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崛起 期天主教神学的兴趣与造诣,有助于我们探索加尔文与西方天主 教传统之间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对于理解加尔文的相互关联 的神学和法学是尤其恰当的。加尔文的老师梅杰和他这位更著名 的学生一样,对公权利和宪政史有浓厚的兴趣。他以“斯科塔斯” 学派的哲学和奥卡姆的神学立场,来阐释天主教的神学传统。他 是一个伟大的公会议(主教会议)至上主义的神学家。·他认为教 会公会议的地位应高于罗马教皇,而拥有最高权力。这里有一个 基本的假设,即宪法是为了公民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取悦于统治 者。①就像我们在后面将看到的那样,这种公会议主义和宪政主义 的思想在加尔文的思维方法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加尔文的追 随者、法国胡格诺教徒和苏格兰长老会信徒们来说更是如此。在 这方面,梅杰的《大英帝国历史》对16世纪晚期的宗教改革者和 罗马天主教反宗教改革的学者们来说,都是一个挖掘出来的宝藏 (尤其在加尔文之后),使他们找到历史上曾发生的,在宪法和习 俗中,民众免去不义之君王的例子。 梅杰反对中世纪用寓意解释《圣经》的做法,而主张按字面 意义解释《圣经》。在更严格的神学领域内,加尔文似乎也受到他 的影响。请看托伦斯是怎样说的: “字面意义是基本的,因为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起教义 …这就是为什么要考虑经文所处的背景,并且要把每个段落与 上下文对照起来,不仅要与相关段落的上下文紧密对照,而且还 要与整部福音书对照起来…字面意思通过上下文研读和比较研 ①参见昆汀·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剑桥大学出版社,1978年,第3一16页。 第 约翰·加尔文与H内瓦 008
的崛起 读而获得,因为这才是其真实的意 义,而不是片面的、不完全的。”① 意大利文艺复兴 意 当然,加尔文的释经学还要感 时期的文化 谢北欧基督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的 制非等条表·备或秘程云 文艺 思想家们,如纪尧姆·布德、勒菲 弗尔·伊塔普雷斯和伊拉斯谟。但 期 毫无疑问,正是梅杰为加尔文打开 文化》 了道路,使他接受了由“文艺复兴” 所带动的、将历史-文法的批评方 法结合起来解释原文的方法(不过 梅杰本人反对这一历史-文法的研 经法)。加尔文正式跟罗马教会决裂后,继续在这一影响下,追随 梅杰的道路,因此他的释经法部分秉承了天主教传统,就如加尔 文的《基督教要义》、其他论文、讲章和《圣经》注释书所显示的 那样。加尔文和梅杰一致认为: “只有在教会传统的背景和历史中,才能够正确地释经。对经 文的理解必须与公会议(即各级主教和神学学者的集会,制定信 条、教会治理与纪律等条例一一编注)的决定、过去伟大神学家 的教导相符…尤其要通过神职人员和公会议…”② 加尔文的神学成就与政治才干,还得益于梅杰的另一个榜样 和教导,而这一教导其实来自邓斯·司各特一神学是一门实践 ①参见托伦斯:《约翰·加尔文的释经学》一书的第54页和56页,关于梅杰对圣经解释学 的主要讨论都根据他的《伦巴第判决的评论》一书。 ②前注,《约瀚·加尔文的释经学》,第57页。 约翰·加尔文与引内瓦 009
的层起 。脑源4以¥m心w花之了” 的科学。①正是神学的实践性而不是其抽象性,促使加尔文亲身参 与到很多活动和论争之中,而这一经历是梅杰几乎不能奢望的。 1528年,当加尔文在父亲的强烈要求下离开巴黎到奥尔良大 学求学时,他对《圣经》原文的解释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但加 尔文的父亲要求儿子必须学习法律,而不是为将来成为神职人员 8 做准备。在奥尔良大学,加尔文师从皮埃尔·埃托瓦勒,用西奥 多·伯撒(加尔文在日内瓦的继承者)的话说,皮埃尔是“所有 法国博士中最睿智的法学家”②。1529年,加尔文转到博格斯大 学,在那里听一位著名的意大利法学家安德里亚·亚斯亚提的课, 安德里亚·亚斯亚提也是一位彻底的人文主义者。③ 当时,皮埃尔正以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的《学说汇纂》为 基础,在阿库尔修斯的帮助下,继续复兴古老的罗马法传统。他 认为一切现代的冲突都可以通过参考古老法典中的细节和法理加 以解决。而亚斯亚提则攻击了这一方法,理由正如斯金纳所说: “随着《查士丁尼法典》的直接适用性的问题日渐明显,因此, 恰当的法学训练的实质,未必就是对法典内容的解释并将结果直 接应用于现今环境中…我们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学习自己国家的 本土法律和习惯的历史与发展。”④ 就如加尔文在早期信件里说的那样,他更偏向皮埃尔。但加 尔文身上也有亚斯亚提的印记。托伦斯谈到加尔文对亚斯亚提的 ①同上,第84页。 ②参见伯撒,《加尔文生平》,载《加尔文的手册与论文》。 ③ 参见Quirinius Breen,《约翰·加尔文:一个法国人文主义的研究》(Grand Rapids:Eerdmans, 1931),第45页。 ④斯金纳,《现代政治思想的基础》,第269、270页。 约翰·加尔文与内瓦 0A0
的崛起 感谢,“…然而,他(加尔文)还是感谢亚斯亚提带领他涉入法 律与社会制度的古老的文化源头,加强了拉丁文的文法与写作的 训练,使其更上一层楼”①。加尔文从亚斯亚提和皮埃尔身上学到 很多,这使他身上的“斯科塔斯哲学”传统更倾向于把理论性和 实践结合起来(实践科学)。 “或许加尔文从亚斯亚提和皮埃尔身上学到的更多的东西,是 避免法律科学在理论与实践、修辞与逻辑两方面分裂的危险,加 尔文也意识到人文主义者中那种抽象的形式主义,几乎等同于经 院神学中的抽象主义,必须予以避免。”② 在奥尔良和布尔日,与法律学习比较起来,或许对加尔文来说 品防宽张张wwww题网 查士丁尼大帝 ①托伦斯,《约翰·加尔文的释经学》,第99页。 ②同上。 约翰·加尔文内瓦 01h
的 崛起 更重要的,是受到人文主义复兴和路德宗教义更全面的影响。加 9 尔文在德意志人倭勒马(Melchior Wolmar)的指导下学习希腊文, 这时倭勒马是信义宗(路德宗)信徒。加尔文来到布尔日之后不 久,或许因为父亲的去世,使他可以更自由的选择。因此,为了 到法国皇家学院学习文学,他返回了巴黎。皇家学院由国王弗朗 西斯一世创立,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布德给予帮助。加尔文在这里 师从丹尼丝继续学习希腊文,在瓦塔贝的指导下学习希伯来文。 加尔文终其一生是一位思想家,他的兴趣是把不同领域的知识 融合起来一最终目标是作为“实践科学”的神学。很明显,当 年轻的加尔文对《圣经》原文的兴趣日趋增加的时候,他把法律 和人文主义研究结合起来的做法将为他提出新的问题:为什么对 《圣经》文本的文法与历史研究,不会像对法律文本的研究成果那 样,不断地推陈出新呢?①不过,在加尔文的热情转向解经之前, 他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即《评辛尼加的〈宽仁论)》,时间是 1532年。一般认为,这时离他转变为一名新教徒已经不远了。 这本著作的出版表明了加尔文对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批评与 文法批评的方法论的认同,尤其是对伊拉斯漠、布德和瓦拉的方 法论。温德尔写道: “在阅读加尔文的《评辛尼加的〈宽仁论〉》时,人们不禁要 与伊拉斯漠在《释义》中,尤其是与布德在《学说汇纂的注释》中 所使用的方法相对照。像布德一样,加尔文一开始就做了相当长 的语言学的诠释,他喜欢语法和逻辑,且能言善辩,利用他已掌 ①同上。 第一章 约翰·加尔文与H内瓦 012