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对以《旅游学刊》为主的研究文献回顾与总结基础上,参照中国旅游 业发展进程,结合研究题材和研究方法的变化,将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企业管理 的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以对客服务与内部管理为主的认知性研究阶段(1994年以前) 在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对企业管理的研究是初始性的。从1987到1994年, 《旅游学刊》中刊登的关于旅游企业管理的研究文章共62篇,涉及到企业微观 管理和宏观环境的各个层面,这些文章具有以下特点: 是从题材上看,大部分文章趋向于微观层面的业务性或经营性的选题,关 注焦点分散,缺少逻辑联系。在这62篇文章中,关于旅游企业微观管理硏究的 文章48篇,涉及到饭店部门管理硏究、饭店与旅行社服务与质量控制、饭店人 力资源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管理方法研究、市场营销研究、旅行社产品设计、 目标管理、清理应收结算款、小费与削价竞争、旅行社集团化与体制改革等问题; 而关于宏观的行业背景分析、市场结构分析以及行业发展预测的文章仅有14篇。 二是从研究方法上看,本阶段的研究多是基于对实践的分析与经验的总结, 理论与学术背景相对较弱。62篇文章当中,大多数是以经验作为研究依据对实 践的分析与总结,真正以理论作为依据分析与指导实践、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的文 章较少 这一阶段的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有其作为一个阶段的总体特点,但在这一阶段内部,研 究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演变 在1992年之前,《旅游学刊》中旅行社研究的文章作者主要来自业界。从 992年起,政界和学界的硏究者成为《旅游学刊》旅行社研究的主体力量。 随着学界对饭店和旅行社业关注的加强,对饭店和旅行社业各个层面的研究 的理论性逐步增强,研究者开始用理论解释和指导饭店和旅行社的行为。比较典 型的有《关于旅行社线路设计的初步研究》(楚义芳,1992);《宾客评比法在 饭店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单伟、佟吉富,1993)和《应用控制图管理现代旅游 饭店》(谢彦君,1991)则尝试将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原理介绍到饭店管理 中,用于服务质量控制;《论涉外酒店中的住客关系及其他》(申葆嘉,1991) 则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涉外酒店的主客特征及相互关系,探讨文化因 素在我国涉外酒店管理中的影响,为这一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在对以《旅游学刊》为主的研究文献回顾与总结基础上,参照中国旅游 业发展进程,结合研究题材和研究方法的变化,将改革开放后中国旅游企业管理 的研究进程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以对客服务与内部管理为主的认知性研究阶段(1994 年以前) 在这一阶段,国内学者对企业管理的研究是初始性的。从 1987 到 1994 年, 《旅游学刊》中刊登的关于旅游企业管理的研究文章共 62 篇,涉及到企业微观 管理和宏观环境的各个层面,这些文章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从题材上看,大部分文章趋向于微观层面的业务性或经营性的选题,关 注焦点分散,缺少逻辑联系。在这 62 篇文章中,关于旅游企业微观管理研究的 文章 48 篇,涉及到饭店部门管理研究、饭店与旅行社服务与质量控制、饭店人 力资源研究、企业文化研究、管理方法研究、市场营销研究、旅行社产品设计、 目标管理、清理应收结算款、小费与削价竞争、旅行社集团化与体制改革等问题; 而关于宏观的行业背景分析、市场结构分析以及行业发展预测的文章仅有 14 篇。 二是从研究方法上看,本阶段的研究多是基于对实践的分析与经验的总结, 理论与学术背景相对较弱。62 篇文章当中,大多数是以经验作为研究依据对实 践的分析与总结,真正以理论作为依据分析与指导实践、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的文 章较少。 这一阶段的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有其作为一个阶段的总体特点,但在这一阶段内部,研 究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演变。 在 1992 年之前,《旅游学刊》中旅行社研究的文章作者主要来自业界。从 1 992 年起,政界和学界的研究者成为《旅游学刊》旅行社研究的主体力量。 随着学界对饭店和旅行社业关注的加强,对饭店和旅行社业各个层面的研究 的理论性逐步增强,研究者开始用理论解释和指导饭店和旅行社的行为。比较典 型的有《关于旅行社线路设计的初步研究》(楚义芳,1992);《宾客评比法在 饭店服务管理中的应用》(单伟、佟吉富,1993)和《应用控制图管理现代旅游 饭店》(谢彦君,1991)则尝试将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和原理介绍到饭店管理 中,用于服务质量控制;《论涉外酒店中的住客关系及其他》(申葆嘉,1991) 则在跨文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讨论涉外酒店的主客特征及相互关系,探讨文化因 素在我国涉外酒店管理中的影响,为这一问题的分析提供了新的视角
此外,在这个时期,研究者开始尝试用经济学解释企业运行和管理中的问题 和行为,以认清其经济本质,比较典型的文章包括《旅游小费一一一种经济现象 及相关影响的分析》(宁泽群,1993)。在这一企业研究的初始阶段,随着市场 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形势日益复杂化,研究者开始尝试对宏观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结 构进行分析与研究,最早出现的对行业体系与制度的考虑是《适应外向型需要 建立旅行社经营管理运行新机制》(王大悟,1988)。此外,《我国饭店集团发 展阶段探索》(范文清,1989、《适时变迁的国际饭店业》(陈健民,1990)、 《旅游联体饭店发展状况与开发战略》(施涵蕴,193)、《产品/服务差异化 与全球性扩张一一世界饭店业竞争战略透视》(邹统钎,1993)、《关于我国旅 游饭店投资失控问题的思考》(张凌云,1987)、《饭店业竞争格局及其对策思 考》(蔡万绅,1992)、《关于旅游饭店降档次经营问题的探讨》(许士良, 991)、《浅析桂林旅游宾馆执行最低保护价的必要性》(李家骥,1991)和《饭 店管理体制拯需健全》(张卓立,1992)等都是此类尝试性的文章 总体而言,1994年之前,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的特点是以微观和中观层面为 主,初步涉足宏观层面的研究;以对实践的分析归纳、对经验的总结为主,理论 性的研究正在增强:以分析现状和发现问题为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应变型为主, 前瞻性的结论和制度建立的思考不足。 二、中宏观管理研究为主的全面探索阶段(1994-1998) 在这段时间里,《旅游学刊》上与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相关的文献60多篇, 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发现政界、学界及业界对旅游企业的研究处于过渡阶段,涉及 到旅游企业微观和宏观的各个层面。 1、宏观管理层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这一阶段旅游企业的研究层面对旅行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而对饭 店的研究则还是以微观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发展态势研究 《近年来我国国际旅行社的数量发展状况和趋势》(窦群,1995)和《我 国旅行社行业规模的理论与实践》(张凌云,1996)主要对我国旅行社的行业规 模做了研究;《近年美国旅行社业发展态势研究》(杜江,1996)则试图将旅游 发达国家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状况引介到国内
此外,在这个时期,研究者开始尝试用经济学解释企业运行和管理中的问题 和行为,以认清其经济本质,比较典型的文章包括《旅游小费——一种经济现象 及相关影响的分析》(宁泽群,1993)。在这一企业研究的初始阶段,随着市场 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形势日益复杂化,研究者开始尝试对宏观的市场环境和行业结 构进行分析与研究,最早出现的对行业体系与制度的考虑是《适应外向型需要, 建立旅行社经营管理运行新机制》(王大悟,1988)。此外,《我国饭店集团发 展阶段探索》(范文清,1989)、《适时变迁的国际饭店业》(陈健民,1990)、 《旅游联体饭店发展状况与开发战略》(施涵蕴,1993)、《产品/服务差异化 与全球性扩张——世界饭店业竞争战略透视》(邹统钎,1993)、《关于我国旅 游饭店投资失控问题的思考》(张凌云,1987)、《饭店业竞争格局及其对策思 考》(蔡万绅,1992)、《关于旅游饭店降档次经营问题的探讨》(许士良,1 991)、《浅析桂林旅游宾馆执行最低保护价的必要性》(李家骥,1991)和《饭 店管理体制拯需健全》(张卓立,1992)等都是此类尝试性的文章。 总体而言,1994 年之前,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的特点是以微观和中观层面为 主,初步涉足宏观层面的研究;以对实践的分析归纳、对经验的总结为主,理论 性的研究正在增强;以分析现状和发现问题为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应变型为主, 前瞻性的结论和制度建立的思考不足。 二、中宏观管理研究为主的全面探索阶段(1994--1998) 在这段时间里,《旅游学刊》上与旅游企业管理研究相关的文献 60 多篇, 从这些文献中我们发现政界、学界及业界对旅游企业的研究处于过渡阶段,涉及 到旅游企业微观和宏观的各个层面。 1、宏观管理层面的主要研究成果 这一阶段旅游企业的研究层面对旅行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而对饭 店的研究则还是以微观研究为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发展态势研究 《近年来我国国际旅行社的数量发展状况和趋势》(窦群, 1995)和《我 国旅行社行业规模的理论与实践》(张凌云,1996)主要对我国旅行社的行业规 模做了研究;《近年美国旅行社业发展态势研究》(杜江,1996)则试图将旅游 发达国家旅行社行业的发展状况引介到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