分) ①留修之戍滑台,为虏所围 ②修之潜谋南归 ③复欲率南人窃发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C.②③④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修之 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 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 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 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 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遺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3分)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浣溪纱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 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6.(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分) 答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2分) 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④而遣使陈诚于帝 ⑤修之率众南定遗寇 ⑥凡所赠贶,一无所受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朱修之和他的曾祖父、祖父、父亲一样,都担任不小的官职。后来跟随到彦之北伐,在留守滑台的时候, 被敌人围困,虽坚持数月,但最终被俘。 B.虽然拓跋焘很赏识他,但朱修之毕竟是南方人而时时想着回去。后来在随拓跋焘讨伐冯弘时,终于找机 会逃走,最终在传诏的帮助下回到了宋国。 C.在平定义宣的叛乱中,朱修之先是假装同意和义宣一起叛乱,然后又断了鲁秀的进攻道路,让他无功而 返,最终杀了被竺超民抓住的义宣。 D.朱修之虽然非常节约,但对生活贫困的姐姐显得薄情少恩。他看望姐姐时,姐姐准备了很差的饭菜来激 他,但他并没有为之所动。 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时魏屡伐弘,或说弘遣人修之归求救,遂遣之。(3 分) 译 文: (2)及义宣败于梁山,单舟南走,修之率众南定遗寇。(3 分) 译 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②被酒:醉酒。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 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6.(1)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2)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2 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林黛玉因为这个想法而欣赏同样是“水做的骨肉”的贾 宝玉。(《红楼梦》) B.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 礼,吉卜赛女郎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教士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 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的手心!”(《巴黎圣母院》) C.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才得知,自己财产的总数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天文数字。于是,她给了拿依一笔 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得知查理要和贵族小姐结婚,就替他还了巨额债务。(《欧 也妮·葛朗台》) D·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金凤,提升薛 宝珠为稽査,用计谋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宝珠被认为是真正的走狗,姚金凤却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 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维岳的走狗。(《子夜》) E.冯乐山在高老太爷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 “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家》) 8.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5分) (1)袁绍讨伐曹操时曾令手下起草了一篇檄文,请简述与这篇檄文相关的情节 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得到玛丝洛娃减刑的公文,再次去监狱探视她的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洪培欣语文网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 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洪培欣语文网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 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 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离娄篇下》 [注]①国人:路人。②服:穿丧服,守丧 1)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2分) (2)结合以上语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4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文化“拼爹”与“啃老” 鲁民 文化“拼爹”,即与别的民族比传统文化、比文化遗产。世界上能拼过我们的不多,回首中华民族5000年 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都是 我们文化“拼爹”的雄厚资本,足以傲视天下。如果把这些东西通过现代文化手段艺术地表现出来,不仅 能教化国人,增强历史自豪感,而且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输出文化和价值观,亦大 有裨益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林黛玉因为这个想法而欣赏同样是“水做的骨肉”的贾 宝玉。(《红楼梦》) B .加西莫多救了爱斯梅拉达并把她安置在钟楼里。一天晚上,克洛德溜进了爱斯梅拉达住的小屋欲行非 礼,吉卜赛女郎高声呼救。加西莫多再一次救下她。教士把加西莫多踢倒在地,冲下了楼梯,他重复着那 句要命的话:“你逃不出我的手心!" (《巴黎圣母院》) C .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才得知,自己财产的总数达到一个令人吃惊的天文数字。于是,她给了拿侬一笔 钱,促成了拿侬和田产看守人高诺阿莱的婚姻;得知查理要和贵族小姐结婚,就替他还了巨额债务。(《 欧 也妮· 葛朗台》) D .第一次工潮中,姚金凤的走狗身份被识破,工人拥护薛宝珠。屠维岳阴险地宣布开除姚金凤,提升薛 宝珠为稽查,用计谋迷惑分裂工人群众,结果薛宝珠被认为是真正的走狗,姚金凤却以被污蔑者的身份回 到工厂,继续充当屠维岳的走狗。(《子夜》) E .冯乐山在高老太爷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 正与琴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 “我说是对的,哪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 家》 ) 8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 5 分) ( l)袁绍讨伐曹操时曾令手下起草了一篇檄文,请简述与这篇檄文相关的情节。 ( 2)请简述聂赫留朵夫得到玛丝洛娃减刑的公文,再次去监狱探视她的相关情节。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面《 孟子》 选段,回答问题。(6 分)洪培欣语文网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 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洪培欣语文网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 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 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仇。寇仇,何服之有?” 《离娄篇下》 [注]① 国人:路人。② 服:穿丧服,守丧。 ( l )简要说明孟子理想中的君臣之间应有的关系。(2 分) ( 2 )结合以上语段,请回答孟子是怎样对“礼,为旧君有服,何如斯可为服矣”进行分析的。( 4 分)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0-12 题。 文化“拼爹”与“啃老” 陈鲁民 文化“拼爹”,即与别的民族比传统文化、比文化遗产。世界上能拼过我们的不多,回首中华民族 5000 年 历史,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文学,还有灿若群星的历史人物,风云变幻的历史事件,都是 我们文化“拼爹”的雄厚资本,足以傲视天下。如果把这些东西通过现代文化手段艺术地表现出来,不仅 能教化国人,增强历史自豪感,而且对于我们增强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输出文化和价值观,亦大 有裨益
遗憾的是,历史上的很多优秀的人和事我们还没有写出来,或没写好,就好比是捧着金碗吃不饱。如今的 历史题材影视剧、小说,数量尽管很多,但多是粗制滥造之作,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敢恭维,因而在海内 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很少。 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文化“拼爹”固然可以使我们得天独厚,但也可能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躺在“爹” 的安乐椅上不求进取,最后变成了文化“啃老”,即只靠稀释、重拍、戏说、改写或颠覆前人的经典过日子。 文化“啃老”,一是啃古代经典,如影视剧啃《红楼梦》、啃《三国演义》:二是啃当代经典,如把那些曾经 反响不错的电影改编成电视剧,譬如《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把多年前拍过的电视剧重拍拉长,如《玉观 音》,还有金庸的武打剧、琼瑶的言情戏等。体现在书籍出版上,则是无休止地推出那些“我注六经”类的 戏说、解释、阐发、歪曲经典的通俗读物。还有一种文化“啃老”,是争夺真真假假的古人遗址来吸引大众 注意力,猎取经济利益。凡此种种,对传统文化盲目依赖,对当下文化极端不自信,都没有表现出当今中 因文化应有的创造力,而陷入了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泥潭。 文化上“有爹可拼”、“有老可啃”,无疑是幸运的,但也可能会变成包袱,使我们的创新能力严重萎缩:而 反观历史不长的美国人,因“无爹可拼”,“无老可啃”,只好拼创新,拼创意,拼匠心独具,“他山 可以攻玉”’他们利用中国故事拍成电影《花木兰》占领中国市场,利用埃及故事拍成《埃及艳后》占领埃 及市场,利用古罗马故事拍成《角斗士》占领欧洲市场 文化“拼爹”与“啃老”,从性质上来说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一定要注入创新元素,唯有创新才是文化的灵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啃老”的表现的一项是(3分) A.把《红楼梦》改编成影视作品,重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B.把曾经反响不错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成电视剧。 C.不断推出金庸的武打剧、琼瑶的言情戏以及大众通俗读物 D.争夺古人遗址以获取经济利益,如争夺“李白故里”称号。 11.请简要概括“他山之爹,可以攻玉”一句在文中的含义。(2分) 12.文化“拼爹”可能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一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看倒影 刘心武 S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那天我去他在农村的画室,刚进去就看见一幅接近完成的大画,那画 上显示出一个倒立的人形,比例与真人相似,很不规整,觉得飘飘忽忽的,不禁说:“啊,倒着画人 你又在玩什么新花样?‘后现代’不过瘾,又玩‘后后现代”?”他迎过来,笑道:“您再细看看,这 可是完全写实呢 S君招待我喝下午茶,细说端详。他出生在南北交界地的一个小村庄,在乡里上的小学,在上到四年 级以前,他说他都还没有开“眼窍”—一就是他完全不懂得审美。直到有一天,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他记 得姓蔡,那时候才二十出头,活泼开朗,像.是同学们的大姐姐,教他们算术,也带他们做操。那一天 蔡老师跟同学们在河边做游戏——那个乡村小学没有围墙,迈出操场不远有一条小河,蔡老师说玩“老鹰
遗憾的是,历史上的很多优秀的人和事我们还没有写出来,或没写好,就好比是捧着金碗吃不饱。如今的 历史题材影视剧、小说,数量尽管很多,但多是粗制滥造之作,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敢恭维,因而在海内 外产生较大影响的很少。 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文化“拼爹”固然可以使我们得天独厚,但也可能使我们产生文化惰性,躺在“爹” 的安乐椅上不求进取,最后变成了文化“啃老”,即只靠稀释、重拍、戏说、改写或颠覆前人的经典过日子。 文化“啃老”,一是啃古代经典,如影视剧啃《红楼梦》、啃《三国演义》;二是啃当代经典,如把那些曾经 反响不错的电影改编成电视剧,譬如《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把多年前拍过的电视剧重拍拉长,如《玉观 音》,还有金庸的武打剧、琼瑶的言情戏等。体现在书籍出版上,则是无休止地推出那些“我注六经”类的 戏说、解释、阐发、歪曲经典的通俗读物。还有一种文化“啃老”,是争夺真真假假的古人遗址来吸引大众 注意力,猎取经济利益。凡此种种,对传统文化盲目依赖,对当下文化极端不自信,都没有表现出当今中 国文化应有的创造力,而陷入了庸俗化和功利主义的泥潭。 文化上“有爹可拼”、“有老可啃”,无疑是幸运的,但也可能会变成包袱,使我们的创新能力严重萎缩;而 反观历史不长的美国人,因“无爹可拼”,“无老可啃”,只好拼创新,拼创意,拼匠心独具,“他山之爹, 可以攻玉”,他们利用中国故事拍成电影《花木兰》占领中国市场,利用埃及故事拍成《埃及艳后》占领埃 及市场,利用古罗马故事拍成《角斗士》占领欧洲市场…… 文化“拼爹”与“啃老”,从性质上来说无所谓好坏,关键是一定要注入创新元素,唯有创新才是文化的灵 魂。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0.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啃老”的表现的一项是(3 分) A.把《红楼梦》改编成影视作品,重拍电视连续剧《红楼梦》。 B.把曾经反响不错的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改编成电视剧。 C.不断推出金庸的武打剧、琼瑶的言情戏以及大众通俗读物。 D.争夺古人遗址以获取经济利益,如争夺“李白故里”称号。 11.请简要概括“他山之爹,可以攻玉”一句在文中的含义。(2 分) 答: 12.文化“拼爹”可能给我国带来什么样的不良后果?请简要分析。(4 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 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15 题。 看 倒 影 刘心武 S 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那天我去他在农村的画室,刚进去就看见一幅接近完成的大画,那画 上显示出一个倒立的人形,比例与真人相似,很不规整,觉得飘飘忽忽的,不禁说:“啊,倒着画人—— 你又在玩什么新花样?‘后现代’不过瘾,又玩‘后后现代’?”他迎过来,笑道:“您再细看看,这幅 可是完全写实呢!” S 君招待我喝下午茶,细说端详。他出生在南北交界地的一个小村庄,在乡里上的小学,在上到四年 级以前,他说他都还没有开“眼窍”——就是他完全不懂得审美。直到有一天,他们的班主任老师,他记 得姓蔡,那时候才二十出头,活泼开朗,像.是同学们的大姐姐,教他们算术,也带他们做操。那一天, 蔡老师跟同学们在河边做游戏——那个乡村小学没有围墙,迈出操场不远有一条小河,蔡老师说玩“老鹰
捉小鸡”,大家都来当老鹰,她当带头的大老鹰,我们是一群小老鹰,大家一起飞飞飞—一就是她身后的 那个同学拉住她衣裳的后襟,然后其余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面同学衣裳的后襟,大家步调一致地沿着 河边的草丛跑呀跑、跑呀跑,笑语喧哗,快乐非常。跑完,蔡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在河边小土坡上坐下休 息。就在那个下午,蔡老师亲切地跟同学们说:“要学会看风景啊!不要光往岸上看,要懂得看倒影啊! 看呀看呀,小风吹过来啦,河里的倒影怎么样啦……”S君强调,蔡老师指点倒影的那一刻,对他来说, 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审美启蒙,从那 他开了“眼窍”,能够发现现实世界里,可以被称作“美丽” 的事物了。当然,这种理性的归纳,是多年以后才提炼出来的。而且,蔡老师的这种审美启蒙,也不是每 个同学都能理解与吸纳的。S君承认自己早慧,他说当许多同学仍然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就不仅能飞快 地领悟蔡老师的指点,而且,还能主动地去求教:“蔡老师,除了河里的倒影,还有什么是好看的呀?” 他至今还记得蔡老师跟他说:“那些一般人没感觉的东西你要产生感觉才好呀!比如我宿舍外头的那 架丝瓜,有的人看见,他会想着,瓜棚好遮阳啦,嫩丝瓜好做菜啦,老丝瓜晒干了丝瓜瓤好拿来洗碗用啦 你出去细看看,你看那瓜藤上的嫩藤尖,它好想往竹竿上攀呀,它在微风里颤悠悠的,它多可爱呀,多耐 看呀……”他就真的跑出蔡老师宿舍细看那瓜藤尖,他说,那半透明的带有小茸毛的最尖端凝出一粒细水 珠的丝瓜藤的嫩尖,第一回唤起了他作画的冲动—一虽然老早就有美术课也画过许多给老师去评分的东西 他意识到那些都不是“美术”,也算不上是“画儿” 他说蔡老师相貌平平,但有时候蔡老师让他觉得很美。比如有一次蔡老师教他们算术,做一道例题, 忽然蔡老师脸红了,连连摆手说:“哎呀错啦错啦,不好意思,算错啦!”于是再从头做起,还告诉同学 们,她为什么算到那一步出了错,提醒同学们吸取教训—一蔡老师纠正自己错误的那几秒钟,在他心里产 生出一种不光有颜色、线条、光影、动感的形式美,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美感,当然这也是他多年以后才 提炼出来的感悟。 这位蔡老师教你们的时候,该是改革开放初期吧?那时候她就能注意对学生进行美育,真不简单 呀!又过去快三十年了,她已经桃李满天下了吧?”S君回答我,他小学毕业以后,到镇里上初中。毕业 前回老家小学去找过蔡老师,人家告诉他,蔡老师考上大学,离开好几年了,究竟是哪个大学,谁也说不 清,这让他无比惆怅。后来他到县城上完高中,再到省城读完大学本科,又到国外闯荡了几年,一直没有 忘记蔡老师的启蒙之恩。现在他画这么一幅《倒影中的启蒙者》,正是为了抒发胸臆中的一汪情愫 我和S君探讨,蔡老师的美学意识,是她读了一些美学著作产生的还是天性中自发的?她对学生进行 美育,是自觉的还是无意的?S君说他无从判断,但他将在那幅大画里表达这样的意蕴:这样的一个生命 必是快乐而有福的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S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这句话既赞赏了S君的油画技艺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全文看,也是 从侧面肯定了蔡老师“审美启蒙”教育的成功。 B.从S君能够飞快领悟蔡老师的指点、还主动向蔡老师求教的情况看,在蔡老师指点大家看倒影时,他就 已经明白,蔡老师是在对他们进行审美启蒙。 C.第一次唤起S君作画冲动的是“半透明的带有小茸毛的最尖端凝出一粒细水珠的丝瓜藤的嫩尖”,而它 的被发现,离不开蔡老师采用对比方式所实施的引导。 D.“相貌平平”的蔡老师有时候会让小时候的S君觉得“很美”,是因为蔡老师在纠正计算错误时所展现 的神态、动作,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美感” E.小学毕业后,S君再也没有见到过蔡老师,现在他学有所成,更是常常记着蔡老师的启蒙之恩,画《倒 影中的启蒙者》,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深藏心中的感恩之情 14.请从四个方面概括小说中蔡老师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说明。(4分) 15.有人说,这篇小说通篇都在刻画蔡老师这个人物,因此,与其用“看倒影”、倒不如直接用“难忘蔡 老师”或“我的老师”为题,你是怎么看的?请作简要阐述。(6分)
捉小鸡”,大家都来当老鹰,她当带头的大老鹰,我们是一群小老鹰,大家一起飞飞飞——就是她身后的 那个同学拉住她衣裳的后襟,然后其余同学一个接一个地拉住前面同学衣裳的后襟,大家步调一致地沿着 河边的草丛跑呀跑、跑呀跑,笑语喧哗,快乐非常。跑完,蔡老师就跟同学们一起在河边小土坡上坐下休 息。就在那个下午,蔡老师亲切地跟同学们说:“要学会看风景啊!不要光往岸上看,要懂得看倒影啊! 看呀看呀,小风吹过来啦,河里的倒影怎么样啦……”S 君强调,蔡老师指点倒影的那一刻,对他来说, 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审美启蒙,从那一刻起,他开了“眼窍”,能够发现现实世界里,可以被称作“美丽” 的事物了。当然,这种理性的归纳,是多年以后才提炼出来的。而且,蔡老师的这种审美启蒙,也不是每 一个同学都能理解与吸纳的。S 君承认自己早慧,他说当许多同学仍然懵懵懂懂的时候,他就不仅能飞快 地领悟蔡老师的指点,而且,还能主动地去求教:“蔡老师,除了河里的倒影,还有什么是好看的呀?” 他至今还记得蔡老师跟他说:“那些一般人没感觉的东西你要产生感觉才好呀!比如我宿舍外头的那 架丝瓜,有的人看见,他会想着,瓜棚好遮阳啦,嫩丝瓜好做菜啦,老丝瓜晒干了丝瓜瓤好拿来洗碗用啦…… 你出去细看看,你看那瓜藤上的嫩藤尖,它好想往竹竿上攀呀,它在微风里颤悠悠的,它多可爱呀,多耐 看呀……”他就真的跑出蔡老师宿舍细看那瓜藤尖,他说,那半透明的带有小茸毛的最尖端凝出一粒细水 珠的丝瓜藤的嫩尖,第一回唤起了他作画的冲动——虽然老早就有美术课也画过许多给老师去评分的东西, 他意识到那些都不是“美术”,也算不上是“画儿”…… 他说蔡老师相貌平平,但有时候蔡老师让他觉得很美。比如有一次蔡老师教他们算术,做一道例题, 忽然蔡老师脸红了,连连摆手说:“哎呀错啦错啦,不好意思,算错啦!”于是再从头做起,还告诉同学 们,她为什么算到那一步出了错,提醒同学们吸取教训——蔡老师纠正自己错误的那几秒钟,在他心里产 生出一种不光有颜色、线条、光影、动感的形式美,还有一种更深层次的美感,当然这也是他多年以后才 提炼出来的感悟。 “这位蔡老师教你们的时候,该是改革开放初期吧?那时候她就能注意对学生进行美育,真不简单 呀!又过去快三十年了,她已经桃李满天下了吧?”S 君回答我,他小学毕业以后,到镇里上初中。毕业 前回老家小学去找过蔡老师,人家告诉他,蔡老师考上大学,离开好几年了,究竟是哪个大学,谁也说不 清,这让他无比惆怅。后来他到县城上完高中,再到省城读完大学本科,又到国外闯荡了几年,一直没有 忘记蔡老师的启蒙之恩。现在他画这么一幅《倒影中的启蒙者》,正是为了抒发胸臆中的一汪情愫 我和 S 君探讨,蔡老师的美学意识,是她读了一些美学著作产生的还是天性中自发的?她对学生进行 美育,是自觉的还是无意的?S 君说他无从判断,但他将在那幅大画里表达这样的意蕴:这样的一个生命, 必是快乐而有福的! 13.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S 君的油画越来越引人注目了”,这句话既赞赏了 S 君的油画技艺越来越受到重视,从全文看,也是 从侧面肯定了蔡老师“审美启蒙”教育的成功。 B.从 S 君能够飞快领悟蔡老师的指点、还主动向蔡老师求教的情况看,在蔡老师指点大家看倒影时,他就 已经明白,蔡老师是在对他们进行审美启蒙。 C.第一次唤起 S 君作画冲动的是“半透明的带有小茸毛的最尖端凝出一粒细水珠的丝瓜藤的嫩尖”,而它 的被发现,离不开蔡老师采用对比方式所实施的引导。 D.“相貌平平”的蔡老师有时候会让小时候的 S 君觉得“很美”,是因为蔡老师在纠正计算错误时所展现 的神态、动作,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美感”。 E.小学毕业后,S 君再也没有见到过蔡老师,现在他学有所成,更是常常记着蔡老师的启蒙之恩,画《倒 影中的启蒙者》,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深藏心中的感恩之情。 14.请从四个方面概括小说中蔡老师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说明。(4 分) 15.有人说,这篇小说通篇都在刻画蔡老师这个人物,因此,与其用“看倒影”、倒不如直接用“难忘蔡 老师”或“我的老师”为题,你是怎么看的?请作简要阐述。(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