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硏报告 志愿者动机:利他0R利己 曲祯桢09300130112 王玥珉09300130154 胡明浩09300130125 指导老师:陈金华 选题研究价值 在中国;°有组织性±、有行政参与的志愿者机制大环境下,志愿者是否应该无私奉献。志愿者服务除 了利他因素外,含有利己因素是否合理?进而探讨,利己与利他因素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是否同等重要? 世界各地志愿者名称的总词源:";" voluntas的本意是;°意愿,独立的意愿,发自内心的意愿,无关物 质的意恳士,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志愿者只能被当做免费的劳动力?我们的研究预设是,尽管志愿者精神的精髓 是利他的,但是并不能否定甚至责难志愿者的利己动机 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范围:复旦大学,随机抽取,100份问卷: 调查对象:在校本科生 调查问题:涉及志愿者是否满意于为服务做出的牺牲(如牺牲上课学习时间,承担接待游客不文明行为 的压力,自付某些费用等),认为对志愿者的一些奖励是否合理等 在本组进行的样本数为72的问卷调查中,79.167%的受访对象表示曾经参与过志愿者工作。复旦大学生 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亦是共识。然而,激情磨灭之后,如何在动机方面继续鼓励这群志愿者们,以期繁荣大 学生志愿者事业,成为我们选择“志愿者利他利己动因研究”项目计划的原因。本组认为,这个选题也能为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拓宽研究层面 志愿者动机:利己0R利他? 简单来说,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利己的和利他的。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也可以这样分类。 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存在所谓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体现在,志愿者活动必然给大学生的正 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上海世博会四月末的三次试运行,就给复旦志愿者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志愿者将如何处理活动客观上带来的不便与自己希望参与这些活动的意愿 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的另一个“矛盾点”体现在,志愿者是否应该接受奖励一—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 神层面 调查研究发现,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精神奖励的受访对象占总人数的98.611%,72.22%的受访同学认为 除精神鼓励外,志愿者还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其中,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最应该得到的物质津贴分别为交通补贴 餐饮津贴和徽章、“团团”等纪念品。购物卡、代金券等类似形式的物质津贴则遭到86.5385%同学的极力反对, 其中,占总人数51.9231%的同学极力反对这一类物质津贴。 大学生志恳者们希望得到最基础的志愿活动保障,《瞭望东方周刊》撰文指出,在本次世博志愿者组织机 制中,最受好评前三项服务分别为餐饮、交通、岗前培训,与本组调查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志愿者组织方也 正逐步关注着志愿者权益的保障。从这一点看来,所谓的“利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群 体的利益的关注。不应该从伦理道德角度对任何价值选取进行过度诠释和强调,应保持足够宽容的态度 这个反差说明,一方面,大学生们认可了志愿者所需要的奉献性、自发性,另一方面,现行志愿者机制 越来越受到质疑和诟病 正如前文所言,大学生们认为志愿者的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并不冲突一一在他们的定义中,“利己”不 是自私自利,而是对志愿者们的权利的最基本保障 我国现行志愿者机制仍是有组织性的,有行政参与色彩的活动,有着行政管理僵化等固有弊端。志愿者 机制在保障服务人员权益方面的不作为,和招募志愿者的组织性及强制性相矛盾,导致大学生对其“不完善 不健全”负面评价。 本组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理性地平衡生活与志愿者工作 在确定参与志愿服务之前,会考虑志愿者工作强度等客观状况。 利己和利他的动机并不矛盾,不能从伦理道义上进行过度苛责。关键是在二者之间达到和谐,找到“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1 志愿者动机:利他 OR 利己 曲祯桢 09300130112 王玥珉 09300130154 胡明浩 09300130125 指导老师:陈金华 选题研究价值 在中国¡°有组织性¡±、有行政参与的志愿者机制大环境下,志愿者是否应该无私奉献。志愿者服务除 了利他因素外,含有利己因素是否合理?进而探讨,利己与利他因素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是否同等重要? 世界各地志愿者名称的总词源¡ª¡ªvoluntas 的本意是¡°意愿,独立的意愿,发自内心的意愿,无关物 质的意愿¡±,但是这是否意味着志愿者只能被当做免费的劳动力?我们的研究预设是,尽管志愿者精神的精髓 是利他的,但是并不能否定甚至责难志愿者的利己动机。 研究方法 调查问卷发放: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范围:复旦大学,随机抽取,100 份问卷; 调查对象:在校本科生 调查问题:涉及志愿者是否满意于为服务做出的牺牲(如牺牲上课学习时间,承担接待游客不文明行为 的压力,自付某些费用等),认为对志愿者的一些奖励是否合理等 在本组进行的样本数为 72 的问卷调查中,79.167%的受访对象表示曾经参与过志愿者工作。复旦大学生 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亦是共识。然而,激情磨灭之后,如何在动机方面继续鼓励这群志愿者们,以期繁荣大 学生志愿者事业,成为我们选择“志愿者利他利己动因研究”项目计划的原因。本组认为,这个选题也能为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拓宽研究层面。 志愿者动机:利己 OR 利他? 简单来说,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利己的和利他的。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也可以这样分类。 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存在所谓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体现在,志愿者活动必然给大学生的正 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上海世博会四月末的三次试运行,就给复旦志愿者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志愿者将如何处理活动客观上带来的不便与自己希望参与这些活动的意愿 呢? 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的另一个“矛盾点”体现在,志愿者是否应该接受奖励——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 神层面。 调查研究发现,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精神奖励的受访对象占总人数的 98.611%,72.22%的受访同学认为 除精神鼓励外,志愿者还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其中,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最应该得到的物质津贴分别为交通补贴、 餐饮津贴和徽章、“团团”等纪念品。购物卡、代金券等类似形式的物质津贴则遭到 86.5385%同学的极力反对, 其中,占总人数 51.9231%的同学极力反对这一类物质津贴。 大学生志愿者们希望得到最基础的志愿活动保障,《瞭望东方周刊》撰文指出,在本次世博志愿者组织机 制中,最受好评前三项服务分别为餐饮、交通、岗前培训,与本组调查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志愿者组织方也 正逐步关注着志愿者权益的保障。从这一点看来,所谓的“利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群 体的利益的关注。不应该从伦理道德角度对任何价值选取进行过度诠释和强调,应保持足够宽容的态度。 这个反差说明,一方面,大学生们认可了志愿者所需要的奉献性、自发性,另一方面,现行志愿者机制 越来越受到质疑和诟病。 正如前文所言,大学生们认为志愿者的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并不冲突——在他们的定义中,“利己”不 是自私自利,而是对志愿者们的权利的最基本保障。 我国现行志愿者机制仍是有组织性的,有行政参与色彩的活动,有着行政管理僵化等固有弊端。志愿者 机制在保障服务人员权益方面的不作为,和招募志愿者的组织性及强制性相矛盾,导致大学生对其“不完善、 不健全”负面评价。 本组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理性地平衡生活与志愿者工作! 在确定参与志愿服务之前,会考虑志愿者工作强度等客观状况。 利己和利他的动机并不矛盾,不能从伦理道义上进行过度苛责。关键是在二者之间达到和谐,找到“中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间路线”。 多数认同的物质奖励,是有利于更好服务的有限的物质保障。“利己”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志愿者群体 应得的权益和尊重 我国志愿者机制由于其行政组织性和强制性,在志愿者权益保障方面力度不足,导致大学生对其普遍的 数据状况: 1.受访对象约有79.1667%曾经参与过志愿者工作 2.通过对比一、二题,我们发现83.3334%受访对象认为志愿者发挥作用很大或者比较大。 然而,曾当过志愿者的受访对象对志愿者的作用评价比非志愿者来得更低,他们中24.5614%认为志愿者 作用说不清或者不太大,而非志愿者只有13.32%认为志愿者作用说不清或不太大 3.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理性地平衡生活与志愿者工作 第四题发现,69.4444%·的志愿者认为要理性分析志愿者工作状况,从而确定志愿者工作时间长短 83.3333%0志愿者认为,志愿者的利己的动机与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不冲突 4.物质奖励VS精神鼓励一一大学生们侧重于后者 第五题发现,5.555%的大学生认为既要获得精神奖励又要获得物质奖励,43.0556%认为志愿者应该 获得精神奖励。1.3889%的受访对象认为志愿者两种鼓励都不应该获得 5.通过对九、十题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志居者的印象都是积极的,对志愿者制度的印象则相对负面: 对志愿者的印象强调奉献(30.56%),其次强调无私(27.78%),接下来还强调热情(25%),辛苦(15.278%8) 和自恳(13.889%) 这说明,中国的志愿者拥有奉献性、积极性 对志愿者制度的印象则是不完善(13.889%),不健全(9.72%),功利(9.72%)一类的词语 这表示,一在大众眼中,志愿者制度对志愿者的保护依旧不够。二.中国志愿者制度行政化管理造成的 僵化性弊端正在为 数据分析 组进行的样本数为72的问卷调查中,79.167%的受访对象表示曾经参与过志愿者工作。复旦大学生 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亦是共识。然而,激情磨灭之后,如何在动机方面继续鼓励这群志愿者们,以期繁荣大 学生志愿者事业,成为我们选择“志愿者利他利己动因研究”项目计划的原因。本组认为,这个选题也能为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拓宽研究层面。 【给图表,说明复旦参加志愿者人数比例高。这里可以放上感动复旦十大人物,图注说明其中三分之 的候选对象是大学生志愿者或志愿团体】 简单来说,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利己的和利他的。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也可以这样分类 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存在所谓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体现在,志愿者活动必然给大学生的正常 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上海世博会四月末的三次试运行,就给复旦志愿者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志愿者将如何处理活动客观上带来的不便与自己希望参与这些活动的意愿 本组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理性地平衡生活与志愿者工 问卷第四题发现,69.44%的受访对象认为,他们将预先分析志愿者工作状况,从而确定志愿者工作时间 长短 【要不要加图表你自己定吧…我给个建议,加个照片也行,生动点,建议建议,不加也无所谓~】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83.33%的受访对象认为,志愿者的利己的动机与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不冲突。也 就是说,在大学生心中,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之间的所谓“矛盾”并不成为他们拒绝志愿者工作的理由。与此 相反,作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他们寻求一条合理解决“矛盾”的途径 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的另一个“矛盾点”体现在,志愿者是否应该接受奖励—一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 神层面。 调查研究发现,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精神奖励的受访对象占总人数的98.611%,72.22%的受访同学认为 除精神鼓励外,志愿者还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其中,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最应该得到的物质津贴分别为交通补贴、 餐饮津贴和徽章、“团团”等纪念品。购物卡、代金券等类似形式的物质津贴则遭到86.5385%同学的极力反对, 其中,占总人数51.9231%的同学极力反对这一类物质津贴 大学生志愿者们希望得到最基础的志愿活动保障,《瞭望东方周刊》撰文指出,在本次世博志愿者组织机 制中,最受好评前三项服务分别为餐饮、交通、岗前培训,与本组调查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志愿者组织方也 正逐步关注着志愿者权益的保障。从这一点看来,所谓的“利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群 体的利益的关注。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2 间路线”。 多数认同的物质奖励,是有利于更好服务的有限的物质保障。“利己”并非自私自利,而是志愿者群体 应得的权益和尊重。 我国志愿者机制由于其行政组织性和强制性,在志愿者权益保障方面力度不足,导致大学生对其普遍的 诟病。 一.数据状况: 1.受访对象约有 79.1667%曾经参与过志愿者工作。 2.通过对比一、二题,我们发现 83.3334%受访对象认为志愿者发挥作用很大或者比较大。 然而,曾当过志愿者的受访对象对志愿者的作用评价比非志愿者来得更低,他们中 24.5614%认为志愿者 作用说不清或者不太大,而非志愿者只有 13.32%认为志愿者作用说不清或不太大。 3.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理性地平衡生活与志愿者工作。 第四题发现,69.4444%的志愿者认为要理性分析志愿者工作状况,从而确定志愿者工作时间长短。 83.3333333%的志愿者认为,志愿者的利己的动机与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不冲突。 4.物质奖励 VS 精神鼓励——大学生们侧重于后者。 第五题发现,55.5555556%的大学生认为既要获得精神奖励又要获得物质奖励,43.0556%认为志愿者应该 获得精神奖励。1.3889%的受访对象认为志愿者两种鼓励都不应该获得。 5.通过对九、十题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对志愿者的印象都是积极的,对志愿者制度的印象则相对负面: 对志愿者的印象强调奉献(30.56%),其次强调无私(27.78%),接下来还强调热情(25%),辛苦(15.278%) 和自愿(13.889%) 这说明,中国的志愿者拥有奉献性、积极性。 对志愿者制度的印象则是不完善(13.889%),不健全(9.72%),功利(9.72%)一类的词语。 这表示,一.在大众眼中,志愿者制度对志愿者的保护依旧不够。二.中国志愿者制度行政化管理造成的 僵化性弊端正在为 二.数据分析 在本组进行的样本数为 72 的问卷调查中,79.167%的受访对象表示曾经参与过志愿者工作。复旦大学生 热衷于参加志愿者活动亦是共识。然而,激情磨灭之后,如何在动机方面继续鼓励这群志愿者们,以期繁荣大 学生志愿者事业,成为我们选择“志愿者利他利己动因研究”项目计划的原因。本组认为,这个选题也能为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拓宽研究层面。 【给图表,说明复旦参加志愿者人数比例高。这里可以放上感动复旦十大人物,图注说明其中三分之一 的候选对象是大学生志愿者或志愿团体】 简单来说,一个人行为的动机可以分为利己的和利他的。志愿者活动的动机也可以这样分类。 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的存在所谓的“矛盾”,这个“矛盾”首先体现在,志愿者活动必然给大学生的正常 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上海世博会四月末的三次试运行,就给复旦志愿者的正常学习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学生志愿者将如何处理活动客观上带来的不便与自己希望参与这些活动的意愿 呢? 本组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将理性地平衡生活与志愿者工作。 问卷第四题发现,69.44%的受访对象认为,他们将预先分析志愿者工作状况,从而确定志愿者工作时间 长短。 【要不要加图表你自己定吧…我给个建议,加个照片也行,生动点,建议建议,不加也无所谓~~】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83.33%的受访对象认为,志愿者的利己的动机与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不冲突。也 就是说,在大学生心中,利己动机和利他动机之间的所谓“矛盾”并不成为他们拒绝志愿者工作的理由。与此 相反,作为新世纪高素质人才,他们寻求一条合理解决“矛盾”的途径。 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的另一个“矛盾点”体现在,志愿者是否应该接受奖励——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 神层面。 调查研究发现,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精神奖励的受访对象占总人数的 98.611%,72.22%的受访同学认为 除精神鼓励外,志愿者还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其中,受访者认为志愿者最应该得到的物质津贴分别为交通补贴、 餐饮津贴和徽章、“团团”等纪念品。购物卡、代金券等类似形式的物质津贴则遭到 86.5385%同学的极力反对, 其中,占总人数 51.9231%的同学极力反对这一类物质津贴。 大学生志愿者们希望得到最基础的志愿活动保障,《瞭望东方周刊》撰文指出,在本次世博志愿者组织机 制中,最受好评前三项服务分别为餐饮、交通、岗前培训,与本组调查不谋而合。可以看出,志愿者组织方也 正逐步关注着志愿者权益的保障。从这一点看来,所谓的“利己”并不是自私自利,而是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群 体的利益的关注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建议你找到瞭望东方那期的电子版截图,或者是青年报的建议而已,太麻烦就算了。因为我考虑到前 面太多图表了,会不会太花眼?】 本组的调查还有一个有趣的反差:受访同学对志愿者的印象偏向于诸如“奉献”(30.56%),“无私 (27.78%),“热情”(25%),“辛苦”(15.278%)和“自愿”(13.889%)一类的形容词,而对于志愿者机制的描 述则倾向于不完善(13.889%),不健全(9.72%),功利(9.72%)一类的词语 这个反差说明,一方面,大学生们认可了志愿者所需要的奉献性、自发性,另一方面,现行志愿者机制 越来越受到质疑和诟病。 自私自利,而是对志愿者们的权利的最基本保障。然而,现行志愿者制度在保障方面的不合格解释了大学生对 其“不完善、不健全”一类的负面评价 总的来说,在复旦学生心中,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同等重要一一这里的利己指的是 对志愿者们的权利的最基本保障 愿者机制之所以未能完全激励志愿者工作热情,一个改进的方向就是 完善对志愿者的服务与保障机制 【附】 样本总数72 第一题【参加过】为79.1667%(72人),【没参加过】的为20.8333% 第二题认为志愿者发挥作用大的分别为很大27.778%,比较大55.5556%,说不清9.7222%,不太大 6.9444%,没有0 其中志愿者受访者中,22.807%认为很大,59.6491%认为比较大,12.2807%认为说不清,12.2807% 认为不太大 非志愿者中,46.6667&认为很大,40%认为比较大,6.66%认为说不清,6.66%认为不太大 第三题【不愿意】为26.3889%,【看情况,志愿者工作时间短可以考虑】的为69.4449【愿意,不论 多长的时间都可以接受】为4.1667% 第四题【不矛盾,志愿者可以有利己的动机】为83.33333%3【矛盾,志愿者应该无私奉献】为 1.111111,【说不清楚】为5.5555% 第五题【既要获得精神奖励又要获得物质奖励】为55.5556%,【应该获得精神奖励】为43.056% 【应该获得物质奖励】为0,【都不应该获得】为1.3889% 第六题【应该】为72.2222%【不应该】为27.7778% 第七题见后文 第八题【志愿者是免费劳动力为11.111111,【志愿者应该完全无私奉献,发扬时代精神】为 41.6667%,【志愿者服务在奉献服务的同时,也可以由利己因素】为34.722222,【说不清楚】为2.777778% 第九题 奉献22 无私20 热情18 辛苦11 自愿10 第十题 不完善10 不健全7 功利7 行政化4 乱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3 【建议你找到瞭望东方那期的电子版截图,或者是青年报的~建议而已,太麻烦就算了。因为我考虑到前 面太多图表了,会不会太花眼?】 本组的调查还有一个有趣的反差:受访同学对志愿者的印象偏向于诸如“奉献”(30.56%),“无私” (27.78%),“热情”(25%),“辛苦”(15.278%)和“自愿”(13.889%)一类的形容词,而对于志愿者机制的描 述则倾向于不完善(13.889%),不健全(9.72%),功利(9.72%)一类的词语。 这个反差说明,一方面,大学生们认可了志愿者所需要的奉献性、自发性,另一方面,现行志愿者机制 越来越受到质疑和诟病。 正如前文所言,大学生们认为志愿者的利己动机与利他动机并不冲突——在他们的定义中,“利己”不是 自私自利,而是对志愿者们的权利的最基本保障。然而,现行志愿者制度在保障方面的不合格解释了大学生对 其“不完善、不健全”一类的负面评价。 总的来说,在复旦学生心中,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同等重要——这里的利己指的是 对志愿者们的权利的最基本保障。现行志愿者机制之所以未能完全激励志愿者工作热情,一个改进的方向就是 完善对志愿者的服务与保障机制。 【附】 样本总数 72 第一题 【参加过】为 79.1667%(72 人),【没参加过】的为 20.8333% 第二题 认为志愿者发挥作用大的分别为 很大 27.7778%,比较大 55.5556%,说不清 9.7222%,不太大 6.9444%,没有 0 其中志愿者受访者中,22.807%认为很大,59.6491%认为比较大,12.2807%认为说不清,12.2807% 认为不太大 非志愿者中,46.6667&认为很大,40%认为比较大,6.66%认为说不清,6.66%认为不太大 第三题 【不愿意】为 26.3889%,【看情况,志愿者工作时间短可以考虑】的为 69.4444%,【愿意,不论 多长的时间都可以接受】为 4.1667% 第四题 【不矛盾,志愿者可以有利己的动机】为 83.3333333%【矛盾,志愿者应该无私奉献】为 11.1111111%,【说不清楚】为 5.5555556% 第五题 【既要获得精神奖励又要获得物质奖励】为 55.5555556%,【应该获得精神奖励】为 43.0556%, 【应该获得物质奖励】为 0,【都不应该获得】为 1.3889% 第六题 【应该】为 72.2222%【不应该】为 27.7778% 第七题见后文 第八题 【志愿者是免费劳动力为 11.1111111%,【志愿者应该完全无私奉献,发扬时代精神】为 41.6666667%,【志愿者服务在奉献服务的同时,也可以由利己因素】为 34.7222222,【说不清楚】为 2.7777778% 第九题 奉献 22 无私 20 热情 18 辛苦 11 自愿 10 第十题 不完善 10 不健全 7 功利 7 行政化 4 乱 5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应用伦理学“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从上海世博盛会到公益社团组织的西部支教,作为复旦的一员,你绝不会对“志愿者”三个字感到陌生 我们希望进行复旦大学生对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的调查问卷活动,希望了解你对志愿服务的一些 本地调査为不记姓名,问卷中所提问题无所谓对与错。我们承诺对您填写的信息保密,请您不必有任何 顾虑。谢谢您的参加与支持 应用伦理学“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课题小组 联系人王玥珉15201927984 除特殊注明外,其他均为单项选择。请在相应选项上打勾(电子版请涂成红色) 基本信息 *你的年级是 *性别:男/女 你的专业:文科/理科/医科/工科 *你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 参加过 没参加过 2你认为志愿者发挥的作用大吗? 很大 比较大 说不清 不大 3你愿意为志愿者工作牺牲正常上课时间吗? 不愿意 看情况,志愿者工作时间短可以考虑 愿意,不论多长的时间都可以接受 4你认为,获得奖励与志愿精神相矛盾吗? 不矛盾,志愿者可以有利己的动机。 矛盾,志愿者应该无私奉献 说不清楚 5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奖励吗? 既要获得精神奖励又要获得物质奖励 应该获得精神奖励 应该获得物质奖励 都不应该获得 6除了诸如证书等精神鼓励外,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吗? 应该(下接第7题) 不应该(下接第8题) 7若上题回答【L.应该】,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以下哪些类型的物质鼓励吗? 【1为不应该,5为非常应该】 餐饮津贴 5 徽章、“团团”等纪念品 2 5 购物卡、代金券 走“快速通道”等类似 特权 其他(请注明)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4 应用伦理学“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从上海世博盛会到公益社团组织的西部支教,作为复旦的一员,你绝不会对“志愿者”三个字感到陌生。 我们希望进行复旦大学生对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的调查问卷活动,希望了解你对志愿服务的一些 想法。 本地调查为不记姓名,问卷中所提问题无所谓对与错。我们承诺对您填写的信息保密,请您不必有任何 顾虑。谢谢您的参加与支持。 应用伦理学“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课题小组 联系人 王玥珉 15201927984 除特殊注明外,其他均为单项选择。请在相应选项上打勾(电子版请涂成红色)。 基本信息: *你的年级是________________。 *性别:男/女 *你的专业:文科/理科/医科/工科 *你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 参加过 没参加过 2 你认为志愿者发挥的作用大吗? 很大 比较大 说不清 不太大 不大 3 你愿意为志愿者工作牺牲正常上课时间吗? 不愿意 看情况,志愿者工作时间短可以考虑 愿意,不论多长的时间都可以接受 4 你认为,获得奖励与志愿精神相矛盾吗? 不矛盾,志愿者可以有利己的动机。 矛盾,志愿者应该无私奉献。 说不清楚。 5 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奖励吗? 既要获得精神奖励又要获得物质奖励 应该获得精神奖励 应该获得物质奖励 都不应该获得 6 除了诸如证书等精神鼓励外,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吗? 应该(下接第 7 题) 不应该(下接第 8 题) 7 若上题回答【1.应该】,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以下哪些类型的物质鼓励吗? 【1 为不应该,5 为非常应该】 餐饮津贴 1 2 3 4 5 交通补贴 1 2 3 4 5 徽章、“团团”等纪念品 1 2 3 4 5 购物卡、代金券 1 2 3 4 5 走“快速通道”等类似 特权 1 2 3 4 5 其他(请注明)_______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8我国的志恳者机制目前仍有行政参与色彩,是有组织性的活动。在你看来,以媒体为代表的 社会舆论对志愿者的期许是怎样的 志愿者是免费劳动力 志愿者应该完全无私奉献,发扬时代精神 志愿者服务在奉献服务的同时,也可以由利己因素 说不清楚。 9请用三个形容词描述志愿者服务 10请用1-3个形容词描述中国的志愿者机制 应用伦理学“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从上海世博盛会到公益社团组织的西部支教,作为复旦的一员,你绝不会对“志愿者”三个字感到陌生 我们希望进行复旦大学生对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的调查问卷活动,希望了解你对志愿服务的一些 本地调査为不记姓名,问卷中所提问题无所谓对与错。我们承诺对您填写的信息保密,请您不必有任何 顾虑。谢谢您的参加与支持。 应用伦理学“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课题小组 联系人王玥珉15201927984 除特殊注明外,其他均为单项选择。请在相应选项上打勾(电子版请涂成红色)。 基本信息 *你的年级是 *你的专业 理科/医科/工科 *你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 2你认为志愿者发挥的作用大吗? 比较大 说不清 3你愿意为志愿者工作牺牲正常上课时间吗? 不愿意 愿意,不论多长的时间都可以接受 4你认为,获得奖励与志愿精神相矛盾吗? 矛盾,志愿者应该无私奉削 说不清楚。 5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奖励吗? 应该获得精神奖励 应该获得物质奖励 都不应该获得 6除了诸如证书等精神鼓励外,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吗? 不应该(下接第8题)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研讨型课程《应用伦理学》 大学生课题调研报告 博学而笃志 切问而近思 5 8 我国的志愿者机制目前仍有行政参与色彩,是有组织性的活动。在你看来,以媒体为代表的 社会舆论对志愿者的期许是怎样的? 志愿者是免费劳动力 志愿者应该完全无私奉献,发扬时代精神 志愿者服务在奉献服务的同时,也可以由利己因素 说不清楚。 9 请用三个形容词描述志愿者服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请用 1-3 个形容词描述中国的志愿者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用伦理学“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从上海世博盛会到公益社团组织的西部支教,作为复旦的一员,你绝不会对“志愿者”三个字感到陌生。 我们希望进行复旦大学生对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的调查问卷活动,希望了解你对志愿服务的一些 想法。 本地调查为不记姓名,问卷中所提问题无所谓对与错。我们承诺对您填写的信息保密,请您不必有任何 顾虑。谢谢您的参加与支持。 应用伦理学“志愿者动机的利己因素与利他因素”课题小组 联系人 王玥珉 15201927984 除特殊注明外,其他均为单项选择。请在相应选项上打勾(电子版请涂成红色)。 基本信息: *你的年级是________________。 *性别:男/女 *你的专业:文科/理科/医科/工科 *你参加过志愿者活动吗? 参加过 没参加过 2 你认为志愿者发挥的作用大吗? 很大 比较大 说不清 不太大 不大 3 你愿意为志愿者工作牺牲正常上课时间吗? 不愿意 看情况,志愿者工作时间短可以考虑 愿意,不论多长的时间都可以接受 4 你认为,获得奖励与志愿精神相矛盾吗? 不矛盾,志愿者可以有利己的动机。 矛盾,志愿者应该无私奉献。 说不清楚。 5 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奖励吗? 既要获得精神奖励又要获得物质奖励 应该获得精神奖励 应该获得物质奖励 都不应该获得 6 除了诸如证书等精神鼓励外,你认为志愿者应该获得物质津贴吗? 应该(下接第 7 题) 不应该(下接第 8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