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 22 第一章导言:旧秩序 一 的共同结合,可能比他们与官府的垂直关系更加重要。尤其是远 离故土的商人往往同经营其他行业的同乡建立强固的联系。这就 形成了同乡会的基础。象上海的宁波会馆、北京的广东会馆,这 些商会有时觉得同时也向同乡土子和乡绅提供膳宿是上算的。其 结果使是同乡会馆激增,它们有时纯粹是按籍贯组成,有时按经 商的行业组成。但在十九世纪以前,这些自愿组成的会馆很难做 到巩固商人的利益和力量的程度。相反,由于这些行会分属不同 的贸易行业,代表着不同的经商地点, 就使得它们仍然是各自 为政。〔8) 政府用种种手段控制商人阶级。其中一种办法便是经营某些 行业需要政府的特许,如盐的产销和采铜鼓铸等行业即是。另一 手段便是直接控制,如通过从长江下游到北京的遭运制度来控制 粮食贸易,又如通过苏杭的皇家织造和景德镇的官窑,以分别管 制丝织品和瓷器的生产和贸易。但总的说来,政府宁可保持一种 支配地位,面不实行严格的垄断。这种支配地位基本上是通过特 许制来实现的,它给政府提供收入,给主管官员带来外快,给商 人则带来了官方的认可和机会。广州的公行和扬州的盐商便是已 经对之进行过研究的典型事例。 在人口于上世纪增长了一倍以后,到1800年前后国内贸易的 增长可从它的出口量推算出来。先从边远地区说起,我们可以看到 公行与英国东印度公司之间在广州进行的茶叶贸易急刷增长,同 时在从通罗来中国进行的贡使贸易名义下,与曼谷之间的大米贸 易也增加了。在十八世纪晚期和十九世纪初期,与琉球一一一也就 是间接与萨摩族时代的日本一的朝贡贸易以及与长崎的直接贸 易,都显示出类似的增长。到日本、琉球、马尼拉和东南亚(南 洋)去的中国平底帆船贸易的增加,必须看作是一种标志,即使 C8] 何丽辣:《中武会馆史论
旧 杜 会 23 用这类船只的中国沿海和内河商业的发展还要大得多。从宁波以 及长江下游诸港口到南满的航运比得上从厦门到南洋的商船贸 易。我们知道,国内贸易增长的另一介标志就是运河的运输体系: 除了截运漕粮以外,它这时还是由私商运输船只进行的私人贸易 的渠道,这种贸易不但占支配地位,,而且还在发展。 总之可以假定,中国在开辟通商口岸前好儿十年,经济就有 了增长。十八世纪的人口只有通过交换南北各专业产区利余产品 的国内贸易的发展,才有可能增长。1760年以来,外国人通过广 州参加中国贸易已经完全有了基础,但是它并不意味着外国对中 国的入侵已达到了使欧洲的海上贸易和中国国内的内陆贸易进行 接触的程度。的确,后者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往往超过欧洲的 商品。中国从外国得到的是原棉、白银以及通常销路不佳的毛织 品,而输出的则是昂贵的茶叶、丝绸、瓷器、漆器和其他手工业 产品。1840年以前,这类贸易在中国国内增长的幅度仍然无法估 计。它直接使得象中国资本主义始于何时,贸易的增长是怎样使 中国的社会和政汾失去平衡等类似的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 还产生了一个有关农业的尚未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口的增加, 我们知道有更多的土地被开垦了出来,在新垦的、只有限界价值 的土地上的作物(如马铃薯、玉米、花生、烟叶、罂粟等)以及 早熟稻种都得到了进一步推广,可是农业却不得不更加占用劳动 力和精耕细作一即是说,每个耕作者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从事 农业生产的人口虽然象过去一样辛勤劳动,但由于土地报酬递减 率的作用,每人生产的剩余产品更少了,因而更抑贫穷了。 我们还不能恰当地从技术角度和分配角度来权衡,以说明近 代中国农村的贫困究竟哪-一…方面起的作用更犬。如果没有科学种 田的现代技术,包括化肥、农药、良种,联成一片的土地,贮存 和销售设备、改良农具,新的管理方法,以及这一切所箭要的巨
24 第一章导言:旧秩序 额投资,显然,中国农村的生活水平永远也不能跟上新的人口增 长。无论如何,在十九世纪初期,为了使农业现代化本来可以从 农业中利用的剩余潜力,却没有为此目的而被利用。 非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对拥有的剩余产品分配不当,这两者 看来一直是互为影响的稚兄难弟。中国农村生产率的低下,与许 多社会罪恶、挥霍浪费的积习以及政府的腐败,不幸是互为表里 的,它们都被分配论者解释为造成中国经济停滞的原因。事实上, 剩余农产品用各种方式给糟蹋了。老百姓中的许多劳动力都投闲 置散,在中国北方的冬季尤其如此。在祝寿、结婚和丧礼中竞尚 奢华,挥霍了储积的财富,而厚葬又转而造成了坟地的浪费和土 地的分割。尤为重要的是,地主的田租、高利贷和政府的税收支 撑着上层阶级的寄生生活、游手好闲和奢侈浪费,·其中还支撑了 大量专为私人服务的行业。最重要的是,政府缺乏打破传统和把 经济上去的魄力、意向和动力。9)当然,我们这一卷书中,将 会更多地论及这些日积月累的问题,而不能多谈到它们的解决办 法。 行 政 中华帝国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就是它能用一个很小的官 员编制,来统治如此众多的人口。为了说明这一点,必须先看一 下地方宫员是怎样行使职权的。 一个由北京任命的县官来到的地方,那里不是根本没有地方 当局和地方权力机构的;他的首要任务是和地方上层人物搞好关 系。他在北京被皇帝召见后,就通过驿站前往该县就职。他沿着 驿道每天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一站一站地行进,也许要走 〔9)珀金斯编:《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近代象济,特别是第19一84页:里斯金所写的 《近代中国的近代产品和得滞》。减尔莫特缩:《中国社会的经济组织》。…
行 政 25 一个月或更长的时闻。每到一站,他会受到地方官员的接待,并 在驿站下榻。当一个地方长官最后被簇拥着走向他就职的县衔门 (即一个由官署、住宅、监狱、仓库、栈房一起组成的大院)时, 他通常会带来两类私人助手:第一类是他个人的雇员,第二类是 他的私人幕僚,他们是行政事务方面的颜问或行家。这些人被称 为友,他们都具有士子的身份,通常是取得功名的人,尤其擅 长法律和财政方面的事务。雇员和幕友的薪俸都由该地方官自已 开销。他们和该地方官一起来到一个陌生地这,因为有名的“回 避法”禁止官员在自己的省份任职,这使他和他的幕僚都成了外 地人,他们可能不懂当地方言,也与当地的利害关系没有瓜葛。· 这些新来的人在他们的衙门里会发现两种人:第一种是书吏 班子,他们处理衙门内部的日常文书工作,并且熟悉公文档案和 某些专门事务,第二种是从事外勤的衙役,他们代表衙门与老百 姓打交道,负责维持秩序、收税和绯捕罪犯等工作。这些地方宫 的班子中的本地人,当然在地方上有着广泛的根基,所以地方官 的首要任务就是按照自已的意思驾驭他们的工作。因此,他安置 他的私人雇员把守衙门的大门,以控制出入,并派他们主管文案 以处理文件。这样就可以在皇帝任命的外地官员和当地机构之间 建立起平衡,外地官员则通过这个机构来行使他的职权。 一般的地方行政官职权的一个特点,就是他在表面上管辖着 一个约有二十万到二十五万居民的地区,地方长官是中央政府任 命的该地唯一代表。这种表面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地方长官只 有在与当地绅土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在理 论上,他须具备的主要优秀品质是要“亲”民,但实际上,他必须 与上层分子保持密切的接触。北京依靠他与他们的合作来维持稳 定。朝廷必须防止县级政府演变为纯粹维护绅士的政权,为此必 须经常向绅士灌输恤民的思想。没有一个王朝能够建立起比绅士 所希望的更好的政府。简言之,请朝的中央政府是高度集权的
26 第一章导言:川秋序 但集权又是极为表面的。它防止出现地方自治,但又对地方官员 委以要他与地方上层合作的重任。规章是僵死的,但却放之四海 而皆准。它们必须在各地方贯彻。要官民遵奉它们,得威之以刑, 但通常是靠协商来实现的。 地方政府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没有独立的预算,它们被指望用 当地征收的陋规自行支付费用来进行工作。这样,它们由于包税 的积习而腐化起来(至少按照近代西方的标准来说是滨化了)。政 府指望按预定的总额得到税收。门的书吏和差役都靠陋规维持 生活,地方长官则靠被取得的当地税收,一方面维持行政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