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16/4/1 其中实验/实战学时: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支撑:有机化学、食品化学 授课时间:第9-12周,星期二,1-4节 授课地点:12E304、306 授课对象:2021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救师姓名职称:宋金刚/讲师、黄斯珉/剧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远程答疑:3课外在12L302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物理化学实验》,邱金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教学参考资料:《物理化学实验》,王军,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8月第2版。 课程简介:《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在物理化学基础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它与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等相互衔接,构成 化学专业完整的实验体系。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重点是强化和检验对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运用基本物理方法和技能,结合化学知识体系,设计 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为毕业论文工作以及今后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基础和综合素质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1: 4-1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原理、食品工程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食品工 理解物理化学的重要理论和概念:学握物理化学基本实验 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 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
1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16/4/1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16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支撑:有机化学、食品化学 授课时间:第 9~12 周,星期二,1-4 节 授课地点:12E304、306 授课对象:2021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1 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宋金刚/讲师、黄斯珉/副教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采用一对一的问答方式;2.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远程答疑;3.课外在 12L302 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物理化学实验》,邱金恒,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年 9 月 第 1 版 教学参考资料:《物理化学实验》,王军,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年 8 月 第 2 版。 课程简介:《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是在物理化学基础理论课学习的基础上开设的,它与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等相互衔接,构成 化学专业完整的实验体系。物理化学实验课程重点是强化和检验对物理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运用基本物理方法和技能,结合化学知识体系,设计 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为毕业论文工作以及今后 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基础和综合素质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理解物理化学的重要理论和概念;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实验 4-1 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原理、食品工程 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食品工 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
方法和实验技能。 法,调研和分析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目标2: 5 能够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综合处理实验数据、分析 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 与归纳实验现象和表达实验结果。 包括对发展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 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局限性。 目标3: 7-1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了解与物理化学相关化工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 和内涵,能够在食品工程实践中关注环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 影响,理解学生应具备职业及伦理规范。 境保护、社会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 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意识。 实典散学进程表 项目类型(验证综合 敢学 支撑课 周次 实验项目名称 授课救师 学时 散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设计) 方式 程目标 重点: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以及标准摩尔燃烧焓 在热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线上预习 难点: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使用和精密温度温 课堂演示 宋金刚/ 差仪的调节和使用: 9 燃烧热的测定 4 验证 分组实验 目标一 黄斯珉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燃烧热的测试和衡算方 现场督导 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精神、沟 随时答疑 通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本领,拓 展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成长成材。 2
2 方法和实验技能。 法,调研和分析食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 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目标 2: 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综合处理实验数据、分析 与归纳实验现象和表达实验结果。 5-2 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 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5 能够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 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包括对发展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 局限性。 目标 3: 了解与物理化学相关化工行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 影响,理解学生应具备职业及伦理规范。 7-1 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和内涵,能够在食品工程实践中关注环 境保护、社会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 意识。 7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食品工程问题的工程实 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实践教学进程表 周次 实验项目名称 授课教师 学时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点) 项目类型(验证/综合 /设计) 教学 方式 支撑课 程目标 9 燃烧热的测定 宋金刚 / 黄斯珉 4 重点: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以及标准摩尔燃烧焓 在热力学计算中的应用; 难点: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使用和精密温度温 差仪的调节和使用;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燃烧热的测试和衡算方 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协作精神、沟 通和交流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专业本领,拓 展多方面的能力,全面成长成才。 验证 线上预习 课堂演示 分组实验 现场督导 随时答疑 目标一
线上预习 宋金刚/ 重点:明确蒸气压、正常沸点、沸腾温度的含 课堂演示 10 测定液体摩尔汽化热 4 义以及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验证 分组实验 目标一 黄斯珉 难点:了解真空泵、气压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现场督导 随时答疑 重点:了解蔗糖水解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 讲解演示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 宋金刚/ 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 分组实验 11 4 方法: 验证 目标三 定 黄斯珉 现场督导 难点: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 随时答疑 期。 了解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的概念及 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正确使用电导率仪: 重点:正确使用电导率仪: 难点:弱电解质电离度的计算: 讲解演示 宋金刚/ 弱电解质电离度的测定 4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电导率“是水质检测中 分组实验 12 验证 目标二 黄斯珉 的一个重要指标,受污染的水,离子数增多, 现场督导 导致电导率增大,引出电化学在环境监测、环 随时答疑 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所 学知识,为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而努力。 合计 16
3 10 测定液体摩尔汽化热 宋金刚 / 黄斯珉 4 重点:明确蒸气压、正常沸点、沸腾温度的含 义以及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 难点:了解真空泵、气压计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验证 线上预习 课堂演示 分组实验 现场督导 随时答疑 目标一 11 蔗糖水解速率常数的测 定 宋金刚 / 黄斯珉 4 重点:了解蔗糖水解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 度之间的关系;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和使用 方法; 难点:测定蔗糖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 期。 验证 讲解演示 分组实验 现场督导 随时答疑 目标三 12 弱电解质电离度的测定 宋金刚 / 黄斯珉 4 了解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的概念及 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正确使用电导率仪; 重点:正确使用电导率仪; 难点:弱电解质电离度的计算;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电导率”是水质检测中 的一个重要指标,受污染的水,离子数增多, 导致电导率增大,引出电化学在环境监测、环 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所 学知识,为实现 “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而努力。 验证 讲解演示 分组实验 现场督导 随时答疑 目标二 合计 16
课程考核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平时成绩 实验报告 目标一 4-1 20 30 50 目标二 5-2 10 15 25 目标三 7-1 10 15 25 总计 40 60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3次(或6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件所示。3) 各项考核标准见附件历示。4)实验进度、实验次序及授课教师以实际进行为准,根据蒂要可能会适当调整。5)实验课具体的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需 以指导教师公布的实验时间为准。6)线上教学平台网址为:htps://courseweb.ulearning.cn/ulearning/index.html/course/announcement?courseld--l09258 大纲编写时间:2022年8月24日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孝起 日期:2022年8月30日 备注:
4 课程考核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平时成绩 实验报告 目标一 4-1 20 30 50 目标二 5-2 10 15 25 目标三 7-1 10 15 25 总计 40 60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 3 次(或 6 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件所示。3) 各项考核标准见附件所示。4)实验进度、实验次序及授课教师以实际进行为准,根据需要可能会适当调整。5)实验课具体的时间可能会有所调整,需 以指导教师公布的实验时间为准。6)线上教学平台网址为:https://courseweb.ulearning.cn/ulearning/index.html#/course/announcement?courseId=109258 大纲编写时间:2022 年 8 月 24 日 系(部)审查意见: 我系课程委员会已对本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了审查,同意执行。 系(部)主任签名: 日期:2022 年 8 月 30 日 备注:
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评分标准 观测点 90-100 80-90 60-79 0-59 累积缺勤2次(扣10分/次), 累积缺勤3次(扣10分/ 累积缺勤一次(扣10分/次), 请假2次(扣5分/饮),迟 次),请假3次(扣5分/ 全勤且无迟到早退现象:具备 请假一次(扣5分/饮),迟到、 实验参与度与基础知识考查 到、中途离开或早退一次 次),迟到、中途离开或 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意识, 中途离开或早退一次(扣3分 (扣3分/次);具备一定的 早退一次(扣3分/次): (权重02) 理解各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和 次);具备较好的实验室安全教 实验室安全教育意识,能一 实验室安全意识差,对物 要求。 育意识,理解各物理化学实验的 定程度上理解各物理化学 理化学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和要求。 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理解不到位。 预习报告 按时完成,内容完整、正确, 按时完成,内容基本完整,书写 延时完成,内容基本完整, 未提交或后期补交,内容 (权重0.4) 字迹清晰工整。 清晰。 能够辨识。 不完整,不能辨识。 概念及实验原理基本清楚, 概念及原理不太清楚,数 概念及实验原理清楚:数据记 概念及实验原理比较清楚,数据 数据记录基本认真,步骤基 据记录不太认真,步骤混 录认真:步骤合理清晰,操作 记录比较认真,步骤比较合理清 实验操作 本合理清晰,操作基本规范 乱,操作不太规范,错误 规范正确:完成实验及时顺利, 晰,操作比较规范正确,完成实 正确,完成实验基本及时顺 操作较多,完成实验不太 (权重0.4) 实验结果合理。具备良好的实 验比较及时顺利,实验结果比较 利,实验结果基本合理。, 及时顺利,实验结果不太 验前的准备和实验后的收尾意 合理。具备较好的实验前的准备 具备一定的实验前的准备 合理。不具备实验前的准 识。 和实验后的收尾意识。 和实验后的收尾意识。 备和实验后的收尾意识。 5
5 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观测点 评分标准 90-100 80-90 60-79 0-59 实验参与度与基础知识考查 (权重 0.2) 全勤且无迟到早退现象;具备 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意识, 理解各物理化学实验的特点和 要求。 累积缺勤一次(扣 10 分/次), 请假一次(扣 5 分/次),迟到、 中途离开或早退一次(扣 3 分/ 次); 具备较好的实验室安全教 育意识,理解各物理化学实验的 特点和要求。 累积缺勤2次(扣10分/次), 请假 2 次(扣 5 分/次),迟 到、中途离开或早退一次 (扣 3 分/次); 具备一定的 实验室安全教育意识,能一 定程度上理解各物理化学 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累积缺勤 3 次(扣 10 分/ 次),请假 3 次(扣 5 分/ 次),迟到、中途离开或 早退一次(扣 3 分/次); 实验室安全意识差,对物 理化学实验的特点和要求 理解不到位。 预习报告 (权重 0.4) 按时完成,内容完整、正确, 字迹清晰工整。 按时完成,内容基本完整,书写 清晰。 延时完成,内容基本完整, 能够辨识。 未提交或后期补交,内容 不完整,不能辨识。 实验操作 (权重 0.4) 概念及实验原理清楚;数据记 录认真;步骤合理清晰,操作 规范正确;完成实验及时顺利, 实验结果合理。具备良好的实 验前的准备和实验后的收尾意 识。 概念及实验原理比较清楚,数据 记录比较认真,步骤比较合理清 晰,操作比较规范正确,完成实 验比较及时顺利,实验结果比较 合理。具备较好的实验前的准备 和实验后的收尾意识。 概念及实验原理基本清楚, 数据记录基本认真,步骤基 本合理清晰,操作基本规范 正确,完成实验基本及时顺 利,实验结果基本合理。, 具备一定的实验前的准备 和实验后的收尾意识。 概念及原理不太清楚,数 据记录不太认真,步骤混 乱,操作不太规范,错误 操作较多,完成实验不太 及时顺利,实验结果不太 合理。不具备实验前的准 备和实验后的收尾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