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9月 当代中国史研究 Sep.,2000 第7卷第5期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Vol.7 No.5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 冲突与矛盾 (19651972)(下) 李丹慧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100009) (二)中苏在援越物资过境问题上的纠葛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向越南民主共和国运送物资比较便利和现实的途径是通过中国的 领土,因此,在整个援越抗美期间,中国铁路成为免费转运苏联和朝、蒙、东欧其他社 会主义国家援越物资至越的一条重要通道。①在此期间,中苏双方围绕苏联援越物资经 中国铁路过境的问题,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其纠葛过程复杂,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中苏之 间在援越中的矛盾冲突。 1965年2月,柯西金访越两次途经北京时,向周恩来谈道:美国轰炸越南北方以 后,苏联可以放手援越了。苏将无偿向越南提供大炮、坦克、地对空导弹。周恩来表 示:希望苏联快给越南武器,中国铁路可以帮助运输。毛泽东在2月11日会见柯西金 时也指出,中国将协助把苏联的军事技术装备尽速运往越南。此后,中苏两国政府于3 月30日达成协议,签订了关于转运苏联政府供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特种物资过境议定 书。中国方面随即把转运苏联援越军事物资放在优先地位,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此项工 作。②4月,苏联援助越南的首批地空导弹装备,包括13列火车、403个车皮、282名专 家,及部分旅团指挥器材(大部为旧货),相当于两个火力营、两个技术营、1个指挥 营,开始从中国过境运往越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要求必须及时、安全地将这批装备 和人员运抵越南,并由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亲往广西凭祥检查部署工作。4月14日至5 *上接2000年第4期。 ①中国方面规定,这些国家经由中国运送的援越物资,均免收运杂费,对内由铁路向外交部结 算。参见1965年9月30日铁道部关于“苏联、东欧和朝鲜各国经我国铁路运送援越物资的运送手续 和计费结算办法”,铁道部办公厅档案处,国际联络局1965年,卷号665。(无页码) ②1965年4月1日外交部“请审批辟中国阻苏援越’谈话提纲的报告”,吉林档案馆,全宗 77,目录11,卷号7,第3738页;1965年10月21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见1965年11月9 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吉林档案馆,全 宗1,目录121,卷号135,第7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65、267页。 ·24·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3 上接 2000 年第 4 期。 ① 中国方面规定 , 这些国家经由中国运送的援越物资 , 均免收运杂费 , 对内由铁路向外交部结 算。参见 1965 年 9 月 30 日铁道部关于“苏联、东欧和朝鲜各国经我国铁路运送援越物资的运送手续 和计费结算办法”, 铁道部办公厅档案处 , 国际联络局 1965 年 , 卷号 665。(无页码) ② 1965 年 4 月 1 日外交部“请审批辟‘中国阻苏援越’谈话提纲的报告”, 吉林档案馆 , 全宗 77 , 目录 11 , 卷号 7 , 第 37 —38 页 ; 1965 年 10 月 21 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 , 见 1965 年 11 月 9 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 , 吉林档案馆 , 全 宗 1 , 目录 1 —21 , 卷号 135 , 第 7 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 2 卷 , 第 265、267 页。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 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下) 3 李 丹 慧 (当代中国研究所 , 北京 100009) (二) 中苏在援越物资过境问题上的纠葛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向越南民主共和国运送物资比较便利和现实的途径是通过中国的 领土 , 因此 , 在整个援越抗美期间 , 中国铁路成为免费转运苏联和朝、蒙、东欧其他社 会主义国家援越物资至越的一条重要通道。①在此期间 , 中苏双方围绕苏联援越物资经 中国铁路过境的问题 , 展开了尖锐的斗争 , 其纠葛过程复杂 , 更为突出地表现了中苏之 间在援越中的矛盾冲突。 1965 年 2 月 , 柯西金访越两次途经北京时 , 向周恩来谈道 : 美国轰炸越南北方以 后 , 苏联可以放手援越了。苏将无偿向越南提供大炮、坦克、地对空导弹。周恩来表 示 : 希望苏联快给越南武器 , 中国铁路可以帮助运输。毛泽东在 2 月 11 日会见柯西金 时也指出 , 中国将协助把苏联的军事技术装备尽速运往越南。此后 , 中苏两国政府于 3 月 30 日达成协议 , 签订了关于转运苏联政府供应越南民主共和国的特种物资过境议定 书。中国方面随即把转运苏联援越军事物资放在优先地位 , 成立了专门小组负责此项工 作。②4 月 , 苏联援助越南的首批地空导弹装备 , 包括 13 列火车、403 个车皮、282 名专 家 , 及部分旅团指挥器材 (大部为旧货) , 相当于两个火力营、两个技术营、1 个指挥 营 , 开始从中国过境运往越南。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要求必须及时、安全地将这批装备 和人员运抵越南 , 并由副总参谋长李天佑亲往广西凭祥检查部署工作。4 月 14 日至 5 ·24 · 2000 年 9 月 第 7 卷 第 5 期 当代中国史研究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Sep. , 2000 Vol. 7 No. 5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1972)(下) 月20日,中越苏三方在凭祥进行了此批物资过境的交接手续。6月,范文同等人在莫 斯科与苏方达成有关军事援助的意向后来华,罗瑞卿在同文进勇会谈时阐明了中国对运 送苏联军援物资的立场:你们向苏联要装备,理直气壮。但要有重点,逼他海运。要我 们运也可以,但不许他搞阴谋。什么提供空中走廊、机场、港口等,过去、现在、今后 我们都不干。罗瑞卿表示:关于苏联援越物资的过境运输,我们还是像过去一样免费运 输。他们的专家过境,我们也会招待的。此后不久,刘少奇于7月3日与阮维桢会谈时 指出:苏联和东欧的援越物资,今后应主要从海上运输。中央援越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即 提出:苏联援越物资,大部分应要求苏方海上运输。凡过去与我达成协议由我负责转运 的物资,我们负责。如有少量急需或特种物资要求我转运,可适当安排。海上运输遇空 袭要求在我港口待避,可视情况临时商定。中央领导人批准了这一方案,周恩来、罗瑞 卿并指示说:空运物资也可答应,因为其不同于开辟空中走廊和拨给机场。①7月,中 越运输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谈,并于26日签订了会纪要。据中越双方达成的协议, 1965年下半年苏联及东欧等国过境中国的物资计划为14.85万吨,其中军事物资5.5 万吨,一般物资7.5万吨。双方商定,优先安排运输军事物资。②根据中国的材料, 1965年3月,中国方面根据苏方提出的货单运送了150车皮以上的物资去越南,4H0 月,苏方计划有40列车左右的军用物资过境。5月26日,苏越双方又在莫斯科达成由 苏联向越南提供一批补充物资的协议,要求中国转运。从1965H968年,通过中国铁 路转运的援越物资共179列火车5750个车皮。中方认为,中国自始至终都忠实地履行 了自己的诺言,严格按照协议,全部、及时、安全地转运了苏联的援越武器。③ 但是苏共中央于1965年7月初致函中共中央,指责中方没有及时转运苏给越的补 充物资。对此,中共中央7月14日复函苏共中央予以驳斥。此后,苏联方面继续提出: 中国当局违反毛泽东同志的保证,从苏方一开始向越南运送军用物资时起就制造困难。 在苏联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之间达成了关于增加提供军事技术装备和加速运送这些装备的 ①据2000年1月笔者采访有关人士记录。 ②此批过境物资中另有越南的贸易进口物资1.85万吨。1965年7月26日对外贸易部《中国运输代 表团和越南运输代表团会谈纪要》,铁道部办公厅档案处,物资局1965年,卷号409,第2、7、3 页。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65268页;韩怀智等主编:《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 (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40页;石林主编:《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0页;196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给苏共中央的复信,见1965 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 吉林档案馆,全宗1,目录121,卷号135,第2页。 ·25·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月 20 日 , 中越苏三方在凭祥进行了此批物资过境的交接手续。6 月 , 范文同等人在莫 斯科与苏方达成有关军事援助的意向后来华 , 罗瑞卿在同文进勇会谈时阐明了中国对运 送苏联军援物资的立场 : 你们向苏联要装备 , 理直气壮。但要有重点 , 逼他海运。要我 们运也可以 , 但不许他搞阴谋。什么提供空中走廊、机场、港口等 , 过去、现在、今后 我们都不干。罗瑞卿表示 : 关于苏联援越物资的过境运输 , 我们还是像过去一样免费运 输。他们的专家过境 , 我们也会招待的。此后不久 , 刘少奇于 7 月 3 日与阮维桢会谈时 指出 : 苏联和东欧的援越物资 , 今后应主要从海上运输。中央援越领导小组办公室随即 提出 : 苏联援越物资 , 大部分应要求苏方海上运输。凡过去与我达成协议由我负责转运 的物资 , 我们负责。如有少量急需或特种物资要求我转运 , 可适当安排。海上运输遇空 袭要求在我港口待避 , 可视情况临时商定。中央领导人批准了这一方案 , 周恩来、罗瑞 卿并指示说 : 空运物资也可答应 , 因为其不同于开辟空中走廊和拨给机场。① 7 月 , 中 越运输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会谈 , 并于 26 日签订了会谈纪要。据中越双方达成的协议 , 1965 年下半年苏联及东欧等国过境中国的物资计划为 14185 万吨 , 其中军事物资 515 万吨 , 一般物资 715 万吨。双方商定 , 优先安排运输军事物资。② 根据中国的材料 , 1965 年 3 月 , 中国方面根据苏方提出的货单运送了 150 车皮以上的物资去越南 , 4 —10 月 , 苏方计划有 40 列车左右的军用物资过境。5 月 26 日 , 苏越双方又在莫斯科达成由 苏联向越南提供一批补充物资的协议 , 要求中国转运。从 1965 —1968 年 , 通过中国铁 路转运的援越物资共 179 列火车 5750 个车皮。中方认为 , 中国自始至终都忠实地履行 了自己的诺言 , 严格按照协议 , 全部、及时、安全地转运了苏联的援越武器。③ 但是苏共中央于 1965 年 7 月初致函中共中央 , 指责中方没有及时转运苏给越的补 充物资。对此 , 中共中央 7 月 14 日复函苏共中央予以驳斥。此后 , 苏联方面继续提出 : 中国当局违反毛泽东同志的保证 , 从苏方一开始向越南运送军用物资时起就制造困难。 在苏联和越南民主共和国之间达成了关于增加提供军事技术装备和加速运送这些装备的 ·25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下) ① ②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 2 卷 , 第 265 —268 页 ; 韩怀智等主编 : 《当代中国军队的军事工作》 (上)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 第 540 页 ; 石林主编 : 《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 年版 , 第 50 页 ; 1965 年 11 月 5 日中共中央给苏共中央的复信 , 见 1965 年 11 月 9 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 , 吉林档案馆 , 全宗 1 , 目录 1 —21 , 卷号 135 , 第 2 页。 此批过境物资中另有越南的贸易进口物资 1185 万吨。1965 年 7 月 26 日对外贸易部《中国运输代 表团和越南运输代表团会谈纪要》, 铁道部办公厅档案处 , 物资局 1965 年 , 卷号 409 , 第 2、7、3 页。 据 2000 年 1 月笔者采访有关人士记录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5期 协议后,中国行政当局的代表阻挠运输苏给越的物资。① 那么事实究竞如何?这其中的是是非非能否说清呢? 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的处理,中国历来的做法是在援助 国提出申请之后,首先征求受援国越南的意见,然后协调好中越两国的运输计划,再同 援助国达成相应的协议,1965年8月26日,苏联方面向中国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递交 了一份关于1965H967年补充供应越南的军事技术物资过境的申请。中国方面依照惯 例办理,通过中国驻越大使于9月2日通知越南外交部苏方申请之事,并在当月17日、 27日和10月7日连续催请越方答复。同时由中国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有关人员于9 月18日至10月18日接连5次向苏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代表和驻华武官说明情况,表 示一俟得到越南的答复,即与苏方商谈签订协议之事。但直至11月初,越方仍无回音。 中国于是将苏联的申请暂时搁置。对于10月7日苏对外经委代理代表请中国对外经委 尽快签协议的要求,中方回复说:在搞清苏联的这批军事技术物资“哪些是越南方面首 先必需的,它希望在什么期限内收到,以及为了接受这些技术装备在技术上有哪些可能 性”之前,中国方面将不接受苏联给越南的军用物资。据此,中方向苏代表声明,拒绝 让一系列载有苏军援物资的运输车辆从中国过境,其中涉及到10辆军机修理车以及40 门高射炮的转运。② 不过时隔不久,中国方面对于特殊问题还是采取了通融的态度,在征得越方同意后 于10月12日约见苏驻华武官,正式提出就上述修理车和高射炮两项物资的运输问题与 苏方单独办理换文,以便尽早将其运往越南,而不必等待补充协议的签订。随后,中方 又多次催询,苏方却迟迟不复。在中方人员质问其用意何在时,苏武官和代理代表也表 示不理解莫斯科的意图。10月21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指责中国有意“拖延签 订”协议,并拒绝接受转运上述物资。对此,中共中央于11月5日复函澄清说,事实 明摆着,这两项物资不能及时转运,责任完全在苏方。进而回击苏联是“无事生非,蓄 意诽谤”,存心颠倒黑白,目的在于制造口实,作反华文章。③ 另外,在运送苏联过境物资时,中国方面坚持按协议办事,不愿意迁就苏联,改变 ①1965年7月初苏共中央致中共中央函,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68页:10月 21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见1965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 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吉林档案馆,全宗1,目录121,卷号135,第2页。 ②1965年10月21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11月5日中共中央的复信,见1965年11月9日中 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吉林档案馆,全 宗1,目录121,卷号135,第6、3、2页。 ③1965年10月21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11月5日中共中央的复信,见1965年11月9日中 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吉林档案馆,全 宗1,目录121,卷号135,第3、6页。 ·26·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协议后 , 中国行政当局的代表阻挠运输苏给越的物资。①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 这其中的是是非非能否说清呢 ? 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的处理 , 中国历来的做法是在援助 国提出申请之后 , 首先征求受援国越南的意见 , 然后协调好中越两国的运输计划 , 再同 援助国达成相应的协议 , 1965 年 8 月 26 日 , 苏联方面向中国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递交 了一份关于 1965 —1967 年补充供应越南的军事技术物资过境的申请。中国方面依照惯 例办理 , 通过中国驻越大使于 9 月 2 日通知越南外交部苏方申请之事 , 并在当月 17 日、 27 日和 10 月 7 日连续催请越方答复。同时由中国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的有关人员于 9 月 18 日至 10 月 18 日接连 5 次向苏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代表和驻华武官说明情况 , 表 示一俟得到越南的答复 , 即与苏方商谈签订协议之事。但直至 11 月初 , 越方仍无回音。 中国于是将苏联的申请暂时搁置。对于 10 月 7 日苏对外经委代理代表请中国对外经委 尽快签协议的要求 , 中方回复说 : 在搞清苏联的这批军事技术物资“哪些是越南方面首 先必需的 , 它希望在什么期限内收到 , 以及为了接受这些技术装备在技术上有哪些可能 性”之前 , 中国方面将不接受苏联给越南的军用物资。据此 , 中方向苏代表声明 , 拒绝 让一系列载有苏军援物资的运输车辆从中国过境 , 其中涉及到 10 辆军机修理车以及 40 门高射炮的转运。② 不过时隔不久 , 中国方面对于特殊问题还是采取了通融的态度 , 在征得越方同意后 于 10 月 12 日约见苏驻华武官 , 正式提出就上述修理车和高射炮两项物资的运输问题与 苏方单独办理换文 , 以便尽早将其运往越南 , 而不必等待补充协议的签订。随后 , 中方 又多次催询 , 苏方却迟迟不复。在中方人员质问其用意何在时 , 苏武官和代理代表也表 示不理解莫斯科的意图。10 月 21 日 , 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 , 指责中国有意“拖延签 订”协议 , 并拒绝接受转运上述物资。对此 , 中共中央于 11 月 5 日复函澄清说 , 事实 明摆着 , 这两项物资不能及时转运 , 责任完全在苏方。进而回击苏联是“无事生非 , 蓄 意诽谤”, 存心颠倒黑白 , 目的在于制造口实 , 作反华文章。③ 另外 , 在运送苏联过境物资时 , 中国方面坚持按协议办事 , 不愿意迁就苏联 , 改变 ·26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 5 期 ① ② ③ 1965 年 10 月 21 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 , 11 月 5 日中共中央的复信 , 见 1965 年 11 月 9 日中 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 , 吉林档案馆 , 全 宗 1 , 目录 1 —21 , 卷号 135 , 第 3、6 页。 1965 年 10 月 21 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 , 11 月 5 日中共中央的复信 , 见 1965 年 11 月 9 日中 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 , 吉林档案馆 , 全 宗 1 , 目录 1 —21 , 卷号 135 , 第 6、3、2 页。 1965 年 7 月初苏共中央致中共中央函 ,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 2 卷 , 第 268 页 ; 10 月 21 日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 , 见 1965 年 11 月 9 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 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 , 吉林档案馆 , 全宗 1 , 目录 1 —21 , 卷号 135 , 第 2 页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1965H1972)(下) 自己的运输计划。苏联方面则强调非常时期,援越不必完全照章办事,可以作特殊处 理。故而苏联常常违反同中国签订的运输协议,或不按时提交计划,或不按计划发车, 有时甚至既无计划,又不通知,突然将列车开进中国边境站。中国方面认为,这种情况 不仅打乱了中方的计划,而且使中越两国的运输计划无法衔接,是破坏协议的行为,极 大地影响了援越物资的正常运输。9月2日,中国对外经委副主任李强约见苏对外经委 代表,指出:苏联的做法就是要造成一种形势:如果我们接运你们违背协议运来的物 资,你们就可以任意打乱中越两国的运输计划;如果不接运,你们就造谣说中国阻挠苏 联援越物资过境。李强表示坚决反对苏方的这种做法。苏代表则保证说,今后一定采取 措施,按协议办事。只是此后情况并未发生变化,仅9月一个月内,苏联方面无计划和 不按计划发车数即占总批数的72%。为此,中方从9月18日至10月23日,先后10次 向苏方提出这一问题,声明此事如不加以解决,误了运输时间,一切责任完全由苏联方 面承担。苏代表一面感谢中方“由于我们的过错而造成的工作障碍所表现的巨大耐心”, 表示要找出症结所在,消除己方工作中存在的缺点,一面恳请中方“不要把我们看成是 不可救药的”。① 但遗憾的是,以后此类事情仍有发生。如是年11月25日,一批由中国代越储存的 苏联、波兰炸药和爆破器材提前到货,给中国对外贸易总公司的工作带来困难。1966 年4月上旬,一批从波兰发往越南的炸药、雷管由苏联方面换票发运时在手续上造成了 紊乱,运单与货物名实不符,如未发现即办理换装和发运,又会成为中苏之间的一场过 节。② 1966年4月末,苏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在访问匈牙利期间谈到,由于苏联同越 南没有共同边界,苏的援越物资非经过中国不可。如果中国不阻挠苏联援越物资过境, 这种援助会更加有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旋即于5月4日发表声明驳斥说:苏联交运的 援越军事物资,中国方面均优先、迅速、免费转运给了越南。至1965年底,中国已转 运苏联援越军用物资4.3万余吨。声明指出:苏联援越的军用物资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 上,都是同它的国力很不相称的。所有武器都是过时的,有些还是破损的。数量也很 少。1966年第一季度,苏联要求中国准备1730个车皮的运输力量,中国方面予以同 意,并备好了车辆。但苏联方面实际交运的物资只装了556个车皮。苏联与古巴没有共 ①196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给苏共中央的复信,见1965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 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吉林档案馆,全宗1,目录121,卷号 135,第4页。 ②1965年11月25日外贸运输总公司关于代越储存炸药和爆破器材收货人到货站的通知,1966年5 月3日外贸运输总公司对越储运工作的情况反映,铁道部办公厅档案处,国际联络局1965、1966 年,卷号664,第33页;卷号680(无页码)。 ·27·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自己的运输计划。苏联方面则强调非常时期 , 援越不必完全照章办事 , 可以作特殊处 理。故而苏联常常违反同中国签订的运输协议 , 或不按时提交计划 , 或不按计划发车 , 有时甚至既无计划 , 又不通知 , 突然将列车开进中国边境站。中国方面认为 , 这种情况 不仅打乱了中方的计划 , 而且使中越两国的运输计划无法衔接 , 是破坏协议的行为 , 极 大地影响了援越物资的正常运输。9 月 2 日 , 中国对外经委副主任李强约见苏对外经委 代表 , 指出 : 苏联的做法就是要造成一种形势 : 如果我们接运你们违背协议运来的物 资 , 你们就可以任意打乱中越两国的运输计划 ; 如果不接运 , 你们就造谣说中国阻挠苏 联援越物资过境。李强表示坚决反对苏方的这种做法。苏代表则保证说 , 今后一定采取 措施 , 按协议办事。只是此后情况并未发生变化 , 仅 9 月一个月内 , 苏联方面无计划和 不按计划发车数即占总批数的 72 %。为此 , 中方从 9 月 18 日至 10 月 23 日 , 先后 10 次 向苏方提出这一问题 , 声明此事如不加以解决 , 误了运输时间 , 一切责任完全由苏联方 面承担。苏代表一面感谢中方“由于我们的过错而造成的工作障碍所表现的巨大耐心”, 表示要找出症结所在 , 消除己方工作中存在的缺点 , 一面恳请中方“不要把我们看成是 不可救药的”。① 但遗憾的是 , 以后此类事情仍有发生。如是年 11 月 25 日 , 一批由中国代越储存的 苏联、波兰炸药和爆破器材提前到货 , 给中国对外贸易总公司的工作带来困难。1966 年 4 月上旬 , 一批从波兰发往越南的炸药、雷管由苏联方面换票发运时在手续上造成了 紊乱 , 运单与货物名实不符 , 如未发现即办理换装和发运 , 又会成为中苏之间的一场过 节。② 1966 年 4 月末 , 苏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在访问匈牙利期间谈到 , 由于苏联同越 南没有共同边界 , 苏的援越物资非经过中国不可。如果中国不阻挠苏联援越物资过境 , 这种援助会更加有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旋即于 5 月 4 日发表声明驳斥说 : 苏联交运的 援越军事物资 , 中国方面均优先、迅速、免费转运给了越南。至 1965 年底 , 中国已转 运苏联援越军用物资 413 万余吨。声明指出 : 苏联援越的军用物资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 上 , 都是同它的国力很不相称的。所有武器都是过时的 , 有些还是破损的。数量也很 少。1966 年第一季度 , 苏联要求中国准备 1730 个车皮的运输力量 , 中国方面予以同 意 , 并备好了车辆。但苏联方面实际交运的物资只装了 556 个车皮。苏联与古巴没有共 ·27 · 中苏在援越抗美问题上的冲突与矛盾 (1965 —1972) (下) ① ② 1965 年 11 月 25 日外贸运输总公司关于代越储存炸药和爆破器材收货人到货站的通知 , 1966 年 5 月 3 日外贸运输总公司对越储运工作的情况反映 , 铁道部办公厅档案处 , 国际联络局 1965、1966 年 , 卷号 664 , 第 33 页 ; 卷号 680 (无页码) 。 1965 年 11 月 5 日中共中央给苏共中央的复信 , 见 1965 年 11 月 9 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我党中央 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 , 吉林档案馆 , 全宗 1 , 目录 1 —21 , 卷号 135 , 第 4 页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年第5期 同边界,而且距离遥远,但却可以把火箭核武器运过去又运回来;为什么对离得并不那 么远的越南,连常规武器都运不过去呢?苏联同印度也没有共同边界,但苏联可以由海 上把大量物资运去,帮助印度打中国,为什么苏联不能由海上把它的物资运到越南,支 援越南人民打美帝国主义呢?① 7月初,《人民日报》又特别发表评论员文章揭露“苏修制造谣言”,宣称:“越南 方面同意接受的军援物资,中国方面一律同意协助转运,从未阻挠;苏联援越军事物资 到达中国边境,中国铁路都立即以特快的军运办法予以转运,从未拖延,也根本没有发 生过积压的现象:中国铁路对所有军援物资的转运都是免费的,我们从来没有向苏联政 府收取过一个卢布、一块美元、半个格兰姆黄金,更不用说什么地对空导弹之类的实物 了。”② 中苏之间在苏联援越物资经中国铁路过境问题上的唇枪舌剑,频频交锋,令急于获 得大量援助物资的越南左右为难。为保证军事物资优先过境抵越,越南政府一方面于 1966年初正式通知中国:他们已同苏联和东欧国家达成协议,今后援越经济物资大部 分安排直接海运越南港口:③一方面在不得罪苏联的前提下对中国进行维护,于6月19 日授权越通社发表声明,将批驳的矛头直指西方说:“中国对苏联等国援助越南的军事 物资都尽力帮助按计划转运过境,西方通讯机构散布的所谓过境援越物资受阻'完全 是捏造和极为卑鄙的挑拨阴谋。”并在1967年2月28日再次声明指出:中国“把苏联 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援越物资妥善地并且按照预定的时间运到越南。] 由于苏联的军援物资继续主要经中国铁路运送,因此,1968年2月10日,中苏双 方又就通过中国铁路转运苏联援越军备物资问题达成一项新的协议。只是这项协议的执 行过程依然存在问题。1969年初,苏联方面指责中国拒绝运送苏方交付越南使用的军 用车辆,迫使苏联在13月期间几次推迟发出援越导弹技术物资列车。根据苏方材料 记述,500余辆装载导弹武器的汽车被定期重新装货发往中苏边境,而后又不得不返还 原处。苏联外交部声明说,3月初,苏对外经委代表为通告据1968年2月苏中协议而 发出的一列军车事,多次求见中国对外经委有关部门。中方起初以“忙”为借口推托, 旋即又在会见时以消息传递太迟为由断然拒绝接受此项通知;而且中方代表语调粗暴,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2卷,第268、269页:另参见1965年11月9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 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吉林档案馆,全宗1,目录1一 21,卷号135,第2、4、5页。 ②1966年7月7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是否向苏联索要过转运费及军火,及苏联是否散布过此 类言论,笔者目前尚未见有中苏两方面的材料予以支持。 ③1966年3月24日对外贸易部等四部“关于越南退回借用四处869’仓库和撤走派驻有关口岸和 仓库的人员的通知”,铁道部办公厅档案处,国际联络局1966年,卷号680(无页码)。 ·28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同边界 , 而且距离遥远 , 但却可以把火箭核武器运过去又运回来 ; 为什么对离得并不那 么远的越南 , 连常规武器都运不过去呢 ? 苏联同印度也没有共同边界 , 但苏联可以由海 上把大量物资运去 , 帮助印度打中国 , 为什么苏联不能由海上把它的物资运到越南 , 支 援越南人民打美帝国主义呢 ?① 7 月初 ,《人民日报》又特别发表评论员文章揭露“苏修制造谣言”, 宣称 : “越南 方面同意接受的军援物资 , 中国方面一律同意协助转运 , 从未阻挠 ; 苏联援越军事物资 到达中国边境 , 中国铁路都立即以特快的军运办法予以转运 , 从未拖延 , 也根本没有发 生过积压的现象 ; 中国铁路对所有军援物资的转运都是免费的 , 我们从来没有向苏联政 府收取过一个卢布、一块美元、半个格兰姆黄金 , 更不用说什么地对空导弹之类的实物 了。”② 中苏之间在苏联援越物资经中国铁路过境问题上的唇枪舌剑 , 频频交锋 , 令急于获 得大量援助物资的越南左右为难。为保证军事物资优先过境抵越 , 越南政府一方面于 1966 年初正式通知中国 : 他们已同苏联和东欧国家达成协议 , 今后援越经济物资大部 分安排直接海运越南港口 ; ③ 一方面在不得罪苏联的前提下对中国进行维护 , 于 6 月 19 日授权越通社发表声明 , 将批驳的矛头直指西方说 : “中国对苏联等国援助越南的军事 物资都尽力帮助按计划转运过境 , 西方通讯机构散布的所谓‘过境援越物资受阻’完全 是捏造和极为卑鄙的挑拨阴谋。”并在 1967 年 2 月 28 日再次声明指出 : 中国“把苏联 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援越物资妥善地并且按照预定的时间运到越南。”[1 ] 由于苏联的军援物资继续主要经中国铁路运送 , 因此 , 1968 年 2 月 10 日 , 中苏双 方又就通过中国铁路转运苏联援越军备物资问题达成一项新的协议。只是这项协议的执 行过程依然存在问题。1969 年初 , 苏联方面指责中国拒绝运送苏方交付越南使用的军 用车辆 , 迫使苏联在 1 —3 月期间几次推迟发出援越导弹技术物资列车。根据苏方材料 记述 , 500 余辆装载导弹武器的汽车被定期重新装货发往中苏边境 , 而后又不得不返还 原处。苏联外交部声明说 , 3 月初 , 苏对外经委代表为通告据 1968 年 2 月苏中协议而 发出的一列军车事 , 多次求见中国对外经委有关部门。中方起初以“忙”为借口推托 , 旋即又在会见时以消息传递太迟为由断然拒绝接受此项通知 ; 而且中方代表语调粗暴 , ·28 ·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0 年第 5 期 ① ② ③ 1966 年 3 月 24 日对外贸易部等四部“关于越南退回借用四处‘869’仓库和撤走派驻有关口岸和 仓库的人员的通知”, 铁道部办公厅档案处 , 国际联络局 1966 年 , 卷号 680 (无页码) 。 1966 年 7 月 7 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是否向苏联索要过转运费及军火 , 及苏联是否散布过此 类言论 , 笔者目前尚未见有中苏两方面的材料予以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第 2 卷 , 第 268、269 页 ; 另参见 1965 年 11 月 9 日中共中央关于印发 我党中央关于苏联援越物资过境问题给苏共中央的复信的通知 , 吉林档案馆 , 全宗 1 , 目录 1 — 21 , 卷号 135 , 第 2、4、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