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第6期(第24卷)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a62009(Vol24) 冷战史研究 难以弥合的裂痕 苏联对中印冲突的立场及中苏分歧公开化 (1959-1960) 沈志华 摘。要:从1958年开始,中苏之间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逐渐产生了分歧。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在国际领 域的友好合作也遇到了麻烦。1959年初,中印纠葛因西藏问题引起,苏联支持中国的西藏政策,但回避了对印 度的指责。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莫斯科采取了中立态度,引起中国的强烈不满。赫鲁晓夫访美后来到北京,试 图说服中共放弃激进政策,融入缓和进程。毛泽东对苏美亲近早有怀疑,力劝赫鲁晓夫改弦更张。中苏领导人 之间发生激烈争吵,会谈不欢而散。尽管事后中苏都意识到彼此团结友好的重要性,但1959年10月中印边界 冲突升级进一步刺激了赫鲁晓夫,而毛泽东则不能再容忍苏联对美国软弱和妥协的政策。中苏矛盾表现在中印 冲突问题上,其实质却是对苏联与美国接近及缓和政策有不同认识和立场。于是,中苏几乎同时做出决定,公开 发表各自对于革命战争和平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中苏分歧由此公开化。 关键词:中印边界冲突:中苏关系:美苏缓和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05B$005);上海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B406) 作者简介:沈志华,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上海200062) 1959年夏秋,中国与印度之间发生了边界武 民公社运动以及苏联的消极反应则表明中苏对社 装冲突。这一事件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受到国 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同理解和选择。其结 际学界的关注。近些年来,随着档案文献的解密 果,赫鲁晓夫因迁怒于毛泽东在台海危机中的所 和出版,中印冲突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在冷战 作所为决定暂停向中国提供核援助,毛泽东则因 国际史研究中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者普遍 为莫斯科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共产主义试验表现 认为,这次事件不仅成为中印关系的转折点,而且 出冷淡和否定态度而大发雷霆,提出要向赫鲁晓 成为中苏关系公开恶化的起点。①在分析中苏关 夫宣战。②然而,这两件事最终并没有直接导致 系恶化的过程时人们注意到,1958年发生的炮击 中苏之间分歧的公开化。令人意外的是,此后一 金门事件反映出中苏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及所采取 个月发生的中印冲突,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涉及 的政策出现了不同趋向,而中国的“大跃进和人 中苏关系,至少对于双方的根本利益并无伤害,却 ①在讨论中印冲突对中苏关系影响的论文中,比较引人注意的有:M.Y Prozmenschikov,The Sino·Indian Conflict,the Cuban Missile Crisis,and the Sino-Soviet Split,October,1962:New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rchives,Cold War Intema- tional History Projiec1 B ulletin,sues8·9,Wner1996/1997,pp251.257,戴超武:《仲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 策》,历史研究》2003年第3期,第58一79页,Chen Jian,.The Tibetan Rebellon of1959 and China's Changing Relations with India and the SovietUnon,Joumal of Cold War Sndies,Volume 8,Issue 3 Summer 2006,pp.54-101. ②参见沈志华主编:仲苏关系史纲(1917一1991)第二章,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 ·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冷战史研究 难以弥合的裂痕 ———苏联对中印冲突的立场及中苏分歧公开化 (1959—1960) 沈志华 摘 要 :从 1958年开始 ,中苏之间在对内、对外政策方面逐渐产生了分歧。与此同时 ,中国与印度在国际领 域的友好合作也遇到了麻烦。1959年初 ,中印纠葛因西藏问题引起 ,苏联支持中国的西藏政策 ,但回避了对印 度的指责。中印边界冲突发生后 ,莫斯科采取了中立态度 ,引起中国的强烈不满。赫鲁晓夫访美后来到北京 ,试 图说服中共放弃激进政策 ,融入缓和进程。毛泽东对苏美亲近早有怀疑 ,力劝赫鲁晓夫改弦更张。中苏领导人 之间发生激烈争吵 ,会谈不欢而散。尽管事后中苏都意识到彼此团结友好的重要性 ,但 1959年 10月中印边界 冲突升级进一步刺激了赫鲁晓夫 ,而毛泽东则不能再容忍苏联对美国软弱和妥协的政策。中苏矛盾表现在中印 冲突问题上 ,其实质却是对苏联与美国接近及缓和政策有不同认识和立场。于是 ,中苏几乎同时做出决定 ,公开 发表各自对于革命、战争、和平等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的看法 ,中苏分歧由此公开化。 关键词 :中印边界冲突 ; 中苏关系 ; 美苏缓和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冷战与中苏同盟研究 ”(05BSS005) ;上海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B406) 作者简介 :沈志华 ,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教授、俄罗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上海 200062) 1959年夏秋 ,中国与印度之间发生了边界武 装冲突。这一事件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 ,受到国 际学界的关注。近些年来 ,随着档案文献的解密 和出版 ,中印冲突及其对中苏关系的影响 ,在冷战 国际史研究中也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研究者普遍 认为 ,这次事件不仅成为中印关系的转折点 ,而且 成为中苏关系公开恶化的起点。① 在分析中苏关 系恶化的过程时人们注意到 , 1958年发生的炮击 金门事件反映出中苏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及所采取 的政策出现了不同趋向 ,而中国的“大跃进 ”和人 民公社运动以及苏联的消极反应则表明中苏对社 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不同理解和选择。其结 果 ,赫鲁晓夫因迁怒于毛泽东在台海危机中的所 作所为决定暂停向中国提供核援助 ,毛泽东则因 为莫斯科对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共产主义试验表现 出冷淡和否定态度而大发雷霆 ,提出要向赫鲁晓 夫宣战。② 然而 ,这两件事最终并没有直接导致 中苏之间分歧的公开化。令人意外的是 ,此后一 个月发生的中印冲突 ,表面上看起来并没有涉及 中苏关系 ,至少对于双方的根本利益并无伤害 ,却 ·5· ① ② 在讨论中印冲突对中苏关系影响的论文中 ,比较引人注意的有 : M. Y. Prozumenschikov, The Sino - Indian Conflict, the Cuban M issile Crisis, and the Sino - Soviet Sp lit,October, 1962: New Evidence from the Russian A rchives, Cold W ar Interna2 tional History Projiect B ulletin, Issues 8 - 9,W inter 1996 /1997, pp. 251 - 257;戴超武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 策 》,《历史研究 》2003年第 3期 ,第 58—79页 ; Chen Jian, The Tibetan Rebellion of 1959 and China’s Changing Relations with India and the Soviet Union, Journal of Cold W ar S tudies, Volume 8, Issue 3 Summer 2006, pp. 54 - 101。 参见沈志华主编 :《中苏关系史纲 (1917—1991) 》第二章 ,北京 :新华出版社 , 2007年。 2009年第 6期 (第 24卷 )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No. 6 2009 (Vol. 24)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使得毛泽东和赫鲁晓夫都无法按捺心中的怒火, 之入藏。到1956年撒走3万多人,还剩1万多 最后竞导致中苏领导人面对面地激烈争吵,并随 人。对于西藏的民主改革何时进行,中央政府完 之将他们之间的理论分歧诉诸报刊。中苏关系恶 全交由西藏自治政府决定。③这种做法对于印度 化由此发端。 来说,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本文利用目前己披露的中俄两国档案文献及 朝鲜停战以后,中印关系迅速发展起来。通 当事人回忆,分析中苏双方在1959年中印冲突发 过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协 展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立场和政策的变化过程,探 定和换文,规定了贸易市场的数量地点和管理方 讨两国领导人决定将他们之间的分歧公开化的背 式,以及贸易和进香的路线和手续。印度撤退了 景和深层原因。 在西藏的武装卫队,并将印度在西藏的邮政、电报 网点和驿站等移交给中国。两国总理发表了联合 一、中印纠葛初起及莫斯科的关注 声明,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支 持印度的中立政策,印度则同意放弃过去英国的 西藏政策。④在1954一1955年台海危机期间,印 引发中国与印度之间冲突的起因是西藏问 度作为“被优先考虑的谈判中间人”,坚定地支持 题。印度虽然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但出于对安全和利益的考虑,尼赫鲁总理一直期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促 望西藏能以其自治地位成为中印两国之间的缓冲 进中美关系缓和,受到北京和莫斯科的信任。⑤ 地带。早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藏 周恩来在与印度大使拉·库·尼赫鲁谈话时,一 挺进时,印度政府就一再发出备忘录和照会,希望 再表示感谢印度的支持,并称印度“已成为东西 中国停止军事行动,并要求保留由“惯例和协定” 方接触的中心”。©1956年,中印关系进一步发 带给印度的在西藏的特权利益。中国政府则声 展。在一次会见中,印度大使转告周恩来,尼赫鲁 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问题 总理认为,中印关系的加强,己经成为亚洲团结的 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中国愿意用和平方式解 重要因素,而且有利于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印 决西藏问题,但解放军必须进藏,以解放西藏人 度人民和印度政府都非常敬重毛主席。为了加强 民,保卫中国边疆”。①不久,中央政府与西藏地 中印关系,印度政府希望,毛泽东主席能够考虑在 方政府经过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西藏实现 方便的时候访问印度。周恩来表示,毛泽东说过, 和平解放。②解放军官兵和行政干部5万余人随 如果他访问亚洲国家,他一定要到印度去。⑦毛 ①《仲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49一1950)》第一集,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第164一168、177一180页。 毛泽东的态度更为强硬:“无论西藏政府愿意谈判与否及谈判结果如何,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见《健国以来毛 泽东文稿第一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第627页。 ②参见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西藏和平解放始末》,《仲共党史资料总第32辑,第163页;宋月红:《西 藏和平解放什七条协议谈判、签订问题研究》,《史学月刊》2008年第2期,第91一101页。 ③毛泽东同藏族人士的谈话,1956年2月12日,毛泽东在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1959年4月15日,《党的文 献》1999年第4期第3一5、5一8页。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编印:《仲国和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来往文件 汇编(1950年8月至1960年4月)》,未刊,第1一24页(以下简称仲印往来文件汇编》)。参见卡·古普塔:仲印边 界秘史》,王宏纬等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0年,第63一64页。 ⑤参见洛马金致莫洛托夫电,1955年2月8日,ABIP中(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中0100,o048,I394,110,1 222.223、224·227:洛马金与章汉夫谈话备忘录,1955年2月23日,ABIP地中0100,o048,0394,110,1271· 276,周恩来与梅农谈话纪要,1955年5月12日,中国外交部档案馆(以下简称外档),105-00056-02,第6一17页;洛 马金与周恩来谈话备忘录,1955年5月21日,ABI地中0100,o048,0394,a11,1125·134,尤金与毛泽东谈话备 忘录,1955年5月25日,AB地中0100,o048,1393,19,1107-112。 ©周恩来与拉·库·尼赫鲁谈话记录,1955年11月5日,外档,105-00062-02,第9一16页。 ⑦周恩来与拉·库·尼赫鲁谈话纪要,1956年6月18日,外档,105.00327.06,第19页。 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使得毛泽东和赫鲁晓夫都无法按捺心中的怒火 , 最后竟导致中苏领导人面对面地激烈争吵 ,并随 之将他们之间的理论分歧诉诸报刊。中苏关系恶 化由此发端。 本文利用目前已披露的中俄两国档案文献及 当事人回忆 ,分析中苏双方在 1959年中印冲突发 展不同阶段所采取的立场和政策的变化过程 ,探 讨两国领导人决定将他们之间的分歧公开化的背 景和深层原因。 一、中印纠葛初起及莫斯科的关注 引发中国与印度之间冲突的起因是西藏问 题。印度虽然是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 但出于对安全和利益的考虑 ,尼赫鲁总理一直期 望西藏能以其自治地位成为中印两国之间的缓冲 地带。早在 1950年 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藏 挺进时 ,印度政府就一再发出备忘录和照会 ,希望 中国停止军事行动 ,并要求保留由“惯例和协定 ” 带给印度的在西藏的特权利益。中国政府则声 明 :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问题 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中国愿意用和平方式解 决西藏问题 ,但解放军必须进藏 ,以“解放西藏人 民 ,保卫中国边疆 ”。① 不久 ,中央政府与西藏地 方政府经过谈判签订了“十七条协议 ”,西藏实现 和平解放。② 解放军官兵和行政干部 5万余人随 之入藏。到 1956年撤走 3万多人 ,还剩 1万多 人。对于西藏的民主改革何时进行 ,中央政府完 全交由西藏自治政府决定。③ 这种做法对于印度 来说 ,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朝鲜停战以后 ,中印关系迅速发展起来。通 过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 ,双方签订了一系列协 定和换文 ,规定了贸易市场的数量、地点和管理方 式 ,以及贸易和进香的路线和手续。印度撤退了 在西藏的武装卫队 ,并将印度在西藏的邮政、电报 网点和驿站等移交给中国。两国总理发表了联合 声明 ,共同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支 持印度的中立政策 ,印度则同意放弃过去英国的 西藏政策。④ 在 1954—1955年台海危机期间 ,印 度作为“被优先考虑的谈判中间人 ”,坚定地支持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促 进中美关系缓和 ,受到北京和莫斯科的信任。⑤ 周恩来在与印度大使拉 ·库 ·尼赫鲁谈话时 ,一 再表示感谢印度的支持 ,并称印度“已成为东西 方接触的中心 ”。⑥ 1956年 ,中印关系进一步发 展。在一次会见中 ,印度大使转告周恩来 ,尼赫鲁 总理认为 ,中印关系的加强 ,已经成为亚洲团结的 重要因素 ,而且有利于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印 度人民和印度政府都非常敬重毛主席。为了加强 中印关系 ,印度政府希望 ,毛泽东主席能够考虑在 方便的时候访问印度。周恩来表示 ,毛泽东说过 , 如果他访问亚洲国家 ,他一定要到印度去。⑦ 毛 ·6·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 (1949—1950) 》第一集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1957年 ,第 164—168、177—180页。 毛泽东的态度更为强硬 :“无论西藏政府愿意谈判与否及谈判结果如何 ,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见《建国以来毛 泽东文稿 》第一册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 1987年 ,第 627页。 参见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 :《西藏和平解放始末 》,《中共党史资料 》总第 32辑 ,第 163页 ;宋月红 :《西 藏和平解放〈十七条协议 〉谈判、签订问题研究 》,《史学月刊 》2008年第 2期 ,第 91—101页。 毛泽东同藏族人士的谈话 , 1956年 2月 12日 ,毛泽东在第十六次最高国务会议上的讲话 , 1959年 4月 15日 ,《党的文 献 》1999年第 4期 ,第 3—5、5—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编印 :《中国和印度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中印边界问题和其他问题来往文件 汇编 (1950年 8月至 1960年 4月 ) 》,未刊 ,第 1—24页 (以下简称《中印往来文件汇编 》)。参见卡 ·古普塔 :《中印边 界秘史 》,王宏纬等译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 , 1990年 ,第 63—64页。 参见洛马金致莫洛托夫电 , 1955年 2月 8日 , АВПР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档案馆 ) , ф. 0100, оп. 48, п. 394, д. 10, л. 222 - 223、224 - 227;洛马金与章汉夫谈话备忘录 , 1955年 2月 23日 , АВПРФ, ф. 0100, оп. 48, п. 394, д. 10, л. 271 - 276;周恩来与梅农谈话纪要 , 1955年 5月 12日 ,中国外交部档案馆 (以下简称外档 ) , 105 - 00056 - 02,第 6—17页 ;洛 马金与周恩来谈话备忘录 , 1955年 5月 21日 , АВПРФ, ф. 0100, оп. 48, п. 394, д. 11, л. 125 - 134;尤金与毛泽东谈话备 忘录 , 1955年 5月 25日 , АВПРФ, ф. 0100, оп. 48, п. 393, д. 9, л. 107 - 112。 周恩来与拉 ·库 ·尼赫鲁谈话记录 , 1955年 11月 5日 ,外档 , 105 - 00062 - 02,第 9—16页。 周恩来与拉 ·库 ·尼赫鲁谈话纪要 , 1956年 6月 18日 ,外档 , 105 - 00327 - 06,第 1—9页
沈志华:难以弥合的裂痕 泽东本人则在与苏联大使尤金谈话时批评了斯大 从1958年开始,中印在国际领域的合作遇到 林对印度的政策,并承认由于受到斯大林的影响, 了麻烦。年初,苏联提出在亚洲建立无核区的提 中国在对印度的问题上也出现过不少混乱。① 议。经考虑后,周恩来主张可以把这一提议与尼 莫斯科对此期中印关系的发展给予了积极评 赫鲁建立和扩大“和平区的建议联系起来,中国 价。苏联外交部情报委员会副主任图加里诺夫在 先出面与印度商议,并由印度首倡,中国再给予支 一份报告中注意到,为了保持中印友好,中国非常 持。⑤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印度没有接受中 谨慎地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例如,尼泊尔与中国 国的建议。到6一7月,在关于老挝事务委员会和 建交后提议互派大使,而中国考虑到印度反对,没 向南越进口武器的问题上,印度的立场也出现了 有答应这一要求。结果是,中国驻印度大使兼任 某种逆转。中国认为,迫于美国和吴庭艳分子的 驻尼泊尔大使,而尼泊尔驻印度大使相应兼任驻 压力,以及力求协助在越南建立“力量均衡的局 中国大使。此外,在确定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时, 面,印度人实际上正在帮助南越政权把美国提供 正如刘少奇所说,考虑到印度在这一地区的特殊 的武器变得合法化。在印度人的帮助下,越南事 地位,中国现在不宜于以亚洲国家领导者的角色 务国际委员会通过了一个含混的决定,允许南越 露面,否则会引起印度的担心,并吓跑摇摆不定的 政权以“更换法国远征军装备的方法来进口武 人。②苏联驻华使馆在1956年的工作报告中也 器。周恩来就此问题专门致函尼赫鲁,但是没有 指出,中印之间所形成的友好关系巩固了中国在 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更使中国感到不满的 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减轻了其许多外交任务的压 是,在北京组织对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进行批判的 力。印度政府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问题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同时继续在 时候,尼赫鲁不仅祖护铁托,还极力打击印度共产 中美关系中努力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中国政府在 党。中国认为,在反对共产主义的问题上,尼赫鲁 与柬埔寨、老挝和日本这些亚洲国家关系上,也都 和铁托之间己达成了一种特殊的统一战线。近期 采取让印度做中间人的做法。这不仅有助于中国 的一系列举动表明,他们就是以此为基础相互合 解决各种外交任务,而且有利于建立与印度更密 作的。⑦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印关系因 切的关系。③ 西藏风波而骤然紧张起来。 直到1958年初,中印关系还没有显出危机的 1956年中央政府只是宣布在西藏推迟改革, 迹象。毛泽东在接见即将离任的印度大使时说, 而在西藏以外的藏民居住区,民主改革依然按计 我们对印度的政策基本上是满意的,如果能主动 划进行。1958年春天,四川省康巴地区部分藏民 些更好。在谈到召开大国首脑会议时,毛泽东说, 反对改革,并发动叛乱。叛乱分子和难民大批涌 裁军会议最好印度也参加,否则苏联就要一对三 向西藏,又进一步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叛乱。1959 了指苏联对美英法三国引者)。又说,中印 年初,西藏地区出现了混乱局面,叛乱分子截断公 都参加最好,如果中国不参加,有印度参加也好。 路,积极同国外建立联系,其中包括同留在缅甸的 在国际上印度是“合法的,中国是“非法的。④ 蒋介石部队取得联系,并号召成立西藏独立国。 言语间俨然把印度当作了自家兄弟。但是,没过 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人物不仅没有积极应对危 多久,这种友好和谐的气氛就烟消云散了。 机,反而与叛乱者暗中往来。1959年3月10日 ①尤金与毛泽东会谈备忘录,1956年5月2日,ABIP地中0100,on49,1410,49,1124-130。 ②图加里诺夫给苏共中央的报告,1956年9月5日,1XC(当代文献保管中心),5,0028,1408,D5175,1107,117。 ③苏联驻华使馆1956年工作报告,1957年4月22日,ABIP地,中5,on28,0103,1409,1164·183。 ④毛泽东接见印度驻华大使尼赫鲁夫妇谈话记录,1958年1月23日,外档,105·00372.02,第1一10页。 ⑤克鲁季科夫与周恩来会谈备忘录,1958年2月1日,XC1中5,on49,a139,D8893,11013。 ⑥安东诺夫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报告,1958年7月25日,IXC1中5,0049,1135,11.75。 ⑦克鲁季科夫与章文晋、李昌会谈备忘录,1958年6月7日,PT4HM(俄罗斯国家当代史档案馆),中5,o如49,a131,I 161-163. ·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泽东本人则在与苏联大使尤金谈话时批评了斯大 林对印度的政策 ,并承认由于受到斯大林的影响 , 中国在对印度的问题上也出现过不少混乱。① 莫斯科对此期中印关系的发展给予了积极评 价。苏联外交部情报委员会副主任图加里诺夫在 一份报告中注意到 ,为了保持中印友好 ,中国非常 谨慎地处理与印度的关系。例如 ,尼泊尔与中国 建交后提议互派大使 ,而中国考虑到印度反对 ,没 有答应这一要求。结果是 ,中国驻印度大使兼任 驻尼泊尔大使 ,而尼泊尔驻印度大使相应兼任驻 中国大使。此外 ,在确定对东南亚国家的政策时 , 正如刘少奇所说 ,考虑到印度在这一地区的特殊 地位 ,中国现在不宜于以亚洲国家领导者的角色 露面 ,否则会引起印度的担心 ,并吓跑摇摆不定的 人。② 苏联驻华使馆在 1956年的工作报告中也 指出 ,中印之间所形成的友好关系巩固了中国在 国际舞台上的地位 ,减轻了其许多外交任务的压 力。印度政府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 合法席位问题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 ,同时继续在 中美关系中努力扮演中间人的角色。中国政府在 与柬埔寨、老挝和日本这些亚洲国家关系上 ,也都 采取让印度做中间人的做法。这不仅有助于中国 解决各种外交任务 ,而且有利于建立与印度更密 切的关系。③ 直到 1958年初 ,中印关系还没有显出危机的 迹象。毛泽东在接见即将离任的印度大使时说 , 我们对印度的政策基本上是满意的 ,如果能主动 些更好。在谈到召开大国首脑会议时 ,毛泽东说 , 裁军会议最好印度也参加 ,否则苏联就要一对三 了 (指苏联对美英法三国 ———引者 )。又说 ,中印 都参加最好 ,如果中国不参加 ,有印度参加也好。 在国际上印度是“合法 ”的 ,中国是“非法 ”的。④ 言语间俨然把印度当作了自家兄弟。但是 ,没过 多久 ,这种友好和谐的气氛就烟消云散了。 从 1958年开始 ,中印在国际领域的合作遇到 了麻烦。年初 ,苏联提出在亚洲建立无核区的提 议。经考虑后 ,周恩来主张可以把这一提议与尼 赫鲁建立和扩大“和平区 ”的建议联系起来 ,中国 先出面与印度商议 ,并由印度首倡 ,中国再给予支 持。⑤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 ,印度没有接受中 国的建议。到 6—7月 ,在关于老挝事务委员会和 向南越进口武器的问题上 ,印度的立场也出现了 某种逆转。中国认为 ,迫于美国和吴庭艳分子的 压力 ,以及力求协助在越南建立“力量均衡 ”的局 面 ,印度人实际上正在帮助南越政权把美国提供 的武器变得合法化。在印度人的帮助下 ,越南事 务国际委员会通过了一个含混的决定 ,允许南越 政权以“更换 ”法国远征军装备的方法来进口武 器。周恩来就此问题专门致函尼赫鲁 ,但是没有 得到令人满意的答复。⑥ 更使中国感到不满的 是 ,在北京组织对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进行批判的 时候 ,尼赫鲁不仅袒护铁托 ,还极力打击印度共产 党。中国认为 ,在反对共产主义的问题上 ,尼赫鲁 和铁托之间已达成了一种特殊的统一战线。近期 的一系列举动表明 ,他们就是以此为基础相互合 作的。⑦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 ,中印关系因 西藏风波而骤然紧张起来。 1956年中央政府只是宣布在西藏推迟改革 , 而在西藏以外的藏民居住区 ,民主改革依然按计 划进行。1958年春天 ,四川省康巴地区部分藏民 反对改革 ,并发动叛乱。叛乱分子和难民大批涌 向西藏 ,又进一步引发了更大规模的叛乱。1959 年初 ,西藏地区出现了混乱局面 ,叛乱分子截断公 路 ,积极同国外建立联系 ,其中包括同留在缅甸的 蒋介石部队取得联系 ,并号召成立西藏独立国。 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人物不仅没有积极应对危 机 ,反而与叛乱者暗中往来。1959年 3月 10日 ·7· 沈志华 :难以弥合的裂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尤金与毛泽东会谈备忘录 , 1956年 5月 2日 , АВПРФ, ф. 0100, оп. 49, п. 410, д. 9, л. 124 - 130。 图加里诺夫给苏共中央的报告 , 1956年 9月 5日 , ЦХСД(当代文献保管中心 ) , ф. 5, оп. 28, д. 408, р. 5175, л. 107 - 117。 苏联驻华使馆 1956年工作报告 , 1957年 4月 22日 , АВПРФ, ф. 5, оп. 28, п. 103, д. 409, л. 164 - 183。 毛泽东接见印度驻华大使尼赫鲁夫妇谈话记录 , 1958年 1月 23日 ,外档 , 105 - 00372 - 02,第 1—10页。 克鲁季科夫与周恩来会谈备忘录 , 1958年 2月 1日 , ЦХСД, ф. 5, оп. 49, д. 139, р. 8893, л. 10 - 13。 安东诺夫关于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报告 , 1958年 7月 25日 , ЦХСД. ф. 5, оп. 49, д. 135, л. 1 - 75。 克鲁季科夫与章文晋、李昌会谈备忘录 , 1958年 6月 7日 , РГАНИ(俄罗斯国家当代史档案馆 ) , ф. 5, оп. 49, д. 131, л. 161 - 16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拉萨发生武装暴动,叛乱者包围了西藏军区司令 弱、胆怯、无能。建议在西藏军事上采取守势,围 部和中央驻在拉萨的机关。17日达赖喇嘛出走。 而不攻,政治上采取攻势,目的是分化上层,教育 19日夜间,叛乱者向解放军驻拉萨部队发动了全 下层。只说平叛,不提改革,在平叛下改革,区别 面进攻。20日上午10时,解放军西藏军区部队 对待:先叛先改,后叛后改,不叛不改。还说,尽可 奉命讨伐,经过两天多的战斗,彻底粉碎了拉萨市 能不让达赖走,将来要放也容易,万一跑了也不要 区的叛乱。23日,拉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紧。3月17日刘少奇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 周恩来28日发布国务院命令,责成西藏军区彻底 议,讨论毛的建议。刘少奇和邓小平说,当前首先 平息叛乱,并决定自即日起,解散西藏地方政府, 是准备坚决平息叛乱,改组西藏地方政府,改组藏 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职权。人民解放军 军,实行政教分离,然后全面实行民主改革。周恩 部队于4月8日由拉萨挥师南下,至21日晨,一 来指出,这次事件同印度当局有关,英国和美国政 举荡平西藏山南叛匪,完全控制了山南地区和喜 府在幕后很积极,支持印度当局,把印度推到第一 马拉雅山北部所有边境要点。到11月,叛乱的主 线。叛乱的指挥中心在印度的噶伦堡。③ 要力量被歼灭,西藏全境基本稳定。① 看来,中共中央对于西藏的叛乱并不惊慌,甚 毛泽东对西藏发生的武装叛乱并不感到意 至认为是一件好事,可以借此推进民主改革。问 外,对危机的处理也显得胸有成竹。早在拉萨的 题的麻烦在于牵涉到印度,而印度当时是中国的 叛乱爆发前,1959年1月22日毛泽东就在中共 朋友和国际合作的伙伴。周恩来认为此次叛乱与 中央关于入藏屯垦的指示中加写道:“在西藏地 印度当局有关,并非一时猜测。早在1956年底, 区,现在及今后几年内,是敌我双方争夺群众和锻 周恩来访问印度时,就曾提请印度政府注意西藏 炼武装能力的时间。几年之后,例如三四年,五六 逃亡分子与噶伦堡当地反动分子相勾结,对西藏 年,或者七八年之后,总要来一次总决战,才能彻 从事颠覆和破坏活动的情况。1958年1月12 底解决问题。西藏统治者原有兵力很弱,现在他 日,周恩来在同印度大使谈话时,再次提到这一问 们有了一支斗志较强的万人叛乱武装,这是我们 题。7月10日外交部给印度的照会指出:根据中 的严重敌人。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反而是一件 国政府掌握的可靠材料,活动在噶伦堡的美国和 好事,因为有可能最后用战争解决问题。”②3月 蒋介石集团的特务分子、当地特务分子以及西藏 11日,叛乱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开会讨论应 的反动分子,最近正在加紧对中国西藏地方的阴 对措施,毛泽东在外地没有参加。刘少奇等人确 谋破坏活动。他们利用噶伦堡作基地,积极策动 定的方针是:如果反动派叛国,中央将采取坚决的 并组织潜伏在西藏内部的少数反动分子,阴谋发 行动予以平定。对达赖本人仍多方做争取工作, 动武装叛乱,以达到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叛 但是不要怕反动派把达赖劫走。敌人这样做,不 国目的。为此,中国希望印度政府采取有效措施, 论是否达赖本人的决定,对我们毫无坏处。对此, 取缔这些颠覆和破坏话动。④8月2日印度政府 毛泽东表示完全赞同。12一15日,毛连续三次致 复照,否认噶伦堡是颠覆和破坏活动的基地,并声 电中央提出,拉萨上层反动集团可能认为我们示 明印度政府将按国家法律对那些从事于任何此 ①国务院办公厅大事记编写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大事记送审稿)第5卷,1991年,未刊,第200一202页: 我方反击印度干涉大事记,1959年5月16日,外档,105-00650-01,第18一25页;新华社:《关于西藏叛乱事件的资 料》,1959年3月29日,未刊;古普塔:中印边界秘史》,第71一73页;Chen Jian,The Tibetan Rebellion of1959,pp.55- 99,安德罗波夫给苏共中央的报告,1959年3月31日,山XC1中5,o049,a238,p8929,142·48。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年,第164页。 ③杨尚昆:《杨尚昆日记》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364一368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 (1949一1976)》中卷,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211一212页。 ④中国外交部致印度驻华大使馆照会,1958年7月10日,仲印往来文件汇编》,第47一49页。 ·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拉萨发生武装暴动 ,叛乱者包围了西藏军区司令 部和中央驻在拉萨的机关。17日达赖喇嘛出走。 19日夜间 ,叛乱者向解放军驻拉萨部队发动了全 面进攻。20日上午 10时 ,解放军西藏军区部队 奉命讨伐 ,经过两天多的战斗 ,彻底粉碎了拉萨市 区的叛乱。23日 ,拉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周恩来 28日发布国务院命令 ,责成西藏军区彻底 平息叛乱 ,并决定自即日起 ,解散西藏地方政府 , 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职权。人民解放军 部队于 4月 8日由拉萨挥师南下 ,至 21日晨 ,一 举荡平西藏山南叛匪 ,完全控制了山南地区和喜 马拉雅山北部所有边境要点。到 11月 ,叛乱的主 要力量被歼灭 ,西藏全境基本稳定。① 毛泽东对西藏发生的武装叛乱并不感到意 外 ,对危机的处理也显得胸有成竹。早在拉萨的 叛乱爆发前 , 1959年 1月 22日毛泽东就在中共 中央关于入藏屯垦的指示中加写道 :“在西藏地 区 ,现在及今后几年内 ,是敌我双方争夺群众和锻 炼武装能力的时间。几年之后 ,例如三四年 ,五六 年 ,或者七八年之后 ,总要来一次总决战 ,才能彻 底解决问题。西藏统治者原有兵力很弱 ,现在他 们有了一支斗志较强的万人叛乱武装 ,这是我们 的严重敌人。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好 ,反而是一件 好事 ,因为有可能最后用战争解决问题。”②3月 11日 ,叛乱发生的第二天 ,中共中央开会讨论应 对措施 ,毛泽东在外地没有参加。刘少奇等人确 定的方针是 :如果反动派叛国 ,中央将采取坚决的 行动予以平定。对达赖本人仍多方做争取工作 , 但是不要怕反动派把达赖劫走。敌人这样做 ,不 论是否达赖本人的决定 ,对我们毫无坏处。对此 , 毛泽东表示完全赞同。12—15日 ,毛连续三次致 电中央提出 ,拉萨上层反动集团可能认为我们示 弱、胆怯、无能。建议在西藏军事上采取守势 ,围 而不攻 ,政治上采取攻势 ,目的是分化上层 ,教育 下层。只说平叛 ,不提改革 ,在平叛下改革 ,区别 对待 :先叛先改 ,后叛后改 ,不叛不改。还说 ,尽可 能不让达赖走 ,将来要放也容易 ,万一跑了也不要 紧。3月 17日刘少奇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 议 ,讨论毛的建议。刘少奇和邓小平说 ,当前首先 是准备坚决平息叛乱 ,改组西藏地方政府 ,改组藏 军 ,实行政教分离 ,然后全面实行民主改革。周恩 来指出 ,这次事件同印度当局有关 ,英国和美国政 府在幕后很积极 ,支持印度当局 ,把印度推到第一 线。叛乱的指挥中心在印度的噶伦堡。③ 看来 ,中共中央对于西藏的叛乱并不惊慌 ,甚 至认为是一件好事 ,可以借此推进民主改革。问 题的麻烦在于牵涉到印度 ,而印度当时是中国的 朋友和国际合作的伙伴。周恩来认为此次叛乱与 印度当局有关 ,并非一时猜测。早在 1956年底 , 周恩来访问印度时 ,就曾提请印度政府注意西藏 逃亡分子与噶伦堡当地反动分子相勾结 ,对西藏 从事颠覆和破坏活动的情况。1958 年 1 月 12 日 ,周恩来在同印度大使谈话时 ,再次提到这一问 题。7月 10日外交部给印度的照会指出 :根据中 国政府掌握的可靠材料 ,活动在噶伦堡的美国和 蒋介石集团的特务分子、当地特务分子以及西藏 的反动分子 ,最近正在加紧对中国西藏地方的阴 谋破坏活动。他们利用噶伦堡作基地 ,积极策动 并组织潜伏在西藏内部的少数反动分子 ,阴谋发 动武装叛乱 ,以达到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叛 国目的。为此 ,中国希望印度政府采取有效措施 , 取缔这些颠覆和破坏话动。④ 8月 2日印度政府 复照 ,否认噶伦堡是颠覆和破坏活动的基地 ,并声 明印度政府将“按国家法律对那些从事于任何此 ·8· 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① ② ③ ④ 国务院办公厅大事记编写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大事记 (送审稿 ) 》第 5卷 , 1991年 ,未刊 ,第 200—202页 ; 我方反击印度干涉大事记 , 1959年 5月 16日 ,外档 , 105 - 00650 - 01,第 18—25页 ;新华社 :《关于西藏叛乱事件的资 料 》, 1959年 3月 29日 ,未刊 ;古普塔 :《中印边界秘史 》,第 71—73页 ; Chen Jian, The Tibetan Rebellion of 1959, pp. 55 - 99;安德罗波夫给苏共中央的报告 , 1959年 3月 31日 , ЦХСД, ф. 5, оп. 49, д. 238, p. 8929, л. 42 - 4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 :《毛泽东西藏工作文选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 2001年 ,第 164页。 杨尚昆 :《杨尚昆日记 》上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 2001年 ,第 364—368页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年谱 (1949—1976) 》中卷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 1997年 ,第 211—212页。 中国外交部致印度驻华大使馆照会 , 1958年 7月 10日 ,《中印往来文件汇编 》,第 47—49页
沈志华:难以弥合的裂痕 种非法活动的人采取行动”。① 然条件数千年来一直是安全的,现在这种安全已 周恩来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噶伦堡地区的 经被打破了”。不过,印度政府的态度还比较温 非法活动也未停止。1959年2月14日苏联外交 和。虽然3月10日、14日和15日,印度驻拉萨 部交给中国驻苏使馆的一则情报说,印度噶伦堡 总领事馆均出面接见了来访的叛乱分子代表,但 地区是西藏流亡分子活动特别严重的地区,噶伦堡 尼赫鲁于3月23日发表声明,说印度无意干涉中 十之八九的房屋都是西藏人购置的。那里有英国 国内政,相信纠纷会和平解决。印度驻华大使帕 的间谍网,达赖喇嘛的弟弟吉亚洛·丹都和前西藏 塔萨拉蒂也称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希望以和平 财政部长齐邦·沙喀巴领导的反华集团就居住在 方式解决纠纷。针对一些议员要求就西藏问题举 这里。他们控制了泰尔巴·竹林佛教寺,还掌握 行特别辩论的呼声,人民院议长阿延加尔说:我们 着有当地唯一的藏文报纸《傣平天镜报》,大肆进 同中国有最友好的关系,本院从来不讨论他国的 行反华宣传,并通过走私的办法,把报纸和武器偷 内政问题。④对此,中国采取了忍而不发的方针。 运到西藏。沙喀巴的活动1957年达到高峰。由 3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于中国政府的抗议,印度政府曾警告沙喀巴不要 指示,现在让印度当局多行不义,到一定时候我们 再从事反华活动,现在主要是秘密宣传活动。有 再跟它算账。对印度当局和尼赫鲁暂不公开点 人认为,丹都和沙喀巴掌握着达赖喇嘛的大部分 名,噶伦堡是叛乱指挥中心,也暂且不提。⑤ 财物,并与印度高级官员有密切联系。②就连美 中国国务院令发布以及达赖进入印度以后, 国国务院也承认:“新德里确实以各种非官方的 印度政府的做法开始引起中国的反感。3月30 方式鼓励对西藏人的同情,印度收留了12000多 名西藏难民。③ 日,尼赫鲁发表讲话,表示同情西藏人民”,否认 还在拉萨暴动发生前,印度舆论就对西藏问 噶伦堡是叛乱指挥中心。31日尼赫鲁接见以鲁 题表现出特殊的关切。如《政治家报说,“达赖 康娃为首的西藏叛乱分子代表团。©4月3日印 喇嘛对政府的管辖权处于危险中”,中国的直接 度通知中国使馆,达赖己于3月31日抵达中印边 统治可能取而代之”,还说,印度“在感情上”反对 界,并事前要求印度准予政治避难。印度政府对 中国对西藏这块“神圣国土进行干涉。《邮报》 此表示同意,尼赫鲁还在人民院宣布,达赖在印度 指责中国“吞并西藏”,说“印度不得不同一个残 期间将得到受尊敬的待遇。⑦4月5日尼赫鲁在 酷无情和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打交道”。叛乱发 记者招待会上说,达赖是自己来到印度的,在印度 生,特别是平叛开始以后,报刊和电台更是发出一 不会进行政治活动。又说,印度“深切关心西藏 片反对和攻击中国的声音。《思想凋刊指出,中 的自治和允许西藏以其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 国人要把西藏作为殖民地,而印度则要帮助西藏 治”。9日尼赫鲁谈西藏问题三原则:保护印度的 争取“真正的自治”,这是关系印度国境安全的问 边界和安全: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保持西藏自 题。《政治家报声称,印度北部的边境由于自 治。10日,尼赫鲁拒绝了要求万隆会议参加国举 ①印度外交部致中国驻印大使馆照会,1958年8月2日,仲印往来文件汇编》,第50一52页。 ②苏联外交部关于噶伦堡地区反华破坏活动的情报,1959年2月14日,外档,109,01354,01,第1一4页。 3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Intelligence Report,No 8163,November 25,1959,OSS China and India Supplement,Reel -V-0413,pp 1-6,National Archives,U.S A. ④关于西藏叛乱事件印度动态大事记,1959年4月30日,外档,105.00650.02,第27一33页:西藏叛乱事件发生以来涉 及同印度等国关系大事记,1959年4月23日,外档,105,00650-01,第12一17页。 ⑤吴冷西:忆毛主席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年,第120一121页。 ©西藏叛乱事件发生以来涉及同印度等国关系大事记,1959年4月23日,外档,1050065001,第12一17页。 ⑦ 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杜德给潘自力的书面谈话,1959年4月3日,仲印来往文件汇编》,第55页。4月16日,印度通 过苏联使馆传话,告诉潘自力大使:如印度不收容达赖,国大党的地位将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削弱;尼赫鲁愿意与中国保 持友好,这是尼赫鲁历次讲话的基础。还说,达赖回西藏有三个条件:西藏恢复秩序;中国政府遵守协定,给西藏自治; 保证达赖安全。驻印使馆致外交部电,1959年4月17日,外档,105·00657.01,第1页。 。9·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种非法活动的人采取行动 ”。① 周恩来的判断并非空穴来风 ,噶伦堡地区的 非法活动也未停止。1959年 2月 14日苏联外交 部交给中国驻苏使馆的一则情报说 ,印度噶伦堡 地区是西藏流亡分子活动特别严重的地区 ,噶伦堡 十之八九的房屋都是西藏人购置的。那里有英国 的间谍网 ,达赖喇嘛的弟弟吉亚洛 ·丹都和前西藏 财政部长齐邦 ·沙喀巴领导的反华集团就居住在 这里。他们控制了泰尔巴 ·竹林佛教寺 ,还掌握 着有当地唯一的藏文报纸《泰平天镜报 》,大肆进 行反华宣传 ,并通过走私的办法 ,把报纸和武器偷 运到西藏。沙喀巴的活动 1957年达到高峰。由 于中国政府的抗议 ,印度政府曾警告沙喀巴不要 再从事反华活动 ,现在主要是秘密宣传活动。有 人认为 ,丹都和沙喀巴掌握着达赖喇嘛的大部分 财物 ,并与印度高级官员有密切联系。② 就连美 国国务院也承认 :“新德里确实以各种非官方的 方式鼓励对西藏人的同情 ,印度收留了 12 000多 名西藏难民。”③ 还在拉萨暴动发生前 ,印度舆论就对西藏问 题表现出特殊的关切。如《政治家报 》说 ,“达赖 喇嘛对政府的管辖权处于危险中 ”,“中国的直接 统治可能取而代之 ”;还说 ,印度“在感情上 ”反对 中国对西藏这块“神圣国土 ”进行干涉。《邮报 》 指责中国“吞并西藏 ”,说“印度不得不同一个残 酷无情和野心勃勃的帝国主义打交道 ”。叛乱发 生 ,特别是平叛开始以后 ,报刊和电台更是发出一 片反对和攻击中国的声音。《思想 》周刊指出 ,中 国人要把西藏作为殖民地 ,而印度则要帮助西藏 争取“真正的自治 ”,这是关系印度国境安全的问 题。《政治家报 》声称 ,印度“北部的边境由于自 然条件数千年来一直是安全的 ,现在这种安全已 经被打破了 ”。不过 ,印度政府的态度还比较温 和。虽然 3月 10日、14日和 15日 ,印度驻拉萨 总领事馆均出面接见了来访的叛乱分子代表 ,但 尼赫鲁于 3月 23日发表声明 ,说印度无意干涉中 国内政 ,相信纠纷会和平解决。印度驻华大使帕 塔萨拉蒂也称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希望以和平 方式解决纠纷。针对一些议员要求就西藏问题举 行特别辩论的呼声 ,人民院议长阿延加尔说 :我们 同中国有最友好的关系 ,本院从来不讨论他国的 内政问题。④ 对此 ,中国采取了忍而不发的方针。 3月 25日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指示 ,现在让印度当局多行不义 ,到一定时候我们 再跟它算账。对印度当局和尼赫鲁暂不公开点 名 ,噶伦堡是叛乱指挥中心 ,也暂且不提。⑤ 中国国务院令发布以及达赖进入印度以后 , 印度政府的做法开始引起中国的反感。3月 30 日 ,尼赫鲁发表讲话 ,表示“同情西藏人民 ”,否认 噶伦堡是叛乱指挥中心。31日尼赫鲁接见以鲁 康娃为首的西藏叛乱分子代表团。⑥ 4月 3日印 度通知中国使馆 ,达赖已于 3月 31日抵达中印边 界 ,并事前要求印度准予政治避难。印度政府对 此表示同意 ,尼赫鲁还在人民院宣布 ,达赖在印度 期间将得到受尊敬的待遇。⑦ 4月 5日尼赫鲁在 记者招待会上说 ,达赖是自己来到印度的 ,在印度 不会进行政治活动。又说 ,印度“深切关心西藏 的自治和允许西藏以其自己的方式来实现自 治 ”。9日尼赫鲁谈西藏问题三原则 :保护印度的 边界和安全 ;保持与中国的友好关系 ;保持西藏自 治。10日 ,尼赫鲁拒绝了要求万隆会议参加国举 ·9· 沈志华 :难以弥合的裂痕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印度外交部致中国驻印大使馆照会 , 1958年 8月 2日 ,《中印往来文件汇编 》,第 50—52页。 苏联外交部关于噶伦堡地区反华破坏活动的情报 , 1959年 2月 14日 ,外档 , 109 - 01354 - 01,第 1—4页。 Bureau of Intelligence and Research. Intelligence Report,No 8163,November 25, 1959, OSS China and India Supp lement, Reel - V - 0413, pp. 1 - 6, N ational A rchives, U. S. A. 关于西藏叛乱事件印度动态大事记 , 1959年 4月 30日 ,外档 , 105 - 00650 - 02,第 27—33页 ;西藏叛乱事件发生以来涉 及同印度等国关系大事记 , 1959年 4月 23日 ,外档 , 105 - 00650 - 01,第 12—17页。 吴冷西 :《忆毛主席 ———我亲自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段 》,北京 :新华出版社 , 1995年 ,第 120—121页。 西藏叛乱事件发生以来涉及同印度等国关系大事记 , 1959年 4月 23日 ,外档 , 105 - 00650 - 01,第 12—17页。 印度外交部外事秘书杜德给潘自力的书面谈话 , 1959年 4月 3日 ,《中印来往文件汇编 》,第 55页。4月 16日 ,印度通 过苏联使馆传话 ,告诉潘自力大使 :如印度不收容达赖 ,国大党的地位将在全国范围内受到削弱 ;尼赫鲁愿意与中国保 持友好 ,这是尼赫鲁历次讲话的基础。还说 ,达赖回西藏有三个条件 :西藏恢复秩序 ;中国政府遵守协定 ,给西藏自治 ; 保证达赖安全。驻印使馆致外交部电 , 1959年 4月 17日 ,外档 , 105 - 00657 - 01,第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