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条件如何,休息次数多少,工作日长短,每个实验阶段的生产效率都比前一阶段高。这是为什么呢?社会心理学认为,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女工们感到她们与众不同,受到了特殊关照,参加了有趣的实验,所以她们要做得好些,这个实验说明了使个体感受到关心照顾,可以促使服从。二、服从的类型1.根据服从行为发生时服从者内心是否发生冲突,可以把服从分为四种“口服心服”指口头上赞同、思想上认同、行为上服从。“口不服心服”,指口头上不赞同、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服从。这两种情况的服从,都是达到内心层次的服从。服从者对群体规范或权威人物,心悦诚服。“口服心不服”指口头上赞同、思想上不认同、行为上服从、“口不服心不服”指思想上不认同、口头上不赞同、行动上服从。这两种服从是外显行为层次的服从,它是因为群体压力或权威影响太大,成员无可奈何地暂时服从。但需要指出的是,这几种类型的服从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都可以变为不服从。2.按服从对象可以把服从分为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的服从两种(1)对群体规范的服从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是社会群体中所强调的组织原则,个体自觉或被迫服从群体规范。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服从规范的例子,如二战中的纳粹残害犹太人这一事实用米尔格拉姆Milgram,(1974:6)的话来说,“普通人只是简单地做了他们的工作,并非特别的敌意。然而正是这些人可能成为一个可怕的毁灭过程的参与者”,再比如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兵也就是米尔格拉姆所说的普通人,他们并非都是坏人,只是在那个环境中,不得不那样做,从而对中国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换句话说,就是在群体环境中,个体迫于群体规范的压力,好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坏事。(2)对权威的服从对权威,人们往往是无条件地绝对服从。这种服从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敬佩权威,一种是害怕权威。在一个根据地位等级建构的群体中,服从权威是很正常的,医院、学院就是这样一种组织。霍夫林等人(Holflingetal.,1966)做了这样的实验。被试是22个护士和护校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当一个你不认识的医生让你给病人配明显过大剂量的药品时,你会怎么办?结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说拒绝执行这样的命令。但是,这22人真正面临这样的命令时,除一人外,都毫不怀疑地执行或推迟执行这道命令。霍夫林认为,护士遵守根深蒂固的观念,医生命令是一个绝对的权威。另外,心理学家科恩和戴维斯(Cohen&Davis,1981)通过“耳道痛”案例也证明了这点。一个医生为右耳感染病人开了“耳痛剂”,处方上将“滴入右耳”简写成“滴入Rear”护士顺从地将同等剂量的药剂滴到病人的直肠中。可见,一些时候,服从权威比常识对人的影响还大。三、服从的原因1.合法权力是指社会以规章制度、宗教法律等形式赋予群体中一些成员更多的影响力,从而使其他成员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比如,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有回答的义务;警察要求司机出示驾照,司机必须照办等;军官要求士兵起立,士兵就必须起立;老板要求雇员按时上下班,雇员必须服从等。这些都是稳定的社会关系使一部分人获得了指挥另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利,而被指挥者又
不管条件如何,休息次数多少,工作日长短,每个实验阶段的生产效率都比 前一阶段高。这是为什么呢?社会心理学认为,这里的主要原因是女工们感 到她们与众不同,受到了特殊关照,参加了有趣的实验,所以她们要做得好 些,这个实验说明了使个体感受到关心照顾,可以促使服从。 二、服从的类型 1.根据服从行为发生时服从者内心是否发生冲突,可以把服从分为四种 “口服心服”指口头上赞同、思想上认同、行为上服从。“口不服心 服”,指口头上不赞同、思想上认同、行动上服从。这两种情况的服从,都 是达到内心层次的服从。服从者对群体规范或权威人物,心悦诚服。“口服 心不服”指口头上赞同、思想上不认同、行为上服从、“口不服心不服”指 思想上不认同、口头上不赞同、行动上服从。这两种服从是外显行为层次的 服从,它是因为群体压力或权威影响太大,成员无可奈何地暂时服从。但需 要指出的是,这几种类型的服从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它们都可以变为不 服从。 2.按服从对象可以把服从分为对群体规范的服从和对权威的服从两种 (1)对群体规范的服从 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是社会群体中所强调的组 织原则,个体自觉或被迫服从群体规范。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服从规范的 例子,如二战中的纳粹残害犹太人这一事实用米尔格拉姆 Milgram,(1974: 6)的话来说,“普通人只是简单地做了他们的工作,并非特别的敌意。然而 正是这些人可能成为一个可怕的毁灭过程的参与者”,再比如南京大屠杀中, 日本兵也就是米尔格拉姆所说的普通人,他们并非都是坏人,只是在那个环 境中,不得不那样做,从而对中国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换句话说,就 是在群体环境中,个体迫于群体规范的压力,好人有的时候也会做坏事。 (2)对权威的服从 对权威,人们往往是无条件地绝对服从。这种服从可以分为两种,一种 是敬佩权威,一种是害怕权威。在一个根据地位等级建构的群体中,服从权 威是很正常的,医院、学院就是这样一种组织。霍夫林等人(Holfling et al., 1966)做了这样的实验。被试是 22 个护士和护校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当 一个你不认识的医生让你给病人配明显过大剂量的药品时,你会怎么办?结 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说拒绝执行这样的命令。但是,这 22 人真正面临这 样的命令时,除一人外,都毫不怀疑地执行或推迟执行这道命令。霍夫林认 为,护士遵守根深蒂固的观念,医生命令是一个绝对的权威。 另外,心理学家科恩和戴维斯(Cohen & Davis,1981)通过“耳道痛” 案例也证明了这点。一个医生为右耳感染病人开了“耳痛剂”,处方上将“滴 入右耳”简写成“滴入 R ear”护士顺从地将同等剂量的药剂滴到病人的直 肠中。可见,一些时候,服从权威比常识对人的影响还大。 三、服从的原因 1.合法权力 是指社会以规章制度、宗教法律等形式赋予群体中一些成员更多的影响 力,从而使其他成员认为自己有服从的义务。比如,教师提问学生,学生有 回答的义务;警察要求司机出示驾照,司机必须照办等;军官要求士兵起立, 士兵就必须起立;老板要求雇员按时上下班,雇员必须服从等。这些都是稳 定的社会关系使一部分人获得了指挥另一部分人的合法权利,而被指挥者又
有服从的义务。除此以外,临时的社会角色关系也会使社会结构上处于有利位置的人获得指挥别人的权利,而被指挥者有服从的义务。但是,临时性合法权力是和特定的情境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特定的情境条件,临时性合法权力就不存在了。比如,在医院的手术室或检查室里,医生让病人脱下衣服,病人有义务服从,因为医院赋予了医生临时性的合法权力,而在大街上,医生让病人脱衣,病人就可以拒绝服从了,如果医生让病人司机停车,病人司机也可以不服从,因为在大街上,警察拥有临时性合法权力,他让司机停车,司机就必须把车开到路边停下。因此,在Milgram实验中,被试对实验者的高度服从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实验者被赋予了临时性合法权力。2.责任转移在Milgram另一个实验中,实验者不直接给被试暗示,而是通过电话系统来控制实验情境。结果,只有22%的被试一直服从到最高电压。按照归因理论,没有别人在场时,人们更倾向于将行为责任归于自已本人,从而拒绝服从给别人实施伤害性电击的命令。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已经从社会生活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会了服从权威和责任转移,并且将它们当作适应社会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3.缓解心理紧张,融洽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服从群体规范,才比较容易被人理解,容易与人交往,容易被人接纳,容易办成事情,这种行为也是顺利达到目的的一条捷径。否则,难以与他人协调活动,还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异已者或越轨者,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惩罚有的是有意制造的,有的是无意的,是由事态发展带来的必然惩罚,比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第一次被老师发现,老师口头批评了,第二次又被老师发现,老师又口头批评了,第三次再被老师发现,老师将其试卷收去,课程以零分计,并处以严重警告处分,不服从考场规则受到了惨痛的处罚。在长期的社会生活的熏陶下,人们愿意主动维护规范,而不愿意去做一个越轨者。如果违反了规范,个体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就会产生自责。自责实际上就是良心,人们心里的一把维护社会规范的尺子,它能有效地约束和控制人们的行为。比如,学生上课迟到了,即使老师不批评,通常也不敢象平时一样大模大样地从讲台边走过,而是悄悄地溜到自己座位上。4.逃避惩罚,获取奖励孩子知道不服从父母,不仅吃不到好吃的,得不到想要的,甚至还要遭打;学生们知道不服从老师,不仅当不上班干,甚至还要受到当众批评;工人们知道不服从厂长,不仅很难加到工资,其至还要遭遇下岗:士兵们知道不服从军官,就要受到体罚,甚至遭到军法从事。父母、老师、厂长、军官等往往与群体规范正相关,服从他们,就会受到赞许和奖励,受到正强化。因此,一般情况下,即使对这些权威人物有意见,为了个体和群体长远的利益,也只能服从,因为他们清楚,他们在很多方面还要依赖这些人,恶化了与之的关系,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四、影响服从的因素Milgram认为对权威的服从是社会生活的必要要求。它可能通过进化,早已成为人类的本能。影响服从的因素有:1.命令者的权威性
有服从的义务。除此以外,临时的社会角色关系也会使社会结构上处于有利 位置的人获得指挥别人的权利,而被指挥者有服从的义务。但是,临时性合 法权力是和特定的情境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特定的情境条件,临时性合 法权力就不存在了。比如,在医院的手术室或检查室里,医生让病人脱下衣 服,病人有义务服从,因为医院赋予了医生临时性的合法权力,而在大街上, 医生让病人脱衣,病人就可以拒绝服从了,如果医生让病人司机停车,病人 司机也可以不服从,因为在大街上,警察拥有临时性合法权力,他让司机停 车,司机就必须把车开到路边停下。 因此,在 Milgram 实验中,被试对实验者的高度服从就可以理解了,因 为,实验者被赋予了临时性合法权力。 2.责任转移 在 Milgram 另一个实验中,实验者不直接给被试暗示,而是通过电话系 统来控制实验情境。结果,只有 22%的被试一直服从到最高电压。按照归因 理论,没有别人在场时,人们更倾向于将行为责任归于自己本人,从而拒绝 服从给别人实施伤害性电击的命令。 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已经从社会生活的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会了服从 权威和责任转移,并且将它们当作适应社会的手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3.缓解心理紧张,融洽人际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服从群体规范,才比较容易被人理解,容易与人交往, 容易被人接纳,容易办成事情,这种行为也是顺利达到目的的一条捷径。否 则,难以与他人协调活动,还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异己者或越轨者,受到 相应的惩罚。这种惩罚有的是有意制造的,有的是无意的,是由事态发展带 来的必然惩罚,比如,大学生考试作弊,第一次被老师发现,老师口头批评 了,第二次又被老师发现,老师又口头批评了,第三次再被老师发现,老师 将其试卷收去,课程以零分计,并处以严重警告处分,不服从考场规则受到 了惨痛的处罚。 在长期的社会生活的熏陶下,人们愿意主动维护规范,而不愿意去做一 个越轨者。如果违反了规范,个体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就会产生自责。自责 实际上就是良心,人们心里的一把维护社会规范的尺子,它能有效地约束和 控制人们的行为。比如,学生上课迟到了,即使老师不批评,通常也不敢象 平时一样大模大样地从讲台边走过,而是悄悄地溜到自己座位上。 4.逃避惩罚,获取奖励 孩子知道不服从父母,不仅吃不到好吃的,得不到想要的,甚至还要遭 打;学生们知道不服从老师,不仅当不上班干,甚至还要受到当众批评;工 人们知道不服从厂长,不仅很难加到工资,甚至还要遭遇下岗;士兵们知道 不服从军官,就要受到体罚,甚至遭到军法从事。父母、老师、厂长、军官 等往往与群体规范正相关,服从他们,就会受到赞许和奖励,受到正强化。 因此,一般情况下,即使对这些权威人物有意见,为了个体和群体长远的利 益,也只能服从,因为他们清楚,他们在很多方面还要依赖这些人,恶化了 与之的关系,将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四、影响服从的因素 Milgram 认为对权威的服从是社会生活的必要要求。它可能通过进化,早 已成为人类的本能。影响服从的因素有: 1.命令者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