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研究 “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一中国如何应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章百家 【内容提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在亚洲的两场大规模 局部战争。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夹做出了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这一决策过程可以说 是新中国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处理。在越南战争发展的过程中,中方在援越抗美方针指 导下采取了循序渐进的对策。只是在应对美国从特种战争向局部战争升级时,决策才带有 危机处理的性质。本文分析了这两次决策的过程,并以这两次决策为案例,初步总结了中 方危机处理的决策程序、机制、原则和基本思路。由于中美双方的原因,在这两场战争中, 中国与美国对抗的形式和结果大不相同:第一次是直接对抗,导致了两国的长期隔绝;第二 次是间接对抗,对抗尚未完结两国就走上了缓和之路。 【关键词】中美关系;危机处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 【作者简介】章百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学术委 员。(北京邮编:100080) 【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5)03-0008-08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生临三项任务:巩固新政权、恢复经济和实现国家统一; 在亚洲的两场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的战争。对于 在对外方面则是争取国际承认和防止外来干涉。 这两场战争,中国人常以“抗美援朝”和“援越抗美”来 当时,美国是从外部威胁中国的主要势力。中国 称呼。与“朝战”和“越战”相比,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 革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具有鲜明的反帝性质,加上 反映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中美两国在这两场 冷战兴起的大环境,这使得新中国自成立时起就同美 战争中不同的对抗形式。在应对这两场战争时,中国 国处于紧张的对立之中。虽然中共领导人一直对美国 方面的考虑和决策从总体上说是战略性的,危机处理 武装干涉保持着高度警惕,但他们总的判断是随着国 仅存在于决策过程中的某个阶段。 民党的失败和新中国的建立,美国直接干涉中国革命 一 中国在朝战中的危机处理: 的可能性正在减退。 朝鲜是中国的近邻。近代的经验表明,朝鲜的安 应对美军越过三八线 全同中国的安全密切相关。在反对日本侵略扩张和殖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至10月25日 民统治的斗争中,中朝两国人民互相支援、并肩战斗。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打响第一枪,恰好4个月。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朝鲜获得了民族独立,但又出 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外来威胁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做出 现国家统一问题。冷战的发生和朝鲜内部矛盾的发 了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这一决策过程可以说是新中 展,使二战结束时美、苏在朝鲜半岛受降的临时军事分 国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处理。 界线变成了朝鲜南、北方的分界线,这实际也是冷战在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安全形势 东北亚的分界线。当时,朝鲜南、北双方都不承认美苏 朝鲜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安全形势从国际、国内 划定的“三八线”。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朝鲜战争的不 两方面看都处于不稳定状态。新生的共和国在国内面 可避免性就在于冷战造成的态势和亚洲民族解放、民 —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昆扭胃困瓦菊口 “ 杭 美援 朝 ” 与 “ 援越杭 美 ” — 中国如何应对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章 百 家 【内容提要 】 朝 鲜战争和越 南战 争是 第二 次世界 大 战之后 发 生 在亚 洲 的 两 场 大 规模 局部战争 。 朝 鲜战争爆发后 , 中共 中央做 出 了 出兵杭 美援朝 的决 策 。 这 一 决 策过程 可 以 说 是新 中国经 历 的 第一 次重 大危机 处理 。 在越 南战争发展的 过程 中 , 中方在援越杭 美方 针指 导下 采取 了循序渐进 的 对策 。 只 是在应 对 美国从特种 战争向局 部 战争升级 时 , 决 策才带有 危机处理 的性质 。 本 文分析 了这 两 次 决 策的 过 程 , 并 以 这 两 次 决 策为 案例 , 初 步总 结 了 中 方 危 机 处理 的 决 策程序 、 机制 、 原 则和基本 思路 。 由 于 中美双 方 的 原 因 , 在这 两 场 战 争 中 , 中国与 美国对杭 的形 式和 结 果 大 不 相 同 第一 次是直接对杭 , 导致 了 两 国的 长期 隔 绝 第二 次是 间接对杭 , 对杭 尚未完结 两 国就走上 了缓和之路 。 【关键词 中美关 系 危机处理 朝 鲜战争 越 南战争 【作者简介 】 章百 家 , 中共 中央 党史研 究 室研 究 员 , 中国 国 际 战略研 究基金会 学术委 员 。 北 京 邮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 号 一 一 一 一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发生 在亚洲 的两场规模大 、 时间长 、 影 响深远 的战争 。 对于 这两场战争 , 中国人常以 “ 抗美援朝 ” 和 “ 援越抗美 ” 来 称呼 。 与 “ 朝战 ” 和 “ 越 战 ” 相 比 , 这种提法能更准确地 反映 中国与这两场战争的关系以及 中美两 国在这两场 战争中不 同的对抗形式 。 在应对这 两 场战争时 , 中国 方面 的考虑和决策从总体上说是 战略性 的 , 危机处 理 仅存在于决策过程 中的某个 阶段 。 一 中国在朝 战 中的危机处理 应 对 美军越过三八线 从 年 月 日朝鲜战争爆发 至 月 日 中国人 民志愿 军在朝鲜打 响第一枪 , 恰好 个月 。 在 国家安全受 到严 重外来威胁 的情况 下 , 中共 中央做 出 了出兵抗美援朝的决策 。 这一决策过程可 以说是新 中 国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危机处理 。 一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建立初期的安全形势 朝鲜战争爆发之前 , 中国的安全形势从 国际 、 国 内 两方面看都处 于不稳定状态 。 新生 的共和 国在 国 内面 一 一 临三项任务 巩 固新 政权 、 恢复经济和 实现 国家统一 在对外方面则是争取 国际承认和 防止外来干涉 。 当时 , 美国是从外部威胁 中国 的主要 势力 。 中国 革命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 并具有鲜明的反帝性质 , 加上 冷战兴起的大环境 , 这使得新 中国 自成立 时起 就 同美 国处 于紧张 的对立之 中 。 虽然 中共领导人一直对美 国 武装干涉保持着高度警惕 , 但他们总 的判断是 随着 国 民党 的失败和新 中国 的建立 , 美 国直接干 涉 中国革命 的可能性正在减退 。 朝鲜是 中国的近邻 。 近代 的经 验表 明 , 朝 鲜 的安 全 同中国的安全密切相关 。 在反对 日本侵略扩张和殖 民统治的斗争 中 , 中朝两 国人 民互 相 支援 、 并肩 战斗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 朝鲜获得 了民族独立 , 但又 出 现 国家统一 问题 。 冷 战 的发生 和 朝鲜 内部矛 盾 的发 展 , 使二战结束时美 、 苏在朝鲜半岛受降的临时军事分 界线变成了朝鲜南 、 北方 的分界线 , 这实际也是冷 战在 东北亚 的分界线 。 当时 , 朝鲜南 、 北双方都不承认美苏 划定 的 “ 三八线 ” 。 以历史 的眼 光来看 , 朝鲜战争的不 可避免性就在于 冷 战造成 的态 势和亚 洲 民族解放 、 民
生黑牡泸s女治2005年第3期 族独立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统一问题之间的冲突 准备。68月下旬,由于估计到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 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正忙于自 毛泽东和周恩来严令东北边防军务必于9月底前完成 己的事务,在朝鲜问题上所起的作用有限。朝鲜局势 一切作战准备,保证随时可以出动。? 的发展主要由美、苏两个大国的对朝政策和朝鲜的内 自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便不断采取外交行动,但 部情况所决定。不过,中朝之间由于地缘和历史原因 是,这些外交行动的作用十分有限,不可能起到减缓危 形成的特殊关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中国在朝鲜 机、防止战争进一步扩大的作用。9月15日凌晨,美 问题上的态度和战争爆发后的反应。 军实施仁川登陆,攻占仁川市。随后,美军和朝鲜南方 朝鲜战争爆发后,新中国原先就十分紧张的安全 军队转入全面反攻,朝鲜战局逆转 形势立即变得极其严峻。美国借朝鲜战争爆发之机, 9月29日,在得知美国公开宣称将向三八线以北 在武装干涉朝鲜的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人台湾海峡。 进军后,中共中央决定对美国扩大侵朝战争的企图子 与此同时,不利于新生政权巩固的国内因素大大增加。 以严正警告。30日,周恩来在政协庆祝建国一周年大 在台湾朝不保夕的国民党政权,不仅突然得到了喘息 会上做报告时声明:“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 的机会,而且感到了反攻大陆的希望,残留在全国各地 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 的反动势力又重新活跃起来。从中国的角度看,美国 置之不理,” 的行动不仅威胁了新生共和国的安全,而且直接侵犯 10月1日,中国收到金日成向中国提出的紧急出 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最后一刻打断了中国的 兵援助请求,同时,还收到斯大林希望中国出兵援朝的 统一进程。面对如此严重的挑衅和危机,中国政府不 电报随后,中国情报部门又得知朝鲜南方军队已 能不做出反应。中美关系由此从对立发展为对抗。 越过三八线,美军也准备就绪。3日凌晨,周恩来紧急 (二)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过程 召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再次警告说:如果美军越过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总 三八线,扩大战争,“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并派遣 印度政府当天即将有关情况通报给英国方面,并称中 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28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名 国人的决定是“最终的”,美军越过三八线,就意味着 义发表反对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声明,,这 朝鲜冲突的扩大化。美国政府很快从英国方面收到了 时,整个局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尚未明朗。30日,毛 有关信息。亚 泽东和周恩来决定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但仍按照原 计划签署了1950年人民解放军复员工作的决定。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周恩 战争初期,朝鲜北方军队占据了优势地位,但中国 来军事文选》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9页、 领导人在展望战争前景时并不乐观。几天之后,周恩 2刘武生、杜宏奇编:《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下卷,北京:中央文 来就预计,朝鲜战争不可能轻易结束,将是一个持久复 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28-129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杂的斗争。为此,中国领导人开始考虑对策,包括出 第1009页, 兵问题。 4现在,毛泽东和周恩来致斯大林的电报尚未发现.仅找到了斯 7月初,毛泽东和周恩来提出,必须立即在中朝边 大林的有关复电。见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上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料丛刊(48),第431页。 境集结9个中国师,以便在联合国军队越过三八线时 5:《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34页, 进人朝鲜北方作战。他们将这一设想告知斯大林。7 6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I949-1976)》(上),北京:中 月5日,斯大林复电表示赞成,并说苏联将尽力为这些 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 部队提供空中掩护。47月7日、10日,周恩来主持召 ⑦刘武生,杜宏奇编:《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下卷,第137页。 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外 开了两次国防会议,商定保卫国防和组织东北边防军 交文选》,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23~24页。 等各项问题。13日,中央军委正式做出保卫东北边防 ⑨逢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49-1976)》(.上),第113 的决定。58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毛泽 页;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中册》.第571页 0《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66~68页: 东在会上说:如果美国取胜就会威胁中国,对朝鲜必须 鱼陶文钊主编:《美国对华政策文件集》(1949-972)第一卷 帮助,用志愿军形式,时机还要选择,我们不能不有所 (下),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第473~474页。 -9 1994-2010 China Academie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止些迎全燮兰里竺竺竺匕 族独立 以 及随之而来 的 国家统一 问题之 间的 冲突 。 在新 中国成立 前后 的一 段 时 间里 , 中 国正 忙 于 自 己 的事务 , 在朝 鲜 问题上 所起 的作用 有 限 。 朝 鲜 局 势 的发展 主要 由美 、 苏 两 个大 国的对朝 政 策 和 朝 鲜 的 内 部情况所决定 。 不 过 , 中朝 之 间 由于地缘 和 历 史原 因 形成 的特殊关 系 , 可 以 在很 大 程度 上 解 释 中国在朝 鲜 问题上 的态度和 战争爆发后 的反应 。 朝鲜战争爆 发后 , 新 中 国原 先就十 分 紧张 的安 全 形势立 即变得 极 其严 峻 。 美 国借朝 鲜 战争爆 发 之 机 , 在武装干涉朝鲜 的 同时 派遣 第七 舰 队侵人 台湾 海 峡 。 与此 同时 , 不利于新生政权巩 固的国 内因素大大增 加 。 在 台湾朝不保夕 的 国 民党政 权 , 不仅 突 然 得 到 了 喘息 的机会 , 而且感 到 了反攻大陆的希望 , 残 留在 全 国各地 的反动势力 又 重 新 活跃起 来 。 从 中国的角 度看 , 美 国 的行动不仅威胁 了新 生 共 和 国 的安 全 , 而且 直接侵犯 了中国的主权 和 领 土完整 , 在 最 后 一 刻打断 了 中 国 的 统一进程 。 面对 如此 严 重 的挑衅 和危机 , 中国政 府不 能不做出反应 。 中美关 系 由此从对立发展为对抗 。 二 抗美援朝 出兵决策 的过程 年 月 日 , 朝鲜战争爆发 。 日 , 美 国总 统杜鲁门发表声 明 , 宣 布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 , 并派遣 第七舰 队侵人 台湾海峡 。 日 , 周 恩来 以外 交 部 长名 义发表反对美 国武 装侵略 中国领 土 台湾 的声 明 。 ① 这 时 , 整个局势 及 其 对 中 国 的影 响 尚未 明 朗 。 日 , 毛 泽东和周恩来决定 推迟 解放 台湾 的时 间 , 但仍按 照 原 计划签署 了 年人 民解放军复员工作的决定 。 ② 战争初期 , 朝鲜北方军 队 占据 了优势地位 , 但 中国 领导人在展望 战争前景 时并不 乐 观 。 几 天之后 , 周 恩 来就预计 , 朝鲜战争不可能轻易结束 , 将是一 个持久 复 杂的斗争 。 ③ 为此 , 中 国领导人开 始考虑 对策 , 包括 出 兵 问题 。 月初 , 毛泽 东和周恩 来 提 出 , 必 须立 即在 中朝 边 境集结 个 中国师 , 以 便在 联 合 国军 队越 过 三 八线 时 进 入朝鲜北 方 作战 。 他们将这 一 设想 告 知斯 大林 。 月 日 , 斯大林复电表示赞成 , 并说苏联将尽 力 为这些 部队提供空 中掩 护 。 ④ 月 日 、 日 , 周 恩来 主持 召 开 了两次国防会议 , 商定保卫 国防和组 织 东 北 边 防军 等各项 问题 。 日 , 中央 军 委正式 做 出保卫东北 边 防 的决定 。 ⑤ 月 日 , 中共 中央政治局 召开会议 。 毛泽 东在会上说 如果美 国取胜就会威胁 中国 , 对朝鲜 必须 帮助 , 用 志愿军形 式 , 时机还要 选择 , 我们不 能不 有 所 准备 。 ⑥ 月下旬 , 由于 估计到 美军 可 能 在仁川 登 陆 , 毛泽 东和周恩来严令东北边 防军务必于 月底 前 完成 一切作战准备 , 保证随时可 以 出动 。 ⑦ 自朝鲜 战争爆发后 , 中国便不断采取外交行动 , 但 是 , 这些外交行动 的作用 十分有 限 , 不可能起 到减 缓 危 机 、 防止 战争 进 一 步 扩 大 的 作用 。 月 巧 日凌晨 , 美 军实施仁川登陆 , 攻 占仁川市 。 随后 , 美军和朝鲜南方 军 队转人全面反攻 , 朝鲜战局逆转 。 月 日 , 在 得 知美 国公开 宣称将 向三八线 以北 进军后 , 中共 中央 决定 对美 国扩 大 侵 朝 战 争 的 企 图予 以严正警告 。 日 , 周恩来 在政协庆祝 建 国一 周年 大 会上做报 告 时 声 明 “ 中 国人 民 决 不 能 容 忍 外 国 的侵 略 , 也不能 听任帝 国主 义者 对 自己 的邻人 肆行侵 略而 置之不理 。 ” ⑧ 月 日 , 中国收 到金 日成 向中国提 出的 紧急 出 兵援助请求 , 同时 , 还收到斯大林希望 中国出兵援朝 的 电报 。 ⑨ 随后 , 中 国情 报 部 门又 得 知 朝 鲜南方 军 队 已 越过三八线 , 美军也准备就绪 。 日凌晨 , 周 恩 来 紧急 召见 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迎 , 再次警告说 如果美军越过 三八线 , 扩大战争 , “ 我 们不 能坐视不顾 , 我们要 管 ” 。 ⑩ 印度政府 当天 即将有关情况 通报 给英 国方 面 , 并称 中 国人 的决定 是 “ 最 终 的 ” , 美 军越过 三 八 线 , 就 意 味着 朝鲜 冲突 的扩大化 。 美 国政府很快从英 国方 面 收到 了 有关信息 。 ⑩ ①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 室 、 中国 人 民解放军 军 事科学 院编 《周恩 来 军事文选 》第四 卷 , 北京 人 民 出版社 , 年版 , 第 页 。 ② 刘武生 、 杜宏 奇编 《周恩来军事活 动 纪 事 》下 卷 , 北 京 中央 文 献 出版社 , 年版 , 第 一 页 ③ 金 冲及 主编 《周恩 来传 》 , 北 京 中央 文 献 出 版社 , 年 版 , 第 页 。 ④ 现在 , 毛 泽东和周 恩来致斯 大林 的 电报 尚未 发现 , 仅找 到 斯 大林的有关复 电 。 见 沈 志 华 编 《朝 鲜 战争 俄 国 档 案馆 的解 密文 件 》 上册 ,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 所 史料丛刊 , 第 页 ⑤ 《周恩来 军事文选 》第 四 卷 , 第 页 。 ⑥ 逢 先知 、 金 冲及 主编 《毛 泽东传 一 》上 , 北京 中 央文献 出版社 , 年版 , 第 页 。 ⑦ 刘武生 、 杜宏奇编 《周恩来军事活动纪事 》下卷 , 第 页 ⑧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外交部 、 中共 中央 文 献研究 室 编 《周 恩 来 外 交文选 》 , 北京 中央 文献出版社 , 年版 , 第 一 页 。 ⑨ 逢先知 、 金 冲及 主 编 《毛 泽东传 一 》 上 , 第 页 沈志华编 《朝鲜 战争 俄国档案馆的解密文件 》中册 , 第 页 。 ⑩ 《周恩来军事文选 》第 四 卷 , 第 一 页 。 ⑧ 陶文钊 主 编 《美 国对 华 政 策 文 件 集 》 】 一 第 一 卷 下 ,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年版 , 第 一 页 。 一 一
“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10月上句,中共中央的决策进入最后阶段,毛泽 动摇。第二,这个过程其实是中苏之间最后的讨价还 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是否出兵援朝。10月2日凌 价。中国需要从苏联得到尽可能多的援助和保证,周 晨,毛泽东草拟了一份致斯大林的电报,内容是决定派 恩来在谈判开始时强调的是中国出兵的困难,而老谋 遣志愿军入朝参战1然而,在当日下午召开的中央 深算的斯大林在没有证实中国参战的决心之前无意松 书记处会议上,多数人不赞成出兵,毛泽东只得将这份 口。在志愿军首次作战后的第五天,苏联空军第一次 电稿搁置起来会后,毛泽东召见苏联大使罗申,让他 出现在鸭绿江上空。这个时间比斯大林在谈判中最后 转告斯大林:现在派遣志愿军援助朝鲜“可能会承担极 允诺的两个半月早了不少。 其严重的后果”,目前最好“不派出军队,同时积极准 10月19日,彭德怀率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 备我们的力量”2他特别说明,这还不是“最后决 25日,打响入朝第一仗。至此,出兵决策的过程结束。 定”,并提出让周恩来和林彪赴苏直接与斯大林商谈。 (三)出兵决策中的难点和关键问题 10月4~5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讨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反应相当迅速、对比之 论出兵问题尽管在会议开始时与会者仍意见分歧, 下,中国对美国介入战争的反应则慎重得多,决策过程 但到5日下午,毛泽东得到彭德怀的坚决支持,出兵参 也长得多,这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在决策时面临三个困 战的意见转而占据上风,并最终形成决策 难:(1)中国是被种种不由自己控制的因素推上解决 据彭德怀当时的秘书王亚志回忆,彭德怀最初也 朝鲜问题的前台,时间紧迫,能做出的选择有限;(2) 不主张出兵援朝,理由是苏联不出面而让中国打头阵, 美国是中国的明确对手,而中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中国军队同朝鲜南方军队交手有获胜把握,但同美军 (3)国内局势尚不稳定,涉外决策面临的变数多、风险 较量则困难很大。为争取彭的支持,毛泽东在私下同 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领导人着重思考和讨论了以 他交换意见,列举了中国军队可以出战的三条理由:一 下三个问题: 是苏联已同意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二是美国的战略 第一,采取军事行动的底线,毛泽东认为,八线 重,点在欧洲,不可能将全部军力集中在亚洲:三是即使 是一条底线。他后来回顾说:“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 中国出兵失利、甚至让美军一时打入东北也没有关系, 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 这样美国就欠了中国一笔债,以后还可以找美国人算 打。”8毛泽东的这一看法和抗美援朝决策休现了中国 账,如果现在不打一下,以后也就没有机会了。至此, 在处理周边事务时必须考虑的两个要素:一是国家安 彭决定支持毛的主张3在5日下午的会议上,彭说: 全的基本需要,二是国际关系中的道义原则、这两者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 互相联系。即使没有冷战这样的大背景,中国也不能 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 允许另一个大国侵略自已的邻国,把它的军事势力· 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6日,周恩来受毛泽东委托,主持召开党政军高级干 部会议,商讨部署志愿军人朝作战事宜。他在会上强调: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八卷,北京:人心出版 社.1999年版,第97-99贞。这本文集在注释中说明.该电报没行发出 党中央、毛主席决心已定,因此现在不是考虑出不出兵,而 2沈志华编:《朝鲜战争:俄国档案馆的解侬文件》(中册),第 是考虑出兵后如何去争取胜利。57日,美军越过三八 576-577页。 线.8日,毛泽东止式下达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 采访王亚志记录,2004年8月3011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7 并通知金日成,中国已决定派遣志愿军援朝。 -258页, 在志愿军出动之前,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同苏联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谐》(1949-1976)卜卷.北 商讨军事援助和出动空军掩护志愿军地面部队的问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84页、 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毛译 题,10月8日,周恩来和林彪飞赴苏联与斯大林会 东军事文集》第六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央文献出版社.1993乐 谈由于事关重大且情况紧急,中苏磋商时间不长,但 版,第111页 过程一波三折,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拟详述,只想指 在朝鲜战争中,苏联空军的任务最初限于保小国边境上空, 出两点:第一,由于斯大林不愿立即提供空军掩护,志 后来扩大到朝鲜北部的交通线,但始终没有承扣掩护志愿车地面部队 作战的任务 愿车出动的时间有所延误,但中国出兵的决心并没有 8毛泽东同苏共中央代表团谈话.1956年91231 10-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抗 美援朝 ” 与 “ 援越抗 美 ” 月上 旬 , 中共 中央 的决策进 人最后 阶段 毛 泽 东多次 召 开 会 议 , 研 究 是 否 出 兵 援 朝 。 月 日凌 晨 , 毛泽东草拟 了一份致斯大林的 电报 , 内容是决定 派 遣 志愿 军 人 朝 参 战 。 ① 然 而 , 在 当 日下 午 召 开 的 中央 书记处 会 议上 , 多数人不赞成 出兵 , 毛泽东 只得将这份 电稿搁置起来 、 会后 , 毛泽东 召见苏联大使罗 申 , 让他 转告斯大林 现在派遣志愿军援助朝鲜 “ 可能会 承担极 其严重 的后 果 ” , 目前最 好 “ 不 派 出 军 队 , 同时 积极 准 备我们的 力 址 ” 。 ② 他 特 别 说 明 , 这 还 不 是 “ 最 后 决 定 ” , 并提 出让周恩 来和林彪 赴 苏 直 接 与斯 大林商谈 。 月 一 日 , 中共 中央 召开政治局 扩 大会议 , 继 续讨 论出兵 问题 尽 管在 会 议 开 始 时 与会 者仍 意 见分歧 , 但到 日下 午 , 毛泽 东得到彭德怀 的坚决支持 , 出兵参 战的意 见转 而 占据上 风 , 并最终形成决策 。 据彭德怀 当时 的秘 书 王 亚 志 回忆 , 彭 德 怀 最 初 也 不 主张 出兵援朝 , 理 由是苏联不 出面而让 中国打头 阵 , 中国军 队同朝鲜南方 军 队交手 有 获 胜 把握 , 但 同美军 较量则 困难 很 大 。 为争 取彭 的支 持 , 毛 泽 东 在 私下 同 他交换 意见 , 列举 了中国军 队可 以 出战 的三 条理 由 一 是苏联 已 同意 向 中国提供军 事装 备 二 是 美 国 的 战 略 重点在欧洲 , 不 可能将全部军力集 中在亚洲 三是 即使 中国出兵失利 、 甚 至让美军 一 时打人东北也没有关系 , 这样 美国就欠 了 中 国一 笔债 , 以后 还 可 以 找 美 国人算 账 , 如果现在不 打一 下 , 以 后 也 就 没 有机会 了 。 至此 , 彭决定支持毛 的主 张 〔〕比补 在 日下 午 的会议上 , 彭 说 “ 出兵援朝是 必 要的 , 打烂 了 , 等 于解 放 战争 晚胜 利 几 年 〔。 如美军摆在 鸭绿 江岸 和 台湾 , 它要发 动侵略 战争 , 随时都可 以 找 到借 口 。 ” 勇 日 , 周恩来受毛泽 东委托 , 主持召开党政军高级干 部会 议 , 商讨部署志愿军人朝作战事宜 。 他在会上强调 党 中央 、 毛主席决心 已定 , 因此现在不是考虑出不出兵 , 而 是考虑出兵后 如何去 争取胜利 。 ⑤ 日 , 美 军越过 三 八 线 〔〕 , 毛泽东正式下达组成中国人 民志愿军的命令 , 并通知金 日成 , 中国已决定派遣 志愿军援朝 。 ⑥ 在志愿军 出动 之前 , 最 后 一 个重 要 环 节是 同苏联 商讨军事援 助 和 出 动 空 军 掩 护 志 愿 军 地 面 部 队 的 问 题 〔 月 日 , 周 恩 来 和 林彪 飞 赴 苏联 与斯 大林 会 谈 。 由于事 关 重大 且情 况 紧急 , 中苏磋商时 间不 长 , 但 过程 一波三折 。 由于篇 幅所限 , 这里 不拟详述 , 只想指 出两 点 第一 , 由于斯大林不愿立 即提供 空军掩护 , 志 愿军 出动 的时间有所延 误 , 但 中国 出兵 的决心 并没 有 一 一 动摇 。 第二 , 这 个 过 程 其实是 中苏之 间最 后 的讨价 还 价 。 中国需要从苏联 得 到 尽 可 能 多 的援 助 和保 证 , 周 恩来在谈判开始 时 强 调 的是 中 国 出兵 的 困难 , 而 老 谋 深算 的斯大林在没有证实 中国参战的决心之前 无 意松 口 。 在志愿军首 次作 战后 的第五 天 , 苏联 空 军第一 次 出现在鸭绿 江上空 。 这 个时间 比斯大林在 谈判 中最后 允诺的两 个半 月早 了不 少 。 ⑦ 月 日 , 彭 德 怀 率 志 愿 军 秘 密 跨 过 鸭 绿 江 , 日 , 打响人朝第一仗 。 至此 , 出兵决策的过程结 束 。 三 出兵决策 中的难点 和关键 问题 朝鲜 战争爆发 后 , 美 国的 反应 相 当迅 速 。 对 比之 下 , 中国对美 国介人 战争 的反应则慎重得 多 , 决 策过程 也长得 多 。 这是 因为 中国领导人在决策时 面临 三 个 困 难 中国是 被 种 种 不 由 自己 控 制 的 因 素推 上解 决 朝鲜 问题的前 台 , 时 间 紧迫 , 能做 出 的 选 择 有 限 美 国是 中国 的 明确对 手 , 而 中美 双 方 实 力 相 差 悬 殊 国内局 势 尚不稳 定 , 涉外决策面 临 的变 数 多 、 风 险 大 。 在这种情况下 , 中 国领 导人着 重 思 考 和 讨 沦 以 下三 个问题 第一 , 采取军事行动 的底线 。 毛泽 东 认为 , 三 八线 是一 条底线 。 他后来 回顾说 “ 美帝 国 主 义如 果 干 涉 , 不过 三八线 , 我 们不 管 , 如 果过 三 八 线 , 我 们一 定 过 去 打 。 ” ⑧毛泽 东 的这一 看法 和抗 美援朝 决 策体现 了 中国 在处理周边事务 时 必 须 考虑 的两 个要 素 一 是 国家安 全 的基本需要 , 二 是 国际 关 系 中 的道 义原 则 。 这 两 者 互相联系 。 即使 没 有 冷 战这 样 的大 背 景 , 中国也 不 能 允许另一个大 国侵略 自己 的邻 国 , 把 它 的军 事势 力 一 ① 中共 中央 文献研究室编 《毛 泽 东文 集 》第六 卷 , 北 京 人民 出版 社 , 年版 , 第 一 页 。 这本文集在注 释 中说明 , 该电报没有发 出 ② 沈志 华编 《朝鲜 战 争 俄 国 档 案 馆 的 解 密 文 件 》 中册 , 第 一 页 。 ③ 采访王 亚 志记录 , 年 月 日 ④ 彭德怀 《彭 德怀 自述 》 , 北 京 人 民 出 版 社 , 年 版 , 第 页 ⑤ 中共 中央文 献研究室编 《周恩来年谱 》 一 卜卷 北 京 中央 文献出版社 , 年版 , 第 页 ⑥ 中共 中央文献研究 室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军事 利 学 院 编 《毛 洋 东军事文集 》第六 卷 , 北京 军事科 学 出版社 、 中 央 文献 出版社 , 年 版 , 第 页 ⑦ 在朝鲜战争 中 , 苏联空 军 的任务最初 限 十保 于国边 境 卜空 , 后来 扩 大到朝鲜北部的交 通 线 , 但 始终 没 有承 担 掩 护 志 愿 军 地 面 部 队 作战 的任务 。 ⑧ 毛泽 东 同苏共 中央代表团谈话 , 年 月
生黑维沂与k治2005年第3期 直延伸到中国的家门口。如果对此听之任之,中国就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实际不大。⑦:第二种是中国出 没有安全可言,没有国格和尊严可言。所以,毛泽东 兵能顶住美国的进攻,挫其锋芒,使战争局部化,然后 说:“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 再寻求和平解决的途径。这种可能是中国所要争取 么说.心里也难过。”周恩来说,我们“不能听任帝国 的,中国出兵的目标也是据此设定的。这一点常被研 主义者对自已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究者所忽视。人们往往夸大了毛泽东的信心,以为他 第二,出兵与不出兵,两种决策的利弊得失的比较。 在出兵决策时就抱定了要将美国人赶出整个朝鲜半岛 决策期间,主张不出兵的主要顾虑:一是军队的装备差, 的雄心壮志。 训练不充分:二是国内困难太多,新中国需要一段和平 对于中国寻求的主要目标,周恩来在志愿军出动 时间来巩固政权、恢复经济、从事建设。?但毛泽东和周 后即做了说明。10月24日,他在政协的一次会议上 恩来经过进一步分析认为,不出兵同样会付出沉重的代 指出:“美帝国主义用武力压迫别国人民,我们要使它 价:(1)如果美国大兵压境,中国也不可能安心建设;(2) 压不下来,给它以挫折,让它知难而退,然后可以解决 如果采取消极防御的办法,同样要耗费大量财力、物力 问题。我们是有节制的,假如敌人知难而退,就可以在 和军力,而且年复一年,看不到尽头;(3)如果对美国不 联合国内或联合国外谈判解决问题,因为我们是要和 抵抗,就会处处陷于被动,敌人将得寸进尺:(4)中国人 平不要战争的。”此后一段时间,他又反复指出:我们 在精神上将长期受到威胁,中国周围的民族国家也会屈 的目的就是要“使美国知难而退”,使战争“局部化”, 服于帝国主义压力,这对于中国、对于和平民主阵营、对 迫使它接受和平。“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就是要 于亚洲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都是不利的。3与此 争取这种可能的实现,我们相信自己的力量是可以争 相反,出兵参战有可能扭转全面被动的局面。正如周恩 取这种可能的实现的。”⑨事实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入 来所说:“如果给以打击,让它(美国)在朝鲜陷入泥坑, 朝最初阶段正是按照这一目标进行军事部署的。在第 敌人就无法再进攻中国,敌人内部的矛盾也会发生。”乎 一次战役打响之前,毛泽东一直强调:“我们应当从稳 同时,中共领导人对自己久经沙场的军队抱有信心。经 当的基点出发,不做办不到的事”:要力争首战胜利,以 过正反两方面的利弊比较,毛泽东得出的最后结论是: “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 “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 简而言之,在新中国历经的各次危机处理中,抗美 不参战损害极大”5 援朝出兵决策可以说是一个经典范例。这次决策有三 第三,出兵参战的目的,参战的前景和所要达到的 个特点:第一,决策过程体现了民主集中精神,由于对各 目标。在危机处理过程的决策阶段,行动的目的、前景 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做了相当充分的分析比较,这就为下 和目标都必须加以明确。抗美援朝决策的情况也与此 最后决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第二,中国领导人对朝鲜 相符。关于中国出兵的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战局的发展充满预见,出兵的准备工作因此得以提前开 这八个字已经说得很清楚,无须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中 始,并没有受到决策过程曲折的干扰。这使得出兵决策 共领导人对参战前景的估计和他们所要实现的目标。 一旦确立便可立即付诸实行。第三,参战所要达到的目 在决定参战之时,毛泽东设想了各种各样的可能, 标也是根据客观环境,依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的。尽 最乐观的是中国军队把美军赶出整个朝鲜半岛,最糟 糕的是志愿军越过鸭绿江后即被美军兜头赶回来。在 :彭德怀:《彭德怀自述》,第257页 各种可能之中,中国领导人认为,比较可能出现的是两 ②,参见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缩:《彭德怀军事文选》,北京:中央文献 种情况:第一种是中美两军在朝鲜形成僵持,美国公开 出版社,1988年版,第320-321页。 对中国宣战,把战争扩大到中国。在10月2日原拟致 3 参见《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73~75页,第112~14页 4《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75页 斯大林的电报中,毛泽东着重强调了这种可能。6:不 5《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104页 过,在中国领导人的各种决策之中,这只是必须准备应 6《毛泽东文集》第六卷,第98页 付的最为不利的局面,而不是最可能出现的情况。中 2《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92~93页 8:《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75-76页 国领导人同时认为,由于有中苏同盟存在,如果美国把 9《周恩来军事文选》第四卷,第92.109页 战争扩大到中国就会变为全面战争,变为世界大战,而 0《毛泽东军事文集》第六卷,第140~141贞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对咯 介件 , 社认 年 第 ’期 直延伸到 中国 的家 门 口 。 如果对 此 听之 任之 , 中国就 没 有安 全 可 言 , 没 有 国格 和 尊严 可 言 。 所 以 , 毛 泽 东 说 “ 别人处 于 国家危急时刻 , 我们站在旁边看 , 不论怎 么说 , 心 里也难过 。 ” 交户周 恩来 说 , 我们 “ 不 能听 任帝 国 主 义者对 自己 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 。 第二 , 出兵与不 出兵 , 两种决策的利 弊得失 的比较 。 决策期间 , 主张不 出兵 的主要顾虑 一是军 队的装备差 , 训练不充分 二是 国 内困难太多 , 新 中国需要 一段 和平 时间来巩 固政权 、 恢复经济 、 从事建设 。 ② 但毛泽东和周 恩来经过进一步分析认为 , 不 出兵 同样会付出沉重 的代 价 如果美 国大兵压境 , 中国也不可能安心建设 如果采取消极 防御 的办法 , 同样要 耗费大量财力 、 物力 和军力 , 而且年复一 年 , 看 不 到尽 头 如果对美 国不 抵抗 , 就会处处 陷于被动 , 敌人将得寸进 尺 中国人 在精神上将长期受到威胁 , 中国周 围的 民族 国家也会屈 服于帝 国主义压力 , 这对于 中国 、 对 于和平 民主阵营 、 对 于亚洲争取 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都是不利 的 。 ③ 与此 相反 , 出兵参战有可能扭转全面被动的局 面 。 正 如周恩 来所说 “ 如果给以打击 , 让它 美 国 在朝 鲜陷人泥坑 , 敌人就无法再进攻 中国 , 敌人 内部 的矛盾也会发生 。 ” ④ 同时 , 中共领导人对 自己久经沙场的军 队抱有信心 。 经 过正反两方面 的利 弊 比较 , 毛泽 东得 出 的最后 结论是 “ 总之 , 我们认 为应 当参战 , 必须参战 。 参战利益极大 , 不参战损害极大 。 ” ⑤ 第三 , 出兵 参战的 目的 、 参战 的前景和所要 达到 的 目标 。 在危机处 理过程的决策阶段 , 行动的 目的 、 前 景 和 目标都必须加 以 明确 。 抗美援朝决策的情 况也 与此 相符 。 关 于 中 国 出兵 的 目的 , “ 抗 美援朝 、 保 家卫 国 ” 这八 个字 已 经说得很清楚 , 无须赘述 , 需要说明 的是 中 共领导 人对参战前景 的估计和他们所要实现 的 目标 。 在决定参战之 时 , 毛泽东设想 了各种各样 的可 能 , 最乐观 的是 中国军 队把美军 赶 出整 个 朝 鲜半 岛 , 最糟 糕的是 志愿军越过鸭绿江后 即被美军兜头赶 回来 。 在 各种 可能之 中 , 中国领导人认为 , 比较可 能 出现 的是 两 种情况 第一种 是 中美两军在朝鲜形成僵持 , 美 国公 开 对 中国宣 战 , 把战争扩大到 中国 。 在 月 日原 拟致 斯大林 的 电报 中 , 毛 泽 东着 重 强 调 了这 种可 能 。 ⑥ 不 过 , 在 中国领导人 的各种决策之 中 , 这 只是必须准备应 付的最 为不利 的局 面 , 而 不 是最 可 能 出现 的情 况 。 中 国领导 人同时认为 , 由于有 中苏 同盟存在 , 如果 美 国把 战争扩大到 中国就会变 为全面战争 、 变为世界 大 战 , 而 出现这种情况 的可能性 实际 不 大 。 ⑦ 第二 种 是 中国 出 兵 能顶住 美 国的进攻 , 挫其锋 芒 , 使战争局部化 , 然后 再寻求和 平 解 决 的途 径 。 这 种 可 能 是 中 国所 要 争 取 的 , 中国出兵 的 目标也 是 据此设定 的 。 这 一点 常被 研 究者所忽视 。 人们往 往 夸 大 了 毛 泽 东 的信心 , 以 为他 在 出兵决策时就抱定 了要将美 国人赶出整 个朝鲜半 岛 的雄心壮志 。 对 于 中国寻求 的 主要 目标 , 周 恩来在 志 愿 军 出动 后 即做 了说 明 。 月 日 , 他 在 政 协 的一 次会 议 上 指 出 “ 美帝 国主义用 武 力压 迫 别 国人 民 , 我 们要 使它 压不 下 来 , 给它 以挫折 , 让它 知难 而退 , 然 后 可 以解 决 问题 。 我们是有节制 的 , 假如敌人知难而退 , 就可 以在 联合 国 内或联合 国外谈判 解决 问题 , 因为我们是要 和 平不要 战争的 。 ” ⑧此后 一 段 时 间 , 他 又反 复指 出 我们 的 目的就是要 “ 使美 国知 难 而 退 ” , 使 战争 “ 局 部化 ” , 迫使它接受 和平 。 “ 我们 抗 美 援朝 、 保 家卫 国 , 就 是要 争取这种 可能 的实现 , 我 们相信 自己 的 力量 是 可 以 争 取这种可 能 的实现 的 。 ” ⑨事 实 上 , 中 国人 民 志愿 军 人 朝最初 阶段正是按照这一 目标进行军事部署 的 。 在第 一 次战役打响之前 , 毛泽 东一 直强 调 “ 我们应 当从稳 当的基点 出发 , 不做办不到 的事 ” 要力争首战胜利 , 以 “ 迫使美 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 ” 。 ⑩ 简而言之 , 在新 中国历经 的各次危机处 理 中 , 抗 美 援朝出兵决策 可 以 说是一 个经典范例 。 这 次决策有 三 个特点 第一 , 决策过程体现 了民主集 中精神 , 由于对各 种方案的利弊得失做了相 当充分的分析 比较 , 这就为下 最后决心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 第二 , 中国领导人对朝鲜 战局的发展充满预见 , 出兵 的准备工作 因此得 以提前开 始 , 并没有受到决策过程 曲折的干扰 。 这使得 出兵决策 一旦确立便可立 即付诸实行 。 第三 , 参战所要 达 到 的 目 标也是根据客观环境 , 依照量力而行的原则制定 的 。 尽 ① 彭德怀 《彭德怀 自述 》 , 第 页 。 ② 参见彭德怀传记编写组编 《彭 德怀军事 文选 》 , 北 京 中央 文献 出版社 , 年版 , 第 一 页 。 ③ 参见《周恩来军事文选 》第四卷 , 第 一 页 、 第 一 页 ④ 《周恩来军事文选 》第四卷 , 第 页 。 ⑤ 《毛泽东文集 》第六卷 , 第 页 ⑥ 《毛泽 东文集 》第六卷 , 第 页 。 ⑦ 《周恩 来军事文选 》第 四卷 , 第 一 贞 ⑧ 《周恩来军事文选 》第四 卷 , 第 一 页 。 ⑨ 《周恩来 军事文 选 》第 四 卷 , 第 、 页 〕 ⑩ 《毛泽东军事文 集 》第六卷 , 第 一 页 、、 一 一
“抗美援朝”与“援越抗美” 管这个目标在战争过程中有所摇摆,但战争的最后结局 1959年起,越南南方出现了抗美反吴的武装斗争。鉴 表明,还是最初设定的有限日标符合实际。 于形势的变化,越共中央决定在南方开展武装斗争,解 二中国在越战中的危机处理: 放南方。 1960年5月.越南北方领导人在与中国领导人会 应对战争逐步升级 谈时,阐述了在越南南方斗争的新方针中共中央对 与朝鲜战争不同,越南战争经历一个逐步升级再 越南同志的决定表示赞同1960年12月,越南南方 降级的过程,分为特种战争、局部战争和战争“越南 民族解放阵线成立,中国率先予以承认,这标志着中 化”三个阶段,在1961年美军直接卷入越战之前,中 国确立了援越抗美的政策 国已经确定了“援越抗美"的方针,在越南战争发展 (二)应对美国侵越战争升级 的过程中,中方的对策一般说来是循序渐进的。只是 为稳住越南南方的局势,1961年5月14日,美国 在应对美国从特种战争向局部战争升级时,中方的决 总统肯尼迪下令派遣400名美军“特种作战部队”和 策才带有危机处理的性质 100名军事顾问进入越南南方,标志着特种战争的开 (一)从“援越抗法”到“援越抗美” 始。 新中国成立时,由胡志明领导的印度支那共产党 美军直接介入战争立即引起了越中两国领导人的 正在进行艰苦的抗法战争,印支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 高度重视。越南决定立即扩编武装部队,不仅扩大南 虽有长期的历史关系,但在1949年之前双方的联系十 方的武装部队,而且加强北方的武装力量、中国也对 分有限 此做出反应。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内外处境艰 1950年1月,胡志明在莫斯科会见了斯大林和正 难,周边安全受到多方面的威胁,但中国明确地把东南 在那里访问的毛泽东,他要求苏联和中国给予援助。 方向作为战略主要防御方向 斯大林考虑到二战后世界格局、苏法关系对欧洲局势 1962年夏天,应越方要求,中国领导人决定向越 的影响以及越南地处遥远等因素,决定将援越事项交 南无偿提供可装备230个营的武器装备2此后,中 给中国。正在莫斯科访问的毛泽东和留京主持工作的 国对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援助不断加强,1963 刘少奇等人经研究决定,不惜影响中法建交,也要支持 年,越南开始担心美国会入侵北方。为此,越方又提出 越南抗法。同时确定,主要以介绍经验、提出指导意 了在美国扩大战争时中越两军协同作战的要求.当年 见、派遣倾问团,给予军援和经援的方式帮助越南作 7月,中越两国签署了两军协同作战的文件和中国向 战。这种援助有两个特点:第一是公开;第二是有限, 越南提供军事援助的协议 即规模虽较大,但不直接出兵。这与稍后做出的抗美 援朝决策不同 1964年7月,中国、越南、老挝三国党的领导人在越 1950年1月18日,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承认了越 南河内举行三国党的会议。这是越南战争升级前三国 南民主共和国,此后,即按商定办法向越南提供援助。 党的领导人一次最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不仅确定了 在中国的帮助下,印度支那战局很快发生重大转变。 中、越、老三国、三军共同抗击美国侵略的基本方针和原 954年夏,在支持越南取得抗法战争的重大胜利后, 则,而且确定了中国应对美国战争升级的基本方针和原 中闲领导人又及时做出争取通过日内瓦会议实现停火 则。周恩来在会上指出,战争形势的发展有两种可能: 的决策这一决策的成功实施对保障中国的安全、避 一是美国强化特种战争,二是美国把特种战争扩大为局 免再次陷入一场朝鲜式的局部战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部战争,在越南南方和老挝直接出兵,轰炸或进攻越南 日内瓦会议后,法国逐步从越南南方撤军,美国取 北方。不管美国采取哪一种方法,中国人民必将出面支 代了法国的地位。但是,美国从不打算执行日内瓦协 持东南亚人民的斗争。他强调:“我们的斗争方针是,尽 议,让越南通过和平选举实现统一,而要长期维持南北 分裂的局面,把越南南方建成一个反共堡垒。这使得 郭明主编:《中越关系演变四十年》,南宁:广人民出版社, 中国、越南北方与美国的冲突不可避免。1955年,吴 1992年版,第67页。 2柴成文、黄政基、张常仪:《三大突破》,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庭艳在美国的支持下成立了越南共和国政府。从1994年版,第230页。 一12一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杭 美援朝 ” 与 “ 援越杭 美 ” 管这个 目标在战争过程 中有所摇摆 , 但战争的最后结局 表明 , 还是最初设定 的有限 目标符合实际 。 二 中国在越战 中的 危机处理 应 对战争逐步升级 与朝鲜战争 不 同 , 越 南战争经 历 一 个逐 步 升 级再 降级 的过 程 , 分 为 特 种 战 争 、 局 部 战争 和 战 争 “ 越 南 化 ” 三 个阶段 在 】 年 美军 直 接 卷 人越 战之 前 , 中 国 已 经确定 了 “ 援 越抗美 ” 的方 针 在 越南 战 争发 展 的过程 中 , 中方 的 对 策一般说来 是 循序渐进 的 。 只是 在应 对美国从特种 战争 向局 部 战争升级 时 , 中方 的决 策才带有危机处理 的性质 一 从 “ 援越抗法 ” 到 “ 援越抗 美 ” 新 中国成立 时 , 由胡 志 明领 导 的印度 支 那共 产 党 正 在进行艰苦的抗法 战争 。〕 印支共产党与中国共产 党 虽有 长期 的历史 关 系 , 但在 年之前双方 的联 系十 分有 限 、 】 年 月 , 胡志 明在莫斯科会 见 了斯 大林 和 正 在那里访 问的 毛 泽 东 、 他要 求 苏联 和 中国给予 援助 。 斯大林考虑 到二 战后 世界格 局 、 苏法关 系对 欧 洲 局 势 的影 响 以 及越 南地 处 遥 远 等 因素 , 决定 将援 越 事 项 交 给 中国 正在莫斯科访 问的毛泽东和 留京 主持工作 的 刘 少 奇等人经研究决定 , 不惜影 响 中法建交 , 也要 支持 越南 抗 法 。 同时 确 定 , 主 要 以 介绍 经 验 、 提 出指 导意 见 、 派遣顾 问 团 、 给予 军 援 和 经 援 的方 式 帮助 越 南 作 战 。 这种援助有 两 个特 点 第一 是 公 开 第二 是 有 限 , 即规模虽较 大 , 但 不 直 接 出兵 。 这 与 稍后 做 出的抗 美 援朝决策不 同 。 年 月 日 , 中 国在 世 界 上 率先 承认 了越 南 民 主共 和 国 , 此后 , 即按 商定 办法 向越 南提供援助 。 在 中国的帮助 下 , 印度 支那 战 局 很 快 发 生 重 大 转 变 。 年夏 , 在 支 持 越 南 取 得 抗 法 战 争 的重 大 胜 利 后 , 中国领导 人 又 及时做 出争取通过 日内瓦会议 实现停火 的决策 、 这 一决 策 的成功 实施 对保 障 中 国 的安 全 、 避 免再次陷人一场朝鲜式 的局 部战争起 到 了重要作用 。 「内瓦会议后 , 法 国逐 步从越南南方撤军 , 美 国取 代 了法 国的地位 。 但 是 , 美 国从 不 打算执行 日内瓦 协 议 , 让越南通过 和平选举实现统一 , 而要长期维持南北 分裂的局 面 , 把 越 南南方 建成 一 个 反共堡 垒 。 这 使 得 中国 、 越 南 北 方 与美 国 的 冲突不 可避 免 。 年 , 吴 庭艳 在 美 国 的 支 持 下 成 立 了 越 南 共 和 国 政 府 。 从 一 一 年起 , 越南南方 出现 了抗美 反 吴 的武装 斗争 。 鉴 于形 势的变化 , 越共 中央 决定在南方 开展武 装斗 争 , 解 放南方 。 年 月 , 越南北 方 领导 人 在 与中 国领导 人 会 谈 时 , 阐述 了在 越南南方 斗争 的新 方 针 中共 中央 对 越南 同志 的决定 表示 赞 同 〕 ① 年 月 , 越 南南方 民族解放 阵线成立 , 中 国率 先予 以 承认 。 这 标 志 着 中 国确立 了援越抗美 的政策 。 二 应对美 国侵越 战争 升 一 级 为稳住越南南方 的局 势 , 年 月 日 , 美 国 总统肯尼迪 下 令 派 遣 名 美军 “ 特 种 作 战部 队 ” 和 名军事顾 问进 人 越 南 南 方 , 标 志 着 特 种 战争 的 开 始 。 美军直接介人战争立 即引起 了越 中两 国领导 人 的 高度重视 。 越南 决定 立 即扩 编武装 部 队 , 不仅扩 大 南 方的武装部 队 , 而且 加 强北 方 的武 装 力量 中国也 对 此做 出反应 。 世 纪 年代初 期 , 中国 内外 处 境 艰 难 , 周边安全受到 多方面 的威胁 , 但 中国 明确地 把东南 方 向作为战略主要 防御方 向 。 年夏 天 , 应 越 方要 求 , 中 国 领 导 人决 定 向越 南无偿提供可 装 备 个 营 的武 器 装 备 乡 此 后 , 中 国对越 南 南 方 民 族 解 放 阵线 的援 助 不 断 加 强 年 , 越南开始担心美 国会人侵北方 为此 , 越方 又提 出 了在美 国扩 大战争时 中越两军协 同作战的要 求 、。 当年 月 , 中越 两 国签 署 了两 军 协同作 战 的 文 件 和 中 国 向 越南提供军事援助 的协议 。 年 月 , 中国 、 越南 、 老挝三 国党的领导人在越 南河 内举行 三 国党的会议 。 这 是越南战争升级 前 三 国 党 的领 导人一 次最重要 的会议 。 这 次 会议 不 仅确定 了 中 、 越 、 老三 国 、 三军共同抗击美 国侵略的基 本方钊 一 和原 则 , 而且确定 了中国应对美 国战争升级 的基本方针 和原 则 。 周恩来在会上 指 出 , 战争形 势 的发展有 两 种 可能 一是美 国强化特种 战争 , 二是美 国把特种战争扩 大 为局 部战争 , 在越南南方和 老挝直接 出兵 , 轰炸 或进攻越南 北方 。 不管美国采取哪一种方法 , 中国人 民必将 出面支 持东南亚人民的斗争 。 他强调 “ 我们的 斗争方针是 , 尽 ① 郭明 主编 《中越 关 系 演 变 四 一 年 》 , 南 宁 厂 西 人 民 出 版 社 , 年版 , 第 页 。 ② 柴成文 、 黄政 基 、 张 常 仪 《三 大突 破 》 , 北 京 解 放 军 出 版 社 , 年版 , 第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