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第九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章节第九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2学时)题目1.要求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常见原因和影响因素。教学2.理解发生机制中主要的观点,常见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特点。目的了解防治原则3.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概念(20分钟)1.教学内容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0分钟)及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50分钟)时间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0分钟)分配5.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10分钟)。重点:有关定义及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主要发病机制难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重点从介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出发,指出临床上可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原难点因。并通过引入自由基的概念、特性及钙稳态调节为基础,逐步阐述缺血-再灌注损及伤机制与自由基损伤作用和钙超载有关。本章教学中适当介绍有关心肌缺血-再灌注对策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教学合班(6-11)班集中讲授,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组织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版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思考1.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题及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阅读阅读材料缺有关血-再灌注损伤的论文及综述,材料课后记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教案(理论课) 第九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章节 题目 第九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2 学时) 教学 目的 1.要求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常见原因和影响因素。 2.理解发生机制中主要的观点,常见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特点。 3 教学 内容 及 时间 分配 1.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概念(20 分钟) 2.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和影响因素。(10 分钟) 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50 分钟) 4.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10 分钟) 5.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10 分钟)。 重点 难点 及 对策 重点:有关定义及概念,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主要发病机制 难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 从介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出发,指出临床上可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原 因。并通过引入自由基的概念、特性及钙稳态调节 缺血-再灌注损 伤机制与自由基损伤作用和钙 心肌缺血-再灌注 损伤发生机制及 教学 组织 合班(6-11)班集中讲授,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 方法 使用多媒体课件和版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思考 题及 阅读 材料 1.1.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3.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应用 缺有关血-再灌注损伤的论文及综述。 课 后 记
第九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这种血液再灌注使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又称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injury)。用低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加重,这种现象称为氧反常(oxygen paraox);预先用无钙溶液灌注大鼠心脏2分钟,再用含钙溶液进行灌注是,心肌细胞酶释放增加、肌纤维过度收缩及心肌电信号异常,称为钙反常(calciumparadox);缺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功能及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但在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称为pH反常(pHparadox)。第一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一、原因凡是在组织器官缺血基础上的血液再灌注都可能成为缺血一再灌注的发病原因。常见的原因有:1.全身循环障碍后恢复血液供应:如心脏骤停后心脑肺复苏等2.组织器官缺血后血流恢复:如器官移植及断肢再植术后。3.某一血管再通后:动脉搭桥术、PTCA、溶栓疗法等。二、条件并不是所有缺血的组织器官在血流恢复后都会发生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许多因素可以影响其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常见的有:1.缺血时间:缺血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2.侧支循环:侧枝循环容易形成者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3.需氧程度:对氧需求量高的组织器官,如心、脑等易发生再灌注损伤4.再灌注条件,如压力,温度,CaK*等。第二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氧自由基生成、钙超载和白细胞激活有关
第九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这种血液再灌注使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又称再灌注损伤(reperfusion injury)。 用低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在缺氧条件下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正常 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加重,这种现象称为氧反常 (oxygen paraox); 预先用无钙溶液灌注大鼠心脏 2 分钟,再用含钙溶液进行灌注是,心肌细胞 酶释放增加、肌纤维过度收缩及心肌电信号异常,称为钙反常(calcium paradox); 缺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功能及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但在再灌注时 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组织损伤,称为 pH 反常(pH paradox)。 第一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 一、原因 凡是在组织器官缺血基础上的血液再灌注都可能成为缺血-再灌注的发病原 因。常见的原因有: 1.全身循环障碍后恢复血液供应:如心脏骤停后心脑肺复苏等 2.组织器官缺血后血流恢复:如器官移植及断肢再植术后。 3.某一血管再通后: 动脉搭桥术、PTCA、溶栓疗法等。 二、条件 并不是所有缺血的组织器官在血流恢复后都会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许多 因素可以影响其发生及其严重程度,常见的有: 1. 缺血时间:缺血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2. 侧支循环:侧枝循环容易形成者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3.需氧程度:对氧需求量高的组织器官,如心、脑等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4.再灌注条件, 如压力,温度,Ca 2+K+等。 第二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主要与氧自由基生 成、钙超载和白细胞激活有关
一、 自由基的作用(一)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自由基(freeradical)是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子团和分子的总称。自由基的种类很多,如脂质自由基、氯自由基和甲基自由基等。其中有氧诱发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oxygenfreeradical),可以分为非脂性氧自由基和脂性氧自由基。(二)缺血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再灌注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激发产生氧自由基:1.黄嘌呤氧化酶途径2.中性粒细胞3.线粒体(三)自由基的损伤作用自由基性质极为活泼,一旦形成,即可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自由基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1.膜脂质过氧化作用2.抑制蛋白质的功能3.破坏核酸和染色体二、钙超载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的现象称为钙超载(calciumoverload)。(一)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1.Na/Ca交换异常2.生物膜损伤:包括细胞膜损伤和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二)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1.线粒体功能障碍2.激活多种酶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一、 自由基的作用 (一)自由基的概念与类型 自由基(free radical)是在外层电子轨道上含有单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原 子团和分子的总称。自由基的种类很多,如脂质自由基、氯自由基和甲基自由基 等。其中有氧诱发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oxygen free radical),可以分为非 脂性氧自由基和脂性氧自由基。 (二)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生成增多的机制 再灌注时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激发产生氧自由基: 1.黄嘌呤氧化酶途径 2.中性粒细胞 3.线粒体 (三)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自由基性质极为活泼,一旦形成,即可经其中间代谢产物不断扩展生成新的 自由基,形成连锁反应。自由基可与各种细胞成分,如膜磷脂、蛋白质、核酸等 发生反应,造成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1.膜脂质过氧化作用 2.抑制蛋白质的功能 3.破坏核酸和染色体 二、钙超载 各种原因引起的细胞内钙含量异常增多并导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代谢障碍 的现象称为钙超载(calcium overload)。 (一)细胞内钙超载的机制 1.Na2+/Ca2+交换异常 2.生物膜损伤:包括细胞膜损伤和线粒体及肌浆网膜损伤 (二)钙超载引起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线粒体功能障碍 2.激活多种酶 3.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4.促进氧自由基生成
5.肌原纤维过度收缩三、白细胞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激活介导的微血管损伤在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再灌注损伤包括:微血管损伤和细胞损伤第三节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一)心功能变化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最为常见。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心肌顿抑,心功能难以恢复。(二)心肌代谢变化(三)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二、脑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脑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代谢和组织学都发生了变化。三、其它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如:肠、肾、骨骼肌等。第四节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二、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三、清除自由基四、减轻钙超载五、其它
5.肌原纤维过度收缩 三、白细胞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激活介导的微血管损伤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 中起重要的作用。中性粒细胞介导的再灌注损伤包括:微血管损伤和细胞损伤 第三节 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的功能及代谢变化 一、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一)心功能变化 1.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 最为常见。 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心肌顿抑, 心功能难以恢复 。 (二)心肌代谢变化 (三)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脑缺血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代谢和组织学都发生了变化。 三、其它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如:肠、肾、骨骼肌等。 第四节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一、减轻缺血性损伤、控制再灌注条件 二、改善缺血组织的代谢 三、清除自由基 四、减轻钙超载 五、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