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7月 当代中国史研究 Jd.,2000 第7卷第4期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Vol.7 No.4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 冲突与矛盾 (19651972)(上) 李丹慧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100009) [关键词]抗美援越;中国;苏联;越南;矛盾冲突 [摘要]1965H972年越战期间,苏联为向东南亚地区渗透,调整其对越政策,加 强援越力度,苏越关系趋向密切。而此时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中苏关系恶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毛泽东对于内忧外患问题的思考,并进而影响了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对 外战略调整。事实上,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可能携手共同行动,而且还有争夺越南的 利害冲突的成分,这使得中苏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特别是越南在其抗美 救国的战争中力争得到中苏双方的最大援助,使得这种纠葛更加突出起来。本文着重论说 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并对其发生背景、发展变化作了一个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D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4952(2000)04-004414 The Sino Soviet Cashes and Conflicts over the 'Aid Vietnam Resist America'Issue (1965-1972)(Part 1) LI Damhui (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Beijing 100009.China) Key words:Aid Vietnam Resist America;China;Soviet Union;Vietnam;clashes and conflicts Abstract:During the 1965-72 period of the Vietnam War,the Soviet Union infiltrated Southeast Asia and adjusted its policies towards Vietnam,enhancing its aid for Vietnam so that Soviet-Vietnam relations grew closer.During this same period Sino-Soviet relations shifted from hostility towards confrontation.The deteri- oration of Sino-Soviet relations to a large degree influenced Mao Zedong's ponderings about domestic and ex- ternal perils,and in turn this shaped a readjustment in China's external strategy.It was in fact impossible for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to work hand-imhand to assist Vietnam,and there were clashes of interest over winning over Vietnam.This led to clashes and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course of assisting Vietnam,especially with Vietnam seeking to maximize its aid from both of them.This pa- per examines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Sino-Soviet clashes and conflict over material assistance to [收稿日期]2000-04.12 [作者简介】李丹慧(1954→,女,籍贯陕西神木,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4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收稿日期] 2000 - 04 - 12 [作者简介] 李丹慧 (1954 —) , 女 , 籍贯陕西神木 , 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 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李 丹 慧 (当代中国研究所 , 北京 100009) [关键词] 抗美援越 ; 中国 ; 苏联 ; 越南 ; 矛盾冲突 [摘 要] 1965 —1972 年越战期间 , 苏联为向东南亚地区渗透 , 调整其对越政策 , 加 强援越力度 , 苏越关系趋向密切。而此时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 , 中苏关系恶化 ,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毛泽东对于内忧外患问题的思考 , 并进而影响了以此为基础的中国对 外战略调整。事实上 , 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可能携手共同行动 , 而且还有争夺越南的 利害冲突的成分 , 这使得中苏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产生冲突和矛盾 , 特别是越南在其抗美 救国的战争中力争得到中苏双方的最大援助 , 使得这种纠葛更加突出起来。本文着重论说 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 并对其发生背景、发展变化作了一个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 D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24952 (2000) 0420044214 The Sino2Soviet Clashes and Conflicts over the‘Aid Vietnam Resist America’Issue ( 1965 —1972) ( Part 1) L I Dan2hui ( Contemporary China Institute , Beijing 100009 , China) Key words : Aid Vietnam Resist America ; China ; Soviet Union ; Vietnam ; clashes and conflicts Abstract : During the 1965 —72 period of the Vietnam War , the Soviet Union infiltrated Southeast Asia and adjusted its policies towards Vietnam , enhancing its aid for Vietnam so that Soviet2Vietnam relations grew closer. During this same period Sino2Soviet relations shifted from hostility towards confrontation. The deteri2 oration of Sino2Soviet relations to a large degree influenced Mao Zedong’s ponderings about domestic and ex2 ternal perils , and in turn this shaped a readjustment in China’s external strategy. It was in fact impossible for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to work hand2in2hand to assist Vietnam , and there were clashes of interest over winning over Vietnam. This led to clashes and conflicts betwee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course of assisting Vietnam , especially with Vietnam seeking to maximize its aid from both of them. This pa2 per examines the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of Sino2Soviet clashes and conflict over material assistance to ·44 · 2000 年 7 月 第 7 卷 第 4 期 当代中国史研究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J ul. , 2000 Vol. 7 No. 4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H972)(上) Vietnam 1965年初至1972年末是美国派遣美军及其附属国军队进入越南南方,扩大对越南 北方的轰炸,将对越南的入侵由“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继而又实行“战争越南 化”方针;越南北方和南方解放武装力量与美国进行军事上和政治上全面较量的阶段。 在此间苏联调整其对越政策,改“脱身”为“插手”,不断加强援越力度,特别是加强 对越南的军事援助,并且主要提供的是中国当时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多的先进武器装备, 苏联在越南的地位随之大大提高,苏越关系趋向密切。 与此同时,中苏关系在苏联领导人更迭之时却未能出现转机,苏联新领导集团对中 国的对苏政策做出了更为强硬的反应,两国关系持续紧张,至1969年一度走到战争的 边缘。进入70年代后,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中苏关系的恶化,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毛泽东对苏联军事实力和战略目标的再认识。这种认识成为中国观察国际、国 内形势和调整对内、对外战略方针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苏两国共同援越抗美 的行动。面对越苏将走到一起的前景,中国在大力援越的同时忧虑与戒心倍增,中越关 系出现裂痕。 应该说,中苏两国携手援越对于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 从苏联方面来说,要向对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南亚地区进行政治渗透、实施控制的 主要渠道就是越南,在与中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形势下,苏联必须紧紧笼络住越南这个 盟友,才能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全包围态势,以保证自己在中美实现和解后不致处于十分 被动的地位:就中国方面而言,要让越南这个地区性大国始终同中国站在一起,就不能 容许苏联取得对越关系的主动权,将越南纳入其战略势力范围,进而填补美国撤离越南 后的空白,从南面威胁中国,合拢其对华包围圈。①而对于越南来说,即便在60年代 末即己决定与苏联结盟,②但为了不失去中国的最直接、最及时的大量援助,还是在中 苏对峙中一直努力维持表面上的中立态度。 上述种种因素,决定了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但不可能重新携起手来共同行动, ①1968年4月29日周恩来说:现在苏联也在包围中国。除了越南这部分外,正在形成对华的全包 围。见1968年4月29日周恩来与范文同的谈话。凡本文未注出处的中国领导人与外宾会谈记录 等材料,主要来自美国方面提供的俄国和越南新解密的档案文献,见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 al Center for Scholars ed.,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Working Paper,No.22,May 1998,Washington D.C.。以下不另注。 ②据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司法部长张如磉回忆:“我知道党早已决定同苏联结盟。向这个方 向移动,早在1969年就开始了。而胡志明的逝世,为正式做出这项决定铺平了道路。然而没有 发表什么公开的宣言,因为仍然需要中国的援助。”张如磉:《与河内分道扬镳》,世界知识出版 社1989年版,第229页。 ·4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Vietnam. 1965 年初至 1972 年末是美国派遣美军及其附属国军队进入越南南方 , 扩大对越南 北方的轰炸 , 将对越南的入侵由“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 , 继而又实行“战争越南 化”方针 ; 越南北方和南方解放武装力量与美国进行军事上和政治上全面较量的阶段。 在此间苏联调整其对越政策 , 改“脱身”为“插手”, 不断加强援越力度 , 特别是加强 对越南的军事援助 , 并且主要提供的是中国当时不能生产或生产不多的先进武器装备 , 苏联在越南的地位随之大大提高 , 苏越关系趋向密切。 与此同时 , 中苏关系在苏联领导人更迭之时却未能出现转机 , 苏联新领导集团对中 国的对苏政策做出了更为强硬的反应 , 两国关系持续紧张 , 至 1969 年一度走到战争的 边缘。进入 70 年代后 , 中苏关系逐渐由敌对走向对抗。中苏关系的恶化 , 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了毛泽东对苏联军事实力和战略目标的再认识。这种认识成为中国观察国际、国 内形势和调整对内、对外战略方针的基础 , 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苏两国共同援越抗美 的行动。面对越苏将走到一起的前景 , 中国在大力援越的同时忧虑与戒心倍增 , 中越关 系出现裂痕。 应该说 , 中苏两国携手援越对于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 , 从苏联方面来说 , 要向对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东南亚地区进行政治渗透、实施控制的 主要渠道就是越南 , 在与中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形势下 , 苏联必须紧紧笼络住越南这个 盟友 , 才能实现对中国的战略全包围态势 , 以保证自己在中美实现和解后不致处于十分 被动的地位 ; 就中国方面而言 , 要让越南这个地区性大国始终同中国站在一起 , 就不能 容许苏联取得对越关系的主动权 , 将越南纳入其战略势力范围 , 进而填补美国撤离越南 后的空白 , 从南面威胁中国 , 合拢其对华包围圈。① 而对于越南来说 , 即便在 60 年代 末即已决定与苏联结盟 , ② 但为了不失去中国的最直接、最及时的大量援助 , 还是在中 苏对峙中一直努力维持表面上的中立态度。 上述种种因素 , 决定了中苏两国在援越问题上不但不可能重新携起手来共同行动 , ·45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① ② 据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司法部长张如磉回忆 : “我知道党早已决定同苏联结盟。向这个方 向移动 , 早在 1969 年就开始了。而胡志明的逝世 , 为正式做出这项决定铺平了道路。然而没有 发表什么公开的宣言 , 因为仍然需要中国的援助。”张如磉 : 《与河内分道扬镳》, 世界知识出版 社 1989 年版 , 第 229 页。 1968 年 4 月 29 日周恩来说 : 现在苏联也在包围中国。除了越南这部分外 , 正在形成对华的全包 围。见 1968 年 4 月 29 日周恩来与范文同的谈话。凡本文未注出处的中国领导人与外宾会谈记录 等材料 , 主要来自美国方面提供的俄国和越南新解密的档案文献 , 见 Woodrow Wilson Internation2 al Center for Scholars ed. , Cold War International History Project Working Paper , No. 22 , May 1998 , Washington D. C. 。以下不另注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4期 而且还注入了相互争夺越南的利害冲突的成分,从而使中苏双方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摩 擦不断,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矛盾与冲突。本文拟根据有关的档案材料,对这种矛盾冲 突发生的背景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做一个历史考察。① 一、毛泽东关于外患与内忧的思路 中苏两国在援越抗美时期矛盾斗争的发展,是与毛泽东对外患与内忧问题的认识,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外患,即外部对中 国国家安全的威肋胁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美国入侵中国的估计;二是对苏联进攻 中国的可能性的估计。关于内忧,则是从意识形态上的防修反修,发展至对中国共产党 队伍纯洁与否、无产阶级专政稳固与否的关注。而毛泽东表述这种认识,以及开始思考 调整中国对外战略问题的关键年份,是1964年。特别是1964年6月,是毛泽东对中国 战略防御问题进行思考的一个转折点。 (一)毛泽东对外患的认识 其一,关于美国侵略中国问题的思考 尽管毛泽东在60年代初提出了反帝、反修,重点是建立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的外 交方针和政策,中国在舆论宣传上也将美帝国主义当作“第一号帝国主义”,是中国和 世界人民最主要的敌人,但实际上,毛泽东在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时却并不认为美国视中 国为自己的首要敌人。面对美国在越南进行“特种战争”,中国周边环境明显恶化的局 势,他于1963年12月时仍然指出:英、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不是武力进攻,而是 和平演变。②1964年1月17日,他又在接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时特意询问:“美 国现在主要是注意苏联,还是注意中国”?“美国现在是不是在积极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 战”?并同意爱德乐关于当前苏联是美国主要敌人的看法,认为美国现在手伸得太长, 十个手指按十个跳蚤,一个也抓不住。)即便在“东京湾事件”发生,越南战争升级之 后,毛泽东在向越南等国领导人分析形势时仍然说:看来美国人不想打,你们不想打, 我们也不想打,几家都不想打,所以打不起来。他认为,美国要打越南北方,打一百 年,腿拔不出去,因此他要考虑一下。而美国人如果要打中国,他一国不行,得拉日 本、南朝鲜,日本不参加,美国就不敢打,因为他管的事太多了。③周恩来在与范文同 ①整个援越抗美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越美和谈。在这一问题上,中苏之间也存在着尖锐 的矛盾和冲突。对此,笔者将另文论析;本文着重论说的是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关系。 ②1963年12月12日毛泽东与秘共左派代表何塞索托马约等人的谈话。 ③1964年8月13日毛泽东与黎笋,10月5日与范文同、黄文欢等人,10月7日与崔庸健等人的谈 话。 ·4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而且还注入了相互争夺越南的利害冲突的成分 , 从而使中苏双方在同时援越的过程中摩 擦不断 , 有时甚至发生激烈的矛盾与冲突。本文拟根据有关的档案材料 , 对这种矛盾冲 突发生的背景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做一个历史考察。① 一、毛泽东关于外患与内忧的思路 中苏两国在援越抗美时期矛盾斗争的发展 , 是与毛泽东对外患与内忧问题的认识 ,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中国对外战略调整的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关于外患 , 即外部对中 国国家安全的威胁问题 , 包括两个方面 : 一是对美国入侵中国的估计 ; 二是对苏联进攻 中国的可能性的估计。关于内忧 , 则是从意识形态上的防修反修 , 发展至对中国共产党 队伍纯洁与否、无产阶级专政稳固与否的关注。而毛泽东表述这种认识 , 以及开始思考 调整中国对外战略问题的关键年份 , 是 1964 年。特别是 1964 年 6 月 , 是毛泽东对中国 战略防御问题进行思考的一个转折点。 (一) 毛泽东对外患的认识 其一 , 关于美国侵略中国问题的思考 尽管毛泽东在 60 年代初提出了反帝、反修 , 重点是建立广泛的反帝统一战线的外 交方针和政策 , 中国在舆论宣传上也将美帝国主义当作“第一号帝国主义”, 是中国和 世界人民最主要的敌人 , 但实际上 , 毛泽东在分析世界政治格局时却并不认为美国视中 国为自己的首要敌人。面对美国在越南进行“特种战争”, 中国周边环境明显恶化的局 势 , 他于 1963 年 12 月时仍然指出 : 英、美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政策不是武力进攻 , 而是 和平演变。② 1964 年 1 月 17 日 , 他又在接见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等人时特意询问 :“美 国现在主要是注意苏联 , 还是注意中国”?“美国现在是不是在积极准备打第三次世界大 战”? 并同意爱德乐关于当前苏联是美国主要敌人的看法 , 认为美国现在手伸得太长 , 十个手指按十个跳蚤 , 一个也抓不住。[1 ]即便在“东京湾事件”发生 , 越南战争升级之 后 , 毛泽东在向越南等国领导人分析形势时仍然说 : 看来美国人不想打 , 你们不想打 , 我们也不想打 , 几家都不想打 , 所以打不起来。他认为 , 美国要打越南北方 , 打一百 年 , 腿拔不出去 , 因此他要考虑一下。而美国人如果要打中国 , 他一国不行 , 得拉日 本、南朝鲜 , 日本不参加 , 美国就不敢打 , 因为他管的事太多了。③ 周恩来在与范文同 ·46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① ② ③ 1964 年 8 月 13 日毛泽东与黎笋 , 10 月 5 日与范文同、黄文欢等人 , 10 月 7 日与崔庸健等人的谈 话。 1963 年 12 月 12 日毛泽东与秘共左派代表何塞·索托马约等人的谈话。 整个援越抗美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 即越美和谈。在这一问题上 , 中苏之间也存在着尖锐 的矛盾和冲突。对此 , 笔者将另文论析 ; 本文着重论说的是对越物质援助中的中苏关系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H972)(上) 谈到中国进行战备总动员的情况时也表示:在紧张了一段时间以后,需要适当地放松一 下了。21 毛泽东对美国的这种认识与本文下面要谈到的,他对苏联威胁和国内政治形势的估 计,以及发动一场政治大革命的设想联系到一起,实际上决定了中国对美国升级越战的 反应,即一方面大张旗鼓地支持和援助越南的反美斗争,一方面又向美国发出信号,为 实现双方之间的克制寻求某种默契。 1965年2月初美国对北越境内的若干兵营和军事通讯中心实施空袭后,中国通过 第三者示意华盛顿: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在南部中越边界地区集结。①而美国则于扩大 越战,并不断派遣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中越边境等地区的同时,在华沙中美大使级 会谈中声明说,美国决无意同中国作战。英国也得到美国的确认:决不把战争扩大到中 国。]针对这一情况,周恩来一面于是年4月2日请即将访美的阿尤布汗向约翰逊转达 中国方面的几点意见:“一、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二、中国人说话是算数 的。三、中国己经做了准备”,21(P,2)一面于4月12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时,主张晚一点提“援越抗美”的口号,② 指出:我们现在是支援越南反美斗争,还是以越南为主:并于5月19日向参加中央军 委作战会议的全体人员解释“准备大打”问题,说:并不是现在就岌岌不可终日了,还 是有时间给我们准备的。21(P,7243) 为了使给美国的信息切实传递过去,中国方面又在阿尤布汗访美之行推迟之后, 另寻途径与美方沟通。1965年5月31日,陈毅约见英国驻华代办霍普森,请其向约翰 逊转达中国关于越南问题的四点意见,并说明周恩来的这个口信原本托阿尤布汗代为 传递,但其未能送达;倘若英国政府能将之转告美方,中国方面表示感谢。另据后来霍 DCIA 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 Study,"The Sino-Vietnamese Effort to Limit American Actions in the Vietnam War (PO-LO XX)",9 June 1965,RSS No.0008/65,National Security Files-Country Files (NSF-CO),box 19,folder"Vietnam Memos (D)Vol.XXXV 6/16-30/65,Lyndon B. Johnson Library(LBL),Austin,TX.转引自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提交20O0年I月香港" New Evidence on China,Southeast Asia,and the Vietnam War'"T国际学术a研讨会论文:"Informing the Enemy:Sino-American"Signaling”and the Vietnam War,I965"。关于“第三者”,该文作者注释 说:中情局报告中未予指明,但它使人联想到了是年2月北京当局组织外国记者赴中国东南地区 参观考察,以示中越边境附近并无任何中国军队集结一事。 ②1965年4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5版的一则报道:“朝鲜人民热烈要求抗美援越”中,首次使 用“抗美援越”一词,此后,4月6、7日又在第4版接连报道说:“亚洲人民掀起志愿抗美援越 浪潮”,“朝鲜、印度尼西亚人民踊跃要求志愿抗美援越”。关于“援越抗美”的口号,则是在5 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中首次公开提出。见1965年5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社论:“为加强 社会主义建设和援越抗美而斗争”。 ·4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谈到中国进行战备总动员的情况时也表示 : 在紧张了一段时间以后 , 需要适当地放松一 下了。[2 ] 毛泽东对美国的这种认识与本文下面要谈到的 , 他对苏联威胁和国内政治形势的估 计 , 以及发动一场政治大革命的设想联系到一起 , 实际上决定了中国对美国升级越战的 反应 , 即一方面大张旗鼓地支持和援助越南的反美斗争 , 一方面又向美国发出信号 , 为 实现双方之间的克制寻求某种默契。 1965 年 2 月初美国对北越境内的若干兵营和军事通讯中心实施空袭后 , 中国通过 第三者示意华盛顿 : 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在南部中越边界地区集结。① 而美国则于扩大 越战 , 并不断派遣飞机入侵中国领空 , 轰炸中越边境等地区的同时 , 在华沙中美大使级 会谈中声明说 , 美国决无意同中国作战。英国也得到美国的确认 : 决不把战争扩大到中 国。[3 ]针对这一情况 , 周恩来一面于是年 4 月 2 日请即将访美的阿尤布·汗向约翰逊转达 中国方面的几点意见 :“一、中国不会主动挑起对美国的战争。二、中国人说话是算数 的。三、中国已经做了准备”; [2 ] (P ,723) 一面于 4 月 12 日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讨论《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备战工作的指示》时 , 主张晚一点提“援越抗美”的口号 , ② 指出 : 我们现在是支援越南反美斗争 , 还是以越南为主 ; 并于 5 月 19 日向参加中央军 委作战会议的全体人员解释“准备大打”问题 , 说 : 并不是现在就岌岌不可终日了 , 还 是有时间给我们准备的。[2 ] (P ,724、731) 为了使给美国的信息切实传递过去 , 中国方面又在阿尤布·汗访美之行推迟之后 , 另寻途径与美方沟通。1965 年 5 月 31 日 , 陈毅约见英国驻华代办霍普森 , 请其向约翰 逊转达中国关于越南问题的四点意见 , 并说明周恩来的这个口信原本托阿尤布·汗代为 传递 , 但其未能送达 ; 倘若英国政府能将之转告美方 , 中国方面表示感谢。另据后来霍 ·47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上) ① ② 1965 年 4 月 4 日《人民日报》在第 5 版的一则报道 : “朝鲜人民热烈要求抗美援越”中 , 首次使 用“抗美援越”一词 ; 此后 , 4 月 6、7 日又在第 4 版接连报道说 : “亚洲人民掀起志愿抗美援越 浪潮”,“朝鲜、印度尼西亚人民踊跃要求志愿抗美援越”。关于“援越抗美”的口号 , 则是在 5 月 1 日《人民日报》社论中首次公开提出。见 1965 年 5 月 1 日《人民日报》头版社论 : “为加强 社会主义建设和援越抗美而斗争”。 CIA Directorate of Intelligence Study , “The Sino2Vietnamese Effort to Limit American Actions in the Vietnam War ( PO2LO XX) ”, 9 J une 1965 , RSS No. 0008/ 65 , National Security Files - Country Files (NSF - CO) , box 19 , folder″Vietnam Memos (D) Vol. XXXV 6/ 16 - 30/ 65 , Lyndon B. Johnson Library (LBJL) , Austin , TX. 转引自 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 提交 2000 年 1 月香港 ″ New Evidence on China , Southeast Asia , and the Vietnam War″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Informing the Enemy : Sino - American ″Signaling″and the Vietnam War , 1965″。关于“第三者”, 该文作者注释 说 : 中情局报告中未予指明 , 但它使人联想到了是年 2 月北京当局组织外国记者赴中国东南地区 参观考察 , 以示中越边境附近并无任何中国军队集结一事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4期 普森的报告,陈毅同日还会见了苏联驻华大使拉宾,告知:“不仅美国政府知道中国不 会挑起对美战争,而且中国人也知道美国人将不会进攻他们。”© 霍普森于当日即将与陈毅会谈的内容电告英国外交部,次日,英外交部便把该电文 及其复印件分别发送给美驻伦敦大使馆和英驻华盛顿大使馆。6月2日英外交官及时将 霍普森的电报递交美国务院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P邦迪;翌日,英方又进一步由 其驻美大使帕特里克迪安将中国的口信传达给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美方分析家认为, 周恩来传递过来的几句话“出奇的温和”,它是要表明“中共不想直接介入战争”,为此 “告诚美国应避免进行反对中国的行动”。6月4日,美方告诉英方,他们将通知北京, 华盛顿已确切无误地收到了中方的口信;并通报说,约翰逊阅电后可能会于次日举行会 议,讨论如何答复中国人。6月7日,霍普森告诉中国外交部西欧司官员,英方己将周 恩来的口信转交给了腊斯克。②与此同时,周恩来为确保中国方面的信息通达美国,于 6月8日结束访问坦桑尼亚时再托尼雷尔向美国转达上述四句话。21P,736中美双方紧锣 密鼓地互发信号,反映了两国都在谨慎克制地行事,竭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而 对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中国方面实际上也是心中有数的。 此后,美国明知中国在大规模援越,中国支援部队在越作战,也并未做出什么反 应。约翰逊政府在决定美军卷入越战,对南越进行地面战争,对北越实施空中袭击的同 时,有一条明确的底线,即不允许美国的战争行动越过中国所划出的界限。1966年3 月16日,美方在华沙第129次中美会谈中突出强调美国对中国没有敌意。说最近中国 报刊和领导人关于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打算进攻中国大陆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约翰逊早已讲过,战争不会由美国引起,如果北京还有理智,战争也不会爆发。并要求 ①关于四点意见,其内容除上述周恩来归纳的三句话外,第四点为他所说的: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 全面轰炸,那就是战争,而战争是没有界限的。另,1965年6月2日当英国外交官将霍普森给英 外交部的电报交给约翰逊政府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P邦迪时,得知华盛顿已从巴基斯坦方 面收到了内容基本相同的口信,只是没有英方转达的清楚和详细。参见Peking(Mr.Hopson)to FO(英国外交部),No.720,Priority/Confidential,3lMay1965;Washington(SirP.Dean)to FO,No.1466,4 June 1965;Peking (Mr.Hopson)to FO,No.750,confidential,8 June 1965, FO371/180996,PRO(英国伦敦档案局),转引自前引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文,另见《周 恩来年谱》中卷,第723页。 2 Peking (Mr.Hopson)to FO,No.720,priority/Confidential,31 May 1965;FO to Washington, No.4546,priority/confidential,1 June 1965 (d.0240,2 June 1965);Washington (Sir P.Dean) to FO,No.1466,4 June 1965,FO371/180996,PRO.ACA-Lindsey Grant to FE-Mr.(William P.)Bundy,"subject:The Chen Yi-Hopson Interview of May 31-INFORMATION MEMORAN- DUM",3 June 1965,NSF-CO,Box238,LBJL.Peking (Mr.Hopson)to FO,No.750,confi- dential,8June1965,FO371/180996,PRO.参见前引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文。 ·4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普森的报告 , 陈毅同日还会见了苏联驻华大使拉宾 , 告知 : “不仅美国政府知道中国不 会挑起对美战争 , 而且中国人也知道美国人将不会进攻他们。”① 霍普森于当日即将与陈毅会谈的内容电告英国外交部 , 次日 , 英外交部便把该电文 及其复印件分别发送给美驻伦敦大使馆和英驻华盛顿大使馆。6 月 2 日英外交官及时将 霍普森的电报递交美国务院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P·邦迪 ; 翌日 , 英方又进一步由 其驻美大使帕特里克·迪安将中国的口信传达给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美方分析家认为 , 周恩来传递过来的几句话“出奇的温和”, 它是要表明“中共不想直接介入战争”, 为此 “告诫美国应避免进行反对中国的行动”。6 月 4 日 , 美方告诉英方 , 他们将通知北京 , 华盛顿已确切无误地收到了中方的口信 ; 并通报说 , 约翰逊阅电后可能会于次日举行会 议 , 讨论如何答复中国人。6 月 7 日 , 霍普森告诉中国外交部西欧司官员 , 英方已将周 恩来的口信转交给了腊斯克。② 与此同时 , 周恩来为确保中国方面的信息通达美国 , 于 6 月 8 日结束访问坦桑尼亚时再托尼雷尔向美国转达上述四句话。[2 ] (P ,736) 中美双方紧锣 密鼓地互发信号 , 反映了两国都在谨慎克制地行事 , 竭力避免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而 对于美国对中国的态度 , 中国方面实际上也是心中有数的。 此后 , 美国明知中国在大规模援越 , 中国支援部队在越作战 , 也并未做出什么反 应。约翰逊政府在决定美军卷入越战 , 对南越进行地面战争 , 对北越实施空中袭击的同 时 , 有一条明确的底线 , 即不允许美国的战争行动越过中国所划出的界限。1966 年 3 月 16 日 , 美方在华沙第 129 次中美会谈中突出强调美国对中国没有敌意。说最近中国 报刊和领导人关于美国把中国作为主要敌人 , 打算进攻中国大陆的说法 , 是不正确的。 约翰逊早已讲过 , 战争不会由美国引起 , 如果北京还有理智 , 战争也不会爆发。并要求 ·48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① ② Peking (Mr. Hopson) to FO , No. 720 , priority/ Confidential , 31 May 1965 ; FO to Washington , No. 4546 , priority/ confidential , 1 J une 1965 (d. 0240 , 2 J une 1965) ; Washington (Sir P. Dean) to FO , No. 1466 , 4 J une 1965 , FO371/ 180996 , PRO. ACA - Lindsey Grant to FE - Mr. (William P. ) Bundy , ″subject : The Chen Yi - Hopson Interview of May 31 - INFORMATION MEMORAN2 DUM″, 3 J une 1965 , NSF - CO , Box238 , LBJL. Peking (Mr. Hopson) to FO , No. 750 , confi2 dential , 8 J une 1965 , FO371/ 180996 , PRO. 参见前引 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 文。 关于四点意见 , 其内容除上述周恩来归纳的三句话外 , 第四点为他所说的 : 如果美国对中国进行 全面轰炸 , 那就是战争 , 而战争是没有界限的。另 , 1965 年 6 月 2 日当英国外交官将霍普森给英 外交部的电报交给约翰逊政府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威廉·P·邦迪时 , 得知华盛顿已从巴基斯坦方 面收到了内容基本相同的口信 , 只是没有英方转达的清楚和详细。参见 Peking (Mr. Hopson) to FO (英国外交部) , No. 720 , Priority/ Confidential , 31 May 1965 ; Washington ( Sir P. Dean) to FO , No. 1466 , 4 J une 1965 ; Peking (Mr. Hopson) to FO , No. 750 , confidential , 8 J une 1965 , FO371/ 180996 , PRO (英国伦敦档案局) 1 转引自前引 Jim Hershberg and Chen Jian 文 ; 另见《周 恩来年谱》中卷 , 第 72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