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 命题学校:嘉峪关市酒钢三中命题教师:王有明苏义刘建荣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 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 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 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 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 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 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 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 灿烂辉煌的景象。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 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 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 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 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 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 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 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 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 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 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 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 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 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 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 缭等伟大的军事家,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 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着巨大影响。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 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 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 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 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摘编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下列各项中,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剧烈变化、社会大转型、充满活力、促人奋进的时代
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 2016 届高三联合考试语文 命题学校:嘉峪关市酒钢三中 命题教师:王有明 苏义 刘建荣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满分 150 分,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春秋战国上下五百余载,是中国历史上最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是“礼崩乐坏, 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那是个大毁灭、大创造、大 沉沦、大崛起,从而在社会整体上大转型的时代,这使得那个时代的人无论是政 治家、思想家,还是军事家、教育家,是侠,是士,其生命状态无一不是饱满昂 扬奋进向上的,充溢着一种不可遏止的进取精神和非凡的创造力。 那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那是个本色人生的时代, 所以仕学争鸣侠隐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那是个实力竞争的时代,所以强国 富民为本,虚伪的文过饰非的理论无法泛滥;那是个深刻思索、创造思想、成就 学问、铸造精神的时代,是中华文化的原生代,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百家争鸣的 灿烂辉煌的景象。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中,有一半多的伟人属于那个伟大 的时代,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神秘文化……几乎所有基本领域, 都在那个时代开山立宗并创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不仅成为我们中华民 族文化的源头,而且当之无愧地进入了人类文化的殿堂。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变革最为活跃的时代,五霸迭兴,三家分晋,田 氏代齐,七雄兴衰,此起彼伏。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里,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 中挣脱出来,孔子私学,稷下学宫,最终实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 制度;文学形成了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文艺作品林林总总,诗歌、 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滥觞,这时期有《楚辞》的铺陈抒情、浪漫想象; 有《论语》《孟子》的雍容和顺、灵活善譬;有《庄子》的想象丰富、奇气袭人; 有《韩非子》的锋利峭刻、研箴析理。艺术更见洋洋大观,青铜器绚烂多彩,金 玉精琢叹为观止,铭文风韵为篆刻艺术之典范;宋音楚舞,边磬编钟,宫殿廓城, 髹漆彩绘无一不在世界艺术史上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科学技术可谓灿烂辉煌, 光学物理、阴阳五行、染色麻织、灌溉堤防、经络学说,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所 取得的科技成就绝对遥遥领先于世界;当时的争霸战已经是车步兵联合作战,水 陆军协同争先的大规模战争,在战争中诞生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 缭等伟大的军 事家,他们的集古代兵家大成之作,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 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对世界各国军事理论产生着巨大影响。 两千多年过去了,那个民族文化原生代所创造的精神,并没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渐 行渐远,依然博大精深,风采依旧。梳理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风云变幻及国家强弱 兴衰之演变轨迹,窥探中国文化原生代的恢宏博大与灿烂辉煌,再现当年诸子百 家和侠客名士的神采风流,以求我们在新的民族竞争面前,在国家民族的转型期 把握住富国强民、团结奋斗的主调。 (摘编自安然《原生文化是民族精神生命之源》) 1. 下列各项中,对春秋战国时代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剧烈变化、社会大转型、充满活力、促人奋进的时代
B.是讲究谋略、实力竞争、国强民富的时代。 C.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生代,是个性张扬、伟人多产、文化灿烂的时代。 D.是政治变革活跃、教育不断进步发展、科技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仕学争鸣侠隐 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 B.时势造英雄,正是那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造 就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 C.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所有的基本领域都创造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 这些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代表。 D.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作品丰富,风格多样,诗 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源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艺术上的成就更是繁盛,青铜器制作、金玉雕琢、篆刻艺术 乐器制作、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光彩夺目的成就。 B.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 消退,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C.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因为实现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 制度,使得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 D.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一大批伟大的军 事家,他们编写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47题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 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 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 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 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 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 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 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 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 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 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①。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 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 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 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 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 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 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
B.是讲究谋略、实力竞争、国强民富的时代。 C.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原生代,是个性张扬、伟人多产、文化灿烂的时代。 D.是政治变革活跃、教育不断进步发展、科技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时代。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是个讲究谋略的阳谋时代,所以智慧丛生色彩斑斓,仕学争鸣侠隐 飘逸,摇唇鼓舌皆成风流。 B.时势造英雄,正是那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崛起的春秋战国时代造 就了一大批耳熟能详的中国伟人。 C.在春秋战国时代,几乎所有的基本领域都创造出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最高经典, 这些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也是人类优秀文化的代表。 D.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作品丰富,风格多样,诗 歌、辞赋、小说、散文皆为后世之源头。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战国时期,艺术上的成就更是繁盛,青铜器制作、金玉雕琢、篆刻艺术、 乐器制作、建筑等方面都取得了光彩夺目的成就。 B.原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其体现的精神没有因为经历了两千多年就逐渐 消退,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 C.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因为实现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学吏教育 制度,使得教育从戎与祀的礼制中挣脱出来。 D.春秋战国时期涌现了孙武、司马穰苴、吴起、孙膑、尉缭等一大批伟大的军 事家,他们编写的军事理论著作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完成 4—7 题 董其昌,字元宰,松江华亭人。举万历十七年进士,改庶吉士。礼部侍郎田一俊 以教习卒官,其昌请假,走数千里,护其丧归葬。迁授编修。皇长子出阁,充讲 官,因事启沃,皇长子每目属之。坐失执政意,出为湖广副使,移疾归。起故官, 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其昌即拜 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起山东副使、登莱兵备、河南 参政,并不赴。 光宗立,问:“旧讲官董先生安在?”乃召为太常少卿,掌国子司业事。天启二年, 擢本寺卿,兼侍读学士。时修《神宗实录》,命往南方采辑先朝章疏及遗事,其 昌广搜博征,录成三百本。又采留中之疏切于国本、藩封、人才、风俗、河渠、 食货、吏治、边防者,别为四十卷。仿史赞之例,每篇系以笔断,书成表进。有 诏褒美,宣付史馆。明年秋,擢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事,寻转左侍郎。五年 正月,拜南京礼部尚书。时政在奄竖,党祸酷烈①。其昌深自引远,逾年请告归。 崇祯四年,起故官,掌詹事府事。居三年,屡疏乞休,诏加太子太保致仕。又二 年卒,年八十有三。赠太子太傅。福王时,谥文敏。 其昌天才俊逸,少负重名。初,华亭自沈度、沈粲以后,南安知府张弼、詹事陆 深、布政莫如忠及子是龙皆以善书称。其昌后出,超越诸家。始以宋米芾为宗后 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四方金 石之刻,得其制作手书,以为二绝。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 之。精于品题,收藏家得片语只字以为重。性和易,通禅理,萧闲吐纳,终日无
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顺天米万钟、晋 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和迫害。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 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B.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 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C.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 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D.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 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是古人成年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 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 举考试、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以及官吏的升降。 C.“出阁”在文中指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出阁”在古文中意义丰富。如皇 子出就封国,阁臣出任外职,公主出嫁。后“出阁”用为女子出嫁的统称。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 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 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 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 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 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5分) 译文 ②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俗语。人撅之米芾、赵孟頫云。同时以善书名者,临邑刑侗、 顺天米万钟、晋 江张瑞图,时人谓刑、张、米、董,又曰南董、北米。然三人者,不逮其昌远甚。 (选自《明史·董其昌传》) 【注】①党祸酷烈:此处指明朝东林党人受到宦官的残酷镇压 和迫害。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 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B.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 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 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C.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 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 潇洒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D.始以宋米芾为宗/后自成一家/名闻外国/其画集宋元诸家之长行/以己意/潇洒 生动/非人力所及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字”是古人成年时取,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 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礼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其长官为礼部尚书,主要管理全国学校事务、科 举考试、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以及官吏的升降。 C.“出阁”在文中指皇帝的长子就学读书。“出阁”在古文中意义丰富。如皇 子出就封国,阁臣出任外职,公主出嫁。后“出阁”用为女子出嫁的统称。 D.“致仕”在文中意为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 “休致”等词来指官员辞职归家。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3 分) A.董其昌为人仗义,礼部侍郎田一俊教习庶吉士,死在任上,董其昌为此事请 假,奔走数千里路程,把田一俊的灵柩护送回乡里安葬。 B.董其昌做事很踏实,修撰《神宗实录》时,朝廷派他搜集神宗朝时大臣的奏 章和遗闻逸事,他搜集记录了三百多本,受到皇上褒奖。 C.董其昌很正直,他担任南京礼部尚书时,看不惯宦官把持朝政,对东林党人 残酷迫害,就对东林党人加以援手,从而受到牵连被贬。 D.董其昌有多种才能,擅长书法、绘画、书画鉴赏,还精于禅理,并取得很大 成就,人们把他比作米芾、赵孟頫,后又称他为“南董”。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其昌即拜疏求去,帝不许,而令所司按治,其昌卒谢事归。(5 分) 译文: (2)造请无虚日,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 长沙过贾谊宅①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8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5分) 9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 ”两句形容小船 像一片叶子一样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离骚》中写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 句是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绝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 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 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 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 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 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 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 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 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 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 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 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 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 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 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 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贾谊:西汉文帝时政治家、文学家,后被贬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其故址。 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做。 8.颔联渲染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5 分) 9.结合全诗,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6 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 像一片叶子一样任意飘荡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 (2)《离骚》中写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 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 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绝 盗 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 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 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 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 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 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 这爷仨面色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 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 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 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 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 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 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 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 享福?我就叫你享福享福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 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 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 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 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 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 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 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 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 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 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 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 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一多 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直到被盗劫的小两口回到住处,围观的人们仍未意识到那三个人是盗贼。小 说通过写“大爷”与“小两口”的对话,从侧面突出盗贼们此次行动谋划之 绝 B.小说题为“绝盜”十分恰切。“绝”体现了这些盜贼及其行为的特点:父子 仨一道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旗号,行盗抢 之实,又是一绝。 C.整篇小说情节平中见奇,结构自然紧凑,文字精当,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 的描写生动传神。文末,作者的议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要发人深思。 D.根据本小说情节可以推知,盜贼们一定事先踩过点,一定早已将小两口的住所 锁定为盗劫目标,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E.本小说写三个“绝盗”胆大妄为,嚣张无比,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 袖手旁观,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 (2)小说中的老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伏笔是本文在情节构思上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人生当架几座桥[来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10岁 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 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
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 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 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 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 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 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 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 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 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姐姐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 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但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找到他们那个“爹”。 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 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 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 邪!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 分) A.直到被盗劫的小两口回到住处,围观的人们仍未意识到那三个人是盗贼。小 说通过写“大爷”与“小两口”的对话,从侧面突出盗贼们此次行动谋划之 “绝”。 B.小说题为“绝盗”十分恰切。“绝”体现了这些盗贼及其行为的特点:父子 仨一道做盗贼,是一绝;演技了得,配合默契,是一绝;打着惩逆旗号,行盗抢 之实,又是一绝。 C.整篇小说情节平中见奇,结构自然紧凑,文字精当,对人物神态、语言、动作 的描写生动传神。文末,作者的议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要发人深思。 D.根据本小说情节可以推知,盗贼们一定事先踩过点,一定早已将小两口的住所 锁定为盗劫目标,一定做了充分的准备。 E.本小说写三个“绝盗”胆大妄为,嚣张无比,但被盗人家的周边邻居们只会 袖手旁观,看热闹。这个故事,揭露并批判了当今社会一部分人的自私、冷漠。 (2)小说中的老头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 分) (3) 伏笔是本文在情节构思上的突出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6 分) (4)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人生当架几座桥[来 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谈起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时,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我 10 岁 那年,叔叔送我一本地图。在中国地图一页,我看见台湾地区用墨涂黑了。我问: ‘为什么台湾要用墨涂黑呢?’叔叔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因为我国和日本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