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15 三、期待可能性体系的地 .303 位.29 (2)可罚的预备、阴谋.304 四、作为责任阻却事由的 (3)预备、阴谋的处罚.305 期待可能性的意义 (4)预备的不完成.305 294 4.中止犯 .306 五、关于期待可能性的 (1)本质.306 错误. 295 一、刑事政策说.306 (3)过失行为与期待可能性 二、法律说. 306 296 (2)成立要件 308 ()违法拘束命令. 297 任意性.308 第六节未遂犯.298 二、 中止行为.308 1.未遂犯的意义. 298 (3)处罚.309 (们)摄念. 298 加重的未遂 . 309 (2)处罚未递的根据.299 二、预备中止.309 (3)要件.299 5.预备的中止.3]0 (4)处罚. 299 (1)准用否定论.310 (5)未遂犯成立与否有争议 (2)准用肯定论.310 的情况.300 (3)作为修正形式的顶备 一、过失犯的未遂.300 444.31} 不作为犯的未 (4)准用的效果.311 遂. 300 6.结果加重犯的未遂 .3]2 三、 结果加重犯的未递 7.不能犯.314 44*,300 (1)关于不能犯的学说.314 2.普手实行 一、客规说(实质的客观 (1)意义. 300 说) 314 (2)着手实行时期有争议的 二 主观说.315 犯罪.302 三、定型说(形式的客观 一、间接正犯.302 二、作为原因的自由行 (2)关于不能犯的判例.316 为 303 、关于方法的不能.316 三、 隔离犯.303 二、关于客体的不能.31了 四、结合犯.303 (3)关于不能犯的立法.317 五、过失犯.303 8.事实的欠缺 318 3.预备、阴谋: 303 (1)意义. 318 (1)意义以及刑法上的处理 关于主体事实的欠缺
16目录 *.3】8 .329 二,关于客体事实的欠缺 意义. 329 二, 目的的行为论的支配 三、关于手段事实的欠缺 行为的意义.330 319 三,对支配行为概念的批 四、关子行为状况的事实 判. 330 欠缺.319 (一)是现实的支配行 (2)处理.4.319 为,还是可能的支 第七节正犯·共犯.321 配行为.330 1.总说. 321 (二)教唆、帮助行为是 (1)正犯与共犯的区别 321 文配行为吗? .331 意义. 4+32] (三)间接正犯与支配 二、学说史的概论. 322 行为说.331 三、区别正犯与共犯的各 ()限制的正犯论、扩张的 种学说. 322 正犯论.。 331 (-一)主观说 322 限制的正犯论·331 (二)客观说.323 二、扩张的正犯论.332 (三)折衷说,特殊的目 (5)正犯的种类. 332 的行为支配说. 324 单织正犯. 332 四、正犯与共犯的区别标 二、 直接正犯., 333 准.325 三、间接正犯.333 (2)包括的正犯者概念.326 四、共同正犯. 333 意义. 329 五,同时正犯 333 二、共犯立法的两种倾向 六、其他. 333 .326 (6)同时犯. 333 (一)传统的共犯立法 一、概念. 333 326 二、处分. 333 (.)规定包括的正犯 三、 过失共同与同时犯 者概念的共犯立 .334 ,326 (7)间接E犯.335 三、包括的正犯者概念的 、总说. 335 特征与批判. 327 二、间接正犯的正犯性 (一)特征 4ea4e。328 335 (二)批判.328 三、间接正犯的非共犯生 (3)正犯概念与支配行为 336
目录17 四、间接正犯的形态.337 345 (-)利用无刑法上的 ()对立犯罪的规定 行为能力者.337 形式.345 (二)利用他人的适法 (三)对立犯罪与共犯 行为.337 规定的适用.345 (三)利用没有责任的 (12)犯罪共同说,行为共同 人 338 说.347 五、间接正犯的着手实行 (13)共犯独立性说,共犯从 时期.338 属性说.348 (8)自手犯. 339 共犯从属性问题.348 意义. 339 共犯从属性的理论 二、否定说与肯定说.340 (共犯从属性说)·39 三、认定为自手犯的情况 (.)最极端的从形 340 式349 (9)有故意的工具. 341 (二)极端从漏形式.39 (小0)共犯的种类.34 〔三)限制的从属形式 一、共犯的意义.344 e◆+0*+319 二、必要的共犯.341 (四)最低限度的从属 兰、任意的共犯. 34 形式.349 (11)必要的共犯与任意的 三、共犯独立性理论(共 共犯.34 犯独立性说).350 、 任意的共犯与共犯概 (一)意义. 350 念. 314 (二)作为特别罪的教 二、 必要的共犯的概念 唆未遂.350 .345 (14)共犯的从属性(程度) 三、集合犯罪与共犯规定 351 35 2.共同正犯. ·352 〔一)集合犯罪的概念 (1)共同正犯的要件.352 .315 一、总说(犯罪共同说和 (二)集合犯罪与刑法总 行为共同说).352 则“共犯”规定的适 共同正犯的要件与共 用 .345 谋共同正犯*.353 四、对立犯罪与共犯规定 偶然的共同正犯与承 继的共同正犯.354 (-一)对立犯罪的概念 叫、共同正犯与同时犯
18目录 .354 (3)未遂的教唆.367 (2)共谋共同正犯.355 一、 意义.367 一、意义. 355 二、教唆者的故意与未遂 判例上的所谓共谋共 的教唆 368 同正犯.355 (4)煽动者.368 三、共犯共同意思主体说 一、意义. 368 的意义与价值.356 偏动者的问题. 368 (3)无形的共同正犯. 358 (5)教唆的未遂. 369 一、 意义. 358 (6)间接教唆、再间接教唆 二、批判. 358 370 (4)承继的共同正犯. 359 (7)独立教唆.371 一、意义. 359 (8)煽动 372 二、 成立范围 359 4.从犯(帮助犯) 372 (5)片面的共同正犯. 361 (1)从犯的要件.372 “、片面共犯的问题.361 一、从犯的意义.372 二、片面的共同正犯. 361 二、从犯成立的要件.372 (6)过失犯的共同正犯.36 兰、从犯的未遂.373 过失共同正犯成立与 四、从犯的帮助(间接从 否.361 犯).374 二、 过失共同正犯的构 五、从犯的处罚.374 成. 362 (2)基于过失的从犯. 374 三、“作为原因上的自由 (3)片面的从犯.375 行为”的共同正犯.363 (4)无形的从犯与教唆犯的 四、结果加重犯的失同正 区别.376 犯4. 364 区别的标准.376 3.教唆犯. 365 二、 具体的区别.376 (1)教唆犯的要件.365 三、错误. 376 一、使他人产生犯罪决意 (5)有形的从犯与共同正犯 的行为. 365 的区别.377 二、 基于被教唆者的犯罪 区别从犯和正犯的问 实行.367 题点.377 (2)基于过失的教陵犯.367 区别从犯和正犯的标 、基于过失的共犯.367 准 377 二、 基于过失的教唆犯 (一)形式说.377 .367 (二)决意标准说.377
目录19 三、守望行为是否从犯 (2)教唆犯、从犯和未遂·388 *4.444.377 一、共犯的未遂和共犯的 5.预备罪与共犯.378 从屑性+*+.*.388 (1)预备罪与共同正犯. 378 二、 教唆的未遂. 389 一、实行行为者与预备行 三、从犯的未遂 .389 为者的共同.378 四、狭义的共犯和中止未 二、预备罪的共同正犯 遂.390 378 8.共犯和错误. 390 三、自已预备和他人预备 (1)共同正犯上的绪误 380 .390 (2)预备罪与从犯. 380 (2)教唆犯、从犯上的错误 、预备行为与从犯. 380 .391 预备罪的从犯. 380 教唆犯上的错误.392 6.共犯与身份. 381 二、从犯上的错误.392 (1)刑法65条1项的意义 (3)共犯形式相互之间的错 .381 393 意义. 381 (4)间接正犯和教唆犯的错 二 报据.382 误 393 “身份”的意义.383 9.共犯的竞合 395 四、“共犯”的范图. 383 第八节罪数. 395 五、身份者对非身份者加 1.决定罪数的标准. 395 功的情况. 384 (1)罪数论 395 (2)刑法65条】项的意义 (2)行为说 395 384 (3)法益说.396 根据. 384 (4)构成要件该当次数说 二 “身份”的意义. 384 396 三 “共犯”的意义. 385 (5)意思说.396 四、身份者对非身份者加 (6)判例的立场.397 功的情况. 385 2。法条竞合. 397 7。共犯和未遂. 386 (1)特别关系. 39 (1)共同正犯和未遂.386 (2)吸收关系 397 、共犯的未遂.386 (3)择一关系.397 二、共同正犯的未递.386 (4)补充关系. 397 三、共同正犯的中止未遂 3.包括的一罪 398 .387 (1)结合犯·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