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 周国平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一王国维。在世纪初的 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 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 没了。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 百年大典。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 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 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可是,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 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 《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章程刚岀台,就有-—个小人物对它提 出了尖锐的挑战。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 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 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 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
2016 年 1 月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共 70 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 周国平 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在世纪初的 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 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 没了。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1998 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 百年大典。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 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 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可是,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 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 1898 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1903 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 《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 出了尖锐的挑战。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 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 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 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
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 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硏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 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 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他对德国哲 学经典原著真正下了苦功,把康德、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读了。《辨证理性批判》那么难懂 的书,他花几年的时间读了四遍,终于读懂了。在我看来,他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 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诸如把叔本华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许多评论者把眼光 集中于此,实在是舍本求末。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他真正进入了西方哲学 的问题之思路,领悟了原本意义上的哲学即他所说的纯粹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王国维所认为的纯粹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呢?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 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他由哲学的这个性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 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那么,它的价值必定是非实 用的,不可能符合“当世之用”。但这不说明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 精神价值。“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精神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的是人的灵 魂的需要,其作用也要久远得多。其二,也正因此,坚持哲学的独立品格便是哲学家的天职, 决不可把哲学当做政治和道徳的手段。推而广之,一切学术都如此,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 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手段,如此才可能有“学术之发达 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只有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从孔孟起,到汉之 贾、董,宋之张、程、朱、陆,明之罗、王,都是一些政治家或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不但 哲学家如此,诗人也如此。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成文人,便无足观”,是中国人 的金科玉律。中国出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原因就在这里
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 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在 20 纪初,整个中国思想 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英国哲学重功利、重经验知 识,德国哲学重思辩、重形而上学,这里面已显示了他们与众不同的精神取向。他对德国哲 学经典原著真正下了苦功,把康德、叔本华的主要著作都读了。《辨证理性批判》那么难懂 的书,他花几年的时间读了四遍,终于读懂了。在我看来,他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 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诸如把叔本华美学思想应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许多评论者把眼光 集中于此,实在是舍本求末。最重要的是,通过对德国哲学的研究,他真正进入了西方哲学 的问题之思路,领悟了原本意义上的哲学即他所说的纯粹的哲学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王国维所认为的纯粹的哲学是什么样子的呢?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 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魂中的困惑。他由哲学的这个性质得出了两个极重要的推论。 其一,既然哲学寻求的是“天下万世之真理,非一时之真理”,那么,它的价值必定是非实 用的,不可能符合“当世之用”。但这不说明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 精神价值。“无用之用”胜于有用之用,精神价值远高于实用价值,因为它满足的是人的灵 魂的需要,其作用也要久远得多。其二,也正因此,坚持哲学的独立品格便是哲学家的天职, 决不可把哲学当做政治和道德的手段。推而广之,一切学术都如此,唯以求真为使命,不可 用做任何其他事情的手段,如此才可能有“学术之发达”。 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没有纯粹的哲学,只有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从孔孟起,到汉之 贾、董,宋之张、程、朱、陆,明之罗、王,都是一些政治家或想当而没有当成的人。不但 哲学家如此,诗人也如此。所谓“诗外尚有事在”,“一命成文人,便无足观”,是中国人 的金科玉律。中国出不了大哲学家、大诗人,原因就在这里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轻精神价值”严重弱点的一项是() A.北大历史上为正宗的北大传统正名的往事没有人提起 B.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C.张之洞拟定的章程,唯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D.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王国维“重视精神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 A.王国维认为,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 魂中的困惑。 B.王国维对1903年清政府批准的轻精神价值的京师大学堂办学指导方针《奏定学堂章 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C.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中国最缺少的属于纯粹的哲学的西方哲学 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D.王国维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 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而 王国维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B.王国维认为,纯粹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而精神 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 C.王国维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而是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应 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D.王国维认为,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这又是中国最缺少的,因此最需要从西方 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 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 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日:“大雪,人皆饿,不宜千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 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干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 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日:“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 四百余家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中国文化传统中“轻精神价值”严重弱点的一项是( ) A.北大历史上为正宗的北大传统正名的往事没有人提起。 B.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 C.张之洞拟定的章程,唯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D.在 20 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王国维“重视精神价值”的依据的一项是( ) A.王国维认为,简单地说,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即对宇宙人生做出解释,以解除我们灵 魂中的困惑。 B.王国维对 1903 年清政府批准的轻精神价值的京师大学堂办学指导方针《奏定学堂章 程》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C.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中国最缺少的属于纯粹的哲学的西方哲学 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D.王国维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 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而 王国维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B.王国维认为,纯粹的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它具有最神圣、最尊贵的精神价值,而精神 价值远高于实际价值。 C.王国维研究德国哲学最重要的成就不在某个枝节问题上,而是把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应 用于《红楼梦》研究之类。 D.王国维认为,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这又是中国最缺少的,因此最需要从西方 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 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 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复考。明年,三府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 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 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 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 四百余家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 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 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 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地云以大臣典边不负信于戎还之足示中围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 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日:“诸言当还生 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 谢。肃宗诏报日:“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阊衎衎②,得礼之容 寝嘿③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 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輒寝。诸卿稍自引 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生口:指俘虏。②訚訚衎衎:和悦快乐的样孑。③寝嘿:沉默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 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B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C.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 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D.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5.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政”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以 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关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 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 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 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 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 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 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 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第五伦皆恨之,弘因大言激励虞曰:“诸言当还生 口者,皆为不忠。”虞廷叱之,伦及大鸿胪韦彪各作色变容,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 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事以议从,策由众定,訚訚衎衎②,得礼之容, 寝嘿③抑心,更非朝廷之福。君何尤而深谢? 其各冠履。”帝竟从安议。 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 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诸卿稍自引 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节选自《后汉书·袁张韩周列传三十五》有改动) 注①生口:指俘虏。②訚訚衎衎:和悦快乐的样子。③寝嘿:沉默。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 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B 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C.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 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D.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典边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 5.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政”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检查考试科目,以 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关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 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 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 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 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 后深入调査,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C.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 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D.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 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5分) 译文: (2)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去云③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注①此诗写于陈初。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侯景之乱后,避 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②南冠:楚 国囚徒(出《左传》)。③去云:喻使臣 8.赏析“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的主要艺术手法。(5分) 答 9.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的思想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2)爱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坚持理想,九死不悔的两句是: (3)《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上有 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
A.袁安甘于清贫,严于自律。有一年大雪成灾,大家都在扫雪开路,有人出门寻食, 袁安却僵卧在床,他不愿在大雪天人人挨饿时影响别人。 B.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朝廷先交给楚郡审理,刘英供词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到任 后深入调查,严加审理,掌握了大量证据,力排众议,当即释放了四百多家无罪的人。 C.袁安不畏权势,敢于直言。孟云上书请求将俘虏发还北匈奴,而公卿们不同意,只 有袁安胸有大局,力排众议,最终皇帝也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D.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 的上策,他多次上书力谏,甚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多次。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5 分) 译文: (2)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8~9 题。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 (隋) 江总 传闻合浦叶,远向洛阳飞。 北风尚嘶马,南冠②独不归。 去云③目徒送,离琴手自挥。 秋蓬失处所,春草屡芳菲。 太息关山月,风尘客子衣。 注 ①此诗写于陈初。江总(519~594)著名南朝陈大臣、文学家。侯景之乱后,避 难会稽,流寓岭南,至陈文帝天嘉四年(563)才被征召回建康,任中书侍郎。②南冠:楚 国囚徒(出《左传》)。③去云:喻使臣。 8.赏析“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的主要艺术手法。(5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结合全诗简析诗人的思想感情。(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 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 2 )爱 国诗 人 屈原 在《 离骚 》 中, 表达 自 己坚 持理 想, 九 死不 悔的 两句 是 : “ , 。” ( 3 )《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在哲理上有 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 , 。” 乙 选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