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部 头颂 检查方法:视诊 检查内容:头发(颜色、量)、形状(正常、方颅)、大小(正常、小颅、巨颅)、压痛、 肿块、头皮(颜色、头皮屑) 白眼 检查方法:视诊、触诊】 检查内容: 1眼眉分布、有无脱落 2睫毛有无倒睫。 3眼睑上脸下垂、水肿、闭合隋碍、脸内翻。 4,结膜充血、出血、颗粒与滤泡。检查方法:检查上脸结膜时需翻转眼睑。翻转要领 为用示指和拇指捏住上脸中部的边缘,弱患者向下看,此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后示指向 并与拇指配合将脸缘向上挖转即可将眼睑翻) 翻眼睑时的动作应轻 柔和、以免引起被检查者的痛苦和流泪。检查后,轻轻向前下牵拉上睑,同时嘱被检查者向 上君,即可使眼险恢复正常位置 5眼球外形(突出、下陷)、运动(自如、受限) (1)限球云动检杏:拾查者置日标物(棉签或手指尖)于出者眼前30一40m处,崛被检 查者定头位,眼球随日标方向移动 按被检查者的左一左上一左下,右一右上一右 6个方向的顺序进行,观察眼球运动是否受限 (2)眼球震颜检查:嘱敲检查者眼球随医生手指所示方向(水平或垂直)运动数次,观察 是否出现宸颤。 6巩膜瓷白鱼、无黄染 7.角股诱明 8虹膜形态 纹理(正常:近瞳孔处呈放射状排列,周边呈环形排列 9.暄孔形状(形、双侧等人):人小(正常直径2一5m) ()对光反射:①直接对光反射:嘱被检查者注视前方,检查者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 观察其动态变化。(正常人:受光线刺激的一侧暗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迅速恢复)。②间 接对光反射:被检查者注视前方,检查者用手放置在被检查者两眼中间挡住光线,用另 只手捏手电筒照射 一侧瞳孔 观察另 侧醢孔立即缩小,光源移开后迅速恢复 (2集合反射:嘱被检查者注视1米以外逐渐移至距眼球约10厘米的检查者直竖的示指 尖,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内聚。 (3)调节反射:嘱被检查者注视1米以外迅速移至距眼球约20厘米的检查者宜竖的示指 尖,正常人此时可见双眼瞳孔逐渐缩小 10.眼压可用限压计和指测法。 应用指了测法时,先让被检查者向下看(不能闭眼) 检查者用两示指交替地轻按上眼脸,其它手指放在额部及额部 1山眼的功能检查: (1)视力(中央视力):检测通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远距离视力表、近拒离视力表)。 (2)视野(周边视力):可采用视野计或对比检查法。被检查者与检查者距离1米相对而 坐,两眼分开检查。如检查右眼时,则被检查者用左手遮住左眼,右眼注视检查者的左眼 此时检查者应用右手将自己的右眼遮 :然后,检查者将其 手指置于自己与被检查 中间 距离处,分别自上、下、左、右等不同的方位从外周逐渐向眼的中央部移动,嘱被检查者在 发现手指时,立即示意。如被检查者在各个方向与检查者同时看到手指,则大致属于正常。 (3)色觉:用色觉图谱检查
白耳 检查方法:视诊、触诊。耳廓(外形、大小、对称)、外耳道、到乳突(压痛) 听力检查:在静室内被检查者闭目坐于椅子上,并用手指堵塞一侧耳道,检查者持机械 表或以拇指与示指互相摩擦,白1米以外逐渐移近被检查者耳部,直到被检查者听到声音为 止,测量距离(正常人一般1米)。同样方法检查另一耳。 纯鼻 检查方法:视诊、触诊。注意检查鼻的外形(正常、娃鼻、酒槽鼻)、鼻翼煽动、鼻中 隔、鼻出血、鼻腔黏膜、鼻腔分泌物及鼻实 鼻窦检查方法:①上颌窦:医手双手固定在被检查者的两侧耳后,将拇指分置于左右颧 部向后按压,询问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别。也可用右手中指指腹叩击颜部,并 同时询问有无叩击痛。②额窦:一手扶持被检查者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 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或以双手四指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 间间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异。也可用中指指腹明击该区,淘间有无明击痛。③篇空:双 周定被检查者两侧耳后,双手拇指分别 于左、 右鼻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 无压痛。④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体表进行检查 上领 正面图 例面图 图2-2鼻窦体表投影示意 检查内容:口唇、口腔内器官和组织及口腔气味 检查方法:视诊 1口唇注意口唇是否红涧、发绀、苍白、干燥、抱疹、唇裂、口角糜烂。 2口腔黏膜注意口腔黏膜的颜色、有无溃疡、出血点、色素沉着、斑疹。 3牙齿注意牙齿的数目、色泽、形状、缺牙、义牙、龋齿、残根等。 4.牙龈注意牙龈有无出血、齿槽溢张、色素沉着、铅线等 5.舌注意舌的伸出位置(正中、偏斜)、震颤(有或无)、舌体(正常、肿大)、舌苔 (色、厚薄)、舌乳头(菱缩、肿胀) 6.咽部及扁桃体咽部黏膜有无充血、出血点、分泌物。扁桃体大小、颜色、分泌物, 拾查方法:即压舌板的使用方法。被检杏者华干格上,头咯后仰。口张大并发“啊”音,此 时医生用压舌板在舌的前2/3与后1/3交界处迅速下压,此时软腭上抬,在照明的配合下即 可见软、腭垂、软鹘弓、肩桃体、咽后壁等 7喉。 8口腔的气味
9.腮腺注意腮腺有无肿大。 二、颈部 检查内容:外形、姿势与运动、皮肤与包块、血管(颈静脉、颈动脉、甲状腺、气管。 检查方法:视诊、触诊、听诊 .外形正常人颈部直立,两侧对称,矮胖者较粗短,瘦长者较细长,男性甲状软骨比 较突出,女性则平坦。 2姿势与运动正常人坐位时颈部直立,伸屈、转动自如,检查时应注意颈部静态与动 态时的政变】 3皮肤注意有无蜘蛛痣、感染及其他局限性或厂泛性病变 4,包块注意有无颈部包块。 5颈部血管以视诊为主: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前面或右 1)领静脉,正常人立位或华位时外静脉常不品,平时可销月充盈,充盈的水平 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 若取30一45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 平,称为颈静脉怒张,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 阻塞综合征。 (2颈动脉:正常人颈动脉搏动,只在剧烈活动后心搏出量增加时可见,且很微弱。如在 安静状态下出现预动脉的明显斌动,则多见丁主动张静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六进 及严重贫血被检查者 6.甲状腺 (1)视诊:正常甲状腺外观不突出,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可略增大,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做吞 咽动作,可见甲状腺随春咽动作而向上移动,如不易辨认时,再嘱被检查者两手放于枕后, 头向后仰,再进行观察即较明显。 舌骨 甲状软骨 撕锁乳突肌 甲状游 锁骨 图2-3甲状腺位置 (2)钟诊 ①峡部:甲状腺峡部位于环状软骨下方第二至第四气管环前面 被检查者的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医生的位置:站于被检者前面(方法之一)用拇指或站于被检者后面(方法之二)用食 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感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照嘱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
可感到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判断有无长人和肿块。 ②甲状腺侧叶 前面触诊法:被检查者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前面,用一手拇指施压于 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 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嘱被检查者做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图 2-4)。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 后面触诊法: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站于被检查者后面,用一手食指、中指施压于一叶 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排挤甲状腺侧叶,食指】 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弱被检查者微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侧 叶(图2-5)。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侧叶。 图2 从前面触诊甲状腺 图2-5从后面触诊甲状腺 3)所诊在触及到肿大的甲状腺时,用钟型听诊器直接放在肿大的甲状腺上听诊。 8.气管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 被检查者的体位: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 检查者的位置: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的右侧,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 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 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第四节胸壁、胸廓、乳房、肺部检查 【目的与要求】掌握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的内容及方法。重点学握叩诊方法及分辨各 种叩诊音。重点掌握肺部视、触、即、听拾杏的内容及方法。重点掌据正常肺部呼吸音的特 点及部位。掌握肺部常见异常呼吸音及罗音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物品准备】米尺、听诊器、听诊模型 胸部体表标志:1骨路标志:2窝及区:3.标志线:
锁骨上窝 骨上司 一锁骨下窝 骨线 上角 前正中线 嘴母中线 图1一1一6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正面观) 后正中拨 前用线 图1一1一7胸部体表标线与分区(背面观)图1一1一8陶部体表标线与分区(侧面观 【操作要领】 胸壁、胸廓与乳房检查: ()胸壁 静脉、皮下气肿、胸壁压痛、肋间隙。 口胸廓 乳腐、桶秋商、狗医病游、前常侧变形,商完乳园部各包,祚柱骑形起的药家改变 1.视诊对称性、表面情况、乳头、皮肤回缩、腋窝、锁骨上窝。 2.触诊 )被检查者体位:坐位时,先两臂下垂,然后双手高举过头部或双手义腰再进行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